-
题名回忆陶行知先生——纪念陶先生诞辰九十周年
被引量:1
- 1
-
-
作者
仲兰邨
-
出处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4期67-76,共10页
-
文摘
我初次看到陶行知先生(那时他的名字还是陶知行)是在一九二四年的冬天。我是秋季考进南京安徽公学的。陶先生兼任这个学校的校长;实际上他当时担任中华教育改进社总干事,正着力推行平民教育工作,常住北京,一年只到安徽公学几次,平时校务由副校长姚文采负责。陶先生每次到学校,都要召集全体师生讲话,对旧的传统教育有所批判,同时尽力宣传新教育的精神。这时他已初步提出“教学合一”的学说。
-
关键词
陶先生
安徽公学
回忆陶行知先生
平民教育
传统教育
新教育
游来游去
生活教育
热包子
知行
-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陶行知年谱
- 2
-
-
作者
仲兰邨
晋启生
-
出处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2期114-124,80,共12页
-
文摘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也是杰出的民主战士、人民诗人。他为人民教育事业奋斗的一生是一篇教育史诗,堪称人民教师的典范。 行知思想的特色是民族性、人民性、科学性和实践性。他由一个旧民主主以义者经过晓庄办学、上海普教的过渡期,转变为一二·九运动以后的新民主主义者、党外的布尔什维克。在政治思想发展的同时,认识论和教育论也相应地发展。
-
关键词
生活教育
晓庄学校
人民教育家
平民教育
社会即学校
工学团
人民教师
教育论
安徽公学
乡村教育
-
分类号
G40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
-
题名陶行知年谱(续)
- 3
-
-
作者
仲兰邨
晋启生
-
出处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3期62-72,共11页
-
文摘
一月,在《中华教育界》普教专号上发表《普及现代化生活教育之路》,指出用老法子普及儿童和成人教育,要过百年乃至四百年,因此要用新方法,要攻破先生关、娘子关、买卖关、衰老关、饭碗关、孤鸦关、瓜分关、课本关、纸笔关、灯油关、调查关、短命关、学校关、文字关、残废关、拉夫关、大菜关、实验关、城乡关、划一关、会考关、偏枯关、多生关、守旧关、自由关、不平关、天命关,共二十七关。只有小先生制和工学团才能攻破这些难关。(《生活教育》第二卷第一期)
-
关键词
生活教育
战时教育
育才学校
工学团
中华教育界
人民教育家
社会大学
社会即学校
命关
周恩来同志
-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回忆陶行知先生
- 4
-
-
作者
仲兰邨
-
机构
不详
-
出处
《重庆陶研文史》
2021年第3期37-44,共8页
-
文摘
我初次看到陶行知先生(那时他的名字还是陶知行)是在一九二四年的冬天。我是秋季考进南京安徽公学的。陶先生兼任这个学校的校长;实际上他当时担任中华教育改进社总干事,正着力推行平民教育工作,常住北京,一年只到安徽公学几次,平时校务由副校长姚文采负责。陶先生每次到学校,都要召集全体师生讲话,对旧的传统教育有所批判,同时尽力宣传新教育的精神。这时他已初步提出“教学合一”的学说。
-
关键词
陶先生
教学合一
副校长
陶行知
中华教育改进社
教育的精神
校务
安徽公学
-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战斗·创造·前进——陶行知先生在南京安徽公学
- 5
-
-
作者
仲兰邨
-
机构
不详
-
出处
《重庆陶研文史》
2021年第1期57-62,共6页
-
文摘
南京安徽公学是安徽旅宁人士,利用在南京的安徽公产,继承前清的上江公学的传统,于一九二三年秋季创办的。校董会推荐陶知行(后改名陶行知)先生为校长,姚文采先生为副校长。安徽公学校歌中有:“十年时事成荆棘,弦歌地变了军声;今日重栽桃李,一堂如见澄平。”的词句,就是说明上江公学的停办与安徽公学的设立。
-
关键词
陶行知
公学
校董会
副校长
文采
-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