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纵横家言遇到东瀛文体:略谈日本时期的梁启超对报章文体的贡献
1
作者 仲济强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18年第1期86-93,共8页
东渡日本之后的梁启超,选择性吸纳东瀛文体,不仅其"本馆论说"里的正论在语体与文体上出现了新的变化,而且还创造出了"本馆论说"之外的短小精悍的"自由书"与"时评",意味着梁启超写作姿态的重心... 东渡日本之后的梁启超,选择性吸纳东瀛文体,不仅其"本馆论说"里的正论在语体与文体上出现了新的变化,而且还创造出了"本馆论说"之外的短小精悍的"自由书"与"时评",意味着梁启超写作姿态的重心开始从献策式的清议公论向"每有所触,应时援笔"式的个人化随意性写作方式偏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瀛文体 本馆论说 自由书 公论 私议
下载PDF
作为史家的王瑶与陈寅恪学术路径之交集蠡测
2
作者 仲济强 《云梦学刊》 2014年第6期11-15,共5页
王瑶与陈寅恪不仅有师承关系,而且在学术路径上也交集颇多。总体而言,二者不仅在求是这一学术目的上颇为相合,其实现这一目的的学术路径,诸如"从史实中求史识""了解之同情""内热的心情"等,也很是类似。
关键词 概念史 从史实中求史识 了解之同情 内热 陈寅恪
下载PDF
文学如何介入政治:鲁迅《风波》中的话语权暗战 被引量:1
3
作者 仲济强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2-24,共13页
在直皖战争前后的复辟谣言声中,在《新青年》同人思想分化的当口,鲁迅写出了《风波》,既显白地呈现了自己对政治局势的理解,又隐微地回应了战友们有关文学介入政治的歧见,不仅反省了智识者的伦理资格,也开出了独特的文学政治的路径。小... 在直皖战争前后的复辟谣言声中,在《新青年》同人思想分化的当口,鲁迅写出了《风波》,既显白地呈现了自己对政治局势的理解,又隐微地回应了战友们有关文学介入政治的歧见,不仅反省了智识者的伦理资格,也开出了独特的文学政治的路径。小说以文学形式最大程度地呈现了居于幽暗的底层人感知周围世界承受苦难努力生存的方式;以卓越的社会学的想象力,洞悉到了支配性权力赖以运行的口说技术,呈现了底层世界话语权的暗战。鲁迅既看出了声音政治的潜力,又意识到了弱者的武器的限度,试图以文学政治的形式,突破声音政治的阀限,冲决智识者与底层人的双向隔膜,重建书写与口说的可译性,以文学形式的政治性恢复生命的重量,救正专家知识与政党政治对生命的切割与规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新青年》 生活世界 声音政治 弱者的武器
下载PDF
基于均值变点分析法的地形线提取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廷豪 仲济强 《地矿测绘》 2022年第4期19-22,共4页
地球表面的形态各式各样,山脊线和山谷线是典型的地形特征线,其构成了地形起伏变化的分界线,在地学研究、水文分析、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地图制图等方面都有着重要应用。文章基于地表流水物理模拟方法,在提取正负地形时采用均值变点分析... 地球表面的形态各式各样,山脊线和山谷线是典型的地形特征线,其构成了地形起伏变化的分界线,在地学研究、水文分析、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地图制图等方面都有着重要应用。文章基于地表流水物理模拟方法,在提取正负地形时采用均值变点分析法来进行邻域窗口的选择,根据不同窗口地形信息差异的最大值来确定最合适的窗口大小,减小对地形线提取精度的影响。利用实际数字高程模型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提取的正负地形更加完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脊线 山谷线 邻域分析 均值变点分析法
下载PDF
从"论说"到"杂感"再到"杂文"--鲁迅文体意识脉络的钩沉 被引量:6
5
作者 仲济强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50-164,共15页
本文以对鲁迅结集情况的考察为引,借助对当时发表媒介与写作环境的钩沉与分析,试图还原鲁迅文体意识的脉络及其调整的复杂面向。
关键词 鲁迅 杂文 杂感 文体意识
原文传递
浅析《呼兰河传》的形式探索 被引量:5
