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烧伤创面早期切痂植皮与感染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9
1
作者 周一平 杨磊 +5 位作者 田传俭 荣新洲 周伟明 吴永恒 任加良 周宗海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66-67,共2页
烧伤创面早期切痂植皮与感染的实验研究510515广州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周一平杨磊田传俭荣新洲周伟明吴永恒任加良周宗海关键词灼伤;感染;内毒素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644感染是烧伤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经验证明,早期... 烧伤创面早期切痂植皮与感染的实验研究510515广州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周一平杨磊田传俭荣新洲周伟明吴永恒任加良周宗海关键词灼伤;感染;内毒素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644感染是烧伤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经验证明,早期大面积切痂植皮可提高严重烧伤病人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切痂 植皮 感染 内毒素
下载PDF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和核因子-κB促进创面血管化的机制探讨 被引量:10
2
作者 吴起 王甲汉 +3 位作者 刘亮 李志清 任加良 吴永恒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1-135,共5页
目的:探讨p38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转导通路和核因子-κB(NF-κB)/抑制因子(IκB)通路在调控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产生及血管化等方面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将32只Wistar大鼠完全随机分为4组各8只:假烫组、烫伤组、烫... 目的:探讨p38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转导通路和核因子-κB(NF-κB)/抑制因子(IκB)通路在调控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产生及血管化等方面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将32只Wistar大鼠完全随机分为4组各8只:假烫组、烫伤组、烫伤+p38MAPK抑制剂组和烫伤+NF-κB抑制剂组.除假烫组以外,其余各组均制作深Ⅱ°烫伤模型,其中烫伤+p38MAPK抑制剂组和烫伤+NF-κB抑制剂组于烫伤后15 min和12 h分别静脉注射SB203580和PDTC;各组大鼠均于伤后48 h处死并取材.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创面组织中VEGF的含量和血管微密度(MVD),蛋白印迹(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p38MAPK和IκBα的表达.结果:和假烫组相比,伤后48 h,烫伤组创面组织中VEGF的质量浓度明显上升,为(0.81±0.19)ng/m L和(2.88±0.32)ng/m L,(P<0.05);MVD值明显增加,为(3.12±0.72)和(8.08±2.10),(P<0.05);p38 MAPK含量升高,为(966±176)和(4778±332),(P<0.05);IκBα含量下降,为(2 327±310)和(1 278±149),(P<0.05).使用SB203580和PDTC均能抑制烧伤后创面组织中VEGF含量的上升和血管化.预先给予SB203580能抑制烧伤后创面组织中p38MAPK含量升高,但对IκBα含量无显著影响;预先给予PDTC可以防止烧伤后创面组织中IκBα含量的下降,而对p38MAPK表达无影响.结论:在烧伤后创面愈合过程中,p38 MAPK信号转导通路和NF-κB/IκB通路是两个平行和独立的信号转导通路,两者间无直接的联系,但共同调节着烧伤后VEGF的产生与创面血管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38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核因子-ΚB VEGF 创面愈合 血管化
下载PDF
烧伤后残余创面外用rhGM-CSF与rhEGF治疗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5
3
作者 邱学文 王甲汉 +1 位作者 杨磊 任加良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56-958,共3页
目的比较局部应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与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对烧伤后残余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对62例烧伤后残余创面患者,采用同体对照的研究方法,每例患者选取2处烧伤后残余创面,随机分为GC组(n=62)和EG... 目的比较局部应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与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对烧伤后残余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对62例烧伤后残余创面患者,采用同体对照的研究方法,每例患者选取2处烧伤后残余创面,随机分为GC组(n=62)和EGF组(n=62),两组受试创面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GC组采用rhGM-CSF凝胶治疗,EGF组采用rhEGF凝胶治疗。