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任婧婧作品
1
作者 任婧婧 《江苏教育》 2017年第77期30-30,共1页
关键词 巴山
下载PDF
任婧婧作品
2
作者 任婧婧 《江苏教育》 2017年第69期37-37,共1页
下载PDF
不同分子量肝素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合并DIC的临床研究
3
作者 雷小茹 李巧燕 +7 位作者 袁茂文 韩叶 吴雯 史瑞 温静 李光 任婧婧 宋艳萍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9期1445-1448,共4页
目的:探讨普通肝素和低分子肝素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3月—2023年3月收治的52例初诊APL伴DIC患者,随机分为普通肝素(UFH)组和低分子肝素(LMWH)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双诱导缓... 目的:探讨普通肝素和低分子肝素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3月—2023年3月收治的52例初诊APL伴DIC患者,随机分为普通肝素(UFH)组和低分子肝素(LMWH)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双诱导缓解方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DIC指标改善情况、血制品输注、出血程度和1个月内完全缓解和死亡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第7天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D-二聚体含量均明显下降,纤维蛋白原(FIB)逐渐上升(P<0.05),但低分子肝素组治疗后第3天FIB升高较普通肝素组更显著(P<0.05),两组间其余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7天普通肝素组有效率为65.38%,低分子肝素组有效率为76.92%,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内两组患者血浆、冷沉淀、血小板输注量无明显差异(P>0.05),但低分子肝素组人纤维蛋白原输注量较普通肝素组明显减少(P<0.05)。两组初始治疗7d内出血情况无明显差异。治疗第30天,普通肝素组有21例骨髓完全缓解,2例未缓解,3例因脑出血导致死亡;低分子肝素组25例骨髓完全缓解,1例因脑出血死亡;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普通肝素和低分子肝素治疗APL合并DIC同样有效。低分子肝素可更快地提升初诊APL合并DIC患者的FIB水平,减少早期人纤维蛋白原输注,可能减少早期致命出血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 低分子肝素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下载PDF
血清sFsa、IL-17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效果的预测价值
4
作者 雷小茹 戴进前 +1 位作者 任婧婧 袁茂文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3年第14期2023-2027,共5页
目的 分析血清可溶性跨膜蛋白(sFas)、白细胞介素(IL)-17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化疗效果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21年12月西安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10例AL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实施常规化疗方案,共治疗4周,于... 目的 分析血清可溶性跨膜蛋白(sFas)、白细胞介素(IL)-17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化疗效果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21年12月西安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10例AL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实施常规化疗方案,共治疗4周,于治疗结束当天评估患者的化疗效果,根据化疗效果分为化疗无效组(20例)和化疗有效组(90例)。记录所有患者一般资料并检测入院第2天的血清sFas、IL-17等实验室指标水平,重点分析血清sFas、IL-17水平对ALL患者化疗效果的预测价值。结果 110例ALL患者治疗后有82例达到完全缓解,8例达到CR伴血细胞不完全恢复,总反应率为81.82%;化疗无效组血清sFas、IL-17水平均明显高于化疗有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Fas、IL-17水平与ALL患者化疗效果有关(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ALL患者入院第2天血清sFas、IL-17水平单项及联合检测对ALL患者化疗效果均具有一定预测价值,且以2项指标联合检测的预测价值更好。结论 血清sFas、IL-17水平检测可用于预测ALL患者的化疗效果,且2项指标联合检测预测的价值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化疗效果 可溶性跨膜蛋白 白细胞介素-17
下载PDF
小鼠编码锌指蛋白基因zfp637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任婧婧 张洁 +7 位作者 刘凯 王修杰 杨洪亮 王琪 熊竹娟 吴亚英 高艳萍 林苹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547-550,共4页
