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脑胶质瘤瘤周浸润区多模态MRI表现及其病理学基础 被引量:2
1
作者 涂颖珊 翁爱婷 +1 位作者 任安利 董鹏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5-110,共6页
目的分析大鼠脑胶质瘤瘤周浸润区多模态MRI与相应病理学指标间的相关性,进而讨论胶质瘤瘤周浸润区MRI表现的病理及分子生物学基础。材料与方法以32只雌性Wistar大鼠为研究对象,通过微量进样器注射C6胶质瘤细胞建立大鼠原位脑胶质瘤模型... 目的分析大鼠脑胶质瘤瘤周浸润区多模态MRI与相应病理学指标间的相关性,进而讨论胶质瘤瘤周浸润区MRI表现的病理及分子生物学基础。材料与方法以32只雌性Wistar大鼠为研究对象,通过微量进样器注射C6胶质瘤细胞建立大鼠原位脑胶质瘤模型,对照组注射等量不含肿瘤细胞的完全培养基。14 d后实验组及对照组行常规MRI及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磁共振波谱(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um,MRS)检查;测定并计算胶质瘤中心区、瘤周浸润区相对表观弥散系数(relative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rADC)、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胆碱(choline,Cho)/氮-乙酰天冬氨酸(N-acetyl-aspartate,NAA)值。同时记录相应区域Ki-67值、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CD105的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将MRI结果(rADC值、CBF值)与相应病理学指标Ki-67、VEGF水平、CD105-MVD行独立样本t检验及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1)肿瘤中心区、浸润区、对照组的rADC值、CBF值、Ki-67、VEGF水平、CD105-MVD组间比较存在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胶质瘤中心区Cho/NAA值大于对照组(P<0.001);(3)肿瘤中心区、瘤周浸润区rADC值与Ki-67呈负相关(r=-0.92、-0.74);(4)肿瘤中心区Cho/NAA值与Ki-67呈正相关(r=0.76),肿瘤中心区CBF与VEGF阳性率及CD105-MVD呈正相关(r=0.90,t=0.72);瘤周浸润区CBF与VEGF阳性率及CD105-MVD呈正相关(r=0.90、0.71)。结论本研究显示多模态MRI与相应病理学指标间具有一定相关性,利用多模态MRI可对脑胶质瘤以及瘤周浸润区的分子生物学行为进行初步评估,为临床进行肿瘤范围的评估、手术切除提供一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瘤周浸润 磁共振成像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 动脉自旋标记 弥散加权成像 磁共振波谱 大鼠 病理学
下载PDF
开放实验室高端仪器虚拟仿真实验构建与应用 被引量:11
2
作者 何春燕 任安利 +5 位作者 刘欣 杨寅迪 武军驻 曹佳 李小明 张澄宇 《基础医学教育》 2018年第10期920-923,共4页
开放实验室高端仪器在基础医学综合性实验课程以及大学生创新实验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因此,仪器使用培训成为开放实验室教学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而虚拟仿真实验在其中能发挥积极的作用。结合武汉大学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开放实验室共... 开放实验室高端仪器在基础医学综合性实验课程以及大学生创新实验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因此,仪器使用培训成为开放实验室教学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而虚拟仿真实验在其中能发挥积极的作用。结合武汉大学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开放实验室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虚拟仿真实验的构建和教学实践,探讨此类虚拟仿真实验的设计、脚本撰写和制作相关问题以及其在开放实验室教学中的应用。师生共建、虚实结合应用以及即时反馈和完善是保障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教学 虚拟仿真实验 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
下载PDF
正常直肠系膜横径的MRI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任安利 翁爱婷 +3 位作者 李进 陈岚芬 王广志 董鹏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5-38,共4页
目的基于核磁共振图像探讨正常成人直肠系膜横径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10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行盆腔MRI检查的成人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42例,女性58例,年龄27~83岁。在轴位T1W1图像的精囊腺/子宫体层面上,测量直肠系膜最大... 目的基于核磁共振图像探讨正常成人直肠系膜横径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10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行盆腔MRI检查的成人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42例,女性58例,年龄27~83岁。在轴位T1W1图像的精囊腺/子宫体层面上,测量直肠系膜最大横径、直肠最大横径、膀胱最大横径、双侧股骨头间距、前腹壁皮下脂肪厚度及女性子宫最大横径;对直肠系膜横径与其他测量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58例女性中,直肠系膜最大横径为(7.15±0.97)cm,子宫最大横径为(5.86±0.61)cm。直肠系膜横径与子宫横径无统计学相关性(P>0.05)。