观察用药后7、14 d的创面愈合率及愈合时间。选择6例患者于用药前及用药后7、14 d切取创面边缘组织标本,病理学观察用药后7、14 d创面组织中毛细血管数和成纤维细胞数。结果用药7、14 d后,GC组创面愈合率分别为(63±16)%、(95±9)%,均高于EGF组[(55±13)%、(9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C组创面愈合时间为(13±3)d,较EGF组[(15±3)d]明显缩短(P<0.001)。用药前两组创面组织中毛细血管数和成纤维细胞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7、14 d后,GC组创面组织中毛细血管数分别为10.52±0.62、13.25±0.83,均显著多于EGF组(9.28±0.66、11.02±0.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C组创面组织中成纤维细胞数分别为142.3±6.9、139.3±7.0,均多于EGF组(125.3±8.1、129.4±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rhEGF相比,rhGM-CSF更能促进烧伤后残余创面愈合,可能与其更能促进毛细血管的生成和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或迁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表皮生长因子 创面愈合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过程中的动态表达 被引量:12
4
作者 吴起 王甲汉 +1 位作者 李志清 任加良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88-689,共2页
目的观察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动态表达,进一步探讨VEGF对烫伤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将36只Wistar大鼠完全随机分为烫伤组(30只)及对照组(6只),烫伤组制作深Ⅱ度烫伤模型,于伤后第1、3、7、14、21天各处... 目的观察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动态表达,进一步探讨VEGF对烫伤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将36只Wistar大鼠完全随机分为烫伤组(30只)及对照组(6只),烫伤组制作深Ⅱ度烫伤模型,于伤后第1、3、7、14、21天各处死6只大鼠,取创面全层组织,通过RT-q 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创面组织中VEGF的mRNA含量和蛋白表达水平。对照组不予烫伤,直接处死,取正常皮肤组织检测VEGF的mRNA含量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烫伤组大鼠创面组织中VEGF的mRNA含量及其蛋白表达水平于伤后显著增加,1 d即达峰值,3 d逐渐减少,14 d为最低值,21 d又再次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EGF参与调节烫伤创面的修复过程;VEGF在烫伤创面愈合过程中的表达变化与创面血管形成过程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烫伤 创面 修复 表达
下载PDF
外科手术结合物理治疗对严重烧伤后功能重建的效果 被引量:8
5
作者 陈静 王甲汉 +2 位作者 杨磊 李志清 任加良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174-1176,共3页
目的评估外科手术结合物理治疗对严重烧伤后功能重建的影响。方法 39例严重烧伤患者中,21例(观察组)接受规范化功能康复体系治疗,18例(对照组)仅定期返院接受外科手术治疗。手术和物理治疗分别在烧伤治疗中心和医学康复中心完成。采用改... 目的评估外科手术结合物理治疗对严重烧伤后功能重建的影响。方法 39例严重烧伤患者中,21例(观察组)接受规范化功能康复体系治疗,18例(对照组)仅定期返院接受外科手术治疗。手术和物理治疗分别在烧伤治疗中心和医学康复中心完成。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和温哥华瘢痕量表观测患者伤后3个月、1年和2年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体表瘢痕康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明显提高(P<0.01),体表瘢痕明显改善(P<0.01),整形手术总次数明显减少(P<0.01)。结论外科手术结合物理治疗可提高严重烧伤后期功能障碍矫正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功能障碍 外科手术 康复 评估
下载PDF
rhGM-CSF凝胶对烧伤后残余创面愈合的影响 被引量:11
6
作者 邱学文 王甲汉 +1 位作者 杨磊 任加良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17-820,共4页
