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仵埂专栏:前沿观察 鸟儿为什么不再歌唱爱情?——透视情爱描写的世纪之变
1
作者 仵埂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8-32,共5页
进入1990年代之后,中匡文学大地的写作生态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一方面是出版界的市场意识逐渐加剧,商品化写作之风日炽:一方面是消费化生活构成对原有生活伦理、社会范式、价值观念的颠覆,文学的边缘化已然成为事实。正是这些原因,
关键词 情爱描写 爱情 歌唱 生活伦理 90年代 市场意识 社会范式 价值观念
下载PDF
仵埂专栏:前沿观察 私小说与大时代——从陈染的私小说到博客“极地阳光”
2
作者 仵埂 《小说评论》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7-20,共4页
上篇 我以为陈染的小说,是私小说发展的极致。尽管对陈染有肯定的声音,但对囿于原有批评框架的批评家来说,陈染的作品,因其过分沉迷于小我境地,终难构成黄钟大吕般的大气象。但我喜欢陈染,尽管没有见过她,当我第一次阅读她的作... 上篇 我以为陈染的小说,是私小说发展的极致。尽管对陈染有肯定的声音,但对囿于原有批评框架的批评家来说,陈染的作品,因其过分沉迷于小我境地,终难构成黄钟大吕般的大气象。但我喜欢陈染,尽管没有见过她,当我第一次阅读她的作品时,这种喜悦就致命地笼罩了我。那时我读的是她的《纸片儿》。她的语言像一个个精灵的舞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私小说 陈染 阳光 博客 批评家 作品 小我 沉迷
下载PDF
愿唐乐舞重建成为中国乐舞创新的活水泉源——著名舞蹈家刘凤学博士访谈录 被引量:6
3
作者 仵埂 刘凤学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2010年第3期51-54,共4页
在今年8月举行的第29届世界音乐教育大会(ISME)上,西安音乐学院与台湾新古典舞团联合演出了一台名为《来自唐朝的声影》的大型乐舞晚会,同时举办了一场"唐乐舞重建与文化中国的视野"研讨会。《来自唐朝的声影》由两部分组成,... 在今年8月举行的第29届世界音乐教育大会(ISME)上,西安音乐学院与台湾新古典舞团联合演出了一台名为《来自唐朝的声影》的大型乐舞晚会,同时举办了一场"唐乐舞重建与文化中国的视野"研讨会。《来自唐朝的声影》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系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西安鼓乐",它目前尚存活于西安周边民间乐社的活动中,使用的是中国古代的俗字谱,在律、调、谱、器以及表演形式上保留着唐人的文化胎记,是历史的活化石。第二部分为唐乐舞,系台湾著名舞蹈学家刘凤学博士在中国传统文献和唐传日本文献的基础上,经过严格而科学的考证重建的唐乐舞之选粹,其一招一式,一音一节,都力求有根据、有来历。这台晚会不仅仅是为了观赏性审美(虽然它也追求舞台美感),而是要以这样的表现方式传达出大唐文化的气息和那个时代的精神韵致。在西安鼓乐笛韵和鼓节悠长的天籁声中,在唐乐舞不疾不徐、不躁不火的优雅动作和演员沉静深远的眸神里,许多人被深深地感动了!在研讨会上,中国舞蹈界、音乐界许多资深专家都发表了感言,他们高度赞赏本次演出的成功。中国舞协主席白淑湘、著名舞蹈史家董锡玖、王克芬和舞蹈理论家罗斌、江东、王伟等,参加了研讨会并作重要发言。中国音乐学院院长赵塔里木、著名唐乐古谱专家陈应时、民族音乐学家乔建中以及音乐学家修海林,李玫、项阳、孙晓辉、张伯瑜、杨民康、赵为民、田耀农、谢嘉辛等,在研讨会上发表了自己的观点,高度肯定了唐乐舞重建的文化意义和艺术价值。台湾著名舞蹈学家、音乐学家刘凤学博士作了长篇发言,陕西省教育厅主管副厅长方光华以及西安音乐学院领导及专家学者和参演人员与会,听取了意见和建议,方厅长和安宁书记做了重要讲话。本期发表了部分演出照片和采访文章,一则表达对倾毕生精力研究和重建唐乐舞的刘凤学先生的敬意!二则真实记录和保存两岸艺术家的精诚合作。愿大唐文化气质和中华文化脉动,能够跨越时间隧道,为"和谐与世界的未来"添砖加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中国 舞蹈家 唐朝 乐舞 博士 访谈录 世界音乐教育 西安音乐学院
下载PDF
