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
1
作者 任东景 《协商论坛》 2024年第6期27-28,共2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就推进人民政协事业发展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深刻阐述了人民政协一系列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重大问题,科学回答了在新时代建设什么样的人民政协、怎样...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就推进人民政协事业发展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深刻阐述了人民政协一系列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重大问题,科学回答了在新时代建设什么样的人民政协、怎样建设人民政协的重大课题,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协篇章”,实现了党的人民政协理论发展的新飞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系列重要讲话 党的十八大以来 人民政协工作 人民政协理论 新飞跃 人民政协事业 深刻把握
下载PDF
后威权时代高校师生关系困境的哲学透视及其重构 被引量:14
2
作者 任东景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2-64,共3页
后权威时代的突出特点是高校教师地位从立法者向阐释者地位的转变,知识获得的路径从单一线性到多维网状的转变,师生关系从亲密到淡漠的转变等。这带来教师权威和神圣地位的解构,带来传统师生关系的解体以及重构新的师生关系的时代呼唤... 后权威时代的突出特点是高校教师地位从立法者向阐释者地位的转变,知识获得的路径从单一线性到多维网状的转变,师生关系从亲密到淡漠的转变等。这带来教师权威和神圣地位的解构,带来传统师生关系的解体以及重构新的师生关系的时代呼唤。新时代重构师生关系应当立足于:超越自我中心主义的迷恋,建构起"为他者负责"的高校伦理;超越工具理性的主导,建构起价值理性的交往方式;超越片面的主客二分,建构起主体间性的思维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威权时代 高校师生关系 价值理性 主体间性 重构
下载PDF
当代文化认同视阈下的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任东景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8-91,共4页
在当代中国,由于全球化、消费主义和个体化的巨大冲击,价值取向性与价值导向性的碰撞与融合,多元价值观顺潮而涌。在构建社会主义主导价值观和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在对文化认同问题的研究中加强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
关键词 价值取向性 价值导向性 主导价值观 核心价值体系 文化认同
下载PDF
“生存之忧”与“发展之惑”——犹太哲学家齐格蒙特·鲍曼的现代性反思理论及其实践意蕴 被引量:4
4
作者 任东景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3-65,共3页
当代英国著名的犹太哲学家齐格蒙特·鲍曼的现代性反思理论涵盖了从现代性、后现代性再到"流动现代性"的辩证逻辑,通过作为复杂幸事的解放、对自由的向往与迷惘以及对现代性的反思和清算等加以展开。他从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当代英国著名的犹太哲学家齐格蒙特·鲍曼的现代性反思理论涵盖了从现代性、后现代性再到"流动现代性"的辩证逻辑,通过作为复杂幸事的解放、对自由的向往与迷惘以及对现代性的反思和清算等加以展开。他从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和"左派"理论家的立场对当代人的生存境遇进行深入剖析,对于在一定程度上建设精神家园、克服精神生活的物化和虚无主义困境,促进社会的科学发展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 生存 发展 解放 自由 现代性
下载PDF
鲍曼流动现代性理论的哲学透视 被引量:3
5
作者 任东景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3-45,共3页
在鲍曼看来,现代性是一个陷阱,后现代性又是一个雷区,其思想在经历一个辩证的发展历程后,最终的坐标定位在对现代性进行反思性批判和重建基础上的流动现代性理论上。其流动现代性理论具有深厚的哲学意蕴,突出地表现为:时间统治空间的时... 在鲍曼看来,现代性是一个陷阱,后现代性又是一个雷区,其思想在经历一个辩证的发展历程后,最终的坐标定位在对现代性进行反思性批判和重建基础上的流动现代性理论上。其流动现代性理论具有深厚的哲学意蕴,突出地表现为:时间统治空间的时空观、非控制性和易变性的运动观以及解构与建构传统的历史观,从而构成了理论体系的哲学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 流动现代性理论 时空观 运动观 历史观
下载PDF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创新与实践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任东景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8年第12期25-27,54,共4页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创新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直面大学生现实生活,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在"融什么"与"如何融&qu...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创新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直面大学生现实生活,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在"融什么"与"如何融"上下功夫,实现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思政课教学 内容创新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下载PDF
人工智能视域下人的全面发展问题探析 被引量:3
7
作者 任东景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5期30-34,共5页
马克思通过原子化的个人、单向度的人、自我膨胀等方面揭示了物化的个人,通过异化劳动的扬弃、资本逻辑的超越、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等方面实现物化个人的超越。人工智能通过促进生产力发展、人的交往实践、社会融合、观念的转变等方面... 马克思通过原子化的个人、单向度的人、自我膨胀等方面揭示了物化的个人,通过异化劳动的扬弃、资本逻辑的超越、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等方面实现物化个人的超越。人工智能通过促进生产力发展、人的交往实践、社会融合、观念的转变等方面为人的全面发展开辟了道路。人工智能也可能对人的全面发展带来更加物化的社会、虚拟现实的陷阱、主体地位的丧失等风险。因此,需要通过广泛深入的讨论以达成共识,需要制定切实有效的对策以应对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人工智能 人的全面发展 机遇 挑战
