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北张强地区燕山期以来主要构造运动期最大主应力的测定 被引量:17
1
作者 孙宝珊 丁原辰 +3 位作者 任希飞 邵兆刚 周新桂 任德生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91-98,共8页
辽北张强地区晚侏罗世以来经历了4期主要构造运动:燕山早中、晚中、晚期和喜马拉雅晚期,通过声发射(AE)法测得相应4期的最大主应力值分别为106.2MPa、87.3MPa、57.1MPa及33.4MPa,同时还测得现今地应力最大主应力值为17.4~23.3MPa。发... 辽北张强地区晚侏罗世以来经历了4期主要构造运动:燕山早中、晚中、晚期和喜马拉雅晚期,通过声发射(AE)法测得相应4期的最大主应力值分别为106.2MPa、87.3MPa、57.1MPa及33.4MPa,同时还测得现今地应力最大主应力值为17.4~23.3MPa。发现有岩浆活动的构造运动期古应力最大主应力值偏大。油田内含油构造和出油井现今地应力最大主应力值偏低。本区油气成藏期古应力状态的最大主应力值是87.3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运动期 声发射 地应力 古构造应力场 燕山期
下载PDF
造山与成盆作用形成于统一的动力学机制 被引量:15
2
作者 邓乃恭 任希飞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00-303,共4页
造山带和盆地成因是当前地学研究的两个热点。本文第一部分简述了多种主要造山理论和成盆学说;其中挤压造山说与拉张成盆论在众多学说中仍占主导地位。一般都认为造山带和盆地形成于不同的地球动力学环境。第二部分结合我国地质实际,提... 造山带和盆地成因是当前地学研究的两个热点。本文第一部分简述了多种主要造山理论和成盆学说;其中挤压造山说与拉张成盆论在众多学说中仍占主导地位。一般都认为造山带和盆地形成于不同的地球动力学环境。第二部分结合我国地质实际,提出了造山和成盆作用形成于统一的动力学环境,即他们的形成是由于挤压后效——拉张-均衡造山、成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山作用 成盆作用 均衡造山 动力学机制
下载PDF
中国大陆古生代构造新格架
3
作者 邓乃恭 任希飞 《北京地质》 1996年第S1期36-36,共1页
区域地质研究久已表明,塔里木盆地和柴达木盆地都具有典型的扬子地台的基底和盖层,西天山与东天山迥然不同,也是扬子地台西延的组成部分。因而提出一系列基本地质问题,诸如,扬子地台与华化地台真正界线在那里?我国古生代是否存在... 区域地质研究久已表明,塔里木盆地和柴达木盆地都具有典型的扬子地台的基底和盖层,西天山与东天山迥然不同,也是扬子地台西延的组成部分。因而提出一系列基本地质问题,诸如,扬子地台与华化地台真正界线在那里?我国古生代是否存在“东部地台,西部地槽”的构造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生代构造 中国大陆 弧形构造带 中生代 阿拉善地块 构造格局 华北地台 青藏地块 大地构造体系 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挤压后效─拉张断块均衡造山─成盆统一机制
4
作者 邓乃恭 任希飞 《北京地质》 1996年第S1期34-35,共2页
迄今主要造山理论可归结为“三种观点”、“七种机制”和“同一作用”(略);大体说来,都认为造山是在挤压作用下完成的。对秦岭造山带及其相邻渭河造盆史的研究揭示;①中生代秦岭及相邻地区历经多次南北向强烈挤压,但并未上升为高... 迄今主要造山理论可归结为“三种观点”、“七种机制”和“同一作用”(略);大体说来,都认为造山是在挤压作用下完成的。对秦岭造山带及其相邻渭河造盆史的研究揭示;①中生代秦岭及相邻地区历经多次南北向强烈挤压,但并未上升为高山。②秦岭的抬升和渭河的下陷是一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生代 新生代 拉张作用 秦岭抬升 挤压构造 渭河盆地 构造运动旋回 造山作用 秦岭地区 新构造运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