目的观察zfp637基因对肿瘤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方法半定量RT-PCR检测zfp637基因在小鼠正常组织与肿瘤细胞株中的表达。设计并合成4对小分子双链RNA,半定量RT-PCR筛选最佳干扰效应位点。将siRNA转染EMT6细胞,转染后144d进行细胞增殖... 目的观察zfp637基因对肿瘤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方法半定量RT-PCR检测zfp637基因在小鼠正常组织与肿瘤细胞株中的表达。设计并合成4对小分子双链RNA,半定量RT-PCR筛选最佳干扰效应位点。将siRNA转染EMT6细胞,转染后144d进行细胞增殖实验。结果zfp637在多数正常组织呈低到中度表达,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未见表达。在小鼠肝癌H22,小鼠肝癌细胞Hepal-6,Lewis肺癌LL/2,黑色素瘤细胞B16,淋巴瘤细胞Yac-1和乳腺癌细胞EMT6中均呈现高表达。筛选后表明siRNA-881为最佳干扰效应位点。细胞增殖实验(MTT)显示:转染siRNA后第4d,实验组EMT6细胞增殖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143d实验组细胞增殖与阴性组相差不明显。结论zfp637基因在不同正常组织和肿瘤细胞株中表达水平不同。zfP637很可能是促进细胞增殖的正调控因素。下调该基因表达能抑制EMT6肿瘤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指蛋白637 肿瘤细胞 化学合成小分子干扰 细胞增殖
下载PDF
卵巢环状小管性索瘤1例 被引量:2
6
作者 任婧婧 韩先龙 +1 位作者 阿艳妮 吴美丽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7年第2期301-301,305,共2页
患者女,11岁。因阴道不规则流血半年余,发现盆腔包块2月余于2015年12月24日收入院。患者自半年前月经来潮阴道流血淋漓不尽至今,少于月经量,伴有尿频、腹胀、恶心等不适。查体:腹部膨隆,可扪及一大小约25cm×25cm×20cm的囊性... 患者女,11岁。因阴道不规则流血半年余,发现盆腔包块2月余于2015年12月24日收入院。患者自半年前月经来潮阴道流血淋漓不尽至今,少于月经量,伴有尿频、腹胀、恶心等不适。查体:腹部膨隆,可扪及一大小约25cm×25cm×20cm的囊性包块,活动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 环状小管性索瘤
下载PDF
RRM1表达与宫颈鳞癌新辅助化疗敏感性的关系 被引量:5
7
作者 任婧婧 王黎明 +3 位作者 卢飞飞 孙显璐 姚如勇 隋爱华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1-123,共3页
目的:研究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1(RRM1)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与新辅助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PV-6000二步法,检测40例接受新辅助化疗的宫颈鳞癌患者中RRM1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及与新辅助化疗敏感性的关系。结果:(1)新... 目的:研究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1(RRM1)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与新辅助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PV-6000二步法,检测40例接受新辅助化疗的宫颈鳞癌患者中RRM1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及与新辅助化疗敏感性的关系。结果:(1)新辅助化疗前,RRM1基因的表达率为40.0%(16/40),低分化者RRM1表达较中高分化者高(χ2=5.625,P=0.018),RRM1的表达与患者的绝经状态、高危型HPV感染、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无关;(2)新辅助化疗后耐药组RRM1基因的表达率为87.5%(14/16),高于新辅助化疗前(5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38,P=0.044);(3)新辅助化疗前RRM1阳性组的化疗有效率为37.5%(6/16),RRM1阴性组的有效率为75.0%(18/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25,P=0.018)。结论:RRM1基因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有关,新辅助化疗可能上调RRM1基因的表达水平,RRM1有望成为预测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核糖核苷酸还原酶 免疫组织化学 新辅助化疗 耐药性
下载PDF
丹参酮ⅡA对人ER阴性乳腺癌细胞的生长抑制和多耐药逆转作用 被引量:31
8
作者 敬静 郑鸿 +7 位作者 王静 林苹 张洁 熊竹娟 吴亚英 任婧婧 杨洪亮 王修杰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91-395,共5页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tanshinoneⅡA)对雌激素受体(ER)阴性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生长抑制和多耐药逆转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用细胞增殖试验(MTT法)、克隆形成试验检测丹参酮ⅡA对MDA-MB-23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Brdu掺入试验...