目的探讨局部应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凝胶对烧伤后残余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同体对照的方法,将138处烧伤后残余创面随机分为试验组(n=69)和对照组(n=69)。试验组采用rhGM-CSF凝胶... 目的探讨局部应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凝胶对烧伤后残余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同体对照的方法,将138处烧伤后残余创面随机分为试验组(n=69)和对照组(n=69)。试验组采用rhGM-CSF凝胶治疗,对照组采用空白基质安慰剂治疗,周期21d。观察创面愈合时间、疗效及用药后7、14d的创面愈合率;选取6例患者,于用药后7、14d留取组织标本,观察创面肉芽组织中毛细血管数和成纤维细胞数。结果本研究共入组69例,脱落9例,纳入统计分析者60例。试验组创面愈合的中位时间为12d(95%CI 11~13d),较对照组(18d,95%CI 17~19d)明显缩短(P〈0.001),且试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用药7、14d后,试验组创面愈合率分别为62%±13%、95%±1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46%±11%、83%±12%,P〈0.001)。用药7、14d后,试验组创面肉芽组织中毛细血管数分别为10.3±0.61、4.5±0.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7.2±0.71、0.4±0.8,P〈0.001),而成纤维细胞数分别为143.1±10.31、37.8±6.9,亦显著高于对照组(110.2±11.71、26.4±7.7,P〈0.01)。结论局部应用rhGM-CSF凝胶可促进烧伤后残余创面愈合,可能与其促进毛细血管生成及成纤维细胞增殖或迁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重组 伤口愈合
下载PDF
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烧伤后残余创面 被引量:19
7
作者 邱学文 王甲汉 +1 位作者 杨磊 任加良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195-1197,共3页
目的:探讨局部应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凝胶治疗烧伤后残余创面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同体对照的研究方法,将120处烧伤后残余创面,随机分为试验组(n=60)和对照组(n=60)。试验组采用rhGM... 目的:探讨局部应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凝胶治疗烧伤后残余创面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同体对照的研究方法,将120处烧伤后残余创面,随机分为试验组(n=60)和对照组(n=60)。试验组采用rhGM-CSF凝胶治疗,对照组采用空白基质安慰剂治疗,试验周期为21d。观察用药后不良反应和创面愈合时间,以及不同时相点的创面愈合率、总有效率。结果:用药后不良反应轻微。试验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为12.6d(95%可信区间11.9~13.3d),较对照组(16.8d,95%可信区间16.1~17.5d)明显缩短(P<0.01)。用药6、12d后,试验组创面愈合率分别为(53±13)%、(91±1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6±11)%、(73±14)%,P<0.01];试验组总有效率(13.00%、91.6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67%、53.33%,P<0.05);试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局部应用rhGM-CSF凝胶能促进烧伤后残余创面愈合,并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创面愈合
下载PDF
大鼠深Ⅱ°烫伤创面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5
8
作者 吴起 王甲汉 +2 位作者 李志清 任加良 吴永恒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50-653,共4页
目的观察大鼠深Ⅱ°烫伤创面愈合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变化,进一步探讨VEGF对烫伤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将36只Wistar大鼠完全随机分为烫伤组(30只)及对照组(6只),烫伤组制作深Ⅱ°烫伤模型,于伤后第1、3、7、14... 目的观察大鼠深Ⅱ°烫伤创面愈合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变化,进一步探讨VEGF对烫伤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将36只Wistar大鼠完全随机分为烫伤组(30只)及对照组(6只),烫伤组制作深Ⅱ°烫伤模型,于伤后第1、3、7、14、21天各处死6只大鼠,取创面全层组织,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创面组织中VEGF的mRNA含量和蛋白表达水平。对照组不予烫伤,直接处死,取正常皮肤检测VEGF的mRNA含量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烫伤组大鼠创面组织中VEGF的mRNA含量及蛋白表达水平于伤后显著增加,1 d即达峰值,3 d逐渐减少,14 d为最低值,21 d又再次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EGF参与调节烫伤创面的修复过程,VEGF在烫伤创面愈合过程中的表达变化与创面血管形成过程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烫伤 创面 修复
下载PDF
鸸鹋油对烧伤患者创面愈合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李志清 王甲汉 +2 位作者 任加良 易朝辉 方小文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10期1123-1124,共2页
