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GIS的城轨交通应急管理信息系统设计构思 被引量:2
1
作者 仲莹萤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 2008年第4期74-75,共2页
探讨基于GIS(地理信息系统)的城市轨道交通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提出了系统的设计目标、功能结构、体系结构以及空间数据库设计的简要准则和空间数据的输入方法。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应急管理 决策支持
下载PDF
客运专线基础数据管理信息系统研究
2
作者 仲莹萤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13,共4页
针对客运专线竣工验收后基础数据整合管理的问题,提出基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数据仓库技术构建客运专线基础数据管理信息系统的思路,对客运专线基础数据的内容体系、数据库设计与存储管理、元数据库设计、系统结构设计、系统功能和数据... 针对客运专线竣工验收后基础数据整合管理的问题,提出基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数据仓库技术构建客运专线基础数据管理信息系统的思路,对客运专线基础数据的内容体系、数据库设计与存储管理、元数据库设计、系统结构设计、系统功能和数据整合方法等进行研究设计,以实现客运专线各种基础数据的整合、管理和导航检索,从而为运营管理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和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 客运专线 基础数据 信息系统
下载PDF
一种评价新思维:ESE评价理论与方法——城市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状态评价 被引量:1
3
作者 于松伟 刘巍 +2 位作者 杨陶源 陈明钿 仲莹萤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0,63,共11页
目前城市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采用简单的分层加权汇总方法,未考虑同层指标间的相互影响以及下层指标对上层指标的一对多影响,不能系统、全面、准确地反映实际可持续发展情况。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评价新思维——ESE评... 目前城市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采用简单的分层加权汇总方法,未考虑同层指标间的相互影响以及下层指标对上层指标的一对多影响,不能系统、全面、准确地反映实际可持续发展情况。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评价新思维——ESE评价理论与方法,即通过数据具有ESE(经济-社会-环境)三性影响这一新认识,构建了一个ESE空间直角坐标系,并以此表征城市轨道交通所有业务场景。在此ESE三维立体空间中,城市轨道交通的可持续发展状态被分成“八种四类”,同时对可持续发展程度进行了量化计算,并实现了立体的可视化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可持续发展状态 评价 ESE(经济-社会-环境)空间 专家知识向量化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既有线跨线运行关键设备改造方案研究
4
作者 吕杰 岳志鹏 +3 位作者 豆飞 黄伟 王少楠 仲莹萤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 2024年第6期31-38,共8页
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网络化的快速发展,不少城市的轨道交通网络暴露出换乘压力大、资源共享不足、服务水平有待提升、运能分布不均衡等问题,跨线运行改造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利手段。文章首先从城市轨道交通关键设备着手,系统性提... 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网络化的快速发展,不少城市的轨道交通网络暴露出换乘压力大、资源共享不足、服务水平有待提升、运能分布不均衡等问题,跨线运行改造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利手段。文章首先从城市轨道交通关键设备着手,系统性提出既有线跨线运行关键设备改造技术。以既有线为研究对象,明确实现跨线运行的目标,阐述城市轨道交通即将迎来改造时代以及跨线运行的必要性。随后,总结并分析各关键设备系统的改造原则。接着深入研究车辆、站台门、供电、通信、信号、调度指挥等关键设备系统在不同工况下的改造技术要点及相应的技术手段。最后以房山线与9号线,亦庄线、5号线与10号线跨线运行关键设备改造方案为例,初步形成一套城市轨道交通既有线跨线运行关键设备改造技术体系,以期为后续各地城市轨道交通既有线跨线运行改造提供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跨线运行 关键设备 改造技术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快慢车与跨线运行配线设计 被引量:9
5
作者 仲莹萤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1-24,共4页