下载PDF
马克思自由概念的人学透视 被引量:2
8
作者 任东景 《理论月刊》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4-26,共3页
自由如同空气,只有当失去它时才能感觉到其重要性,马克思继承和发展了前工业社会的自由理论,摆脱了主体通过对客体的逆来顺受或主体通过在精神上摆脱客体的限制而获得自由的两种理论范式,他从主客体辩证关系的向度来把握自由,从社会关... 自由如同空气,只有当失去它时才能感觉到其重要性,马克思继承和发展了前工业社会的自由理论,摆脱了主体通过对客体的逆来顺受或主体通过在精神上摆脱客体的限制而获得自由的两种理论范式,他从主客体辩证关系的向度来把握自由,从社会关系的现实维度来把握自由。只有从生存论的人学视阈出发,立足马克思的经典文本,才能突破单一的认识论范式,才能深度解读马克思的自由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自由 生存论 社会现实 自由个性
下载PDF
浅谈道德在社会运行中的导向功能 被引量:3
9
作者 任东景 《天中学刊》 2002年第1期15-17,共3页
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能够对社会运行方向产生导向功能。道德观念是引导社会运行的价值观念,道德活动是道德对社会运行发生影响功能的具体实施途径。从理论上讲明这一点,对于走出道德虚无主义和道德决定论的认识误区,更好地体现以... 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能够对社会运行方向产生导向功能。道德观念是引导社会运行的价值观念,道德活动是道德对社会运行发生影响功能的具体实施途径。从理论上讲明这一点,对于走出道德虚无主义和道德决定论的认识误区,更好地体现以德治国的要求,加快生产力发展,促进法制建设进程,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 社会运行 导向功能 道德观念 价值观念 道德活动 道德虚无主义 道德决定论 以德治国
下载PDF
鲍曼流动现代性理论的内在逻辑探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任东景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3-16,共4页
当代英国著名社会哲学家鲍曼立足于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提出了流动现代性的理论范式。这种理论范式的内在逻辑结构包括:作为方法论的社会批判理论,作为实践路径的他者伦理观重构和作为理论归宿的公共领域重建。深入研究鲍曼流动... 当代英国著名社会哲学家鲍曼立足于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提出了流动现代性的理论范式。这种理论范式的内在逻辑结构包括:作为方法论的社会批判理论,作为实践路径的他者伦理观重构和作为理论归宿的公共领域重建。深入研究鲍曼流动现代性理论的内在逻辑结构,对于准确把握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当代人的生存困境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 流动现代性 工具理性 资本逻辑 他者伦理 公共领域
下载PDF
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任东景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7年第12期54-56,70,共4页
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就是要紧密围绕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教育使命,要紧密结合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教师培养以及保证思政课与其他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等方面进行。
关键词 高校 思政课 思政课教师 课程设置 协同育人
下载PDF
现代性的历史境遇及当代视域——鲍曼邂逅马克思 被引量:1
12
作者 任东景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3-25,共3页
鲍曼与马克思邂逅在现代性的家族谱系和灿烂星空的历史场域。面临着不同的时代问题,鲍曼与马克思分别针对各自生活时期的时代症候,提出了自己解决现代性症候的致思之路。尤其是在面对资本主义发展表现出来的新变化,鲍曼坚持马克思主义... 鲍曼与马克思邂逅在现代性的家族谱系和灿烂星空的历史场域。面临着不同的时代问题,鲍曼与马克思分别针对各自生活时期的时代症候,提出了自己解决现代性症候的致思之路。尤其是在面对资本主义发展表现出来的新变化,鲍曼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始终保持了对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诊断了当今资本主义社会的新症候,揭示了当今资本主义制度的虚假性和所面临的危机,并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和阶级分析法,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对现代性问题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鲍曼 现代性
下载PDF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的当代建构:一种现代性的分析路径 被引量:1
13
作者 任东景 《理论月刊》 2008年第6期18-21,共4页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的当代建构实质上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问题,这一时代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应对全球化、个体化和过度化而做出的必然反映。理论上的建构路径要把道德评价和社会进步结合起来,要把发展生产力与追求社会的和谐...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的当代建构实质上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问题,这一时代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应对全球化、个体化和过度化而做出的必然反映。理论上的建构路径要把道德评价和社会进步结合起来,要把发展生产力与追求社会的和谐结合起来,要把公共空间的拓展与个人自由的追求结合起来,构建一种新的理性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当代形态 现代性 科学理性观
下载PDF
当前高校“两课”教学过程的创新问题 被引量:7
14
作者 任东景 《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1期90-92,共3页
