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0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椎间盘置换联合邻近节段cage融合治疗双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 被引量:12
1
作者 任先军 王卫东 +3 位作者 初同伟 王建 李长青 蒋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840-844,共5页
目的:探讨椎间盘置换联合邻近节段cage融合治疗双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方法:2006年5月~2008年11月手术治疗双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3例,男8例,女5例,年龄35~60岁,平均47岁;以脊髓受压表现为主者6例,神经根性症状为主者7例... 目的:探讨椎间盘置换联合邻近节段cage融合治疗双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方法:2006年5月~2008年11月手术治疗双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3例,男8例,女5例,年龄35~60岁,平均47岁;以脊髓受压表现为主者6例,神经根性症状为主者7例;病变节段C4/5、C5/68例,C5/6、C6/73例,C4/5、C6/72例。均一期行单节段Bryan人工椎间盘置换和邻近节段cage融合,置换节段和融合节段为相邻间隙11例,非相邻间隙2例。术前、术后进行JOA评分(17分法)和颈椎残障功能量表(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定,术后进行Odom标准评定,随访观察椎间盘假体稳定性、假体活动度、cage融合状态及cage位移情况等。结果:手术时间90~160min,平均130min;术中出血量50~400ml,平均130ml。术中、术后无并发症发生。随访6个月~3年,平均19个月,末次随访时,JOA评分由术前9.2±3.2分增加至13.5±1.8分(P<0.01),NDI评分由术前40.8±4.7分降至28.5±5.4分(P<0.01),Odom评定结果优6例,良3例,尚可2例,差2例。人工椎间盘稳定,置换节段平均活动度为9.5°,cage植骨全部融合,无cage松动和沉陷。结论:颈椎间盘置换加邻近节段cage融合为双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方式,兼顾了颈椎的稳定和运动功能,近期临床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间盘突出症 双节段 椎间盘假体 椎间融合器
下载PDF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的早中期临床疗效 被引量:7
2
作者 任先军 王卫东 +5 位作者 初同伟 王建 李长青 蒋涛 郝勇 张年春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64-167,共4页
[目的]探讨Bryan人工颈椎间盘假体置换,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早中期临床效果。[方法]本组51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35例,女16例;年龄31~57岁,平均43岁。C3、44例,C4、58例,C5、631例,C6、72例,C4~62例,C3~62例,C5~72例。单节段置... [目的]探讨Bryan人工颈椎间盘假体置换,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早中期临床效果。[方法]本组51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35例,女16例;年龄31~57岁,平均43岁。C3、44例,C4、58例,C5、631例,C6、72例,C4~62例,C3~62例,C5~72例。单节段置换45例,双节段置换6例,共置换57个椎间盘假体。临床症状以脊髓压迫为主者16例,神经根性症状为主者35例。Bryan假体由金属外壳和聚氨酯髓核组成,外壳有钛微孔喷涂层,可促进骨生长,达到长期稳定。术后摄颈椎动态X线片观察假体稳定性及活动度。依照CSM40分法评定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本组病例术后随访1~4.5年。无假体松动和脱落,1例患者术后4年随访出现自发性融合,2例置换节段发生Ⅱ度异位骨化。术后置换节段活动度平均为9.3°,全部患者神经功能均有明显改善,神经根型患者其上肢根性痛全部缓解。CSM40分法评分平均提高8.5分,有效率为100%。[结论]人工颈椎间盘置换为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方式,能达到确切的稳定性和良好的活动度,最大可能重建颈椎生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间盘 人工假体 置换 颈椎间盘突出症