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tanshinoneⅡA)对雌激素受体(ER)阴性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生长抑制和多耐药逆转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用细胞增殖试验(MTT法)、克隆形成试验检测丹参酮ⅡA对MDA-MB-23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Brdu掺入试验、流式细胞术检测丹参酮ⅡA对MDA-MB-231细胞DNA合成、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RT-PCR检测丹参酮ⅡA作用后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ADPRTL1)、细胞色素P450家族(CYP1A1)及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ABCG2)基因的表达水平,研究丹参酮ⅡA抑制MDA-MB-231细胞生长的作用机制及多耐药逆转作用。结果丹参酮ⅡA处理后,肿瘤细胞增殖活性降低(P<0.05),半效抑制浓度(IC50)为80ng/mL,且呈时间-剂量-效应关系;克隆形成下降(P<0.05),亦呈时间-剂量-效应关系;Brdu标记指数降低(P<0.05);细胞周期分布改变,凋亡指数升高(P<0.01),G0/G1期细胞数增加(P<0.01),S期和G2/M期细胞数减少(P<0.01);RT-PCR检测ADPRTL1、CYP1A1 mRNA表达上调(P<0.05),分别为对照组(未用丹参酮ⅡA处理)的2.44倍和1.58倍,BCRP/ABCG2 mRNA表达下调(P<0.05),仅为对照组的0.44倍。结论丹参酮ⅡA对人ER阴性乳腺癌细胞具有生长抑制、凋亡诱导和多耐药逆转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与抑制DNA合成、细胞周期阻滞、上调凋亡相关基因ADPRTL1、CYP1A1及下调多耐药相关基因BCRP/ABCG2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ⅡA 乳腺癌 生长抑制 雌激素受体 乳腺癌耐药蛋白
下载PDF
不同手术方式对输卵管妊娠术后再次妊娠的影响 被引量:26
9
作者 刘维琴 江敏 +1 位作者 任婧婧 阿艳妮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12-815,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超声刀、单极电切和开腹3种手术方式治疗输卵管妊娠对术后再次妊娠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输卵管壶腹部妊娠177例,手术方式均为输卵管切开取胚术,其中采用腹腔镜下超声刀手术者71例(A组)、单极电切者54例(B组)、开腹手...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超声刀、单极电切和开腹3种手术方式治疗输卵管妊娠对术后再次妊娠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输卵管壶腹部妊娠177例,手术方式均为输卵管切开取胚术,其中采用腹腔镜下超声刀手术者71例(A组)、单极电切者54例(B组)、开腹手术者52例(C组),随访18个月,观察不同手术方式对术后再次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 A组再次妊娠42例(59.2%),其中宫内妊娠30例(42.3%),重复性异位妊娠12例(16.9%),继发不孕29例(40.8%),输卵管通畅60例(84.5%);B组再次妊娠22例(40.8%),其中宫内妊娠13例(24.1%),重复性异位妊娠9例(16.7%),继发不孕32例(59.4%),术后输卵管通畅37例(68.5%);C组再次妊娠19例(36.6%),其中宫内妊娠12例(23.1%),重复性异位妊娠7例(13.5%),继发不孕33例(63.5%),输卵管通畅35例(67.3%)。A组与B组、A组与C组再次妊娠率、宫内妊娠率和输卵管通畅率差异均有显著性,但重复性异位妊娠率差异无显著性。3组的继发不孕率均较高,可能存在更多的影响妊娠的相关因素。3组重复性异位妊娠中输卵管粘连评分明显高于前次手术时的评分。结论输卵管妊娠采用腹腔镜下超声刀进行输卵管切开取胚术优于单极电切及开腹手术。输卵管粘连可能为术后重复异位妊娠及不孕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卵管妊娠 腹腔镜手术 超声刀 单极电刀 输卵管粘连评分 妊娠结局
下载PDF
三氧化二砷诱导人骨髓瘤细胞RPMI8226发生Caspase非依赖性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谢佳 张梅 +3 位作者 宋艳萍 胡凯 任婧婧 张韵洁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7-111,共5页
本研究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作用于骨髓瘤细胞RPMI8226引起非Caspase依赖性细胞凋亡。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率,流式细胞术检测RPMI8226细胞的凋亡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细胞BCL-2及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表明,As2O3(0.1-20μmol... 本研究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作用于骨髓瘤细胞RPMI8226引起非Caspase依赖性细胞凋亡。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率,流式细胞术检测RPMI8226细胞的凋亡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细胞BCL-2及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表明,As2O3(0.1-20μmol/L)作用于人骨髓瘤细胞RPMI8226 24,48,72 h显示出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P<0.05),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与As2O3(10μmol/L)单独处理组相比,zVAD-fmk(20μmol/L)与As2O3联合处理组的凋亡率未见明显变化。与As2O3(10μmol/L)单独处理组比较,zVAD-fmk与As2O3联合处理组Caspase-3、BCL-2蛋白表达明显升高。结论:As2O3对RPMI8226细胞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As2O3可诱导RPMI8226细胞发生凋亡,其凋亡过程中可能存在Caspase非依赖性细胞凋亡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氧化二砷 多发性骨髓瘤 凋亡 CASPASE zVAD-fmk