当前高校“两课” (政治理论课与思想品德课 )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问题 ,应通过“两课”教学管理考核方式的创新 ,“两课”教材建设思路的创新 ,以及“两课”教学理念的创新等 ,进一步把握“两课”教学的内在规律 ,在实践中走创新之... 当前高校“两课” (政治理论课与思想品德课 )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问题 ,应通过“两课”教学管理考核方式的创新 ,“两课”教材建设思路的创新 ,以及“两课”教学理念的创新等 ,进一步把握“两课”教学的内在规律 ,在实践中走创新之路 ,从而达到以真引人 ,以理服人 ,以情感人 ,使“两课”教学收到针对性、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教学过程 创新 “两课”教学 中国 政治理论课 思想品德课
下载PDF
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道德观“立体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
15
作者 任东景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6年第12期48-51,共4页
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大学生提高道德素质的重要课程。通过坚持中华传统美德、中国革命道德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融会贯通,坚持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 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大学生提高道德素质的重要课程。通过坚持中华传统美德、中国革命道德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融会贯通,坚持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的融会贯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和分析道德热点的融会贯通,紧密结合全国道德模范的典型事迹、紧密结合大学生自身实际开展道德短剧表演等活动,实现道德观教育的入耳、入脑、入心、入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道德观“立体教育” 大学生 全面发展
下载PDF
当前高校“两课”教学面临的困境及出路 被引量:3
16
作者 任东景 《呼兰师专学报》 2002年第2期41-44,共4页
本文阐述了当前高校“两课”(政治理论课与思想品德课)教学面临的困境:社会大环境的剧变导致教材内容与实际脱节,教育对象的变化导致传统教学方法的失效,应试教育遗留的阴影和素质教育带来的冲击等。试图寻找一条解决问题的出路:彻底变... 本文阐述了当前高校“两课”(政治理论课与思想品德课)教学面临的困境:社会大环境的剧变导致教材内容与实际脱节,教育对象的变化导致传统教学方法的失效,应试教育遗留的阴影和素质教育带来的冲击等。试图寻找一条解决问题的出路:彻底变革“两课”教材的建设思路;各方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改变单凭“两课”教师唱独角戏的窘状,由传统教育彻底向素质教育过渡;提高“两课”教师本身的综合素质,尊重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增强高校自身的吸引力,努力提高大学的品位和提升大学的层次;遵循“两课”教学内在规律,在实践中走创新之路,从而达到以真引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课”教师 素质教育 高校“两课”教学 “两课”教材 传统教学方法 尊重学生 思想品德课 出路 困境 变革
下载PDF
凹现和凸现:人的问题在西方哲学史上的演变 被引量:1
17
作者 任东景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5年第5期39-40,共2页
人的问题在西方哲学史经历了从古希腊自然哲学至苏格拉底哲学、从中世纪经院哲学至十六-十八世纪西方哲学、从德国古典哲学至马克思哲学三次凹凸现历程,揭示了人的问题的凸现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人从自然、神、理性的次第遮蔽中... 人的问题在西方哲学史经历了从古希腊自然哲学至苏格拉底哲学、从中世纪经院哲学至十六-十八世纪西方哲学、从德国古典哲学至马克思哲学三次凹凸现历程,揭示了人的问题的凸现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人从自然、神、理性的次第遮蔽中蹒跚走向现代。当代中国正在走进现代化,向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进,重温这一历史过程,许有一定的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本质 凹现 凸现 转变
下载PDF
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思想与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被引量:1
18
作者 任东景 《新东方》 2006年第10期43-49,共7页
关键词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市民社会思想 马克思 否定之否定 演化历程 历史条件
下载PDF
重思马克思的解放理论
19
作者 任东景 《理论导刊》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2-35,共4页
马克思曾高度赞誉政治解放,也指出了政治解放自身难以突破的边界。马克思认为,政治解放是人在政治生活中得到的解放,人类解放则是人在社会生活中得到的解放,人类解放是政治解放的继续和完成。马克思不断探索实现人类解放的路径。重思马... 马克思曾高度赞誉政治解放,也指出了政治解放自身难以突破的边界。马克思认为,政治解放是人在政治生活中得到的解放,人类解放则是人在社会生活中得到的解放,人类解放是政治解放的继续和完成。马克思不断探索实现人类解放的路径。重思马克思的解放理论及其所阐述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当今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树立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心和决心,坚定不移地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政治解放 人类解放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下载PDF
社会变革时代当代人的生存困境透视--犹太哲学家鲍曼的流动现代性理论探析
20
作者 任东景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0-43,共4页
当代英国著名犹太哲学家鲍曼以其敏锐的目光来审视流动现代性条件下人的生存状况,把当代社会的突出症候概括为全球化下的资本飘逸、个体化下脆弱的人际纽带以及消费主义条件下自我价值实现的幻化。鲍曼运用历史学、哲学、政治学、伦理... 当代英国著名犹太哲学家鲍曼以其敏锐的目光来审视流动现代性条件下人的生存状况,把当代社会的突出症候概括为全球化下的资本飘逸、个体化下脆弱的人际纽带以及消费主义条件下自我价值实现的幻化。鲍曼运用历史学、哲学、政治学、伦理学等多学科的组合优势,以图重建人们生活的精神家园即新伦理共同体的重建,具体包括为他者负责的伦理观、公共领域的政治观和自我身份认同的文化观等三部分,这是鲍曼结合当代社会发展困境所实现的一次理论建构。对这一问题的探索有利于准确把握当代人的发展困境以及探索走出困境的方法,同时也为审度当代人的生存样态提供一种他者维度的致思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 流动现代性 伦理共同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