下载PDF
椎体终板形态与椎间盘营养的关系 被引量:16
3
作者 任先军 彭城 梅芳瑞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7期705-706,共2页
关键词 椎体终板 形态 椎间盘营养 相关性
下载PDF
脂肪栓塞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16
4
作者 任先军 孙玉华 +1 位作者 赵慧毅 梅芳瑞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2期90-91,共2页
本文报告16例脂肪栓塞综合征的病例。其中外伤后14例,手术后2例。受伤或术后至出现症状的时间为15~72h。全部病例PaO_2均低于8kPa(60mmHg),PaO_2是可靠敏感的早期诊断指标。而不能过分强调肺“暴风... 本文报告16例脂肪栓塞综合征的病例。其中外伤后14例,手术后2例。受伤或术后至出现症状的时间为15~72h。全部病例PaO_2均低于8kPa(60mmHg),PaO_2是可靠敏感的早期诊断指标。而不能过分强调肺“暴风雪”样改变。大剂量激素治疗有显著确切的临床效果。16例全部治愈。13例临床症状在3天内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栓塞综合征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颈椎前融合保留终板的骨愈合观察 被引量:8
5
作者 任先军 焦文仓 +1 位作者 张年春 张峡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6期542-544,共3页
目的 :探讨保留终板对颈椎前路椎间植骨融合的影响。方法 :临床资料中 ,6 4例颈椎前融合采用保留终板的植骨技术 ,男 43例 ,女 2 1例 ,年龄 2 0~ 72岁 ,平均 39岁。 75例颈椎前融合未保留终板 ,男 5 1例 ,女 13例 ,年龄 18~6 5岁 ,平... 目的 :探讨保留终板对颈椎前路椎间植骨融合的影响。方法 :临床资料中 ,6 4例颈椎前融合采用保留终板的植骨技术 ,男 43例 ,女 2 1例 ,年龄 2 0~ 72岁 ,平均 39岁。 75例颈椎前融合未保留终板 ,男 5 1例 ,女 13例 ,年龄 18~6 5岁 ,平均 37岁。实验资料中 ,利用成年犬构建腰椎前路融合模型 ,术后 4、8、12周分别切取新鲜融合脊柱节段 ,行SP法免疫组化染色 ,用抗—第八因子抗体标记植骨新生血管。结果 :临床病例中 ,两组均全部获骨性融合 ,平均骨融合时间均为 8周 ( 6~ 12周 )。实验资料中 ,4周时 2组植骨界面均有一定量新生毛细血管 ,对照组密度大于实验组 ;8周时两组植骨界面和植骨块内新生毛细血管数量趋于相等 ;12周时两组新生血管情况基本一致。结论 :保留终板后仍可在椎体—植骨界面提供良好的血供基床 ,并不会影响植骨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前融合 终板 植骨界面 新生血管
下载PDF
颈椎终板的解剖及其生物力学特征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9
6
作者 任先军 梅芳瑞 周军海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72-174,共3页
目的:研究颈椎终板的解剖结构及其抗压强度。方法:应用直接法测量10具新鲜成人尸体颈椎标本的终板厚度。标本切片进行光镜观察。生物力学测试比较保留终板和不保留终板时,其抗压强度及椎体植骨面的位移。结果:各节段颈椎终板和上... 目的:研究颈椎终板的解剖结构及其抗压强度。方法:应用直接法测量10具新鲜成人尸体颈椎标本的终板厚度。标本切片进行光镜观察。生物力学测试比较保留终板和不保留终板时,其抗压强度及椎体植骨面的位移。结果:各节段颈椎终板和上、下终板之间的厚度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终板中央区为多孔的松质骨样结构,平均厚度为0.51±0.03mm。保留终板组与不保留终板组的抗压强度分别为1360.2±256.3N和877.1±167.3N,差异非常显著。其椎体植骨面位移分别为1.14±0.59mm和2.35±0.75mm,差异亦非常显著。结论:保留终板能显著增加颈椎椎体的抗压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终板 生物力学 解剖学
下载PDF
颈椎脱位的闭合复位 被引量:9
7
作者 任先军 梅芳瑞 +1 位作者 孙玉华 周军海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3期171-173,共3页
