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机生态型番茄的无土栽培应用技术研究
1
作者 邓善初 任勇攀 李莉婷 《科学咨询》 2024年第7期121-124,共4页
随着我国农业种植技术的不断升级发展,无土栽培技术日益成熟,并已广泛应用于各类有机蔬菜的种植中。我们采用无土栽培技术种植有机生态型番茄,可以有效地解决传统塑料大棚、日光温室等栽培环境下番茄的土传病虫害问题。同时,有机生态型... 随着我国农业种植技术的不断升级发展,无土栽培技术日益成熟,并已广泛应用于各类有机蔬菜的种植中。我们采用无土栽培技术种植有机生态型番茄,可以有效地解决传统塑料大棚、日光温室等栽培环境下番茄的土传病虫害问题。同时,有机生态型番茄的无土栽培还能充分利用各种有机废弃物,例如,枣木、木屑、棉籽壳等食用菌废菌棒、椰糠以及草炭等。相关种植管理人员可根据具体的栽培环境及基质供应状况,设计出合理的无土栽培基质配方,并通过相应的种植管理措施,有效确保有机生态型番茄的健壮生长。鉴于此,本文的主要内容是深入分析与研究有机生态型番茄的无土栽培应用技术,为高品质番茄的种植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生态 番茄 无土栽培 应用技术
下载PDF
作物秸秆及其他废弃物栽培食用菌的农业生态效益研究
2
作者 任勇攀 肖运强 邓善初 《河南农业》 2024年第10期19-21,共3页
该研究以作物秸秆及其他废弃物栽培食用菌的农业生态效益为研究对象,通过综合分析相关文献和实证研究,探讨了该栽培模式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表明,利用作物秸秆和其他废弃物进行食用菌的栽培可以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减少环境... 该研究以作物秸秆及其他废弃物栽培食用菌的农业生态效益为研究对象,通过综合分析相关文献和实证研究,探讨了该栽培模式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表明,利用作物秸秆和其他废弃物进行食用菌的栽培可以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减少环境污染、促进土壤生态恢复等多重效益。同时,该栽培模式还具有较低的成本和较高的经济效益,对农民增收和农村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作物秸秆及其他废弃物栽培食用菌是一种可行的农业生态模式,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可持续发展 栽培食用菌 作物秸秆 农业生态系统 农民增收 多重效益 废弃物 栽培模式
下载PDF
外源RNA导入普通小麦的初步研究
3
作者 任勇攀 于元杰 谭伟 《山东农业科学》 2009年第4期29-31,共3页
采用浸滴法将外源RNA导入普通小麦中国春,并对其D1、D2代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变异株系在株高、穗长、穗粒数、抗倒性等性状上产生了明显的变异,变异率为31.67%;对导入RNA的中国春D1、D2代进行细胞学观察,出现了单价体、染色体落后、染色... 采用浸滴法将外源RNA导入普通小麦中国春,并对其D1、D2代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变异株系在株高、穗长、穗粒数、抗倒性等性状上产生了明显的变异,变异率为31.67%;对导入RNA的中国春D1、D2代进行细胞学观察,出现了单价体、染色体落后、染色体桥、微核和细胞多极分裂等异常现象,变异率D1代为27.43%,D2代为24.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外源RNA导入
下载PDF
腈菌唑与甲基硫菌灵对苹果轮纹病等3种病菌混配增效作用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耿忠义 赵京岚 +2 位作者 孙国波 任勇攀 周国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297-300,共4页
