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细胞分布宽度及其动态变化在评估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预后中的价值 被引量:19
1
作者 王箴 沈光贵 +6 位作者 汪彤 仲昌顺 肖石 陈群 张美君 殷红珍 鲁卫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218-1221,1240,共5页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水平以及其动态变化对其病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7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资料。比较生存组(n=5...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水平以及其动态变化对其病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7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资料。比较生存组(n=51)、死亡组(n=21)患者入住重症医学科第1天APHACHⅡ评分、SOFA评分、RDW(RDW_(d1))、降钙素原、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淀粉酶、白蛋白、C-反应蛋白水平差异;并根据RDW_(d1)水平,以及第3天与第1天RDW水平的差值(RDWd3-d1)是否超过0.2%将患者分为4组。以90 d病死率为结局事件,应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4组患者死亡的累积概率,Log-rank检验评价组间差异。结果:重症胰腺炎患者入重症医学科后第1天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RDW_(d1)、降钙素原水平,死亡组均高于生存组(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和RDW_(d1)是预测SAP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6.257(95%CI:1.539~25.440,P=0.010)和2.554(95%CI:1.218~5.353,P=0.013);RDW_(d1)判断患者死亡预后的最佳临界值为14.8(ROC曲线下面积为0.773,95%CI:0.652~0.893,P〈0.001);RDW_(d1)超过正常范围,且RDWd3-d1〉0.2%时,SAP患者死亡风险最高(P=0.023)。结论 :RDW基线水平及其早期动态增高可能是评估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预后的简单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分布宽度 重症急性胰腺炎 预后
下载PDF
高流量鼻导管氧疗与无创通气在拔管后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2
2
作者 沈光贵 仲昌顺 +4 位作者 袁荆 陈群 秦雪梅 鲁卫华 王箴 《安徽医药》 CAS 2021年第2期292-295,共4页
目的比较高流量鼻导管氧疗与无创通气在拔管后呼吸衰竭中应用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重症医学科2017年11月至2019年10月气管拔管后呼吸衰竭病人77例。按治疗方法分为无创通气治疗组(41例)及高流量鼻导管氧疗治疗... 目的比较高流量鼻导管氧疗与无创通气在拔管后呼吸衰竭中应用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重症医学科2017年11月至2019年10月气管拔管后呼吸衰竭病人77例。按治疗方法分为无创通气治疗组(41例)及高流量鼻导管氧疗治疗组(36例)。对比两组在避免气管再插管率、拔管后滞留重症监护室(ICU)时间及病死率等临床指标。结果高流量鼻导管氧疗组和无创通气组在避免气管再插管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7.78%比65.85%,χ^2=1.336,P=0.248)。两组的拔管后ICU滞留时间[(9.23±6.360)d比(10.20±8.73)d,t=0.550,P=0.584]、ICU病死率(13.89%比14.63%,χ^2=0.009,P=0.926)及院内病死率(16.67%比17.07%,χ^2=0.002,P=0.962)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流量鼻导管氧疗可替代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气管插管拔管后呼吸衰竭病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衰竭 气管插管拔除 无创通气 高流量鼻导管氧疗
下载PDF
情景模拟教学联合竞赛式考核在心肺复苏临床教学中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吴敬医 仲昌顺 +3 位作者 沈光贵 姜小敢 王箴 张霞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3期281-284,共4页
目的:评价情景模拟教学联合竞赛式考核在临床心肺复苏(CPR)教学中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5~10月在弋矶山医院重症医学科学习的本科实习医师、住培医师60名作为教学对象,分为传统教学组(对照组)和情景模拟教学组(观察组)分别进行教学... 目的:评价情景模拟教学联合竞赛式考核在临床心肺复苏(CPR)教学中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5~10月在弋矶山医院重症医学科学习的本科实习医师、住培医师60名作为教学对象,分为传统教学组(对照组)和情景模拟教学组(观察组)分别进行教学、考核,考核后进行匿名问卷调查评估教学效果。结果:两组学员在性别构成、年龄、工作年限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教学培训前,两组学员CPR理论知识成绩和操作考核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全面系统的教学培训后,观察组学员CPR理论和操作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学员对所接受的教学方法评价更高(P<0.05)。结论: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情景模拟教学联合竞赛式考核可提高CPR的理论和操作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景模拟教学 竞赛式考核 心肺复苏 教学效果
下载PDF
红细胞分布宽度对AECOPD患者机械通气撤机结局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4
4
