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合成相关寡肽抑制poly I:C诱发性流产的作用 被引量:9
1
作者 仲艳敏 林羿 +4 位作者 李莉平 Nisar Khan 狄静芳 曾山 Robbert Benner 《现代免疫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5-150,共6页
探讨寡肽蛋-苏-精-缬(MTRV)是否具有抗多聚次黄苷酸-胞苷酸(poly I:C)诱发的小鼠胚胎吸收的作用及其免疫机制。给予异基因妊娠BALB/c×C57BL/6小鼠腹腔注射poly I:C建立胚胎吸收模型;在孕期多个时点腹腔注射MTRV,观察其对胚胎吸收... 探讨寡肽蛋-苏-精-缬(MTRV)是否具有抗多聚次黄苷酸-胞苷酸(poly I:C)诱发的小鼠胚胎吸收的作用及其免疫机制。给予异基因妊娠BALB/c×C57BL/6小鼠腹腔注射poly I:C建立胚胎吸收模型;在孕期多个时点腹腔注射MTRV,观察其对胚胎吸收率的影响,并采用四色流式细胞术检测妊娠9.5 d和13.5 d外周血和胎盘各种免疫活性细胞的百分率。结果显示,寡肽MTRV不能显著改变poly I:C所引起的小鼠胎盘多种免疫活性细胞相对数量的增多,但是对poly I:C增高CD45+IL-12+细胞百分率的作用具有显著抑制,并能显著降低poly I:C所引起的孕13.5d胚胎吸收率的增高。寡肽MTRV可调节母-胎界面局部免疫活性细胞的功能状态,从而抑制poly I:C诱发的小鼠胚胎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产 免疫调节 免疫耐受 母-胎界面
下载PDF
中药封包治疗产后尿潴留疗效观察 被引量:26
2
作者 仲艳敏 胡玉芹 薛玉珍 《安徽医药》 CAS 2015年第11期2217-2219,共3页
目的探讨中药封包治疗产后尿潴留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2例阴道分娩产后尿潴留产妇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中药封包治疗组45例,肌注新斯的明组37例,诱导排尿组30例。3组分别给予开塞露塞肛及听流水声传统方法诱导排尿,新斯的明1 mg肌注,中药... 目的探讨中药封包治疗产后尿潴留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2例阴道分娩产后尿潴留产妇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中药封包治疗组45例,肌注新斯的明组37例,诱导排尿组30例。3组分别给予开塞露塞肛及听流水声传统方法诱导排尿,新斯的明1 mg肌注,中药封包治疗。给予相应处理后观察自行排尿及尿潴留症状缓解情况判断疗效,疗效结果采用χ~2验进行比较。结果中药封包治疗组35例自行排尿,总有效率77.78%,肌注新斯的明组25例自行排尿,总有效率67.57%,诱导排尿组13例自行排尿,总有效率43.33%,三组比较(χ^2=9.548,P〈0.01)有统计学意义。中药封包组vs新斯的明组(χ^2=1.078,P〉0.05),中药封包组vs诱导排尿组(χ^2=9.269,P〈0.01),新斯的明组vs诱导排尿组(χ^2=3.963,P〉0.05)。中药封包与新斯的明肌注疗效相比无统计学意义,中药封包治疗明显优于诱导排尿(P〈0.01)。结论中药封包治疗产后尿潴留临床效果显著,操作方法简单、安全无创,经济方便,患者无痛苦,是值得临床推广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潴留 产后 中药封包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妊娠中期孕妇血清铁及铁蛋白水平与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的相关性 被引量:4
3
作者 仲艳敏 孙翔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第11期107-109,共3页
目的探讨妊娠中期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血清铁(SI)、血清铁蛋白(SF)、血糖等水平,分析SI、SF与GDM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232例行常规产前检查的妊娠24~28周孕妇,其中健康孕妇为对照组, GDM孕妇为观察组,各116例。对两组SI、SF、血红蛋白(... 目的探讨妊娠中期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血清铁(SI)、血清铁蛋白(SF)、血糖等水平,分析SI、SF与GDM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232例行常规产前检查的妊娠24~28周孕妇,其中健康孕妇为对照组, GDM孕妇为观察组,各116例。