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丹皮酚抑制U251人脑胶质瘤细胞增殖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李明昌 张旃 +2 位作者 苏杭 任天剑 罗斌 《广州医药》 2007年第1期26-28,共3页
目的探讨丹皮酚(Paeonol,Pae)对人脑胶质瘤细胞株U251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检测丹皮酚对体外培养的人脑胶质瘤细胞株U251的增殖抑制作用,用透射电镜和流式细胞仪观察Pae对U251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结果Pae在31.25—250m... 目的探讨丹皮酚(Paeonol,Pae)对人脑胶质瘤细胞株U251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检测丹皮酚对体外培养的人脑胶质瘤细胞株U251的增殖抑制作用,用透射电镜和流式细胞仪观察Pae对U251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结果Pae在31.25—250mg/L浓度范围内对U251细胞的增殖均有抑制作用,呈现明显的量效和时效依赖关系。诱导电镜下可见肿瘤细胞发生凋亡改变。Pae在31.25—250mg/L浓度下均可诱导U251细胞发生凋亡,其浓度越高、作用时间越长,凋亡率越高,有明显的时效和量效关系。结论Pae对有抑制人脑胶质瘤细胞株U251的增殖和诱导其发生凋亡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皮酚 胶质瘤 增殖 凋亡
下载PDF
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被引量:3
2
作者 黄雪松 常建波 +3 位作者 汪永新 任天剑 张贯文 胡志广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02年第1期30-31,共2页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适当时机。 方法 分析近三年采用立体定向手术治疗的 2 7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结果 ,总结其有效时机。 结果 发病 1天内手术治疗 4例 ,其中无变化 2例 (5 0 % ) ,死亡 2例 (5 0 % ) ,再出血 ...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适当时机。 方法 分析近三年采用立体定向手术治疗的 2 7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结果 ,总结其有效时机。 结果 发病 1天内手术治疗 4例 ,其中无变化 2例 (5 0 % ) ,死亡 2例 (5 0 % ) ,再出血 2例 (5 0 % ) ;1~ 7天手术 4例 ,痊愈 3例 (75 % ) ,进步 1例(2 5 % ) ;7天以后手术 19例 ,痊愈 6例 (31 6 % ) ,显著进步 5例 (2 6 3% ) ,进步 3例 (15 89% ) ,无变化 3例(15 8% ) ,死亡 2例 (10 5 % ) ,再出血 3例 (15 8% )。 结论 选择发病后 1~ 7天手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立体定向手术 治疗
下载PDF
高渗性氯化钠溶液在颅脑外伤中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张锦钊 马劲光 +3 位作者 刘广慧 张毅明 张贯文 任天剑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03年第2期169-170,共2页
关键词 高渗性氯化钠溶液 颅脑外伤 临床应用 治疗
下载PDF
单鼻孔入路显微外科治疗垂体腺瘤(附2例报告)
4
作者 汪永新 常建波 任天剑 《新疆医学》 1999年第4期219-220,共2页
我科于1998年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2例垂体大腺瘤。现报告如下: 病例资料例1,男,65岁。因头痛半年伴视力进行性下降来诊。无内分泌紊乱表现,入院查体:左眼视力0.6,右眼0.4,双颞侧偏盲,双眼底视神经乳头原发性萎缩,行CT及MR... 我科于1998年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2例垂体大腺瘤。现报告如下: 病例资料例1,男,65岁。因头痛半年伴视力进行性下降来诊。无内分泌紊乱表现,入院查体:左眼视力0.6,右眼0.4,双颞侧偏盲,双眼底视神经乳头原发性萎缩,行CT及MRI检查示垂体大腺瘤,已突入鞍上1.5cm,大小约3.0cm×2.5cm×2cm大小,鞍底骨质破坏。例2,男,64岁。因头痛伴视力进行性下降两年余来诊,并有畏寒、嗜睡、毛发脱落等,查体:右眼视力0.3,左眼视力眼前20cm指动,双眼颞侧偏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肿瘤 腺瘤 显微外科手术 手术入路
下载PDF