下载PDF
地西他滨联合减量IAG方案治疗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及其转化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9
11
作者 李光 任婧婧 +9 位作者 张韵洁 李罡灿 谢佳 高飞 张晓波 牟佼 王璐 戴进前 刘锋 宋艳萍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7年第18期2985-2989,共5页
目的:分析国产地西他滨联合减量IAG方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伊达比星(IDA)+阿糖胞苷(Ara-C)]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及其转化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中的临床疗效... 目的:分析国产地西他滨联合减量IAG方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伊达比星(IDA)+阿糖胞苷(Ara-C)]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及其转化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中高危MDS以及AML(MDS转化)患者共20例,应用国产地西他滨联合减量IAG方案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0例患者至少进行2疗程化疗,完全缓解者9例,部分缓解5例,总有效率为70%(14/20)。所有患者均出现III-IV级血液学毒性,第1、2疗程粒细胞缺乏及III、IV级血小板减少持续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年龄≥60岁患者粒细胞缺乏时间更长,与年龄<60岁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非血液学不良反应均可耐受。染色体核型预后良好者疗效佳,预后不良者预后差,患者的年龄、性别与疗效无显著相关性。结论:地西他滨联合减量IAG方案治疗MDS和AML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可控,耐受性较好,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急性髓系白血病 地西他滨 IAG方案
下载PDF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影响预后因素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刘志勤 任婧婧 +4 位作者 雷辉 顾乃兵 常明则 王新来 田晔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367-369,共3页
目的:观察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患者的预后,并探讨与不良结局相关的预测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登记研究的方法,对纳入的52例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患者进行连续性随访。研究的初级终点指标是治疗后3月时的死亡/残疾(改良Rakin评分>2)。采用多... 目的:观察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患者的预后,并探讨与不良结局相关的预测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登记研究的方法,对纳入的52例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患者进行连续性随访。研究的初级终点指标是治疗后3月时的死亡/残疾(改良Rakin评分>2)。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考察与预后独立相关的因素。结果:对52例符合脑梗死诊断标准的患者,给予静脉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治疗后3月时良好结局患者25例(48.1%),死亡/残疾27例(51.9%),多因素Logist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NIHSS评分<15分〔OR=0.56,95%CI(0.33,0.96)〕、有房颤病史〔OR=0.15,95%CI(0.03,0.87)〕、发病至溶栓给药时间>120min〔OR=7.59,95%CI(1.04,55.6)〕是静脉溶栓患者治疗后3月结局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溶栓前NIHSS评分、房颤病史、发病至溶栓给药时间是影响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替普酶 血栓溶解疗法/方法 卒中/药物疗法 脑缺血 预后
下载PDF
CLAG方案和MEA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光 任婧婧 +7 位作者 李罡灿 张韵洁 谢佳 高飞 牟佼 戴进前 刘锋 宋艳萍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8年第2期264-268,共5页