对两组SI、SF、血红蛋白(Hb)、血糖等指标进行检测,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观察组中家族高血压史87.9%,家族糖尿病史78.4%,均高于对照组的64.7%、7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体质量指数(BMI)为(31.78±1.46)kg/m^(2),高于对照组的(21.22±1.38)kg/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I、SF、空腹血糖(FPG)、餐后1 h血糖(1 h PG)、餐后2 h血糖(2 h PG)、甘油三酯(T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I、SF与FPG、1 h PG、2 h PG均呈正相关(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I、SF是GDM发病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GDM孕妇SI、SF水平相比正常孕妇明显更高,并且随着其SI、SF水平的升高, GDM发病风险越来越大,可见妊娠中期孕妇体内铁存储水平升高和GDM发病存在密切的相关性,推断SI、SF为GDM发生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铁 铁蛋白水平 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中期 危险因素 相关性
下载PDF
重度子痫前期合并胎儿生长受限的凝血指标、脐血流S/D值以及母婴结局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仲艳敏 《黑龙江医学》 2021年第15期1595-1597,共3页
目的:探究重度子痫前期合并胎儿生长受限的D-二聚体、蛋白S、蛋白C、抗凝血酶Ⅲ、脐血流S/D值以及母婴结局。方法:在2019年1月-2020年10月时间段内,选择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产科进行治疗和分娩的72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究重度子痫前期合并胎儿生长受限的D-二聚体、蛋白S、蛋白C、抗凝血酶Ⅲ、脐血流S/D值以及母婴结局。方法:在2019年1月-2020年10月时间段内,选择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产科进行治疗和分娩的72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选择回顾分析法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将36例合并胎儿生长受限的患者纳入实验组,另外36例未合并胎儿生长受限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分析患者脐血流S/D值和D-二聚体、蛋白S、蛋白C、抗凝血酶Ⅲ、母婴结局详情。结果:两组D-二聚体、抗凝血酶Ⅲ、脐血流S/D值、蛋白S水平对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蛋白C水平、分娩孕周、住院天数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HELLP综合征、急性左心衰、胎盘早剥、腹水、胸水、视网膜水肿发生率以及新生儿窒息、黄疸、贫血发生率对比差异较小(P>0.05);两组的胎儿窘迫终止妊娠率以及体重对比差异较大(P<0.05)。结论:在重度子痫前期合并胎儿生长受限的患者中,患者呈高凝状态且增加母婴不良结局发生率,通过脐血流S/D值和D-二聚体、蛋白S、蛋白C水平有助于判断疾病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子痫前期 胎儿生长受限 D-二聚体 抗凝血酶III指标 母婴结局
下载PDF
孕足月胎膜未破与胎膜早破残留羊水过少对围生期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仲艳敏 孙翔 郭丽仪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第22期89-90,共2页