唐代乐舞诗酒与皇室贵族生活 被引量:4
4
作者 仵埂 王鹏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1-56,共6页
通过探索唐代贵族私人生活特征,还原唐人艺术化生活的面影,最终发现,唐人正是通过生活的艺术化,将此岸现世生活与彼岸宗教生活(或为理想生活与未来生活)相衔接,将狂欢性的现世生活享受与天才的艺术创造相容相偕,构成了唐代乐舞艺术的奇... 通过探索唐代贵族私人生活特征,还原唐人艺术化生活的面影,最终发现,唐人正是通过生活的艺术化,将此岸现世生活与彼岸宗教生活(或为理想生活与未来生活)相衔接,将狂欢性的现世生活享受与天才的艺术创造相容相偕,构成了唐代乐舞艺术的奇观,显示出强大的充满活力欲望的诗意化生活图景,乐舞艺术、诗歌艺术正是构架这座诗意桥梁的彩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乐舞 皇室贵族生活 乐伎舞伎 诗酒
下载PDF
古琴:士子独立人格与自由精神之象征 被引量:2
5
作者 仵埂 孙武军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34-40,共7页
古琴从东周时期开始,由士子发展出了一条独特的路径,这就是上对达官显贵权势阶层的疏离,下对社会俗众的拒斥,以此开拓出自我存在的精神天地。古琴文化的特征是面向自我的,是通向内在心灵或者说是面向知已的艺术,而不是表演性的娱他的艺... 古琴从东周时期开始,由士子发展出了一条独特的路径,这就是上对达官显贵权势阶层的疏离,下对社会俗众的拒斥,以此开拓出自我存在的精神天地。古琴文化的特征是面向自我的,是通向内在心灵或者说是面向知已的艺术,而不是表演性的娱他的艺术。古琴精神里的禁绝,包含着对世俗社会的自觉抗拒,自觉弃绝功名利禄的熏染。以平和淡泊、节欲戒躁而成自适、自得、自娱之境。士人正是借古琴以营造自己精神自足的家园,抵御社会对自我内心的侵扰。所以,古琴精神里,守候着须臾不可让渡之节操,坚守孤清高洁之人格,这些,无疑是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里极为重要的精神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琴 士人 独立人格 自由精神
下载PDF
人物命运与作家的宿命 被引量:2
6
作者 仵埂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7-21,共5页
文学史上,那些具有影响力的大家,因其令人争相阅读的大著而享誉文坛。人们兴致勃勃地钻进作家为我们讲述的故事中,为故事里的人物感动或者悲哀,或者以此为鉴,反思自省。但是我们很少想过,故事中的人物和作家之间的命运关联。尽管... 文学史上,那些具有影响力的大家,因其令人争相阅读的大著而享誉文坛。人们兴致勃勃地钻进作家为我们讲述的故事中,为故事里的人物感动或者悲哀,或者以此为鉴,反思自省。但是我们很少想过,故事中的人物和作家之间的命运关联。尽管我们知道小说是虚构,小说家言,本不足信。作家在故事中构筑的人物梦魇般的离奇命运,不过虚构尔。然而,有意味的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物命运 作家 宿命 小说家 故事 文学史 虚构 悲哀
下载PDF
城市与女性写作——以张爱玲王安忆为例 被引量:2
7
作者 仵埂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9-23,共5页
在我目光所及的视野里,看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五四”以降,几乎所有具有影响力的女作家,都具有城市生活背景,更确切来说,他们的成长之地都与城市相连。1920--1940年代,人们熟知的女性作家冰心、丁玲、庐隐、张爱玲等等,他们全... 在我目光所及的视野里,看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五四”以降,几乎所有具有影响力的女作家,都具有城市生活背景,更确切来说,他们的成长之地都与城市相连。1920--1940年代,人们熟知的女性作家冰心、丁玲、庐隐、张爱玲等等,他们全都成长于城市环境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环境 张爱玲 女性写作 王安忆 “五四” 生活背景 40年代 女性作家
下载PDF
乡村传统伦理与阶级意识的博弈--论柳青的中篇小说《狠透铁》 被引量:2
8