目的:探讨CLAG方案(克拉屈滨+阿糖胞苷+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和MEA方案(米托蒽醌+依托泊苷+阿糖胞苷)在治疗难治/复发急性髓系白血病(RR-AML)患者中的疗效及其安全性,并分析在难治性AML患者中应用两种方案的优劣性,为RR-AML的治疗提供... 目的:探讨CLAG方案(克拉屈滨+阿糖胞苷+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和MEA方案(米托蒽醌+依托泊苷+阿糖胞苷)在治疗难治/复发急性髓系白血病(RR-AML)患者中的疗效及其安全性,并分析在难治性AML患者中应用两种方案的优劣性,为RR-AML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RR-AML患者,比较CLAG组(n=20)和MEA组(n=24)临床疗效,并观察两种方案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一步比较CLAG方案和MEA方案在治疗20例难治性AML患者中的临床疗效。结果:CLAG组患者的完全缓解(CR)率40.0%(8/20)高于MEA组29.2%(7/24),但是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χ~2=1.104,P=0.766);CLAG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均优于MEA组,并且差异性显著有统计学意义(χ~2=6.834,P=0.004;χ~2=6.883,P=0.001);CLAG组肺部感染发生率较MEA组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26,P=0.033),粒细胞缺乏发生率亦高于ME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难治性AML患者CLAG方案治疗的中位OS、PFS均优于MEA方案治疗患者,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037,P=0.820;χ~2=0.463,P=1.000)。结论:CLAG方案可作为RR-AML患者一线挽救治疗方案,不良反应可控,以期再次达到CR,获得造血干细胞移植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复发性 难治性 CLAG方案 MEA方案
下载PDF
依沙吖啶羊膜腔注射中期引产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临床研究回顾性再评价 被引量:12
14
作者 陈蔚琳 刘鹏飞 +10 位作者 金力 王俏霞 王荣毓 倪翊华 白桂芹 陈素文 苏卫华 沙青 戚玉红 任婧婧 鲍俊翠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7年第8期528-532,共5页
目的:评估依沙吖啶羊膜腔注射中期引产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全国10家医院依沙吖啶羊膜腔注射中期引产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研究纳入10家医院1893例依沙吖啶羊膜腔注射中期引产妇女,注射与引产间隔中位时间41.5(43.7±14... 目的:评估依沙吖啶羊膜腔注射中期引产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全国10家医院依沙吖啶羊膜腔注射中期引产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研究纳入10家医院1893例依沙吖啶羊膜腔注射中期引产妇女,注射与引产间隔中位时间41.5(43.7±14.6)h。3d内成功分娩1798例(95.0%),5d内成功分娩1886例(99.6%)。孕周越大(OR=1.28,P<0.001)、产次越多(OR=1.13,P=0.007)、依沙吖啶使用剂量越大(OR=1.02,P=0.012),规律宫缩发动越早(OR=0.94,P<0.001),则引产间隔时间越短。278例有剖宫产史妇女无子宫破裂发生。结论:依沙吖啶羊膜腔注射中期引产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不增加瘢痕子宫妇女引产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期引产 依沙吖啶 引产间隔 多中心研究
下载PDF
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化疗后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9
15
作者 张晓波 谢佳 +7 位作者 王浩 李光 任婧婧 高飞 戴进前 张韵洁 王璐 宋艳萍 《海南医学》 CAS 2019年第15期1914-1917,共4页
目的探讨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化疗后院内感染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间在西安市中心医院血液病研究所进行联合化疗的110例成人AML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在化疗骨髓抑制期出现感染,且均为单部位感染,作为... 目的探讨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化疗后院内感染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间在西安市中心医院血液病研究所进行联合化疗的110例成人AML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在化疗骨髓抑制期出现感染,且均为单部位感染,作为感染组;选取同期在本院行联合化疗且未感染的100例AML患者作为对照组。记录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统计患者感染发生部位和病原菌的分布状况,通过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感染组患者行化疗268例次,感染出现170例次,感染率为63.43%(170/268),主要感染部位为上呼吸道,占24.71%,其次为肺部感染症,占14.71%;患者170例次感染中获取35株病原菌,其阳性率为20.59%(35/170),其中15株为革兰阴性杆菌,占42.86%,10株为革兰阳性杆菌,占28.57%,5株为真菌,占14.29%,5株为其他,占14.29%;感染组和对照组患者在年龄、是否行糖皮质激素治疗、血红蛋白含量、白细胞含量、化疗强度、降钙素原含量、中性粒细胞数及内毒素阳性水平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中性粒细胞数、年龄高于40岁、白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高强度化疗及行糖皮质激素治疗是患者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中性粒细胞数、年龄高于40岁、白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高强度化疗及行糖皮质激素治疗为患者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对有上述特征者要密切观察,做好相关的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院内感染 化疗 危险因素 预防措施