(2)合并男性、女性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直肠系膜最大横径为(7.15±0.87)cm,直肠最大横径为(2.84±0.74)cm,膀胱最大横径为(8.58±1.66)cm,双侧股骨头间距为(12.79±0.96)cm,前腹壁皮下脂肪厚度为(2.01±0.76)cm。直肠系膜横径与性别、年龄以及膀胱横径无统计学相关性(P>0.05);直肠系膜横径与前腹壁皮下脂肪厚度、直肠横径、双侧股骨头间距存在线性正相关(t=3.807、2.612、2.002,P<0.05)。以直肠系膜最大横径(Y)为应变量,前腹壁皮下脂肪厚度(X1)、直肠横径(X2)、双侧股骨头间距(X3)为自变量,得回归方程为:Y=3.500+0.389 X1+0.275 X2+0.163 X3,P<0.05,R2=0.522。结论直肠系膜横径与双侧股骨头间距、前腹壁皮下脂肪厚度及直肠横径有关。直肠系膜横径的观察和测量,可为直肠病变的诊疗提供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 直肠系膜 直肠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子宫颈癌DWIBS表现特征和血管生成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任安利 丁宁 +4 位作者 李玉标 辛顺宝 葛艳明 刘凤杰 董鹏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2年第2期296-299,共4页
目的基于常规磁共振脉冲序列,探讨子宫颈癌(cervical cancer,CC)磁共振背景信号抑制弥散加权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with background suppression,DWIBS)影像学特征,并进一步分析CC的ADC值与血管内皮生长... 目的基于常规磁共振脉冲序列,探讨子宫颈癌(cervical cancer,CC)磁共振背景信号抑制弥散加权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with background suppression,DWIBS)影像学特征,并进一步分析CC的ADC值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微血管密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CC患者45例(观察组)及经证实的无妇科病变的患者40例(对照组)的MRI资料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测量正常宫颈各层以及CC的肿瘤实质、肿瘤边缘和肿瘤周边正常肌层的信号强度、ADC值,并检测肿瘤VEGF、CD34表达情况。结果肿瘤实质与正常宫颈粘膜皱襞的信号强度、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肿瘤边缘的信号强度及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C的实质和肿瘤边缘与肿瘤旁正常肌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C高分化和中分化肿瘤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C的ADC值与VEGF表达、肿瘤微血管面积具有负相关性(r=-0.72、r=-0.59,P<0.05)。结论DWIBS对CC的临床诊断及分期有重要临床价值。CC的DWIBS信号强度及ADC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示肿瘤组织的病理学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癌 磁共振成像 背景抑制弥散加权成像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下载PDF
背景抑制扩散加权成像联合ADC值在盆腔转移淋巴结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5
作者 任安利 丁宁 +4 位作者 辛顺宝 葛艳明 孙西河 董小涵 董鹏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20年第5期502-504,共3页
目的:探讨背景抑制扩散加权成像(DWIBS)联合ADC值在鉴别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LNM)与反应性增生淋巴结(RH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5例宫颈癌的MRI与临床资料。以横断面为主要测定平面,测量LNM及RHP的DWIBS信... 目的:探讨背景抑制扩散加权成像(DWIBS)联合ADC值在鉴别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LNM)与反应性增生淋巴结(RH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5例宫颈癌的MRI与临床资料。以横断面为主要测定平面,测量LNM及RHP的DWIBS信号强度及ADC值。结果:45例共收集淋巴结50枚,其中,LNM 35枚,RHP 15枚。LNM的DWIBS信号强度为197.35±13.69,RHP为125.88±22.8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09,P<0.01)。LNM的ADC值为(0.83±0.12)×10^(-3)mm^2/s,RHP为(1.18±0.14)×10^(-3) mm^2/s,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57,P<0.01)。结论:DWIBS信号强度联合ADC值能够准确地鉴别LNM及RHP,对手术方案的制订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淋巴转移 磁共振成像 弥散
下载PDF
正常左侧肾旁后间隙的CT解剖学研究
6
作者 李玉标 任安利 +4 位作者 丁宁 赵喆 董小涵 李志敏 董鹏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14-417,共4页