目的探究孕足月胎膜未破与胎膜早破残留羊水过少对围生期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185例产妇,其中62例确诊为胎膜早破残留羊水过少,纳入A组,62例确诊为胎膜未破残留羊水过少,纳入B组,61例羊水正常产妇... 目的探究孕足月胎膜未破与胎膜早破残留羊水过少对围生期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185例产妇,其中62例确诊为胎膜早破残留羊水过少,纳入A组,62例确诊为胎膜未破残留羊水过少,纳入B组,61例羊水正常产妇,纳入C组,对比产妇分娩结局和新生儿结局。结果3组产妇分娩结局比较,A组和B组产妇剖宫产、产褥病以及羊水污染的发生概率均显著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新生儿结局比较,A组和B组新生儿出现胎儿窘迫概率均显著高于C组,具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畸形概率比较,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足月胎膜未破与胎膜早破残留羊水过少,可对产妇分娩结局造成不利影响,使产妇剖宫产率、产褥病率、羊水污染率升高,并且容易出现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等不良分娩结局,应该引起足够重视,需尽早诊断积极处理,以减少不良围生儿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膜未破 胎膜早破 羊水过少 分娩结局 新生儿结局
下载PDF
宫腔积血对于中晚期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以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8
6
作者 朱丽莎 季婉青 +3 位作者 郑婕 周蓓 周洁 仲艳敏 《广州医药》 2017年第3期43-45,63,共4页
目的探讨宫腔积血对于中晚期妊娠结局的影响以及影响的因素。方法结合477例中晚期宫腔积血孕妇的临床资料分析,根据妊娠结局分为正常妊娠结局组(NP)及不良妊娠结局组(AP)。结果 AP的平均孕周(23.22±6.87周)明显大于NP(16.11±4... 目的探讨宫腔积血对于中晚期妊娠结局的影响以及影响的因素。方法结合477例中晚期宫腔积血孕妇的临床资料分析,根据妊娠结局分为正常妊娠结局组(NP)及不良妊娠结局组(AP)。结果 AP的平均孕周(23.22±6.87周)明显大于NP(16.11±4.76周),两组有明显差异性(P<0.001)。两组首次B超宫腔积血平均体积分别为8.01(2.22~28.67)(NP),13.05(3.54~26.34)m L(AP)(P=0.001),但相邻第二次测量结果两组相差不大(P=0.230)。AP组中胎盘下血肿的比率(53.4%)明显大于NP组(24.2%),而绒毛膜下血肿比率(44.0%)明显小于NP(73.8%),两组有明显差异性(P<0.001)。宫缩也是影响因素之一,在AP组可扪及宫缩的病例(88例55.3%)明显高于NP(38例11.9%),两组有明显差异性(P<0.001)。但在阴道流血率方面两组没有明显差异(P=0.407)。结论妊娠中晚期宫腔积血可能会导致不良妊娠结局,而首次出现的孕周,急性大量宫腔出血、宫腔积血位置以及是否伴有宫缩都是影响妊娠结局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积血 中晚期妊娠 胎膜下血肿 胎盘下血肿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父婴垂直传播的临床研究
7
作者 孟庆举 卢秋云 仲艳敏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32-34,共3页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病毒(HBV)父婴垂直传播的几率。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在广州市番禺区何贤纪念医院正规产检并且分娩的120例HBsAg和HBeAg均为阴性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60例配偶为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作为研究组,60例配偶HB...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病毒(HBV)父婴垂直传播的几率。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在广州市番禺区何贤纪念医院正规产检并且分娩的120例HBsAg和HBeAg均为阴性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60例配偶为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作为研究组,60例配偶HBsAg和HBeAg均为阴性者作为对照组。ELISA和FQ-PCR法分别检测新生儿脐血中HBV-M和HBV-DNA情况。结果:两组新生儿的脐血HBsAg、HBeAg及HBV-DNA阳性率均为0(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HBsAb(+)孕妇分别为54例和52例,其新生儿脐血中HBsAb(+)者分别为51例和46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研究组丈夫HBV-DNA的含量高低,新生儿脐血中HBV-DNA均为阴性,研究组和对照组HBV父婴垂直传播几率均为0(P>0.05)。结论:在全民普遍接种乙型肝炎疫苗,人群HBsAb阳性率较高的情况下,乙型肝炎病毒父婴垂直传播的几率非常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垂直传播 父婴