目的 了解鸸鹋油对烧伤患者创面愈合的影响 ,为鸸鹋油制剂应用于临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烧伤患者浅Ⅱ度或深Ⅱ度烧伤创面自身对照 ,观察鸸鹋油、石蜡油和皮维碘对患者疼痛刺激、创周炎症反应、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和定量及创面... 目的 了解鸸鹋油对烧伤患者创面愈合的影响 ,为鸸鹋油制剂应用于临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烧伤患者浅Ⅱ度或深Ⅱ度烧伤创面自身对照 ,观察鸸鹋油、石蜡油和皮维碘对患者疼痛刺激、创周炎症反应、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和定量及创面愈合时间的影响。结果 鸸鹋油较皮维碘和石蜡油可减轻创面刺激 ,抑制细菌生长 ,减少创面分泌物 ,减轻创周红肿 ,缩短创面愈合时间。结论 鸸鹋油对创面无明显刺激疼痛作用 ,可抑制创面细菌生长 ,减轻烧伤创面炎症反应 ,促进创面的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面愈合时间 烧伤患者 皮维碘 炎症反应 减轻 石蜡油 影响 鸸鹋 分泌物 细菌生长
下载PDF
严重烧伤合并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吴起 王甲汉 +2 位作者 李志清 任加良 吴永恒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2701-2703,共3页
目的探讨关于严重烧伤合并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早期诊断和预防措施。方法通过比较分析严重烧伤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不同时期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心脏病变情况,以及血液、深静脉置管和创面等不同部位的细菌培养结果之间的... 目的探讨关于严重烧伤合并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早期诊断和预防措施。方法通过比较分析严重烧伤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不同时期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心脏病变情况,以及血液、深静脉置管和创面等不同部位的细菌培养结果之间的相关性和差异性。结果本组3例患者均表现为持续高热,血液、深静脉和导管等细菌培养结果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或念珠菌,心脏瓣膜形成赘生物,最终救治无效而死亡。结论严重烧伤容易引发全身感染,进而发展成为感染性心内膜炎,治疗棘手,病死率高。手术是挽救生命的唯一方法,其治疗重点在于早期预防、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并发症 心内膜炎 细菌性 诊断
下载PDF
鸸鹋油对烫伤大鼠创面的愈合作用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志清 王甲汉 +1 位作者 任加良 易朝辉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255-1256,共2页
目的观察解鸸鹋油对烧伤创面愈合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30%体表总面积浅Ⅱ度和深Ⅱ度烫伤模型,观察比较鸸鹋油、聚烯吡酮碘、石蜡油对大鼠扭体次数、创面含水量、分泌物及创面愈合百分率的影响。结果鸸鹋油较聚烯吡酮碘和石蜡油显著降低... 目的观察解鸸鹋油对烧伤创面愈合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30%体表总面积浅Ⅱ度和深Ⅱ度烫伤模型,观察比较鸸鹋油、聚烯吡酮碘、石蜡油对大鼠扭体次数、创面含水量、分泌物及创面愈合百分率的影响。结果鸸鹋油较聚烯吡酮碘和石蜡油显著降低了大鼠扭体次数、创面分泌物和创面含水量,提高了烫伤创面愈合百分率(P<0.05)。结论鸸鹋油对创面无明显疼痛刺激作用,可减轻烧伤创面炎症反应,促进创面的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鸸鹋油 烫伤 大鼠 创面愈合 炎症反应 药物治疗
下载PDF
大面积深度烧伤后广谱高效抗生素早期短程使用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7
12
作者 荣新洲 张文振 +4 位作者 任加良 周伟明 吴永恒 杨磊 周一平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6期549-550,共2页
目的 探讨大面积深度烧伤后广谱高效抗生素早期短程使用的效果。方法 将同一时期收治的17名患者随机分成抗生素短程用药组(EUS)和传统用药组(TUC),比较在全身使用泰能和丁胺卡那霉素情况下两组的抢救成功率,血中细菌培养发生率以... 目的 探讨大面积深度烧伤后广谱高效抗生素早期短程使用的效果。方法 将同一时期收治的17名患者随机分成抗生素短程用药组(EUS)和传统用药组(TUC),比较在全身使用泰能和丁胺卡那霉素情况下两组的抢救成功率,血中细菌培养发生率以及体温,白细胞总数,血小板计数等与感染密切相关的指标。结果17名患者均成活,且无一例血培养细菌阳性者,两组体温、白细胞总数、血小板计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观察结果表明,大面积深度烧伤后,早期短程的广谱高效抗生素冲击治疗,既节省费用,又有效地防治了全身性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烧伤 感染 抗生素 短程治疗
下载PDF
烫伤大鼠创面组织中P物质含量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静 王甲汉 任加良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11-312,共2页