下载PDF
Na^+,K^+-ATP酶β_1亚基与肿瘤细胞生长相关性 被引量:6
16
作者 熊竹娟 林苹 +6 位作者 张洁 王修杰 王琪 任婧婧 杨洪亮 王静 吴亚英 《中国肿瘤》 CAS 2007年第3期193-195,共3页
[目的]探讨Na+,K+-ATP酶β1亚基(ATP1B1)与肿瘤细胞增殖分化的关系,以及外源性ATP1B1对肿瘤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RT-PCR检测肿瘤细胞株、正常外周血单核细胞中ATP1B1的mRNA水平,以及经脂多糖(LPS)促进细胞增殖、二甲亚砜(DMSO)诱导肿... [目的]探讨Na+,K+-ATP酶β1亚基(ATP1B1)与肿瘤细胞增殖分化的关系,以及外源性ATP1B1对肿瘤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RT-PCR检测肿瘤细胞株、正常外周血单核细胞中ATP1B1的mRNA水平,以及经脂多糖(LPS)促进细胞增殖、二甲亚砜(DMSO)诱导肿瘤细胞分化后ATP1B1的mRNA水平变化,并观察通过转染技术增加肿瘤细胞中ATP1B1表达后细胞的生长情况。[结果]肿瘤细胞株中ATP1B1的mRN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单核细胞(P<0.05),促进细胞增殖后细胞中ATP1B1的mRNA水平增高(P<0.05),诱导分化后降低(P<0.05),导入外源性ATP1B1使肿瘤细胞增殖明显受抑(P<0.05)。[结论]Na+,K+-ATP酶β1亚基可以成为反映细胞功能状态特别是肿瘤细胞增殖代谢的重要指标,为肿瘤生物治疗的新策略提供重要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 K^+-ATP酶β1亚基 肿瘤细胞 增殖 诱导分化
下载PDF
三七总皂甙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琦侠 宋艳萍 +5 位作者 倪庆仁 杜明珠 李罡灿 王浩 谢佳 任婧婧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1年第10期1953-1955,共3页
目的:观察三七总皂甙(PNS)对多发性骨髓瘤RPMI8226细胞增殖抑制的作用;并观察三七总皂甙与阿霉素(adriamycin,ADM)联合,是否具有协同效应,为三七总皂甙应用于多发性骨髓瘤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方法:MTT法检测三七总皂甙对RPMI8... 目的:观察三七总皂甙(PNS)对多发性骨髓瘤RPMI8226细胞增殖抑制的作用;并观察三七总皂甙与阿霉素(adriamycin,ADM)联合,是否具有协同效应,为三七总皂甙应用于多发性骨髓瘤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方法:MTT法检测三七总皂甙对RPMI8226细胞增殖的影响;运用金氏公式分析三七总皂甙与ADM联合的协同效应;RT-PCR法检测Bcl-2、Bax mRNA水平的变化。结果:三七总皂甙可抑制RPMI8226细胞的增殖,并呈剂量依赖性,24h IC50值为213.42±2.21μg/ml;三七总皂甙与ADM联合,表现出协同效应;三七总皂甙与ADM联合处理MM细胞24h后,Bcl-2 mRNA表达较单独应用三七总皂甙或ADM前明显下调,而Bax表达则明显上调。结论:三七总皂甙可以抑制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增殖,联合阿霉素,具有协同效应;其作用可能是通过下调Bcl-2,上调Bax在转录水平的表达而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总皂甙(PNS) 骨髓瘤 BCL-2 BAX 增殖
下载PDF
地西他滨联合小剂量HAG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疗效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高飞 杜明珠 +9 位作者 李光 谢佳 任婧婧 张韵洁 牟佼 张晓波 戴进前 王璐 刘锋 宋艳萍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231-234,共4页
目的:观察国产地西他滨联合小剂量HAG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2014年4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80例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用药方法不同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国产地西... 目的:观察国产地西他滨联合小剂量HAG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2014年4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80例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用药方法不同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国产地西他滨联合小剂量HAG方案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MA方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国产地西他滨联合小剂量HAG方案治疗后的完全缓解率及部分缓解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时间以及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化疗方案所致肝肾毒性、消化道反应等非血液学不良反应均可耐受,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国产地西他滨联合小剂量HAG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有效率较高,不良反应较轻,安全性高,临床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髓样 急性/药物疗法 地西他滨/治疗应用 老年人