作者 吴敬医 詹勇 +5 位作者 余晔 张美君 仲昌顺 袁荆 吕小红 张霞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5期425-429,共5页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患者撤机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选择2014年1月~2018年8月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AECOPD机械通气患者,按照撤机结局分...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患者撤机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选择2014年1月~2018年8月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AECOPD机械通气患者,按照撤机结局分为撤机成功组和失败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及首次脱机情况,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其对撤机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37例患者纳入研究,25例患者撤机成功。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及入科RDW、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血红蛋白(HGB)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撤机成功组RDW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RDW增加>0.7%为阈值,预测撤机失败的曲线下面积为0.745,灵敏度50%,特异度88%。结论:RDW的变化可作为AECOPD患者机械通气撤机结局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红细胞分布宽度 机械通气
下载PDF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诱导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例并文献复习
5
作者 仲昌顺 徐前程 +3 位作者 姜小敢 袁荆 张慧娟 夏炎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304-306,F0003,共4页
目的:总结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治疗后并发1型糖尿病(ICIT1D)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转归,以期提高对该罕见并发症的认识。方法:观察和分析1例ICIT1D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和随访转归情况,并检索文献分析归纳总结。结果:本例患者... 目的:总结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治疗后并发1型糖尿病(ICIT1D)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转归,以期提高对该罕见并发症的认识。方法:观察和分析1例ICIT1D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和随访转归情况,并检索文献分析归纳总结。结果:本例患者考虑为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卡瑞利珠单抗诱发的1型糖尿病,起病迅速,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为首发表现,低胰岛素C肽水平、胰岛素自身抗体阴性。经补液、降糖和纠酸治疗后好转。结论:对于既往无糖尿病史,使用ICIs后在短时间内出现糖尿病的患者,尤其是以DKA为首发表现时需高度警惕ICIT1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1型糖尿病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程序性死亡受体1 卡瑞利珠单抗
下载PDF
CRRT与ECMO不同连接方案对CRRT动脉端和静脉端压力的影响——一项体外和体内研究
6
作者 汪君 徐前程 +8 位作者 李娟 王涛 仲昌顺 陈群 方可 江海娇 张鹏 鲁卫华 姜小敢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88-393,共6页
目的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与体外膜肺氧合(ECMO)不同连接方案对CRRT动脉端压力(PA)、静脉端压力(PV)和跨膜压(TMP)的影响,为选择适合的连接方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①体外实验:模拟CRRT与ECMO不同连接方案,根据CRRT动、静脉端与E... 目的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与体外膜肺氧合(ECMO)不同连接方案对CRRT动脉端压力(PA)、静脉端压力(PV)和跨膜压(TMP)的影响,为选择适合的连接方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①体外实验:模拟CRRT与ECMO不同连接方案,根据CRRT动、静脉端与ECMO循环管路不同连接位置分为6种方案:方案A为与氧合器前、氧合器后连接点相连接;方案B为与氧合器后、氧合器前连接点相连接;方案C为与氧合器前、离心泵前连接点相连接;方案D为与氧合器后、离心泵前连接点相连接;方案E为与氧合器前、回输导管连接点相连接;方案F为与氧合器后、回输导管连接点相连接。每套ECMO套包在每个连接方案、不同流量下(2、3、4、5、5.5 L/min)重复测量5次,共6套ECMO套包,测量30次,比较6种方案的PA、PV和TMP。②体内研究: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21年8月在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使用ECMO联合CRRT治疗并因PA或PV过高而更改方案的患者(由方案A或B更改为方案E或F),观察更改方案前后PA和PV的变化。结果①体外实验结果:在不同ECMO血流量下(2~5.5 L/min),方案A与B、C与D、E与F之间P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其中,方案C、D的PA均最低,方案E、F次之。在不同ECMO血流量下(2~5.5 L/min),方案B的PV均高于方案A;而在3~5.5 L/min的高流量下,方案C与D、E与F之间P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且方案E和F的PV绝对值均最低。由于方案A、B高流量时部分PA>300 mmHg(1 mmHg≈0.133 kPa),方案C、D高流量时部分PV>350 mmHg,因此方案E、F是较为合理的连接方案。在ECMO血流量为5 L/min和5.5 L/min时,方案C、D的TMP均表现为负值(mmHg;5 L/min:方案C为-29.14±11.42,方案D为-42.45±15.70;5.5 L/min:方案C为-35.75±13.21,方案D为-41.58±15.42),提示存在透析液的反滤过;在不同ECMO血流量(2~5.5 L/min)下,方案A、B、E与F之间TMP差异大多有统计学意义,均数绝对值波动在9.89~49.55 mmHg,均在正常范围内。②体内研究结果:共有10例患者由于PA或PV过高而更改连接方案(由方案A或B更改为E或F),男性8例、女性2例,静脉-动脉ECMO(VA-ECMO)7例、静脉-静脉ECMO(VV-ECMO)3例,均采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VVHDF)模式。更改方案后PA、PV均较更改方案前明显下降〔PA(mmHg):244.00±22.58比257.20±21.92,PV(mmHg):257.20±18.43比326.40±15.41,均P<0.01〕,且PV较PA下降程度更明显〔差值(mmHg):69.20±6.55比13.20±5.45,P<0.01〕。结论对于使用ECMO联合CRRT治疗的患者,CRRT动脉端连接于氧合器前或氧合器后、静脉端连接于回输导管连接点的方案,可明显降低PA和PV,即使在ECMO高流量运行时仍可维持CRRT正常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体外膜肺氧合 压力报警 连接方案 联合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