目的 观测神经肽P物质 (SP)在不同深度烫伤大鼠创面中含量的动态变化。方法 采用大鼠烫伤模型 ,根据烫伤时间随机分为 4 ,8,12s烫伤组 (每组 2 4只 ) ,每组于伤后 2 4h ,3d ,7d ,14d各处死 6只大鼠 ,放射免疫法测定创面组织SP含量。... 目的 观测神经肽P物质 (SP)在不同深度烫伤大鼠创面中含量的动态变化。方法 采用大鼠烫伤模型 ,根据烫伤时间随机分为 4 ,8,12s烫伤组 (每组 2 4只 ) ,每组于伤后 2 4h ,3d ,7d ,14d各处死 6只大鼠 ,放射免疫法测定创面组织SP含量。结果 伤后 2 4h ,浅Ⅱ度、深Ⅱ度、Ⅲ度烫伤创面SP含量分别为 (14 5. 35 7± 78 .5 38) ,(94 . 6 72± 4 8. 6 74 ) ,(5 3 .6 73± 2 7. 6 5 8)mg ,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浅Ⅱ度创面伤后 3d、7dSP含量显著增高 ;深Ⅱ度创面SP含量伤后 7d及 14d显著增高 ;Ⅲ度创面SP含量伤后无显著性变化。结论 SP含量与烫伤创面愈合能力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烫伤创面 含量 烫伤 大鼠 P物质 SP 增高 目的观 结论 显著性
下载PDF
组织工程全层皮肤在烧伤患者深度难愈创面的应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志清 王甲汉 +1 位作者 王颖 任加良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92-693,共2页
目的观察人组织工程全层皮肤(ActivSkin)应用于烧伤患者深度难愈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15例烧伤患者伤后20 d以后难愈创面,使用ActivSkin和凡士林油纱换药,并进行自身创面对照。观察创面愈合时间及愈合率、局部炎症反应和皮片排斥反应、... 目的观察人组织工程全层皮肤(ActivSkin)应用于烧伤患者深度难愈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15例烧伤患者伤后20 d以后难愈创面,使用ActivSkin和凡士林油纱换药,并进行自身创面对照。观察创面愈合时间及愈合率、局部炎症反应和皮片排斥反应、创面愈合方式,创面愈合后皮肤质量情况。结果ActivSkin较凡士林油纱可明显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提高创面愈合率,减轻局部炎症反应,创面愈合后皮肤质量明显提高。结论Ac-tivSkin是一种具有生物活性,可用于修复烧伤深度难愈创面的较理想新型组织工程全层皮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皮肤 组织工程
下载PDF
一次性大面积切痂前后烧伤血清中内毒素和肿瘤坏死因子及烧伤血清损伤内皮细胞的变化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志清 荣新洲 +5 位作者 任加良 陈惠英 李宾 周一平 黄跃生 杨宗城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4期280-281,共2页
为了解一次性大面积切痂术前和术后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变化及烧伤血清对内皮细胞损伤的改变,以探讨一次性大面积切痂术在烧伤后脏器功能障碍防治的机理。手术前1天和术后第1、3、7、14天取血分离血清和血浆,测定20侧严... 为了解一次性大面积切痂术前和术后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变化及烧伤血清对内皮细胞损伤的改变,以探讨一次性大面积切痂术在烧伤后脏器功能障碍防治的机理。手术前1天和术后第1、3、7、14天取血分离血清和血浆,测定20侧严重烧伤病人血浆中内毒素和TNFα水平,并结合体外内皮细胞培养,将烧伤血清与内皮细胞共同孵育24h,观察内皮细胞形态变化和培养液中LDH、6-keto-PGF1α含量变化。结果显示,一次性大面积切痂术后烧伤血清中内毒素和TNFα水平均较术前1天明显降低(P<0.01);术后烧伤血清与内皮细胞孵育24h后,培养液中LDH和6-keto-PGF1α量均较术前烧伤血清的低,光镜下见内皮细胞变形、坏死也较术前烧伤血清所致显著减轻。实验提示,一次性大面积切痂可有效降低烧伤血清中内毒素和TNFα水平,并减轻烧伤血清对内皮细胞损伤,从而能有效防治烧伤后脏器功能障碍的发生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内皮细胞 内毒素 肿瘤坏死因子
下载PDF
烧伤早期切痂对血浆中IL-6,IL-8及TNF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甲汉 任加良 易朝辉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11期1144-1145,共2页
目的 探讨严重烧伤早期切痂植皮对血浆中炎性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方法 以 3 0 %TBSAⅢ度烫伤大鼠为模型 ,随机分为切痂组 (A组 ,n =3 5 ) ,非切痂组 (B组 ,n =3 5 ) ,A组动物于伤后 3h切痂植皮 ,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中IL -6,IL -8... 目的 探讨严重烧伤早期切痂植皮对血浆中炎性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方法 以 3 0 %TBSAⅢ度烫伤大鼠为模型 ,随机分为切痂组 (A组 ,n =3 5 ) ,非切痂组 (B组 ,n =3 5 ) ,A组动物于伤后 3h切痂植皮 ,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中IL -6,IL -8及TNF含量的变化。结果 两组动物伤后 1h血浆中IL -6,IL -8及TNF含量显著升高 ,A组切痂后较术前明显降低 ,与B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结论 烧伤早期大面积切痂能有效降低血浆中部分炎性细胞因子含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早期切痂 血浆 IL-6 IL-8 TNF