下载PDF
CLAG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9
作者 高飞 杜明珠 +9 位作者 李光 谢佳 任婧婧 张韵洁 牟佼 张晓波 戴进前 王璐 刘锋 宋艳萍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8年第7期1075-1078,共4页
目的:评价CLAG方案(2-CdA+Ara-C+G-CSF)治疗复发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2015年6月至2016年8月应用CLAG方案治疗的12例复发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结果:12例患者均系复发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根据NCC... 目的:评价CLAG方案(2-CdA+Ara-C+G-CSF)治疗复发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2015年6月至2016年8月应用CLAG方案治疗的12例复发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结果:12例患者均系复发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根据NCCN急性髓系白血病指南(2017年第1版)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标记,进行危险度分级,其中预后良好组3例,预后中等组5例,预后不良组4例。所有患者均给予1疗程CLAG方案化疗,其中8例(72.7%)达到完全缓解(CR),2例(18.2%)达到部分缓解(PR),总有效率(OR)90.9%。所有患者均出现Ⅲ-Ⅳ级血液学毒性,主要毒副反应为粒细胞缺乏及血小板减少所导致的感染和出血,其中肺部感染8例(72.7%),侵袭性真菌病5例(45.5%),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2例(18.2%)。6例患者(54.5%)发生Ⅲ-Ⅳ级出血,1例因弥漫性肺泡出血早期死亡。化疗所致恶心呕吐、肝肾毒性、口腔黏膜炎等非血液学毒性均为Ⅰ-Ⅱ级。结论:CLAG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有效率较高。化疗所致骨髓抑制较重,但合并感染、出血可控制,非血液学毒性轻微,安全性较好,可作为复发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挽救性治疗的首选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拉屈滨 复发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替加环素治疗化疗后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恶性血液病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晓波 谢佳 +7 位作者 王浩 李光 任婧婧 高飞 戴进前 张韵洁 王璐 宋艳萍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9年第22期4044-4047,共4页
目的:探讨替加环素治疗化疗后粒细胞缺乏伴发热血液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血液科从2014年9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79例恶性血液病经化疗后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的住院感染患者,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法,对照组设定为更换替加环素(39... 目的:探讨替加环素治疗化疗后粒细胞缺乏伴发热血液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血液科从2014年9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79例恶性血液病经化疗后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的住院感染患者,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法,对照组设定为更换替加环素(39例)抗感染治疗,观察组设定为初始即联合其它抗菌药物(40例)抗感染治疗,回顾性分析不同组别患者抗感染治疗的临床疗效和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结果:79例患者中,17例(21.52%)痊愈,43例(54.43%)感染得到控制,16例(20.25%)无效,3例(3.80%)死亡。观察组和对照组抗菌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7.5%和74.36%,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加环素主要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耐受性良好。结论:替加环素抗菌活性强、抗菌谱广,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可作为恶性血液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者替补方案或经验治疗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 粒细胞缺乏伴发热 替加环素 感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