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魏酸钠促进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功能恢复和血管生成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5
1
作者 周琴 廖维靖 +4 位作者 杨万同 胡小琴 程明高 任兰芬 毕博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00-203,共4页
目的:研究阿魏酸钠(SF)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和血管生成的作用。方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术后不同时间点大鼠神经功能、脑梗死体积、脑含水量的变化。用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 目的:研究阿魏酸钠(SF)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和血管生成的作用。方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术后不同时间点大鼠神经功能、脑梗死体积、脑含水量的变化。用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右旋糖苷标记血浆,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缺血后7d脑血浆灌注量,脑血管形态和脑微血管直径的变化。结果:阿魏酸钠治疗组在术后2d、7d、14d的神经功能恢复均优于对照组。两组脑梗死体积均在术后第7d达到高峰,SF组梗死体积在各个时间点上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SF组脑含水量在术后2d高于缺血对照组和假手术组,随后逐渐下降,到术后14d低于缺血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7d,SF组脑血浆灌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直径<3μm的血管约占47%,新生血管增多,呈不规则迂曲形态。结论:SF能促进脑缺血后神经功能的恢复,减小梗死体积,减轻脑水肿,其机制可能与促进血管生成的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损伤 血管生成 阿魏酸钠 局灶性脑缺血 缺血再灌注 神经功能
下载PDF
观察反馈式抗阻吸气肌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2
作者 张美英 谭志洪 任兰芬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年第1期46-49,共4页
目的观察反馈式抗阻吸气肌训练对脊髓损伤(SCI)患者吸气肌力量、呼吸困难程度和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66例SC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加腹式呼吸训练,试验组予以常规康复训练加反馈... 目的观察反馈式抗阻吸气肌训练对脊髓损伤(SCI)患者吸气肌力量、呼吸困难程度和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66例SC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加腹式呼吸训练,试验组予以常规康复训练加反馈式抗阻吸气肌训练,治疗前、治疗4周后评估最大吸气压(MIP)、吸气流速峰值(PIF)、呼吸困难程度及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呼吸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MIP、PIF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试验组MIP、PIF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两组呼吸困难程度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4,P>0.05)。结论反馈式抗阻吸气肌训练可明显改善SCI患者的吸气肌力量、减轻呼吸困难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馈式抗阻吸气肌训练 脊髓损伤 最大吸气压 吸气流速峰值 呼吸困难程度
下载PDF
肩胛下旋综合征研究进展
3
作者 马云辉 任兰芬 黄肖群 《实用骨科杂志》 2020年第6期520-523,共4页
正常肩胛位置是肩胛肱关节正常运动所必需的,肩胛骨位置改变可导致相关肌肉长度和肩关节位置变化。Sahrmann[1]将肩胛骨的理想排列位置定义为肩胛骨的椎体边缘与脊柱平行,距离胸腔中线7~8 cm,位于T2~7之间。肩胛功能障碍可能是由于肌肉... 正常肩胛位置是肩胛肱关节正常运动所必需的,肩胛骨位置改变可导致相关肌肉长度和肩关节位置变化。Sahrmann[1]将肩胛骨的理想排列位置定义为肩胛骨的椎体边缘与脊柱平行,距离胸腔中线7~8 cm,位于T2~7之间。肩胛功能障碍可能是由于肌肉骨骼因素引起的,包括持续的异常姿势、偏离正常运动模式的重复运动、肩胛-肱肌肌群和肩胛-胸廓肌群不平衡或神经系统异常。肩胛周围肌肉的协调激活是肩胛盂肱关节正常节律的必要条件。Sahrmann[1]将肩胛下旋综合征(scapular down rotation syndrome,SDRS)描述为肩胛骨下角位于肩胛冈脊柱缘的内侧,而不是与脊柱平行的椎体边缘。SDRS可以影响肩胛区域肌肉的长度和张力,通常肩胛提肌、胸小肌和菱形肌较短,上斜方肌和前锯肌较长。现将SDRS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系统异常 重复运动 肌肉骨骼 胸小肌 肌群 前锯肌 菱形肌 肩胛骨
下载PDF
综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45例 被引量:1
4
作者 张钰 任兰芬 +3 位作者 马云辉 李怡 张美英 谭健超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9年第4期436-436,共1页
目的:观察综合疗法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神经痛的疗效。方法:45例用火针、拔罐、针刺、穴位注射、西药抗病毒,并辅以He-Ne激光治疗。结果:总有效率93.33%。结论:综合疗法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疗效较好。
关键词 带状疱疹 综合疗法 治疗观察
下载PDF
振动训练在康复中的临床应用及机制研究
5
作者 李怡 任兰芬 马云辉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第16期2640-2642,共3页