下载PDF
氢醌乳膏联合胶原贴敷料治疗烧伤后色素沉着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7
作者 邱学文 任加良 +2 位作者 王颖 张彩霞 付焰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2年第7期1173-1176,共4页
目的:探讨氢醌乳膏联合胶原贴敷料治疗烧伤后色素沉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将107例烧伤后色素沉着患者(实际完成103例)分为试验组(53例)和对照组(50例)。试验组采用2%氢醌乳膏联合胶原贴敷料治疗,对照... 目的:探讨氢醌乳膏联合胶原贴敷料治疗烧伤后色素沉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将107例烧伤后色素沉着患者(实际完成103例)分为试验组(53例)和对照组(50例)。试验组采用2%氢醌乳膏联合胶原贴敷料治疗,对照组采用胶原贴敷料治疗,总疗程为8周。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全身情况和不良反应及不同时相点的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生命体征,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轻微。治疗2、4、6、8周后,试验组总有效率(39.62%、84.91%、90.57%、92.4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0.00%、60.00%、72.00%、78.00%,P<0.05),试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氢醌乳膏联合胶原贴敷料治疗烧伤创面愈合后遗留的色素沉着有显著疗效,并且有较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色素沉着 氢醌 胶原贴敷料
下载PDF
组织工程皮肤修复烧伤后残余创面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8
作者 邱学文 王甲汉 +1 位作者 任加良 李志清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3年第1期138-140,共3页
目的:观察创面直径为5~7cm的烧伤后残余创面应用组织工程皮肤治疗的效果。方法:笔者单位2008年5月~2012年7月的12例烧伤后残余创面患者,采用同体对照的研究方法,每例患者选择2处直径为5~7cm的残余创面,随机分为组织工程皮肤治疗组和... 目的:观察创面直径为5~7cm的烧伤后残余创面应用组织工程皮肤治疗的效果。方法:笔者单位2008年5月~2012年7月的12例烧伤后残余创面患者,采用同体对照的研究方法,每例患者选择2处直径为5~7cm的残余创面,随机分为组织工程皮肤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创面细菌培养阳性菌株均相同。两组受试创面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均进行浸浴治疗后,受试创面给予外用莫匹罗星软膏,每日换药1次。在局部感染控制后组织工程皮肤治疗组创面清创后移植组织工程皮肤,对照组继续换药治疗,同时予以全身抗感染治疗。结果:本组12例患者组织工程皮肤治疗组创面均在移植组织工程皮肤后1~2周愈合,均未进行自体皮移植,愈合质量良好;对照组创面在相同时间内均未愈合,最终均给予自体皮移植而愈合。结论:经充分创面准备后移植组织工程皮肤可用于修复直径较大的烧伤后残余创面,以替代传统的自体皮移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组织工程 创面愈合
下载PDF
烧伤患者痂下水肿液对单核细胞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志清 王甲汉 +1 位作者 任加良 黄苏宁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12期1336-1337,共2页
目的 了解烧伤患者痂下水肿液 (sera)对外周血单核细胞 (PBMC)活化及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ELISA和原位杂交动态检测严重烧伤患者痂下水肿液刺激健康人PBMC后 ,TNFα及IL -8mRNA表达、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NFα和IL -8含量。结果 ... 目的 了解烧伤患者痂下水肿液 (sera)对外周血单核细胞 (PBMC)活化及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ELISA和原位杂交动态检测严重烧伤患者痂下水肿液刺激健康人PBMC后 ,TNFα及IL -8mRNA表达、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NFα和IL -8含量。结果 烧伤痂下水肿液刺激PBMC后 1h ,TNFαmRNA表达和细胞培养上清液TNFα含量即升高达峰值 ,而IL -8mRNA表达和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 -8含量在刺激后 4h达峰值。结论 烧伤痂下水肿液可活化PBMC ,并刺激PBMC表达和分泌TNFα和IL -8,从而在烧伤后全身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痂下水肿液 单核细胞细胞因子 表达
下载PDF
依托精品课程建设,强化教学中心地位 被引量:2
20
作者 邱学文 王甲汉 任加良 《医学教育探索》 2007年第7期579-580,610,共3页
精品课程建设是高校教学质量工程实施的重要举措。为提高精品课程建设的质量,在课程建设中必须注重实效、创新、数字化和整体化等基本操作策略,把高校教学质量工程落到实处,强化教学中心地位。
关键词 精品课程建设 教学改革 高等教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