为明确腈菌唑与甲基硫菌灵混配对苹果斑点落叶病菌、轮纹病菌、炭疽病菌增效作用及最佳配比,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腈菌唑、甲基硫菌灵及其5种不同配比对3种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腈菌唑对3种病菌的毒力均高于甲基硫菌灵,其中甲基硫... 为明确腈菌唑与甲基硫菌灵混配对苹果斑点落叶病菌、轮纹病菌、炭疽病菌增效作用及最佳配比,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腈菌唑、甲基硫菌灵及其5种不同配比对3种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腈菌唑对3种病菌的毒力均高于甲基硫菌灵,其中甲基硫菌灵对苹果斑点落叶病菌的毒力最低;腈菌唑:甲基硫菌灵1:8和1:12两种配比对苹果轮纹病菌、炭疽病菌均有显著增效作用,以1:8配比最佳,其增效系数分别是2.88和2.21。5种不同配比对苹果斑点落叶病菌增效系数均小于0.5,表现为拮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腈菌唑 甲基硫菌灵 苹果斑点落叶病菌 苹果轮纹病菌 苹果炭疽病菌 联合毒力 增效作用
下载PDF
氰烯菌酯与己唑醇及其混配对小麦赤霉病菌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耿忠义 赵京岚 +2 位作者 任勇攀 周国 孙国波 《农学学报》 2011年第8期29-32,共4页
为明确氰烯菌酯与己唑醇不同比例混配对小麦赤霉病菌联合作用类型,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氰烯菌酯与己唑醇及其6种配比对小麦赤霉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氰烯菌酯与己唑醇及1:1、1:3、1:5、1:7、1:9、1:11等混配组合对小麦赤霉病菌的E... 为明确氰烯菌酯与己唑醇不同比例混配对小麦赤霉病菌联合作用类型,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氰烯菌酯与己唑醇及其6种配比对小麦赤霉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氰烯菌酯与己唑醇及1:1、1:3、1:5、1:7、1:9、1:11等混配组合对小麦赤霉病菌的EC50分别是0.393、0.643、0.571、0.338、0.369、0.513、0.577、0.726mg/L;6种混配组合对小麦赤霉病菌的增效系数(SR)分别是0.85、1.64、1.58、1.16、1.05、0.84。氰烯菌酯对小麦赤霉病菌的室内生物活性高于己唑醇,氰烯菌酯与己唑醇1:3和1:5配比对小麦赤霉病菌有增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氰烯菌酯 己唑醇 禾谷镰刀菌 小麦赤霉病 联合毒力 增效作用
下载PDF
咪鲜胺与嘧菌酯及其不同配比对禾谷镰孢菌的毒力测定 被引量:7
6
作者 马雪莉 耿忠义 +3 位作者 高龙银 赵京岚 任勇攀 李庆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44-1048,共5页
为明确咪鲜胺与嘧菌酯及其混剂对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的毒力,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两种药剂及其5种不同配比混剂的抑菌率,计算增效系数(SR),据此评价2种药剂及其混用的联合毒力。结果表明,咪鲜胺、嘧菌酯单剂对禾谷镰孢菌F.gra... 为明确咪鲜胺与嘧菌酯及其混剂对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的毒力,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两种药剂及其5种不同配比混剂的抑菌率,计算增效系数(SR),据此评价2种药剂及其混用的联合毒力。结果表明,咪鲜胺、嘧菌酯单剂对禾谷镰孢菌F.graminearum的EC50分别为0.058 mg·L^-1、0.030 mg·L^-1。咪鲜胺与嘧菌酯以6:2、5:2、4:2、3:2、2:2等混配组合对禾谷镰孢菌F.graminearum的EC50分别是0.047、0.046、0.044、0.042、0.040 mg·L^-1;5种混配组合对禾谷镰孢菌的增效系数(SR)分别是1.76、1.84、1.90、1.54、1.25。咪鲜胺与嘧菌酯6:2、5:2、4:2、3:2配比对禾谷镰孢菌F.graminearum有增效作用,其中4:2配比增效作用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咪鲜胺 嘧菌酯 小麦赤霉病 禾谷镰孢菌
下载PDF
咪鲜胺与噁霉灵及其混配对串珠镰刀菌和立枯丝核菌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耿忠义 赵京岚 +2 位作者 任勇攀 周国 孙国波 《农学学报》 2011年第4期32-36,共5页