神经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任天剑 李明昌 +5 位作者 麦晓 黄文辉 朱世强 王进钢 陆永建 朱建堃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7期744-746,共3页
目的探讨分析神经外科术后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危险因素,有效防治措施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32例神经外科术后并发下肢DVT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合并基础病、手术、术后脱水治疗、术后偏瘫及长期卧床、下肢长期深静脉置管等是... 目的探讨分析神经外科术后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危险因素,有效防治措施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32例神经外科术后并发下肢DVT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合并基础病、手术、术后脱水治疗、术后偏瘫及长期卧床、下肢长期深静脉置管等是神经外科术后并发下肢DVT的危险因素。经抗凝、抗血小板凝集和扩血管等内科综合治疗,临床治愈30例,好转1例,死亡1例。结论神经外科术后存在并发DVT的诸多危险因素,早期预防、及时有效的诊断治疗可改善预后,提高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临床分析
原文传递
脑干功能结构术中实时定位及监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任天剑 王忠诚 +3 位作者 张亚卓 孙异临 陆永建 朱建堃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19-222,共4页
  脑干手术,尤其是脑干实质内病变的手术很容易导致脑干重要功能神经结构的损害而引起严重的术后并发症.本实验研究探讨用神经电生理方法对脑干重要的功能神经结构进行术中实时刺激定位及监测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应用提...   脑干手术,尤其是脑干实质内病变的手术很容易导致脑干重要功能神经结构的损害而引起严重的术后并发症.本实验研究探讨用神经电生理方法对脑干重要的功能神经结构进行术中实时刺激定位及监测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中实时定位 脑干手术 实验研 功能结构 监测 神经结构 电生理方法 术后并发症 临床应用 安全性 脑干功能结构术
原文传递
原发性高血压神经外科治疗的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任天剑 王忠诚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3-75,共3页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神经外科治疗 研究
原文传递
颅神经运动核的定位及持续肌电图监测在脑干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任天剑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0-62,共3页
关键词 脑干 颅神经 手术中 肌电图 监测 运动 术中定位 帮助 实质 限度
原文传递
经小脑延髓脉络膜裂入路暴露脑干的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
9
作者 任天剑 王忠诚 +2 位作者 张俊廷 陆永建 朱建堃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8-60,共3页
利用小脑和延髓背侧之间的“自然裂隙”-小脑延髓脉络膜裂(cerebellomedullochoroidal fissure,CMCF),在不切开小脑蚓部的情况下,显微操作微创暴露四脑室/脑干背侧,为脑干的实验研究提供一个可复制、创伤小、暴露好的动物模型。... 利用小脑和延髓背侧之间的“自然裂隙”-小脑延髓脉络膜裂(cerebellomedullochoroidal fissure,CMCF),在不切开小脑蚓部的情况下,显微操作微创暴露四脑室/脑干背侧,为脑干的实验研究提供一个可复制、创伤小、暴露好的动物模型。同时,探讨经小脑延髓脉络膜裂(transcerebellomedul lochoroidal fissure,TCMCF)入路暴露四脑室及脑干背侧的优势和显微手术技巧,进一步验证该手术入路的临床使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髓背侧 小脑蚓部 手术入路 动物模型 脉络膜 实验研 脑干 暴露 显微手术技巧 显微操作
原文传递
外伤性进展性颅内出血病变的诊治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明昌 任天剑 +1 位作者 麦晓 杨宏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2期1327-1329,共3页
