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宗儒排佛”——罗钦顺佛教观考论 被引量:1
1
作者 任仕阳 许至 渠彦超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6期22-28,共7页
罗钦顺佛教观以"宗儒排佛"为学术旨归,其从伦理观与心性论两个方面论证了"儒佛二道",批驳"佛禅甚浅";罗氏"尊信程朱",指摘"象山分明是禅"、"阳明安于禅学",认为"心... 罗钦顺佛教观以"宗儒排佛"为学术旨归,其从伦理观与心性论两个方面论证了"儒佛二道",批驳"佛禅甚浅";罗氏"尊信程朱",指摘"象山分明是禅"、"阳明安于禅学",认为"心学为禅"。一方面,罗氏"卫道有功";另一方面,罗氏"评佛有偏"。关于罗钦顺佛教观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深化对明代儒士排佛的认知与理解,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钦顺 儒学 佛教观
下载PDF
柳诒徵“中国文化观”的四个面相--以《学衡》与《史地学报》为核心的文本解读
2
作者 任仕阳 杨明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0-36,共7页
在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上,以吴宓、梅光迪、柳诒徵等为主要成员所构成的"学衡派"占有重要地位。在柳诒徵看来,诠释中国文化,"必先大其心量以治吾史";其判定中国文化之"大本"为"建立人伦道德,以为立国中... 在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上,以吴宓、梅光迪、柳诒徵等为主要成员所构成的"学衡派"占有重要地位。在柳诒徵看来,诠释中国文化,"必先大其心量以治吾史";其判定中国文化之"大本"为"建立人伦道德,以为立国中心";认为衡论中国文化之"得失"须"以中正之眼光,行批评之职事";指出重塑中国文化之"价值"在"同造未来尽善尽美之世界"。就《学衡》与《史地学报》所刊柳氏文章进行文本解读,也许能为我们重思柳诒徵乃至整个民国知识人思想之立体性与多维性提示一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诒徵 《学衡》 《史地学报》 中国文化观
下载PDF
伦理视域中的“南京好人”
3
作者 张晓东 任仕阳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 2015年第6期95-97,共3页
2015年9月20日是全国第十三个公民道德宣传日,也是南京市第一个"好人节"。南京市文明办邀请了相关专家召开了一个小型的"好人文化"研讨会。各位专家就好人现象的特征与效应、好人现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好... 2015年9月20日是全国第十三个公民道德宣传日,也是南京市第一个"好人节"。南京市文明办邀请了相关专家召开了一个小型的"好人文化"研讨会。各位专家就好人现象的特征与效应、好人现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好人现象的成因与好人行为的心理机制、好人的立法保护等问题畅所欲言,发表了很多有价值的观点。现将部分专家的发言予以摘登,以期引起理论界对"好人"、"好人现象"、"好人文化"的进一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人现象 特征 效应 成因 保护
下载PDF
“生生之学”的四维解读 被引量:1
4
作者 任仕阳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3期11-17,共7页
"生生之学"是传承儒学、实践儒学、创新儒学以实现儒学融入现代社会的重要学术成果与理论范型。从"长时段"考察来看,"生生之学"历经了缘起与发端、拓展与丰富、创立与成熟的思想演进过程;从"体用境&... "生生之学"是传承儒学、实践儒学、创新儒学以实现儒学融入现代社会的重要学术成果与理论范型。从"长时段"考察来看,"生生之学"历经了缘起与发端、拓展与丰富、创立与成熟的思想演进过程;从"体用境"分疏来看,"生生之学"折射出"生生"之体、"生生"之用与"生生"之境三大理论面相;从"全方位"透视来看,"生生之学"呈现出自足性、承继性、动态性与人文性四大体系特质;从"未来性"展望来看,"生生之学"在理论价值、现实指向、儒学传承、当代转化四个方面的意义足以使我们相信这一理论蕴涵着值得期待的学术前景。对"生生之学"的四维解读,不仅利于我们全面深入地了解此儒学理论本身,亦有助于我们认知、理解、诠释、评价当代儒学、传统儒学乃至整个中国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生之学” 思想演进 理论面相 体系特质 学术前景
下载PDF
道德哲学:《中庸》思想的核心维度
5
作者 任仕阳 杨明 《船山学刊》 2016年第4期66-73,共8页
道德哲学是《中庸》思想的核心维度。我们认为,《中庸》的道德哲学大体可归为三个部分:道德本体论、道德修养论、道德境界论。道德本体论阐释了形上依据与本体源泉,道德修养论讲明了主体功夫与道德锤炼,道德境界论诠解了价值追寻与理想... 道德哲学是《中庸》思想的核心维度。我们认为,《中庸》的道德哲学大体可归为三个部分:道德本体论、道德修养论、道德境界论。道德本体论阐释了形上依据与本体源泉,道德修养论讲明了主体功夫与道德锤炼,道德境界论诠解了价值追寻与理想目标,三论虽各有偏重,但密切联系,浑然一体。在其道德哲学建构过程中,承继性、人文性、超越性、系统性等四大理论特质也凸显与明晰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庸》 道德本体论 道德修养论 道德境界论
下载PDF
论《维摩诘经》的四大道德特质