为明确咪鲜胺与噁霉灵及其混配对串珠镰刀菌和立枯丝核菌的影响,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咪鲜胺与噁霉灵及其5种配比对2种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咪鲜胺与噁霉灵及其1:1、1:2、1:4、1:6、1:8等混配组合对串珠镰刀菌的EC50分别是0.0197、... 为明确咪鲜胺与噁霉灵及其混配对串珠镰刀菌和立枯丝核菌的影响,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咪鲜胺与噁霉灵及其5种配比对2种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咪鲜胺与噁霉灵及其1:1、1:2、1:4、1:6、1:8等混配组合对串珠镰刀菌的EC50分别是0.0197、69.492、0.021、0.028、0.082、0.163、0.215mg/L,对立枯丝核菌的EC50分别是0.247、25.140、0.444、0.469、1.041、1.495、2.012mg/L;5种混配组合对串珠镰刀菌的增效系数(SR)分别是1.85、2.14、1.20、0.84、0.82,对立枯丝核菌的增效系数(SR)分别是1.10、1.55、1.14、1.09、1.02。咪鲜胺对2种病菌的毒力均高于噁霉灵,咪鲜胺与噁霉灵1:2配比对串珠镰刀菌、立枯丝核菌均有显著增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咪鲜胺 噁霉灵 串珠镰刀菌 立枯丝核菌 联合毒力 增效作用
下载PDF
禾谷镰孢菌对21种杀菌剂的敏感性测定 被引量:7
8
作者 马雪莉 赵京岚 +4 位作者 耿忠义 任勇攀 周国 李庆 李文新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7年第7期30-34,共5页
为明确小麦赤霉病菌对多菌灵抗性及对多种作用机制杀菌剂的敏感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山东8个禾谷镰孢菌菌株对多菌灵的敏感性及21种杀菌剂对禾谷镰孢菌的毒力。结果表明:8个菌株对多菌灵尚未产生明显抗药性;戊唑醇、苯醚甲环唑... 为明确小麦赤霉病菌对多菌灵抗性及对多种作用机制杀菌剂的敏感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山东8个禾谷镰孢菌菌株对多菌灵的敏感性及21种杀菌剂对禾谷镰孢菌的毒力。结果表明:8个菌株对多菌灵尚未产生明显抗药性;戊唑醇、苯醚甲环唑、己唑醇、氟环唑、咪鲜胺锰盐、噻菌灵、多菌灵、吡唑醚菌酯、水杨菌胺、氰烯菌酯对禾谷镰孢菌有极高的室内生物活性,其EC_(50)及EC_(90)分别为0.031~0.855mg·L^(-1)、1.409~117.405mg·L^(-1);福美双、代森锰锌、代森联、三唑酮、甲基硫菌灵对禾谷镰孢菌有很高的室内生物活性,其EC_(50)及EC_(90)分别为5.232~13.063mg·L^(-1)、144.006~791.072mg·L^(-1);异菌脲、井冈霉素对禾谷镰孢菌有一定的室内生物活性,其EC_(50)分别为44.9和146.8mg·L^(-1);噁霉灵、醚菌酯、噻呋酰胺、吡噻菌胺对禾谷镰孢菌的室内生物活性极差,不宜用于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 禾谷镰孢菌 室内生物活性 毒力
下载PDF
中国干面条品质性状的QTL分析
9
作者 赵京岚 陈民生 +4 位作者 马艳明 李瑞军 任勇攀 孙庆泉 李斯深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3482-3488,共7页
【目的】分析影响面条品质性状的QTL,了解面条品质的遗传控制。【方法】利用RIL群体和QTL分析软件进行QTL分析。面条感官品质按商业部行业标准(SB/T10137-93)测定,面条质构特性采用英国TA.XTplus型质构仪测定。【结果】检测到8个面条品... 【目的】分析影响面条品质性状的QTL,了解面条品质的遗传控制。【方法】利用RIL群体和QTL分析软件进行QTL分析。面条感官品质按商业部行业标准(SB/T10137-93)测定,面条质构特性采用英国TA.XTplus型质构仪测定。【结果】检测到8个面条品质和质构特性的10个加性QTL,分别位于1A、1D、3D、4A和6D等5条染色体,单个QTL贡献率变化范围为4.07%~75.67%。在1D染色体Glu-D1附近检测到一个QTL簇,包括适口性、粘性和光滑性等3个性状各1个QTL,贡献率较高,增加效应均来自川35050,QTL间是正相关关系。在4A染色体上Xwmc420-Xswes620-Xswes615之间存在粘性和总分的QTL,贡献率较高,其增加效应来自亲本山农483,是正相关关系。在4A染色体Xswes624c-Xissr25b间食味QTL(QStas.sdau-4A.1)贡献率高达75.67%,是一个主效基因位点,其增加效应来自亲本山农483。【结论】检测到8个影响面条品质和质构特性的10个加性QTL,分析了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面条 品质性质 质构特性 QTL RIL