目的研究正常左侧肾旁后间隙(left posterior pararenal space,LPPrS)的CT表现。方法对1具尸体标本行左侧肾旁前间隙乳胶灌注制作断面标本,观察双侧肾旁后间隙的解剖学特点并记录灌注剂在LPPrS的弥散情况;分析50例正常成人腹部CT资料,观... 目的研究正常左侧肾旁后间隙(left posterior pararenal space,LPPrS)的CT表现。方法对1具尸体标本行左侧肾旁前间隙乳胶灌注制作断面标本,观察双侧肾旁后间隙的解剖学特点并记录灌注剂在LPPrS的弥散情况;分析50例正常成人腹部CT资料,观察LPPrS的形态及脂肪厚度、LPPrS血管显示情况及其与左侧肾后筋膜的关系;测量左侧肾静脉水平LPPrS脂肪厚度的最大值以及第2腰椎体水平腹壁皮下脂肪面积,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结果(1)标本轴位断层灌注剂进入左侧肾后筋膜间平面后沿LPPrS的纤维分隔蔓延。肾旁后间隙呈弯月状,见多条血管。(2)轴位CT图像上LPPrS可见多条血管影,主要位于左肾外侧、后方;血管可穿过肾后筋膜。LPPrS可见纤细的分隔,显示欠清。LPPrS的形态呈弯月状;左侧肾静脉水平,LPPrS脂肪最厚处位于左肾外侧、后方,平均厚度为0.77 cm。第2腰椎体水平皮下脂肪面积平均为112.37 cm^(2),二者具有正相关性(r=0.283,P<0.05)。结论LPPrS具有特殊的解剖学特点。关注LPPrS的CT表现有助于LPPrS病变及其邻近脏器病变的影像学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旁后间隙 解剖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下载PDF
CT对肾旁前间隙内原发性EGIST和十二指肠源性GIST的诊断价值
7
作者 李玉标 任安利 +2 位作者 丁宁 李进 董鹏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2年第4期626-629,共4页
目的探讨CT对鉴别肾旁前间隙内原发性胃肠道外间质瘤(extra-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EGIST)和十二指肠源性GIST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肾旁前间隙内原发性EGIST和肾旁前间隙内的10例十二指肠源性GIST患... 目的探讨CT对鉴别肾旁前间隙内原发性胃肠道外间质瘤(extra-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EGIST)和十二指肠源性GIST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肾旁前间隙内原发性EGIST和肾旁前间隙内的10例十二指肠源性GIST患者的CT资料,重点观察肿块的大小、形态、密度和强化等情况,以及肿块与十二指肠的关系等,二者之间相互对比。结果肾旁前间隙原发性EGIST组和十二指肠源性GIST组病例之间,患者的年龄、肿块的最大横径、肿块强化程度和特点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肿块“尖角征”的显示、肿块与十二指肠分界清晰情况,二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肾旁前间隙内肿块的CT特点,尤其是肿块“尖角征”的显示、肿块与邻近十二指肠分界情况,CT有助于肾旁前间隙内原发性EGIST和十二指肠GIST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鉴别诊断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起源自小肠系膜胃肠道外间质瘤的CT表现 被引量:3
8
作者 丁宁 任安利 +3 位作者 翁爱婷 李进 王广志 董鹏 《临床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42-745,共4页
目的探讨小肠系膜源性胃肠道外间质瘤(EGIST)的螺旋CT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病理证实的小肠系膜EGIST的CT表现特征及肿块部位,尤其是肿块与肠系膜上动脉、上静脉、小肠、小肠系膜血管的关系。结果 19例均为体积较大的单发囊实... 目的探讨小肠系膜源性胃肠道外间质瘤(EGIST)的螺旋CT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病理证实的小肠系膜EGIST的CT表现特征及肿块部位,尤其是肿块与肠系膜上动脉、上静脉、小肠、小肠系膜血管的关系。结果 19例均为体积较大的单发囊实性肿块;4例显示肠系膜上动脉和上静脉移位,7例表现为十二指肠水平段向后方、左侧移位,肿块包绕邻近的肠系膜血管6例;16例在肿块与邻近的小肠之间显示小肠系膜缘的血管弓;肿块包绕邻近小肠肠管4例。CT平扫均可见不均匀的软组织密度肿块;增强扫描肿块内显示明显的囊变、坏死,其囊壁和/或实性部分呈持续强化。结论小肠系膜EGIST根据其肿块的CT特征及其与邻近肠管和血管的关系,可作出定位诊断以及一定程度的定性诊断,从而有助于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外间质瘤 肠系膜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升结肠系膜受累CT表现评估急性胰腺炎临床严重程度的价值 被引量:1
9
作者 王予甲 任安利 +7 位作者 赵晓培 殷成 赵敏 苗雷 刘万晨 王雲 张雪慧 董鹏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19年第6期427-429,共3页
目的探讨升结肠系膜(AMC)受累的CT表现在急性胰腺炎(AP)临床严重程度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81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CT资料,所有患者均经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证实。回顾性分析所有AP患者的CT资料,分析和记录患者的升结肠系膜的CT表现并计... 目的探讨升结肠系膜(AMC)受累的CT表现在急性胰腺炎(AP)临床严重程度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81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CT资料,所有患者均经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证实。回顾性分析所有AP患者的CT资料,分析和记录患者的升结肠系膜的CT表现并计算AP的EPIC评分。结果①本组病例中,EPIC评分为0~1分者8例,2~3分者18例,4~5分者29例,6~7分者达26例;②50例患者的CT检查示升结肠系膜受侵(61.7%),其中升结肠系膜单纯脂肪密度增高者37例,升结肠系膜的脂肪密度增高并积液者达13例;③升结肠系膜受累的CT表现赋分与AP患者的临床严重程度(EPIC评分)具有正相关性(r=0.619,P<0.01)。结论升结肠系膜受累的CT表现可用于AP患者临床严重程度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急性 升结肠系膜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