6
作者 仲济强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9-106,共8页
萧红以其对历史真实的独特理解,尝试了一种新的还原乡土空间特质的小说形式,既继承了鲁迅"为热带人语冰"的衣钵,又脱离了左翼乡土小说的先验窠臼,也为后来者提供了一个充满可能性的路径。
关键词 萧红 《呼兰河传》 地志学书写
原文传递
热烈情绪与冷酷文章:鲁迅杂感文的名家论式与纵横声色
7
作者 仲济强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0-46,共17页
本文以章太炎持论本乎名家的主张为视角,来探究鲁迅杂感文的论式与修辞。在彰显鲁迅的文理与伦理的同时,试图指出,借鉴章太炎的名家论式与梁启超式的纵横论锋的鲁迅,是一个具有"理性的诚实"的更加清白的生成性的现代书写主体... 本文以章太炎持论本乎名家的主张为视角,来探究鲁迅杂感文的论式与修辞。在彰显鲁迅的文理与伦理的同时,试图指出,借鉴章太炎的名家论式与梁启超式的纵横论锋的鲁迅,是一个具有"理性的诚实"的更加清白的生成性的现代书写主体,不仅祛除了前现代的魅影,还对"我思"本身有更多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杂感文 名家之文 纵横之文
原文传递
与怨鬼对坐:《起死》与鲁迅的晚期风格
8
作者 仲济强 《文学评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5-154,共10页
1935年对周围世界“寒心而且灰心”的鲁迅,以卓越的社会学想象力及“掐臂至见血”的现实感,突入庄子起死髑髅的寓言,忧惧现代性未完成与殖民逻辑移植;与怨鬼的死魂灵对坐,默会他人的陌异性与底层的悲苦,主动领取结构性罪责,承担责任伦理... 1935年对周围世界“寒心而且灰心”的鲁迅,以卓越的社会学想象力及“掐臂至见血”的现实感,突入庄子起死髑髅的寓言,忧惧现代性未完成与殖民逻辑移植;与怨鬼的死魂灵对坐,默会他人的陌异性与底层的悲苦,主动领取结构性罪责,承担责任伦理;融会尼采生命史学与马克思唯物史观,洞悉历史的创伤性结构,以底层世界的具身体验校正实证史学;暗藏了在人我自足性之上重建社会性自我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起死》 怨鬼 古史辨
原文传递
张承志《黄泥小屋》的记忆政治与责任伦理
9
作者 仲济强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0-201,共12页
受鲁迅启发,借助对创伤记忆的宗教性救赎,张承志试图反思暴力,激活行动力,阻断恶意的蔓延,重塑共同感,召唤尊重生命同质性与异在性的责任伦理,再造多民族互敬互爱的共同体。
关键词 张承志 鲁迅 创伤记忆 《黄泥小屋》
原文传递
民元记忆及伦理再造:《范爱农》与鲁迅的政治时刻 被引量:5
10
作者 仲济强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89-198,共10页
民元记忆是鲁迅确证民国认同与再造伦理图景的重要凭借。在《范爱农》的书写时刻,即将奔赴"革命策源地"的鲁迅再次召唤青年时期的革命记忆,试图从中汲取教训,改造民国,以作为见证者的"我"与范爱农相遇的六个时刻为... 民元记忆是鲁迅确证民国认同与再造伦理图景的重要凭借。在《范爱农》的书写时刻,即将奔赴"革命策源地"的鲁迅再次召唤青年时期的革命记忆,试图从中汲取教训,改造民国,以作为见证者的"我"与范爱农相遇的六个时刻为支点,建立起"我"与秋瑾、徐锡麟、范爱农等牺牲者/受害者的关联,用带有体温的个人记忆,改写了贫血的官方历史书写,丰富了革命的集体记忆,赋予了牺牲者以神圣性,从伦理的角度反思了真正的革命人的资格问题。在给受难赋予意义的过程中,受害者的生命价值得以尊重,他人优先的伦理图景便被召唤出来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民元记忆 无意义的受难 他人优先 革命伦理
原文传递
共和危机的文学应对:孙中山北上与鲁迅杂感文书写实践 被引量:1
11
作者 仲济强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80-188,共9页
孙中山北上,为再造民国挽救共和提供了新契机,也激活了鲁迅沉寂已久的杂感文写作。随着时局的发展,执着于切身日常生活的鲁迅革新了杂文与杂感的书写形式,沟通了审美、伦理与政治,以生命美学的方式,应对了共和危机,拓展了书写层面与政... 孙中山北上,为再造民国挽救共和提供了新契机,也激活了鲁迅沉寂已久的杂感文写作。随着时局的发展,执着于切身日常生活的鲁迅革新了杂文与杂感的书写形式,沟通了审美、伦理与政治,以生命美学的方式,应对了共和危机,拓展了书写层面与政治层面的自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日常生活 整全本能 审美政治 共同感