对实现快慢车与跨线运行的车站形式及其配线设计进行研究。针对快慢车运行模式,分析各类越行站的功能,提出越行站配线设计应满足快车越行、兼具故障车待避和非正常状态下列车分段运行条件等要求;针对跨线运行模式,总结"跨线站方式&... 对实现快慢车与跨线运行的车站形式及其配线设计进行研究。针对快慢车运行模式,分析各类越行站的功能,提出越行站配线设计应满足快车越行、兼具故障车待避和非正常状态下列车分段运行条件等要求;针对跨线运行模式,总结"跨线站方式"过轨条件下双岛四线站台的运营和工程条件,提出双岛四线、一岛两侧式跨线站及"联络线方式"过轨下的配线设计要求。分析表明,跨线运行应优先采用"跨线站方式"过轨,当工程条件受限时采用"联络线方式",降低对已运营线路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快慢车运行 跨线运行 配线设计
下载PDF
北京轨道交通28号线系统制式选择 被引量:5
6
作者 仲莹萤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30-133,共4页
在中央商务区区域规划城市轨道交通无法满足出行要求的背景下,提出建设北京轨道交通28号线。这种"后建设补充发展"的城市轨道交通具有线路条件较差、客流特殊、工程投资风险高的工程特点,其系统制式的选择应通过综合比选。对... 在中央商务区区域规划城市轨道交通无法满足出行要求的背景下,提出建设北京轨道交通28号线。这种"后建设补充发展"的城市轨道交通具有线路条件较差、客流特殊、工程投资风险高的工程特点,其系统制式的选择应通过综合比选。对线路的功能定位、线路条件及客流需求进行分析,在跨坐式单轨系统、自动导向轨道系统、中低速磁悬浮系统、高地板铰接车、直线电机Lb型车5种中运量系统中初选出自动导向轨道系统及直线电机Lb型车系统。对该两种制式进行详细对比研究后认为,直线电机Lb型车系统具有良好的线路适应性和系统包容性,建议28号线选用此制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制式选择 直线电机Lb型车
下载PDF
基于复杂巨系统理论的城市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 被引量:3
7
作者 于松伟 刘巍 仲莹萤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0,共10页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正逐步走向以运营为主导的“运建时代”,为进一步促进其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本文进行了城市轨道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价研究。首先从“一心三轴四圈层”的系统要素、输入—配置—运行—输出—反馈的要素关系、开放系统、技...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正逐步走向以运营为主导的“运建时代”,为进一步促进其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本文进行了城市轨道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价研究。首先从“一心三轴四圈层”的系统要素、输入—配置—运行—输出—反馈的要素关系、开放系统、技术—社会系统以及复杂巨系统特性出发,论述城轨交通是一个“开放的技术—社会复杂巨系统”;其次,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社会和环境三维度交错概念模型,建立由评价要素体系和评价业务体系构成的城市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体系;最后,建立“线性—非线性相融合的人机交互法”的方法论,并突破当前知识—数据双驱类评价方法难点,创立基于先验信息的深度融合型“知识—数据”双驱算法模型,为下一步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运建时代 复杂巨系统 可持续发展 综合评价 线性—非线性 先验信息 “知识—数据”双驱算法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多维融合评价体系和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
8
作者 徐成永 +8 位作者 刘剑锋 贺鹏 毛保华 谭晓红 仲莹萤 李明华 李天石 许奇 房明 《中国科技成果》 2023年第6期50-53,共4页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客流量和在建工程量等规模性指标均居世界首位,已经成为引导城市发展的重要引擎和支撑城市运行的骨架。但城市轨道交通作为重大基础设施的评价和决策体系通常侧重工程技术因素,无法完全适应与城市全方位融合...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客流量和在建工程量等规模性指标均居世界首位,已经成为引导城市发展的重要引擎和支撑城市运行的骨架。但城市轨道交通作为重大基础设施的评价和决策体系通常侧重工程技术因素,无法完全适应与城市全方位融合的发展要求,随着运营里程不断增加,主要暴露出:轨道交通布局与城市土地利用和人口职住分布不适配、站城不融合、与城市建设时序不匹配、与综合交通协调不足、乘客进站难、乘车难、换乘难等问题。为适应“十四五”城市轨道交通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要求,亟需建立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发展全方位融合的评价体系和关键支撑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运营里程 交通协调 客流量 关键支撑技术 工程技术 城市土地利用 建设时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