颅脑外伤后进展性颅内出血性病变(progressive hemorrhage injury,PHI)是指外伤后经再次CT扫描或手术证实,颅内出血性病灶扩大或出现新的病灶,临床上病情逐渐加重,如不能早期正确诊断和处理,死亡率将大大增加。本文收集本科经治... 颅脑外伤后进展性颅内出血性病变(progressive hemorrhage injury,PHI)是指外伤后经再次CT扫描或手术证实,颅内出血性病灶扩大或出现新的病灶,临床上病情逐渐加重,如不能早期正确诊断和处理,死亡率将大大增加。本文收集本科经治的56例进展性颅内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总结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出血 进展性 诊治分析 病变 HEMORRHAGE 外伤性 injury 脑外伤后
原文传递
103例脑动静脉畸形的临床特点及显微外科治疗 被引量:9
11
作者 陆永建 任天剑 +5 位作者 何伟文 李明昌 陈唏 伍健伟 方泽鲁 朱建堃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6期618-619,622,共3页
目的总结分析脑动静脉畸形(AVM)的临床特点及其显微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3例显微手术治疗的脑AVM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指标包括年龄,性别,AVM的部位、大小、供血动脉、引流静脉,是否伴有出血及显微手术治疗的效果。结果本组脑... 目的总结分析脑动静脉畸形(AVM)的临床特点及其显微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3例显微手术治疗的脑AVM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指标包括年龄,性别,AVM的部位、大小、供血动脉、引流静脉,是否伴有出血及显微手术治疗的效果。结果本组脑AVM患者平均年龄33.1岁;男:女比例为1.4:1;103例中伴脑出血的高达87例(84.5%);AVM位于半球浅表功能区59例(57.3%);小型AVM占47例(45.6%);69例(67.0%)AVM有2根以上的供血动脉;单根引流静脉者占41例(39.8%);显微手术疗效优69例,良14例,差10例,死亡10例。结论脑AVM好发于青壮年;男略多于女:多伴出血;多发生于半球浅表的功能区,其次是脑深部功能区;大小以微型到中型占大多数,巨大型少见:大部分AVM有多根供血动脉,少数有多根引流静脉;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脑AVM疗效优良、为大多数脑AVM患者的治疗首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静脉畸形 临床特点 显微外科手术 疗效
原文传递
早期神经导航定位血肿碎吸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明昌 何伟文 +2 位作者 伍健伟 任天剑 陆永建 《中国综合临床》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838-840,共3页
目的评价早期神经导航系统辅助微创血肿碎吸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作用。方法58例早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神经导航碎吸组(26例)和单纯血肿碎吸对照组(32例);神经导航碎吸组患者,以CT或MRI影像作为导航资料,在神经导航系统的实... 目的评价早期神经导航系统辅助微创血肿碎吸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作用。方法58例早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神经导航碎吸组(26例)和单纯血肿碎吸对照组(32例);神经导航碎吸组患者,以CT或MRI影像作为导航资料,在神经导航系统的实时监控定位下,采用血肿碎吸术进行治疗,将其治疗效果与单纯碎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导航碎吸组平均住院时间为(9±2)d,而对照组为(14±3)d,二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出院时及术后1个月的日常生活能力2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神经导航定位血肿碎吸术有利于提高血肿清除率,缩短住院时间,可用于高血压脑出血的微创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高血压 神经导航 血肿碎吸术
原文传递
靶向乙酰肝素酶的小干扰RNA对胶质瘤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明昌 李珺 +2 位作者 任天剑 陆永建 苏杭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期12-14,23,共4页