1985年5月~1996年3月,我们经治34例单纯颈椎脱位患者,30例行Crutchfield颅骨牵引闭合复位,20例成功,占66.6%。在成功组中,牵引重量最大为18kg,无一例出现神经损害加重。不全瘫均有不同程度恢复。尸体头颅标本测定,Crutchfield颅骨牵... 1985年5月~1996年3月,我们经治34例单纯颈椎脱位患者,30例行Crutchfield颅骨牵引闭合复位,20例成功,占66.6%。在成功组中,牵引重量最大为18kg,无一例出现神经损害加重。不全瘫均有不同程度恢复。尸体头颅标本测定,Crutchfield颅骨牵引承受的最大抗拨出力为60.3kg,在治疗颈椎脱位时,颅骨牵引是安全有效的闭合复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脱位 颅骨牵引 复位
下载PDF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6
8
作者 任先军 王卫东 +5 位作者 王敏 郝勇 张文捷 王建 初同伟 张年春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3期1766-1768,I0001,共4页
[目的]探讨Bryan人工颈椎间盘假体置换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14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10例,女4例;年龄31~52岁,平均43岁。C3、4例,C4、5,2例,C5、68例,C4、61例,C3-61例。单节段置换12例,双节段置换2... [目的]探讨Bryan人工颈椎间盘假体置换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14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10例,女4例;年龄31~52岁,平均43岁。C3、4例,C4、5,2例,C5、68例,C4、61例,C3-61例。单节段置换12例,双节段置换2例,共置换16个椎间盘假体。Bryan假体由金属外壳和聚氨酯髓核组成,外壳有钛微孔喷涂层。术后摄颈椎动态X线片观察假体稳定性及活动度。[结果]术后随访最长28个月,平均10个月。全部患者神经功能均有明显改善,CSM40分法评分平均提高8.5分,有效率为100%,无假体松动和脱落,术后置换节段活动度平均为6.4。。[结论]人工颈椎间盘假体置换具有确切的稳定性和相应的活动度,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可选择方式之一。早期临床效果良好,远期效果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间盘突出症 颈椎间盘假体 置换
下载PDF
下颈椎小关节突脱位前路稳定手术疗效分析 被引量:10
9
作者 任先军 王卫东 +2 位作者 张峡 张正丰 蒋涛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5年第2期76-78,共3页
目的 探讨下颈椎小关节脱位前路融合内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  39例新鲜下颈椎小关节脱位患者 ,首先在透视下行颅骨牵引复位 ,34例复位成功 (87% )。其中 32例完成了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 ,5例未成功者和 3例陈旧性脱位 ,先行后路切... 目的 探讨下颈椎小关节脱位前路融合内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  39例新鲜下颈椎小关节脱位患者 ,首先在透视下行颅骨牵引复位 ,34例复位成功 (87% )。其中 32例完成了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 ,5例未成功者和 3例陈旧性脱位 ,先行后路切开复位 ,再一期行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结果 全部患者均获骨性融合 ,无迟发性不稳和后凸畸形 ,术前神经功能正常者术后无一例出现神经损害症状 ,不全瘫患者术后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 前路减压融合是治疗下颈椎小关节脱位安全、有效的方法 ,可获良好的生物学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颈椎小关节脱位 颈椎前路 手术治疗 内固定手术 骨性融合
下载PDF
先天性椎动脉发育不良所致椎动脉型颈椎病 被引量:18
10
作者 任先军 梅芳瑞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17-319,共3页
