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波辅助提取玉米花丝多酚工艺优化及其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任世达 方晓敏 +3 位作者 罗雁非 贾睿 刘倩男 蔡丹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201-208,共8页
本文以玉米花丝多酚为研究对象,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玉米花丝多酚工艺,考察超声波频率、超声波功率、超声波温度和超声波时间对玉米花丝多酚提取量的影响,同时探究玉米花丝多酚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 本文以玉米花丝多酚为研究对象,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玉米花丝多酚工艺,考察超声波频率、超声波功率、超声波温度和超声波时间对玉米花丝多酚提取量的影响,同时探究玉米花丝多酚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在液料比30:1、乙醇浓度60%、超声波频率40 kHz、超声波功率350 W、超声波温度56℃、超声波时间45 min时,玉米花丝多酚提取量为(13.31±0.12)mg/g;抑菌活性试验表明:不同浓度玉米花丝多酚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一定的抑制效果,其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2.5 mg/mL和2 m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花丝多酚 超声波 响应面 抑菌活性
下载PDF
红豆皮多酚提取物对两种致病菌的抑菌活性及作用机理 被引量:14
2
作者 贾睿 蔡丹 +2 位作者 葛思彤 任世达 刘景圣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64-71,共8页
多酚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为探究红豆皮多酚对两种致病菌的抑菌机理,本实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确定红豆皮多酚的组成。通过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抑菌生长曲线分析红豆皮多酚提取物对李斯特菌ATC... 多酚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为探究红豆皮多酚对两种致病菌的抑菌机理,本实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确定红豆皮多酚的组成。通过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抑菌生长曲线分析红豆皮多酚提取物对李斯特菌ATCC19119和沙门氏菌ATCC14028的抑菌效果,并从菌体细胞蛋白和核酸含量、细胞膜电位、细胞内ATP含量、细胞外碱性磷酸酶活力和菌体细胞形态变化的角度来揭示其抑菌机理。结果表明,红豆皮多酚组成成分中含有13种酚类化合物,红豆皮多酚提取物对李斯特菌ATCC19119和沙门氏菌ATCC14028的MIC分别为625μg/mL和2500μg/mL,红豆皮多酚提取物的添加对菌体细胞蛋白和核酸含量、细胞膜电位、细胞内ATP含量、细胞外碱性磷酸酶含量和菌体细胞形态变化等有明显影响。综上,本研究结果可为粮食源天然抑菌产品的开发和粮食加工副产物的综合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豆皮多酚 李斯特菌ATCC19119 沙门氏菌ATCC14028 抑菌机理
下载PDF
低频静磁场对发芽玉米酚类物质富集及降糖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方晓敏 任世达 +3 位作者 贾睿 刘倩男 蔡丹 刘景圣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88-94,共7页
本实验以玉米(‘吉单66’)为研究对象,采用磁场强度为2.5、3.5、4.5 mT的低频静磁场分别对玉米进行12、24、36、48、60、72 h的处理,随后在25℃下发芽96 h(以未经磁场处理发芽至96 h的玉米作为对照),分析发芽玉米主要生理指标、酚类物... 本实验以玉米(‘吉单66’)为研究对象,采用磁场强度为2.5、3.5、4.5 mT的低频静磁场分别对玉米进行12、24、36、48、60、72 h的处理,随后在25℃下发芽96 h(以未经磁场处理发芽至96 h的玉米作为对照),分析发芽玉米主要生理指标、酚类物质含量、多酚代谢关键酶活力以及酚类物质降糖活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磁场强度为3.5 mT条件下处理60 h后,与对照组相比,玉米籽粒的芽长、发芽率明显提高,结合酚、游离酚含量分别提高72.72%、47.16%,丁香酸和对香豆酸在游离酚中含量提高显著(P<0.05);此外,经适度磁场处理后,苯丙氨酸解氨酶、4-香豆酸-CoA连接酶、肉桂酸-4-羟化酶活性得到提高;体外降糖实验结果表明,游离酚和结合酚对α-葡萄糖苷酶、α-淀粉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普遍增强。结论:静磁场处理能够促进玉米发芽、诱导酚类物质的积累,同时还能够提高发芽玉米酚类物质的降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芽玉米 低频静磁场 酚类物质 降糖活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