6
作者 任仕阳 许至 《宜春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8-13,共6页
《维摩诘经》所涵摄之伦理意蕴体现在行善止恶之善恶观、自度度人之修行观、方便设教之施教论、不思议解脱之解脱论四个方面。善恶观强调"止三恶"、"离五浊"、"除八难"、"行十善"及"业报... 《维摩诘经》所涵摄之伦理意蕴体现在行善止恶之善恶观、自度度人之修行观、方便设教之施教论、不思议解脱之解脱论四个方面。善恶观强调"止三恶"、"离五浊"、"除八难"、"行十善"及"业报观";修行观注重上求佛道与下化众生;施教论主张方便设教、摄化众生;解脱论表现为"不思议解脱",关涉"入不二法门"、"心净则土净"。凸显出佛教作为伦理性宗教之道德特质,对《维摩诘经》之伦理解读亦为《维摩诘经》之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摩诘经》 善恶观 修行观 施教论 解脱论
下载PDF
郭店楚简《五行》篇伦理思想管窥
7
作者 任仕阳 张晓东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 2015年第3期70-76,共7页
郭店楚墓竹简《五行》篇伦理思想大体可归为三个部分:五行德目、善德二分、心体和合。以"仁"、"义"、"礼"、"智"、"圣"为内涵之五行德目体现了简本《五行》之道德范畴论等伦理思想... 郭店楚墓竹简《五行》篇伦理思想大体可归为三个部分:五行德目、善德二分、心体和合。以"仁"、"义"、"礼"、"智"、"圣"为内涵之五行德目体现了简本《五行》之道德范畴论等伦理思想。以外和之善与内和之德、金声之善与玉振之德、为善有终与为德无终为内涵之善德二分彰显了简本《五行》之道德评价论等伦理思想。以心役六体、慎独之功、君子人格为内涵之心体和合突出了简本《五行》之道德评价论等伦理思想。郭店楚墓竹简《五行》篇所涵摄之伦理意蕴,对于思孟学派乃至中国传统的伦理思想皆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店楚简 《五行》 五行德目 善德二分 心体和合
下载PDF
郭店楚简《性自命出》篇伦理思想探析
8
作者 任仕阳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23-27,共5页
郭店楚简《性自命出》篇是思孟学派极具研究价值的文献,这一文献的出土为研究原始儒家的伦理思想提供了重要材料。其丰富的伦理意蕴体现在道德起源论、人性论、道德规范论、道德修养论、道德评价论等伦理议题的探究上,对于研究先秦儒家... 郭店楚简《性自命出》篇是思孟学派极具研究价值的文献,这一文献的出土为研究原始儒家的伦理思想提供了重要材料。其丰富的伦理意蕴体现在道德起源论、人性论、道德规范论、道德修养论、道德评价论等伦理议题的探究上,对于研究先秦儒家伦理思想乃至整个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自命出》 道德起源论 人性论 道德修养论 道德规范论 道德评价论
下载PDF
儒墨互补:为中华文化复兴提供有益启示
9
作者 任仕阳 《唯实》 2017年第1期31-34,共4页
如何在“中国梦”大背景下实现中华文化的当代复兴?我们认为,积极构筑儒墨互补之桥梁是实现中华文化当代复兴的有益尝试与可能路径。儒家与墨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他们的价值绝不在于“博物馆化”地展现古老文明曾经的辉煌,而在于... 如何在“中国梦”大背景下实现中华文化的当代复兴?我们认为,积极构筑儒墨互补之桥梁是实现中华文化当代复兴的有益尝试与可能路径。儒家与墨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他们的价值绝不在于“博物馆化”地展现古老文明曾经的辉煌,而在于参与现代中国治理秩序之塑造和再造。这是儒墨两家之“天命”所在,也是中华文化之“天命”所在。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墨 中华文化 仁爱 华夏文化 民族文化 儒家思想 生活儒学 中华
下载PDF
“回顾与展望:政治伦理学40年”学术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1
10
作者 任仕阳 《道德与文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56-159,共4页
改革开放40年以来,政治伦理学研究一直是中国伦理学界关注之重要领域和学术方向,为进一步推动新时代中国政治伦理学之深入研究与论域拓展,由中国伦理学会政治伦理学专业委员会主办、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委党校基... 改革开放40年以来,政治伦理学研究一直是中国伦理学界关注之重要领域和学术方向,为进一步推动新时代中国政治伦理学之深入研究与论域拓展,由中国伦理学会政治伦理学专业委员会主办、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委党校基地承办的"回顾与展望:政治伦理学40年"学术研讨会,于2018年5月19日在中共江苏省委党校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近五十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研讨会。与会专家围绕政治伦理学基本理论、中西政治伦理思想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伦理学 学术方向 研讨会综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展望 中国伦理学 省委党校 专家学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