目的 :探讨椎动脉发育不良所致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1999年 1月~ 2 0 0 0年 8月 ,3 3例拟诊为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接受椎动脉磁共振血管造影 (MRA )检查 ,男 2 4例 ,女 9例 ,年龄 3 2~ 70岁 ,平均 5 3岁 ,在MRA上观测椎... 目的 :探讨椎动脉发育不良所致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1999年 1月~ 2 0 0 0年 8月 ,3 3例拟诊为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接受椎动脉磁共振血管造影 (MRA )检查 ,男 2 4例 ,女 9例 ,年龄 3 2~ 70岁 ,平均 5 3岁 ,在MRA上观测椎动脉成像走行并测量椎动脉内径。结果 :本组 3 3例 ,2 8例椎动脉发育正常 ,其左侧椎动脉内径平均为4.1mm ,右侧平均 3 .8mm。 5例先天性椎动脉发育不良 ,左侧椎动脉 1例 ,右侧 4例。发育不良侧椎动脉在MRA上显示为全程均匀性纤细、狭窄 ,内径 1.1~ 1.7mm ,平均 1.5mm ,为正常椎动脉的 1/ 3~ 1/ 4。 5例患者临床症状与转颈无明显相关性 ,药物保守治疗可缓解症状。结论 :先天性椎动脉发育不良可表现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 ,目前尚无理想的药物和手术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 先天性发育不良 椎动脉型颈椎病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椎体终板的解剖与椎间植骨融合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8
11
作者 任先军 焦文仓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6期590-592,共3页
目的 :探讨椎体终板的解剖与椎间植骨融合的相关性。方法 :5具新鲜成人脊柱标本 ,取C3~ 7、L1~ 5椎体各2 5个 ,光镜下观察终板结构。成年犬 15只 ,随机在每只动物的L4~ 5和L6~ 7两个椎间隙构建保留终板和不保留终板的脊柱前路融合... 目的 :探讨椎体终板的解剖与椎间植骨融合的相关性。方法 :5具新鲜成人脊柱标本 ,取C3~ 7、L1~ 5椎体各2 5个 ,光镜下观察终板结构。成年犬 15只 ,随机在每只动物的L4~ 5和L6~ 7两个椎间隙构建保留终板和不保留终板的脊柱前路融合模型。术后 4、8、12周分别切取新鲜融合脊柱节段 ,标本切片行光镜和电镜检查 ,观察两组植骨愈合进程。结果 :终板中央区为多孔的松质骨样结构 ,该孔状空腔与终板的通透性有关。动物实验中 ,4周时保留终板组和对照组植骨区均以纤维性骨痂为主 ,保留终板组新生成基质和毛细血管相对较少 ;8周时两组植骨区新生成骨均较为明显 ,骨痂内都有一定量的新生软骨 ,但保留终板组稍多 ;12周时两组均获骨性愈合。结论 :终板有特殊的层状多孔结构 ,具有较大的通透性。保留终板对植骨愈合进程和骨愈合质量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板解剖 椎间融合植骨 相关性研究 组织学观察
下载PDF
前路松解复位后路融合治疗游离齿突继发环枢椎脱位 被引量:3
12
作者 任先军 王卫东 +1 位作者 张峡 蒋涛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33-435,共3页
目的:探讨经高位咽后入路前路松解、后路融合治疗游离齿突继发的难复性环枢椎脱位.方法:本组3例,均为男性,年龄17~36岁,无明显创伤史,颅骨牵引2~3周,采用高位咽后入路显露C1~3,行环枢前方松解复位,Ⅰ期后路环枢融合,Brooks法钛缆内固... 目的:探讨经高位咽后入路前路松解、后路融合治疗游离齿突继发的难复性环枢椎脱位.方法:本组3例,均为男性,年龄17~36岁,无明显创伤史,颅骨牵引2~3周,采用高位咽后入路显露C1~3,行环枢前方松解复位,Ⅰ期后路环枢融合,Brooks法钛缆内固定.结果:3例游离齿突继发的难复性环枢椎脱位,术前颅骨牵引不能复位,经前路手术松解达到良好复位,后路环枢融合良好,内固定无松脱,无伤口感染.3例患者神经症状均明显改善.结论:经高位咽后入路行前方松解,能够复位游离齿突继发的难复性环枢椎脱位,Ⅰ期后路环枢融合可获良好的植骨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齿突 难复性环枢椎脱位 高位咽后入路 前路松解复位
下载PDF
保留终板的颈椎前路融合术 被引量:12
13
作者 任先军 梅芳瑞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4期337-339,共3页
目的 :观察保留终板对维持融合间隙高度的作用。方法 :45例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症和颈椎骨折脱位患者 ,在颈前路融合术中采用保留椎体终板的植骨方法 ,与未保留终板组相比 ,评价两组椎间隙高度、后凸畸形及骨性融合率。结果 :保留终板... 目的 :观察保留终板对维持融合间隙高度的作用。方法 :45例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症和颈椎骨折脱位患者 ,在颈前路融合术中采用保留椎体终板的植骨方法 ,与未保留终板组相比 ,评价两组椎间隙高度、后凸畸形及骨性融合率。结果 :保留终板组融合节段高度平均降低 0 .9mm ,后凸成角平均为 2°。对照组融合节段高度平均降低 2 .9mm ,后凸成角平均为 5 .6° ,相差非常显著 (P <0 .0 1)。两组全部获骨性融合 ,平均骨愈合时间为 8( 6~ 12 )周。结论 :植骨块沉陷是导致术后融合椎间隙狭窄的主要原因 ,保留终板能有效防止植骨块沉陷 ,并可获良好的骨性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前路融合 体体终板 植骨块沉陷