作者 仵埂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7-53,共7页
柳青的《狠透铁》,写出了初级社向高级社转变中,新社会形态与传统乡村伦理之间的不融合性。描写了以王以信为代表的上中农与以"狠透铁"为代表的底层贫民的对抗。儒家的社会秩序安排,以一种变异的方式,改变和融合新制度,并将... 柳青的《狠透铁》,写出了初级社向高级社转变中,新社会形态与传统乡村伦理之间的不融合性。描写了以王以信为代表的上中农与以"狠透铁"为代表的底层贫民的对抗。儒家的社会秩序安排,以一种变异的方式,改变和融合新制度,并将自己的伦理秩序原则,注入这一新事物之中,构成一种潜在而深刻的隐形影响,艰难地弥合着乡村因阶级划分而导致的人与人之间的强烈对峙和分裂。曾被批为"小农意识"的乡村传统,对抗国家主义的改造;宗族亲缘的私相关怀对抗大集体的"一大二公";仁和亲善的乡绅意识,弥合阶级对抗而构成的裂痕鸿沟。小说里,柳青写出了狠透铁因自身能力导致的权力丧失,也不得不写出王以信最终的失败,表现出"形势一片大好",并且对故事的发展作了乐观性处理和理想化展望。但在现实生活层面,乡村社会的儒家传统伦理常常是隐形的胜利者,这一历史意识的复杂融合与变形,还很少被人重视和研究。柳青的敏感在于,他无法忽略乡村中实际存在的传统构成的乡村伦理秩序和乡村社会权威。这种伦理事实影响着乡村社会生活的构建。刚刚翻身的穷人,难以胜任其在公众生活和事务中担当的责任,难以从容地站在社会舞台上,形成令人敬重的当然权威。这些地方,恰恰是柳青作为一个现实主义作家的深刻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伦理 阶级意识 柳青 《狠透铁》
下载PDF
情爱主题:从五四到新时期的历史嬗变 被引量:1
9
作者 仵埂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8-31,共4页
本文着重就情爱主题的发展演变进行探讨,认为古典主义的爱情诉求,到五四时期,发展到极致。以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为标志,表达了个性的觉醒及个体幸福至上的原则。50年代之后的情爱,在繁盛的革命战争题材作品里,"革命加爱情&qu... 本文着重就情爱主题的发展演变进行探讨,认为古典主义的爱情诉求,到五四时期,发展到极致。以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为标志,表达了个性的觉醒及个体幸福至上的原则。50年代之后的情爱,在繁盛的革命战争题材作品里,"革命加爱情"成为主流模式。到80年代开禁之后,情爱描写主要表现的是爱情的神圣与崇高,但此时也开始了"性描写"的新探索,张贤亮《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即开了描写纯粹性爱的先河。到了90年代,爱情的神圣崇高逐渐湮没在性欲的张扬放纵中,如贾平凹的《废都》。到王朔、陈染、卫慧、棉棉们之后,文学创作中更难有动人的爱情咏唱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爱 五四时期 莎菲 新时期 性描写
下载PDF
论作家的内心生活 被引量:1
10
作者 仵埂 《小说评论》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10,共7页
一个伟大作家,应该说他是一个成功的内心侵入者,他的思想通过艺术形象这一包裹装饰,直达阅读者的内心。因之,我们也将作家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巴尔扎克带着肯定和赞赏的口气,借波纳尔的一段话来表达自己:“一个作家在道德... 一个伟大作家,应该说他是一个成功的内心侵入者,他的思想通过艺术形象这一包裹装饰,直达阅读者的内心。因之,我们也将作家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巴尔扎克带着肯定和赞赏的口气,借波纳尔的一段话来表达自己:“一个作家在道德上和在政治上应该持有固定的见解,他应该把自己看作人类的教师,因为人类是不需要导师去教他怀疑的。”接着巴尔扎克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家 内心 生活 巴尔扎克 艺术形象 阅读者 工程师 人类
下载PDF
艺术对生活本体论化的希望与问题──艺术与生活关系新论
11
作者 仵埂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135-139,共5页