振动训练作为一种新兴的物理治疗方法在康复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逐渐用于临床康复中,随着各种先进研究技术的引入,振动训练的机制也从多方位展开研究。本文通过对近几年来发表的相关文献总结国内外振动训练在康复中的临床应... 振动训练作为一种新兴的物理治疗方法在康复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逐渐用于临床康复中,随着各种先进研究技术的引入,振动训练的机制也从多方位展开研究。本文通过对近几年来发表的相关文献总结国内外振动训练在康复中的临床应用及机制研究概况,思考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并通过更规范合理的试验设计、更好的研究思路与方法来解决,促使振动训练的治疗优势得到更多的认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训练 机制研究 康复
下载PDF
3,5—二溴邻苯二胺气相色谱法测定天然水中硒
6
作者 周清海 江丽媛 任兰芬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CAS 1990年第2期70-70,共1页
气相色谱法分析痕量硒,国内常采用2,3—二氨基萘,4—硝基邻苯二胺。据国外文献报道3,5—二溴邻苯二胺与亚硒酸作用所生成的4,6—二溴苯并硒二唑,在灵敏度(对电子捕获检测器而言)、分配比方面是最好的。本文用本室合成的3,5—二溴邻苯二... 气相色谱法分析痕量硒,国内常采用2,3—二氨基萘,4—硝基邻苯二胺。据国外文献报道3,5—二溴邻苯二胺与亚硒酸作用所生成的4,6—二溴苯并硒二唑,在灵敏度(对电子捕获检测器而言)、分配比方面是最好的。本文用本室合成的3,5—二溴邻苯二胺研究了该试剂与 Se(Ⅳ)反应所生成的4,6—二溴苯并硒二唑的气相色谱条件。鉴于在酸性介质中3,5—二溴邻苯二胺与 Se(Ⅳ)反应是专一的,为测定共存的其他价态的硒和总硒,采用溴和溴—氢溴酸氧化还原体系将其他价态的硒转化为四价状态,从而可分别测定各种氧化态的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胺 天然水 气相色谱法 二溴苯 二唑 酸性介质 电子捕获检测器 气相色谱条件 氧化还原体系 四价
下载PDF
音乐疗法配合认知训练对脑卒中早期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6
7
作者 任兰芬 孙乐蓉 +4 位作者 黄杰 廖雁琳 李伟 覃东 廖维靖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0-33,共4页
目的观察音乐疗法配合认知训练对脑卒中早期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脑卒中早期患者按人院时间先后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采用音乐疗法配合认知训练,对照组进行认知训练。应用洛文斯顿作业疗法认知评定成套... 目的观察音乐疗法配合认知训练对脑卒中早期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脑卒中早期患者按人院时间先后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采用音乐疗法配合认知训练,对照组进行认知训练。应用洛文斯顿作业疗法认知评定成套测验(LOTCA)中文第二版评定认知功能,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对2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2组的LOTCA总分、MBI评分均较治疗前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LOTCA总分、MBI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LOTCA子项目除空间知觉外,在视知觉、动作运用、视运动组织、思维操作、注意力及专注力方面,观察组、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音乐疗法配合认知训练比单纯的认知训练对改善脑卒中早期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更加有利,并能更显著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疗法 认知训练 脑卒中 洛文斯顿作业疗法认知评定成套测验
原文传递
一例DIS3L2基因变异所致Perlman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表型及遗传学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陈静 胡春辉 +4 位作者 任兰芬 李晶晶 雷涛 陈双 赵培伟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1期48-51,共4页
目的分析1例Perlman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表型及DIS3L2基因变异,了解其可能的致病原因。方法抽取患儿及其父母外周血,对患儿进行全外显子测序分析,根据筛出致病基因变异对患儿及其父母进行Sanger测序验证。按照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 目的分析1例Perlman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表型及DIS3L2基因变异,了解其可能的致病原因。方法抽取患儿及其父母外周血,对患儿进行全外显子测序分析,根据筛出致病基因变异对患儿及其父母进行Sanger测序验证。按照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Medical Genetics and Genomics,ACMG)的基因变异解读标准与指南对基因变异进行致病性评估。结果全外显子测序结果显示患儿DIS3L2基因存在c.2109delC和c.1829-1830insC变异,Sanger测序结果显示患儿DIS3L2基因存在c.2109delC和c.1829-1830insC复合杂合变异,父亲携带DIS3L2基因c.1829-c.1830insC杂合变异,母亲携带DIS3L2基因c.2109delC杂合变异;这2个变异均为未报道过的新变异(noval),根据ACMG变异标准与指南,均判定为致病性变异(PVS1+PS2+PM2)。结论DIS3L2基因c.2109delC和c.1829-1830insC复合杂合变异可能是导致患儿临床表现的原因,新变异的检出丰富了DIS3L2基因变异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lman综合征 DIS3L2基因 全外显子组 基因变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