下载PDF
寡肽VLPALPQ对小鼠妊娠耐受的免疫调节作用
8
作者 林羿 仲艳敏 +4 位作者 Nisar Khan 刘兆宇 狄静芳 曾山 Robbert Benner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878-882,共5页
目的观察hCG来源的寡肽缬-亮-脯-丙-亮-脯-谷胺(Val-Leu-Pro-Ala-Leu-Pro-Gln,VL- PALPQ)对双链RNA(dsRNA)诱导建立的小鼠流产模型妊娠结局的影响,并通过对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内IL-12水平的分析研究其免疫调节机制。方法在BALB/c×c... 目的观察hCG来源的寡肽缬-亮-脯-丙-亮-脯-谷胺(Val-Leu-Pro-Ala-Leu-Pro-Gln,VL- PALPQ)对双链RNA(dsRNA)诱导建立的小鼠流产模型妊娠结局的影响,并通过对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内IL-12水平的分析研究其免疫调节机制。方法在BALB/c×c57BL/6小鼠孕7.5 d注射dsRNA以建立诱发性流产模型,孕期多次腹腔注射VLPALPQ进行干预,对照组以PBS代替。分别计算孕9 d和13 d胚胎吸收率,并用4色流式细胞术分析外周血和胎盘中多种淋巴细胞亚群及CD45+细胞内IL-12的变化。结果VLPALPQ处理组孕9 d时胚胎吸收率较诱发性流产组有明显下降(P<0.05),孕13 d时下降更为显著(P<0.01)。与此相应,外周血和胎盘中CD45+细胞内IL-12的表达均显著下降(P< 0.01),胎盘中活化型淋巴细胞比率也显著下降。另外,孕13 d时共刺激因子CD86的表达也明显减少。结论VLPALPQ可通过抑制免疫细胞的活性,减弱IL-12的表达,阻断dsRNA所引起的TH1型免疫反应的增强,从而降低小鼠的流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模型 免疫耐受 免疫调节 诱发性流产 妊娠
原文传递
寡肽丙-谷胺-甘-缬抑制多聚次黄苷酸-胞苷酸所致流产的作用
9
作者 林羿 仲艳敏 +3 位作者 王自能 Nisar Khan 李莉平 Robbert Benner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312-317,共6页
目的 探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来源的寡肽丙-谷胺-甘-缬(Ala—Gln—Gly-Val,AQGV)是否具有抗poly I:C诱导的小鼠胚胎吸收的作用及其可能的免疫机制。方法 给予异基因妊娠的BALB/c小鼠腹腔注... 目的 探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来源的寡肽丙-谷胺-甘-缬(Ala—Gln—Gly-Val,AQGV)是否具有抗poly I:C诱导的小鼠胚胎吸收的作用及其可能的免疫机制。方法 给予异基因妊娠的BALB/c小鼠腹腔注射多聚次黄苷酸-胞苷酸(poly I:C)建立胚胎吸收模型,注射磷酸盐缓冲液组作为对照,观察孕期多次注射AQGV对胚胎吸收率的影响,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孕9.5d和13.5d胎盘和外周血中免疫活性细胞,包括T细胞、NK细胞、NKT细胞、B细胞和巨噬细胞等的百分率,以及早期活化标志CD25、共刺激分子CD86和细胞内细胞因子IL-12水平。结果 孕9.5d时AQGV组胎盘中巨噬细胞和B细胞所占比率和CD45^+细胞内IL-12水平显著低于流产模型组;孕13.5d时除上述变化外,AQGV组胎盘中T细胞所占比率显著低于流产模型组;孕9.5d时AQGV组外周血CD45^+细胞内IL-12水平明显低于流产模型组;孕13.5d时外周血NK细胞、巨噬细胞、B细胞所占百分率和CD45^+细胞内IL-12水平明显低于流产模型组。与此相应,AQGV组孕9.5d和13.5d胚胎吸收率也显著下降。结论 AQGV可降低胎盘局部和外周血免疫活性细胞的构成比和抑制免疫反应向Th1型转化,从而抑制poly I:C诱导的小鼠胚胎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产 自然 动物模型 寡肽类 免疫耐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