关键词 本体论化 主体性 现实审美 艺术家 艺术与生活 艺术作品 本体性 艺术审美 诗人气质 未来性
下载PDF
革命缘起与文学诗性的纠结
12
作者 仵埂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3-27,共5页
《非常道》一书,记载了孙中山一则逸事:“犬养毅曾问孙中山:‘您最喜欢什么?’孙答:‘革命!推翻满清政府。“除此外,您最喜欢什么?’孙注目犬养毅夫人,笑而不答。犬养毅催问:‘答答看吧。’孙回答说:‘女人。’犬养毅拍手:... 《非常道》一书,记载了孙中山一则逸事:“犬养毅曾问孙中山:‘您最喜欢什么?’孙答:‘革命!推翻满清政府。“除此外,您最喜欢什么?’孙注目犬养毅夫人,笑而不答。犬养毅催问:‘答答看吧。’孙回答说:‘女人。’犬养毅拍手:‘很好,再次呢?“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 诗性 文学 缘起 《非常道》 孙中山 清政府 逸事
下载PDF
小说的伦理精神
13
作者 仵埂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3-27,共5页
2008年10月18日,西安发行量最大的报纸《华商报》头版头条载,“9月24日,殷健跳入宝鸡引渭区救人时不幸遇难,为搜寻见义勇为英雄遗体,宝鸡市委书记昨率2000余干群沿渠搜寻”。而且,为此“引渭渠四十年来第一次关闸停水寻英雄,每... 2008年10月18日,西安发行量最大的报纸《华商报》头版头条载,“9月24日,殷健跳入宝鸡引渭区救人时不幸遇难,为搜寻见义勇为英雄遗体,宝鸡市委书记昨率2000余干群沿渠搜寻”。而且,为此“引渭渠四十年来第一次关闸停水寻英雄,每日损失上百万。”这是我从手边随意摘取的一则新闻,这则新闻昭示了此刻中国大地上发生的一个静悄悄的巨变:个体生命在整体结构中凸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精神 小说 《华商报》 头版头条 见义勇为 市委书记 个体生命 发行量
下载PDF
作为非观念化的生活与回到人本身的艺术
14
作者 仵埂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58-60,共3页
观念化的艺术研究方法和艺术研究的观念化方法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毫不沾边。艺术是以生活为源泉而不以观念作靠山。
关键词 艺术 观念化 艺术研究方法
下载PDF
没有天光的历史——从《明朝那些事儿》说起
15
作者 仵埂 《小说评论》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7-21,共5页
新时期之前的历史述写,被一些僵硬的政治教条弄得枯涩乏味,读历史如同嚼蜡,但此种状态很快得到改变,开始以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发端,其作在严谨的历史述写中,文字轻盈,故事引人,没想到艰深且极具学术化的史学著作竟这般好读... 新时期之前的历史述写,被一些僵硬的政治教条弄得枯涩乏味,读历史如同嚼蜡,但此种状态很快得到改变,开始以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发端,其作在严谨的历史述写中,文字轻盈,故事引人,没想到艰深且极具学术化的史学著作竟这般好读。继之有余秋雨的《文化苦旅》,记叙历史文化故事的散文,却兼有形象生动的小说笔法,被称之为“大文化散文”,让读书界耳目一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 《万历十五年》 明朝 《文化苦旅》 文化散文 史学著作 小说笔法 形象生动
下载PDF
都市,草根阶层的翻身梦想——评邓燕婷的《爸爸不是免费的》
16
作者 仵埂 《小说评论》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0-73,共4页
关键词 《堂吉诃德》 都市 免费 梦想 塞万提斯 巴尔扎克 小说 昆德拉
下载PDF
乡土传统的两种想象和叙事
17
作者 仵埂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28-34,共7页