目的探讨靶向乙酰肝素酶(HPSE)的小于扰RNA(siRNA)对人脑胶质瘤细胞株U251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针对HPSEmRNA序列设计并合成3条siRNA.利用脂质体Lipofectemine2000作为载体将siRNA转染U251细胞,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 目的探讨靶向乙酰肝素酶(HPSE)的小于扰RNA(siRNA)对人脑胶质瘤细胞株U251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针对HPSEmRNA序列设计并合成3条siRNA.利用脂质体Lipofectemine2000作为载体将siRNA转染U251细胞,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l和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分别检测转染前后U251细胞中HPSE基因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同时利用MTT法和Mitragel法检测细胞增殖率和侵袭力的变化。结果转染靶向HPSE基因siRNA后的U251细胞HPSE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同时细胞增殖率和侵袭力均受到抑制。结论靶向HPSE基因的siRNA能通过抑制U251细胞中HPSE基因的表达降低U251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肝素酶 RNA干扰 神经胶质瘤 细胞生理学
原文传递
天幕下小脑上部动静脉畸形的临床特点及显微手术治疗
14
作者 陆永建 任天剑 +2 位作者 李明昌 陈晞 朱建堃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7期723-725,共3页
目的回顾分析14例天幕下小脑上部动静脉畸形(AVMs)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评估手术入路的选择及显微手术的效果。方法天幕下小脑上部AVMs 14例均分别经影像学.手术及病理证实,其中9例选择枕叶下经天幕入路显微手术切除AVMs。结果本组14例... 目的回顾分析14例天幕下小脑上部动静脉畸形(AVMs)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评估手术入路的选择及显微手术的效果。方法天幕下小脑上部AVMs 14例均分别经影像学.手术及病理证实,其中9例选择枕叶下经天幕入路显微手术切除AVMs。结果本组14例平均年龄32.9岁;头痛伴呕吐为主要表现者10例,有小脑共济失调体征10例;AVMs伴出血者13例。AVMs直径0.5~2.5cm 6例,3-5cm 7例;小脑上动脉为主要动脉供血13例,单纯由小脑上动脉供血者6例;引流静脉向大脑大静脉或横窦引流者7例,向深浅两个方向引流者4例。9例枕叶下经天幕人路显微镜下切除AVMs,8例临床治愈,1例术后死亡,随访半年至1年,生活完全自理7例,基本自理1例。结论本组天幕下小脑上部AVMs以青壮年居多,病人头痛、小脑共济失调症状突出:该部位AVMs中小型多,小脑上动脉为主要供血动脉,引流静脉多向大脑大静脉及横窦引流:枕叶下经天幕入路对该区域病变显露佳,具有病变易切除、创伤小的优点,是切除天幕下小脑上部AVMs的理想入路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幕下小脑上部动静脉畸形 临床特点 显微外科治疗
原文传递
游离股前外侧复合组织瓣在颅面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郭小双 祁佐良 +6 位作者 杨晓楠 宗宪磊 宋国栋 都乐 赵竟伊 任天剑 靳小雷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63-467,共5页
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复合组织瓣在颅内恶性肿瘤切除术后及颅面创伤后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9月至2016年9月应用游离股前外侧复合组织瓣行颅内恶性肿瘤切除术后或颅面创伤后缺损修复的病例。总结皮瓣成活率、并发症发... 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复合组织瓣在颅内恶性肿瘤切除术后及颅面创伤后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9月至2016年9月应用游离股前外侧复合组织瓣行颅内恶性肿瘤切除术后或颅面创伤后缺损修复的病例。总结皮瓣成活率、并发症发生率(脑脊液漏、感染等)、患者满意度,评价手术安全性及有效性。结果应用游离股前外侧复合组织瓣修复颅面缺损10例(脂肪筋膜皮瓣3例、脂肪筋膜瓣2例、肌皮瓣4例、嵌合皮瓣1例)。随访3~17个月,平均12个月,皮瓣成活良好;无脑脊液漏、颅内感染;供区无并发症发生;患者对手术效果均较为满意。结论游离股前外侧复合组织瓣供区充足,供受区血管匹配,肌肉组织可有效填充颅内较深的不规则死腔;皮瓣血供丰富,可同期利用阔筋膜修补硬脑膜缺损,降低术后脑脊液漏及感染的发生率;远期随访效果稳定;是颅内恶性肿瘤切除术后及颅面创伤后缺损修复的较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前外侧复合组织瓣 颅面缺损 脑脊液漏 颅内感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