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外伤性硬膜下血肿48例快速自行消退的护理观察
1
作者 任元梅 过计建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89-89,共1页
关键词 急性外伤性硬膜下血肿 自行消退 护理观察 颅脑损伤 护理要点 病死率
下载PDF
预切开内镜黏膜切除术诊治结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的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22
2
作者 金燕 龚镭 +6 位作者 唐学军 彭晓斌 谈春晓 王小云 华萍 任元梅 周平红 《中国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94-98,共5页
目的:评价预切开内镜黏膜切除术(Pre-cut-EMR)治疗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14年1月-2014年12月,共有65例直径&gt;2.0 cm 的 LST 病变纳入研究,治疗前采用染色放大内镜或内镜窄带成像技术(NBI)观察病灶黏... 目的:评价预切开内镜黏膜切除术(Pre-cut-EMR)治疗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14年1月-2014年12月,共有65例直径&gt;2.0 cm 的 LST 病变纳入研究,治疗前采用染色放大内镜或内镜窄带成像技术(NBI)观察病灶黏膜,完成内镜评估和病理诊断证实符合内镜下治疗指证。研究分析 LST 病灶直径、病灶部位、内镜分型和病理结果,统计观察手术时间、整块切除率、完全切除率、并发症及术后复发情况,随访观察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结果65例结肠 LST 肿瘤直径2.0~5.0 cm,平均直径(2.4±1.7)cm,病灶部位直肠28例(43.1%),乙状结肠11例(16.9%),降结肠6例(9.2%),结肠脾曲2例(3.1%),横结肠9例(13.8%),结肠肝曲4例(6.2%),升结肠2例(3.1%),盲肠3例(4.6%)。LST 内镜分型中形态呈颗粒均一型23例(35.4%),结节混合型27例(41.5%),扁平隆起型13例(20.0%),假凹陷型2例(3.1%);LST 病理结果:管状腺瘤12例(18.5%),管状绒毛状腺瘤19例(29.2%),绒毛状腺瘤26例(40.0%),高级别上皮内瘤变7例(10.7%),黏膜内癌1例(1.5%)。65例 LST 病灶均应用 Pre-cut-EMR 成功切除,手术时间20~45 min,平均时间(18.0±11.7)min,整块切除率100.0%,完全切除率100.0%,术中即刻出血5例(7.7%),术后7天内迟发出血1例(1.5%),无1例发生穿孔。术后随访3~6个月,复查肠镜所有病例均无复发。结论应用 Pre-cut-EMR 能完全切除直径&gt;2.0 cm 的 LST 病变,且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 侧向发育型肿瘤 预切开内镜黏膜切除术
下载PDF
复发性颅内动脉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
3
作者 任元梅 《中外医学研究》 2010年第30期104-105,共2页
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无论采用外科手术夹闭还是血管内介入治疗,术后仍有部分患者动脉瘤复发乃至再次破裂出血的危险。据统计,手术夹闭颅内动脉瘤的复发率为4%~7%,而血管内介入治疗动脉瘤所导致的非致密栓塞或(和)瘤颈残余,是颅... 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无论采用外科手术夹闭还是血管内介入治疗,术后仍有部分患者动脉瘤复发乃至再次破裂出血的危险。据统计,手术夹闭颅内动脉瘤的复发率为4%~7%,而血管内介入治疗动脉瘤所导致的非致密栓塞或(和)瘤颈残余,是颅内动脉瘤术后复发的潜在因素。复发性颅内动脉瘤的治疗难度及风险远高于首次治疗。因此,在给复发性颅内动脉瘤患者制定的治疗和护理方案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围手术期 护理
下载PDF
结直肠大息肉的癌变风险分析 被引量:18
4
作者 金燕 姚礼庆 +7 位作者 周平红 金士毛 王小云 唐学军 彭晓斌 华萍 任元梅 龚镭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161-1166,共6页
目的分析肠镜检查发现的结直肠大息肉(直径≥10 mm)发生癌变的风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第二医院(207例)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11例)两家中心肠... 目的分析肠镜检查发现的结直肠大息肉(直径≥10 mm)发生癌变的风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第二医院(207例)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11例)两家中心肠镜检查发现的直径≥10 mm、病理符合结直肠息肉的418例结直肠大息肉患者病历资料,包括息肉大小、部位、是否多发、术后病理和随访信息等,分析其与癌变的关系,采用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多发性息肉患者若术后病理提示全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者,选择直径最大的一枚息肉进入模型;有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者,选择直径最大的一枚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息肉进入模型)。本研究将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及癌定义为癌变。结果418例患者中男278例(66.5%),女140例(33.5%),年龄15~87(58.7±10.2)岁。其中398例患者经内镜下切除息肉456枚,有142例(150枚)发生癌变,包括高级别上皮内瘤变134枚和黏膜内癌16枚;20例患者在内镜治疗时黏膜下注射抬举征阴性,转外科手术治疗,切除息肉20枚,组织学检查均发现浸润性癌变。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50岁[40.5%(150/370)比25.0%(12/48),χ^2=4.323,P=0.041]、多发息肉[77.5%(31/40)比34.7%(131/378),χ^2=12.900,P=0.001]、息肉位于直肠[59.0%(36/61)比32.3%(134/415),χ^2=22.736,P=0.000]、直径≥31 mm[74.1%(20/27)比33.4%(150/449),χ^2=36.493,P=0.000]以及病理分型为管状绒毛状腺瘤[67.4%(120/178)比16.8%(50/298),χ^2=71.810,P=0.000]患者癌变率更高。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50岁(OR=2.473,95%CI:1.209~5.058,P=0.013)、多发息肉(OR=2.472,95%CI:1.300~4.702,P=0.006)、息肉位置位于直肠(OR=1.253,95%CI:1.091~1.439,P=0.001)及息肉直径≥31 mm(OR=1.500,95%CI:1.196~1.881,P=0.000)为本组患者结直肠大息肉发生癌变的独立危险因素。全组随访时间(9.6±4.2)个月,86例(20.5%)内镜下息肉切除的患者出现复发性腺瘤,均经结肠镜息肉切除术成功摘除;有2例(0.5%)内镜下切除后6个月发现肠癌,首次息肉切除后的病理为管状绒毛状腺瘤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均接受外科根治性手术及化疗,目前仍生存。全组患者随访期间未出现患者死亡。 结论年龄≥50岁、多发大息肉、位于直肠的息肉以及直径≥31 mm的结直肠大息肉癌变风险更高,建议重点检查,避免漏诊和误诊;必要时选择合理的内镜治疗方式进行治愈性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大息肉 癌变风险 内镜下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