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脊髓损伤胶质瘢痕边界定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卢凤飞 陈强 +5 位作者 仲淑玉 张世忠 李晓光 陈运洪 李明 温志波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88-492,共5页
目的探讨如何精确地定位慢性脊髓损伤胶质瘢痕边界,以期能得到在切陈瘢痕时对其边界切实可行的定位方法,为进行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慢性脊髓损伤提供基础理论支持。方法首先.用胸段脊髓半截断的方法制作犬慢性脊髓损伤模型,以骨窗上... 目的探讨如何精确地定位慢性脊髓损伤胶质瘢痕边界,以期能得到在切陈瘢痕时对其边界切实可行的定位方法,为进行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慢性脊髓损伤提供基础理论支持。方法首先.用胸段脊髓半截断的方法制作犬慢性脊髓损伤模型,以骨窗上端第1个椎板下缘的后正中点为立体空间的坐标“原点”,测量半截断损伤的脊髓节段上端及下端到原点的距离。其次,模型犬饲养12周,应用MRI扫描脊髓正中矢状位,分别测量MRI矢状位上异常信号的上、下界到原点的距离;然后应用B超对脊髓进行检测,检查脊髓上超声信号变化情况。再次,对脊髓标本进行纵向切片并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切片上胶质纤维染色结果并测量其长度。最后,比较MRj矢状位脊髓异常信号长度与病理切片上瘢痕长度的差异。结果MRI上异常信号的范围[(14.7±0.94)mm]大于手术损伤范围(10mm),其均值差值约为4.7mm。B超检测能分辨脊髓上的异常信号变化,而且信号变化明显、边界清晰,达到肉眼分辨水平。病理切片上测量到的胶质瘢痕范围[(18.6±1.19)mm]大于MRJ上测量得出的异常信号范围,其均值差值约为3.9mm。结论通过MRJ矢状位扫描,同时引入立体定向原理可基本上定位胶质瘢痕边界;病理学测量结果对影像学定位具有进一步纠正的应用价值;B超可帮助检测瘢痕是否有残留,进一步保证完全切除瘢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胶质瘢痕边界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