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砒砂岩区沙棘林缓冲带细根及土体抗崩解特征
1
作者 仲宸 郭月峰 +3 位作者 祁伟 姚云峰 王贺 王卓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20年第2期1-7,37,共8页
探讨砒砂岩区不同宽度沙棘缓冲带生态调控效益的差异,对有效防治土壤侵蚀生态建设具有现实意义。采用野外典型取样和室内测定方法,研究了缓冲带内及带外下坡土层的物理化学性质、土壤崩解速率和缓冲带内沙棘细根的比根长变化特征。结果... 探讨砒砂岩区不同宽度沙棘缓冲带生态调控效益的差异,对有效防治土壤侵蚀生态建设具有现实意义。采用野外典型取样和室内测定方法,研究了缓冲带内及带外下坡土层的物理化学性质、土壤崩解速率和缓冲带内沙棘细根的比根长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缓冲带宽度的增加,缓冲带带内及带外下坡土壤的物理及化学性质优化程度逐渐提高。随沙棘缓冲带带宽的逐渐增加,土壤内细根的比根长也随之增加。沙棘缓冲带能有效降低沙棘缓冲带内及带外下坡土壤的崩解速率,并且带宽与土壤崩解速率呈负相关。比根长与崩解速率在0.05检验水平下显著负相关,当缓冲带带宽大于15 m时,林带内土壤中的细根比根长不再具有差异性,故15 m带宽的沙棘缓冲带为最适宽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缓冲带 带宽 细根 崩解速率
下载PDF
砒砂岩区不同宽度沙棘缓冲带生态调控效应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卓 郭月峰 +3 位作者 姚云峰 李旻宇 祁伟 仲宸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第17期276-282,共7页
为探明砒砂岩区坡面缓冲带生态调控效应,研究10、15 m沙棘缓冲带以及天然撂荒地带上(距离缓冲带上方100~150 m)、带中和带下(距离缓冲带下方100~150 m)的土壤理化性质变化规律和不同土层土壤水库蓄水效率差异。结果表明,沙棘缓冲带能够... 为探明砒砂岩区坡面缓冲带生态调控效应,研究10、15 m沙棘缓冲带以及天然撂荒地带上(距离缓冲带上方100~150 m)、带中和带下(距离缓冲带下方100~150 m)的土壤理化性质变化规律和不同土层土壤水库蓄水效率差异。结果表明,沙棘缓冲带能够有效改良土壤级配和物化性质等指标,同时具有良好的分选效果和拦沙作用,水源涵养能力明显提高,生态调控能力较为显著;不同坡位下,缓冲带内土壤级配、物化性质以及土壤水库利用率均表现为带中>带下>带上;相同坡位下,3种沙棘缓冲带土壤分形维数、容重、孔隙度、有机质含量等物化性质随着缓冲带的宽度增加而优化,表现为15 m带宽>10 m带宽>对照坡面(容重除外),容重表现为对照坡面>10 m带宽>15 m带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砒砂岩区 缓冲带 土壤性质 土壤水库 生态调控
下载PDF
不同灌水梯度下沙棘液流特征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6
3
作者 王卓 郭月峰 +4 位作者 祁伟 姚云峰 仲宸 刘璐 王佳坤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18-1025,共8页
以砒砂岩为母质发育的栗钙土作为供试土壤,沙棘作为供试树种,基于茎热平衡法(SHB)在温室内研究不同灌水梯度下T1(田间持水量θFC25%)、T2(θFC40%)、T3(θFC55%)沙棘液流速率变化特征。采用HOBO小型气象站监测环境因子,研究沙棘液流速... 以砒砂岩为母质发育的栗钙土作为供试土壤,沙棘作为供试树种,基于茎热平衡法(SHB)在温室内研究不同灌水梯度下T1(田间持水量θFC25%)、T2(θFC40%)、T3(θFC55%)沙棘液流速率变化特征。采用HOBO小型气象站监测环境因子,研究沙棘液流速率对环境因子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沙棘液流速率除明显的昼夜变化外,还伴有"光合午休"现象,液流变化曲线呈双峰形;(2)沙棘液流速率与土壤含水率呈正比,液流速率和日累积量为T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砒砂岩 沙棘 液流速率 灌水梯度 环境因子 内蒙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