下载PDF
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被引量:2
10
作者 牟青 任勇攀 《科技信息》 2006年第10期194-194,共1页
在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温家宝总理的讲话中,多次提到职业教育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根据市场和社会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针对上述精神,结合职业学校实际情况,就如何深化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 在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温家宝总理的讲话中,多次提到职业教育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根据市场和社会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针对上述精神,结合职业学校实际情况,就如何深化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简单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教学改革 教学质量
下载PDF
信息技术在茶叶种植中的应用探究
11
作者 乔明明 田斐 +1 位作者 任勇攀 郭文卿 《南方农业》 2022年第8期225-227,共3页
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持续加快给茶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茶农收益得到稳步提升。为确保茶产业能更好地顺应社会大环境的变革,能得以有序发展,需做好信息技术与茶叶种植的有机结合,实现茶叶种植的自动化管理。阐述了茶叶种植过程中的影响因... 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持续加快给茶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茶农收益得到稳步提升。为确保茶产业能更好地顺应社会大环境的变革,能得以有序发展,需做好信息技术与茶叶种植的有机结合,实现茶叶种植的自动化管理。阐述了茶叶种植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及将信息技术应用到茶叶种植中的必要性,并具体分析了信息技术在茶园选址、茶园施肥、杂草清理及种植规模等方面的应用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农业信息化 茶叶种植
下载PDF
三种生物制剂在有机蔬菜菜青虫防治中的应用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周国 任勇攀 +1 位作者 赵京岚 孙国波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117-121,共5页
以菜青虫为试虫,采用田间药效防治试验,研究了3种生物制剂苦参碱、除虫菊素和苏云金杆菌防治菜青虫的功效和安全性。结果表明:施用0.3%苦参碱AS 3.8~4.5mL·hm-2药后第7天防效高达96.1%,持效期10d;1.5%除虫菊素EW 18~36mL·hm-2... 以菜青虫为试虫,采用田间药效防治试验,研究了3种生物制剂苦参碱、除虫菊素和苏云金杆菌防治菜青虫的功效和安全性。结果表明:施用0.3%苦参碱AS 3.8~4.5mL·hm-2药后第7天防效高达96.1%,持效期10d;1.5%除虫菊素EW 18~36mL·hm-2第5天防效高达93.3%,作用迅速,持效期7d;16 000IU·mg^(-1)苏云金杆菌悬浮剂375~500g·hm-2第7天防效达95.2%,持效期长达15d。3种生物制剂在有机蔬菜菜青虫防治上安全性高,推荐剂量内没发生药害,对小菜蛾等具有兼防效果;3种药剂在田间自然降解较快,在10~15d内未检出制剂残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蔬菜 菜青虫 生物制剂 防效 残留消解 安全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