下载PDF
腰骶部神经束膜囊肿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3
14
作者 任先军 梅芳瑞 +1 位作者 张峡 王卫东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44-46,共3页
关键词 腰骶部肿瘤 神经束膜囊肿 诊治
下载PDF
椎动脉扭曲与颈椎前路减压的危险性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任先军 梅芳瑞 张年春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0期943-945,共3页
目的 :探讨椎动脉扭曲与颈椎前路减压椎动脉损伤的危险性。方法 :32例拟诊为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 ,同时接受颈椎平片、MRI和椎动脉磁共振血管成像 (MRA )检查。结果 :2 3例椎动脉直行无扭曲 ,5例椎动脉有轻度扭曲 ,4例椎动脉... 目的 :探讨椎动脉扭曲与颈椎前路减压椎动脉损伤的危险性。方法 :32例拟诊为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 ,同时接受颈椎平片、MRI和椎动脉磁共振血管成像 (MRA )检查。结果 :2 3例椎动脉直行无扭曲 ,5例椎动脉有轻度扭曲 ,4例椎动脉明显扭曲突入钩椎关节内侧。椎动脉扭曲与颈椎退行性变有关。结论 :颈椎严重退行性变可导致椎动脉扭曲突入钩椎关节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扭曲 颈椎前路减压 椎动脉损伤
下载PDF
高位颈椎的前路手术治疗 被引量:5
16
作者 任先军 王卫东 +1 位作者 张峡 蒋涛 《脊柱外科杂志》 2005年第3期145-147,157,共4页
目的观察高位颈椎前路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15例,男10例,女5例,年龄12~67岁。C1,2椎体结核3例,Hangman7例,先天性齿状突不连伴难复性环椎脱位3例,齿状突骨折2例。本组经高位前方咽后入路显露C1~3,椎体结核患者行病灶清除术,先天... 目的观察高位颈椎前路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15例,男10例,女5例,年龄12~67岁。C1,2椎体结核3例,Hangman7例,先天性齿状突不连伴难复性环椎脱位3例,齿状突骨折2例。本组经高位前方咽后入路显露C1~3,椎体结核患者行病灶清除术,先天性齿状突不连者行前路松解复位、后路环枢融合;Hangman骨折。复位后行C2,3椎间植骨融合术,放自锁钛板内固定,齿状突骨折行前路中空螺钉内固定。结果15例患者均成功地显露C1前弓至C3椎体,并完成病灶清除、复位、减压融合内固定。无颈部重要血管神经损伤,无伤口感染,9例不全瘫有部分恢复。结论高位前方咽后入路可充分显露上颈椎,高位颈椎前路术式能有效复位、减压和稳定,并可最大程度重建颈椎生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脊柱融合术 内周定器 高位颈前咽后入路
下载PDF
肩胛下高位经胸入路行上胸椎前路减压融合术 被引量:6
17
作者 任先军 张峡 +1 位作者 王建 周政 《脊柱外科杂志》 2003年第1期32-34,共3页
目的探讨前路肩胛下高位经胸入路行上胸椎减压内固定的显露效果。方法本组 8例 ,男 6例 ,女 2例 ,年龄2 6 - 5 5岁 ,平均 37岁。病变范围胸3 ~胸5椎体 ,其中胸3 ,4结核 3例 ,胸3 ~胸5转移性肿瘤 3例 ,胸4,5骨折 2例。采用肩胛下高位... 目的探讨前路肩胛下高位经胸入路行上胸椎减压内固定的显露效果。方法本组 8例 ,男 6例 ,女 2例 ,年龄2 6 - 5 5岁 ,平均 37岁。病变范围胸3 ~胸5椎体 ,其中胸3 ,4结核 3例 ,胸3 ~胸5转移性肿瘤 3例 ,胸4,5骨折 2例。采用肩胛下高位经胸入路显露胸1~胸5椎体 ,结核行病灶清除 ;肿瘤行病椎切除 ,骨水泥充填 ,Z -plate内固定 ;骨折行侧前方减压、植骨、Z -plate内固定。结果 8例均良好地显露出胸1~胸5椎体 ,并完成病灶清除、减压、内固定 ,无重要血管神经损伤 ,无 1例出现神经症状加重 ,伤口均一期愈合 ,仅 1例发生胸导管损伤 ,经对症治疗 1周后痊愈。结论肩胛下高位经胸入路是显露上胸椎较理想的入路 ,便于行侧前方减压 ,并有充分的空间行内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胛下高位经胸入路 上胸椎 侧前方减压内固定
下载PDF
颈椎小关节脱位与闭合性椎动脉损伤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任先军 张峡 +4 位作者 王卫东 蒲渝 王敏 李长青 蒋涛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2期1700-1702,共3页