五四以来,文学创作中的乡土传统走着两条道路,一条为诗性的乡土叙事,充满温情的忆念。另一条为批判和反讽,重在揭示农民身上的劣根性。贾平凹的长篇小说《秦腔》,再现了清风镇乡民们的日常生活,沿袭着乡村叙述的反讽路子,揭示批判了农... 五四以来,文学创作中的乡土传统走着两条道路,一条为诗性的乡土叙事,充满温情的忆念。另一条为批判和反讽,重在揭示农民身上的劣根性。贾平凹的长篇小说《秦腔》,再现了清风镇乡民们的日常生活,沿袭着乡村叙述的反讽路子,揭示批判了农民身上的痼疾和问题,表达了农耕文明行将消亡的现实状态。《高兴》预示着贾平凹创作上的一个值得注意的新变化,这部作品的叙事充满温暖,特别是以主人公刘高兴为代表的拾破烂群体,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爱帮助,成为一道温暖人心的风景。尽管他的外部环境冷漠冰凉,但是在人物生存的小群体精神依存上,依然让人感到了希望之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腔 高兴 乡土传统 叙事
下载PDF
陕军小说创作方阵扫描
18
作者 仵埂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74-78,共5页
新时期以来,陕西最具代表性的作家无疑是路遥、陈忠实、贾平凹,本文却选择了三位大家之外的作家作为研究对象,将当下陕西文坛划分为三大块来论述,一块以高校教师为主,其代表性的作家有红柯、马玉琛,另外还有在媒体工作的方英文。一块以... 新时期以来,陕西最具代表性的作家无疑是路遥、陈忠实、贾平凹,本文却选择了三位大家之外的作家作为研究对象,将当下陕西文坛划分为三大块来论述,一块以高校教师为主,其代表性的作家有红柯、马玉琛,另外还有在媒体工作的方英文。一块以文联作协系统为主,代表性作家有高建群、叶广芩、冯积岐等人。一块为60后、70后新生代作家,代表人物有寇挥、李春平、高鸿、刘晓刚、王晓云等。上述作家,本文一一梳理了他们的创作历程,并对他们的创作面貌艺术风格做了评述。文章分析论述了陕西文坛新时期以来的小说创作,还特别对作家近期创作倾向,进行了探讨和总结,比较了不同作家之间的创作特征和创作优势,指出了创作中所面临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文坛 小说创作 综述
下载PDF
富平小说创作现象扫描
19
作者 仵埂 《新西部》 2017年第1期48-50,共3页
我搞文学批评这么多年,天南海北的作家也见识了不少,但就一个县域来说,能结识近二十位创作者,却惟有故乡。因了故乡的缘故,我总能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与富平作家结缘,他们的名字,他们的作品,总能跳进我的视域,引起我的关注。当然,这个群... 我搞文学批评这么多年,天南海北的作家也见识了不少,但就一个县域来说,能结识近二十位创作者,却惟有故乡。因了故乡的缘故,我总能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与富平作家结缘,他们的名字,他们的作品,总能跳进我的视域,引起我的关注。当然,这个群体里,有的是长期生活扎根在故乡的作家,如曾长安、喊雷、杨英武、张更祥(耿祥)、李印功、王保卫、康凯鹏等等;也有的是生于斯长于斯,最后却展翅高飞,在更大的空间发展的异乡人,如党益民、林喜乐、王高印、仵新社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写作 富平 于斯 中短篇 王保卫 空间发展 文学批评 邢小利 叙事语言 历史小说
下载PDF
为了更好的文学而尖锐质疑——论李建军文学批评的路向选择与价值建构
20
作者 仵埂 《创作与评论》 2015年第6期18-25,共8页
一 1830年,法国画家德拉克罗瓦画了一幅名作,叫《自由引导着人民》,画面中那个象征自由的三色旗,那个美丽的自由女神,以不容置疑的决绝姿态召唤人们"跟我走",追寻自由!这面猎猎飘扬的大纛,就这样,成为人类无与伦比的至上价值。人类... 一 1830年,法国画家德拉克罗瓦画了一幅名作,叫《自由引导着人民》,画面中那个象征自由的三色旗,那个美丽的自由女神,以不容置疑的决绝姿态召唤人们"跟我走",追寻自由!这面猎猎飘扬的大纛,就这样,成为人类无与伦比的至上价值。人类几千年来所谓的文明史,就是创造出一系列精神价值的历史,这使人类区别于动物,超越自身局限,使我们生存在这个世界上,觉得美好而心怀期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建军 德拉克罗瓦 自身局限 小说写作 就这样 三色旗 这个世界 价值建构 列夫·托尔斯泰 莫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