原文传递
动态自我与本己化书写:鲁迅《过客》、《墓碣文》再阐释 被引量:1
12
作者 仲济强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 2020年第4期193-207,共15页
小引《野草》研究有两条进路。1955年,冯雪峰先生把《野草》的思想情绪归因于"对当时时代环境的反应"(2),开启了政治之维的解读模式。1963年,木山英雄先生避开外在现实与深层心理的方法,回到文章与语言本身的逻辑,追踪了鲁迅&... 小引《野草》研究有两条进路。1955年,冯雪峰先生把《野草》的思想情绪归因于"对当时时代环境的反应"(2),开启了政治之维的解读模式。1963年,木山英雄先生避开外在现实与深层心理的方法,回到文章与语言本身的逻辑,追踪了鲁迅"主体构建的必然过程"(3),开创了文学政治的阐释路径。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去政治化的氛围中,冯雪峰模式销声匿迹,木山范式被过滤掉政治性,以主体建构的话语样态为国内学界所接受,左右了此后《野草》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草》研究 深层心理 木山英雄 《过客》 冯雪峰 去政治化 《墓碣文》 思想情绪
原文传递
“朝花”何以“夕拾”:恋爱契机与鲁迅的主体重构
13
作者 仲济强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4-82,共9页
《朝花夕拾》系列写作,最初是作为对陈源旧事重提的反批评而出现的。现实刺戟让鲁迅有了下等人认同,恋爱体验使他意识到了自足本能的革命性,在恋爱的催化之下,鲁迅告别独异个人,重置了主体身份。第二篇之前,恋情的演变为鲁迅提供了契机... 《朝花夕拾》系列写作,最初是作为对陈源旧事重提的反批评而出现的。现实刺戟让鲁迅有了下等人认同,恋爱体验使他意识到了自足本能的革命性,在恋爱的催化之下,鲁迅告别独异个人,重置了主体身份。第二篇之前,恋情的演变为鲁迅提供了契机,导致写作主题转向了自我身份的界认。由此,现代社会性自我如何在前现代的语境中得以生成的历程,便被鲁迅从记忆召唤中建构出来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主体重构 本能的自足性 共在的他人 创伤记忆
原文传递
论周作人散文书写的游戏态度与诙诡笔法
14
作者 仲济强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8-101,共14页
对自由的推崇,是周作人一以贯之的思想脉络。为消除作为散文书写之"专制的狂信"形式的"皂隶喊话""我田引水",周作人试图以"游戏的态度",在"不可与庄语"的言论空间内,创造一种自由的... 对自由的推崇,是周作人一以贯之的思想脉络。为消除作为散文书写之"专制的狂信"形式的"皂隶喊话""我田引水",周作人试图以"游戏的态度",在"不可与庄语"的言论空间内,创造一种自由的话语方式,即以"游戏而有节制与庄重而极自在"的书写,造成一种"严正与忧郁并在的滑稽"的"诙诡笔法",以对抗专制话语对文体的浸染,进而在文体与思想的层面上实现人己皆协的"人类的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作人 散文书写 游戏态度 诙诡笔法
原文传递
鲁迅笔下的猴子
15
作者 仲济强 《青岛文学》 2017年第7期86-90,共5页
要了解鲁迅先生对猴子的看法,需要先了解他的进化论观念。而要了解鲁迅的进化论观念,还得从赫胥黎谈起。在鲁迅的少年时代里,赫胥黎的《天演论》一经严复译定之后,销量便不亚于现在的畅销书。据鲁迅多年以后的回忆,他在南京矿路学堂读书... 要了解鲁迅先生对猴子的看法,需要先了解他的进化论观念。而要了解鲁迅的进化论观念,还得从赫胥黎谈起。在鲁迅的少年时代里,赫胥黎的《天演论》一经严复译定之后,销量便不亚于现在的畅销书。据鲁迅多年以后的回忆,他在南京矿路学堂读书时,"一有闲空,就照例地吃侉饼、花生米、辣椒,看《天演论》。"那个时候,"吃侉饼"的鲁迅还叫周树人,正所谓"十年之计莫如树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作品 《天演论》 周树人 少年时代 墨猴 破恶声论 革命时代 《朝花夕拾》 人猿泰山 野蛮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