[目的]探讨颈椎小关节脱位与闭合性椎动脉损伤的相关性。[方法]本组319例颈椎创伤患者,颈椎骨折261例;小关节脱位46例,其中单侧小关节脱位22例,双侧小关节脱位24例;无放射影像异常的脊髓损伤12例。所有患者接受了颈椎MRI和椎动脉2DTOFMR... [目的]探讨颈椎小关节脱位与闭合性椎动脉损伤的相关性。[方法]本组319例颈椎创伤患者,颈椎骨折261例;小关节脱位46例,其中单侧小关节脱位22例,双侧小关节脱位24例;无放射影像异常的脊髓损伤12例。所有患者接受了颈椎MRI和椎动脉2DTOFMRA的前瞻性检查。动物实验建立犬颈椎小关节脱位的撞击模型,撞击后摄颈椎X线片,24~36h后行椎动脉2DTOFMRA检查。[结果]临床319例颈椎创伤患者,52例继发有椎动脉损伤,单侧51例,双侧1例。发现有椎动脉损伤的患者中,34例(65.4%)原始损伤为颈椎小关节脱位,16例为颈椎骨折,2例为无放射影像异常的颈髓损伤。动物实验14只犬撞击后发生颈椎小关节脱位,12只犬无小关节脱位。14只发生小关节脱位犬中,8只继发有单侧椎动脉损伤,12只无小关节脱位犬均无椎动脉损伤。[结论]闭合性椎动脉损伤最常继发于颈椎小关节脱位,瞬间位移使椎动脉受到过度牵张是主要的致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小关节脱位 闭合性椎动脉损伤 核磁共振血管成像 脊髓损伤
下载PDF
闭合性椎动脉损伤的MRA诊断与病理变化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任先军 蒲渝 +3 位作者 张峡 王卫东 王敏 蒋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0期598-601,i0004,共5页
目的:对闭合性椎动脉损伤的MRA影像与病理变化进行比较观察。方法:26只犬建立颈椎屈曲损伤的撞击伤模型,撞击后摄颈椎X线片,24~36h后行椎动脉二维时间飞逝效应磁共振血管成像(2DTOFMRA)检查,然后切取椎动脉进行病理学观察。对319例闭... 目的:对闭合性椎动脉损伤的MRA影像与病理变化进行比较观察。方法:26只犬建立颈椎屈曲损伤的撞击伤模型,撞击后摄颈椎X线片,24~36h后行椎动脉二维时间飞逝效应磁共振血管成像(2DTOFMRA)检查,然后切取椎动脉进行病理学观察。对319例闭合性颈椎损伤患者,采用2DTOFMRA技术进行前瞻性检查。结果:26只犬中,14只在屈曲撞击暴力下发生小关节脱位,MRA发现7只犬一侧椎动脉损伤,2只犬一侧椎动脉成像不完整,MRA诊断可疑阳性。17只犬MRA椎动脉成像正常。病理检查显示MRA诊断为阳性的7只犬中,4只犬椎动脉内膜、中膜有撕裂,附壁血栓形成;3只犬椎动脉内膜撕裂伴血栓形成。MRA诊断为阴性的17只犬椎动脉内膜均正常。MRA诊断为可疑阳性的2只犬,1只椎动脉内膜完整无损伤,另1只椎动脉内膜撕裂,迟发性附壁血栓形成。临床319例颈椎创伤患者,52例伴发有椎动脉损伤,单侧椎动脉损伤51例,其中左侧22例,右侧29例;双侧椎动脉损伤1例。结论:2DTOFMRA是诊断闭合性椎动脉损伤的有效方法,但在损伤早期难以准确鉴别血管痉挛和小面积内膜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 损伤 MRA 诊断 病理
下载PDF
椎动脉损伤后颈椎前路减压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1
20
作者 任先军 王卫东 +3 位作者 张峡 李长青 蒋涛 郝勇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11期1008-1009,1012,共3页
目的探讨闭合性椎动脉损伤对颈椎前路减压脊髓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本组439例闭合性颈椎创伤患者,颈椎骨折351例,双侧小关节脱位39例,单侧小关节突脱位37例,无放射影像异常脊髓损伤12例,全部患者接受前瞻性颈椎MRI及椎动脉MRA检查,对有... 目的探讨闭合性椎动脉损伤对颈椎前路减压脊髓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本组439例闭合性颈椎创伤患者,颈椎骨折351例,双侧小关节脱位39例,单侧小关节突脱位37例,无放射影像异常脊髓损伤12例,全部患者接受前瞻性颈椎MRI及椎动脉MRA检查,对有手术指征患者施行了颈椎前路减压融合。结果本组439例闭合性颈椎创伤患者,78例继发有椎动脉损伤,单侧77例,双侧1例。76例单侧椎动脉损伤患者施行了颈椎前路减压手术,术后全瘫患者中7例损伤平面有上升,33例不全瘫患者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但改善幅度小于同期完成的不伴椎动脉损伤的患者。结论椎动脉损伤有可能影响颈椎前路减压脊髓功能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损伤 颈椎前路减压 神经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