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术前外周血循环肿瘤DNA在肝细胞癌微循环血管侵犯预测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1
作者 程诺 任庆旗 +2 位作者 袁建玲 吴柳盛 林泽伟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23年第2期100-105,共6页
目的探讨术前外周血中采集的ctDNA针对肝细胞肝癌(HCC)病人的微循环血管浸润(MVI)是否存在预测价值。方法收集59例来自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的确诊原发性肝癌的患者,术前一周内收集所有患者肿瘤相关术前的临床资料以及外周血ctDNA;术中采集... 目的探讨术前外周血中采集的ctDNA针对肝细胞肝癌(HCC)病人的微循环血管浸润(MVI)是否存在预测价值。方法收集59例来自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的确诊原发性肝癌的患者,术前一周内收集所有患者肿瘤相关术前的临床资料以及外周血ctDNA;术中采集患者的肿瘤标本进行病理分析判断有无MVI发生。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确定影响MV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在59例纳入研究队列的患者中,MVI阳性的患者有37例,MVI阴性患者有22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分析显示:ctDNA预测肝癌MVI发生的最佳截断值为0.80,曲线下面积为0.813,影响肝癌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显示:ALT>40 U/L,较晚的TNM、BCLC分期,肿瘤最大径>3.5 cm和ctDNA>0.80与肝癌MVI的发生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ctDNA>0.80、肿瘤最大径>3.5 cm、较晚的TNM分期,是影响肝癌MV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筛选出的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可更加直观的反应肝癌患者MVI的风险因素。比较不同水平ctDNA评分下的肝癌患者的临床特征的不同:根据ctDNA评分的最佳截断值将59例患者分为32例低ctDNA评分组及27例高ctDNA患者组,其中AFP>400 ng/mL、TBIL>12μmol/L、APTT>39.5 s、PIVKA⁃II>40 mAU/mL、肿瘤最大径>3.5 cm及微血管侵犯阳性的患者在两组中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外周血ctDNA可用于肝癌MVI的预测,并且对于肝癌患者的患者术前患者精准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肿瘤DNA 肝细胞肝癌 微循环血管侵犯 预测价值
下载PDF
肝移植后人细小病毒B19感染导致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一例 被引量:5
2
作者 任庆旗 鞠卫强 +3 位作者 王东平 郭志勇 陈茂根 何晓顺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3期144-149,共6页
目的探讨肝移植受者人细小病毒B19(HPVB19)感染致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肝移植术后HPVB19感染致PRCA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过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确诊为HPVB19感染所致PRCA的肝... 目的探讨肝移植受者人细小病毒B19(HPVB19)感染致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肝移植术后HPVB19感染致PRCA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过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确诊为HPVB19感染所致PRCA的肝移植受者,其临床表现为头晕、乏力、气促等贫血症状,血常规表现为进行性红细胞、网织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降低,骨髓涂片提示红细胞系细胞缺如,血HPVB19DNA阳性。抗排斥反应方案由他克莫司+西罗莫司更改为环孢素A+西罗莫司后,患者红细胞、网织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恢复至正常水平,血HPVB19 DNA低于检测下限(1×10^3拷贝/ml),骨髓涂片提示正常骨髓片。后患者血肌酐升高,抗排斥反应方案恢复为他克莫司+西罗莫司后再次出现血HPVB19DNA阳性,而患者网织红细胞保持正常水平,无PRCA复发表现。术后第468天,患者因肺部感染进展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对于肝移植受者HPVB19感染致PRcA的病例,可行HPVB19DNA检测以明确诊断,免疫抑制药物转换在治疗中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小病毒B19 红细胞再生障碍 肝移植 免疫抑制剂
原文传递
ERCP术中导丝损伤致肝包膜下血肿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3
作者 任庆旗 林泽伟 +2 位作者 熊沛 尹耀新 刘吉奎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09-316,共8页
背景与目的:肝包膜下血肿(SHH)是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罕见并发症之一,总体病死率可达7.5%,临床医师需引起足够重视。本文报告1例ERCP术后SHH患者的诊治过程,结合既往文献分析病例特点,以期为SHH病因探索及后续SHH术中及术后诊... 背景与目的:肝包膜下血肿(SHH)是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罕见并发症之一,总体病死率可达7.5%,临床医师需引起足够重视。本文报告1例ERCP术后SHH患者的诊治过程,结合既往文献分析病例特点,以期为SHH病因探索及后续SHH术中及术后诊疗提供借鉴。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肝胆胰外科收治的1例ERCP术后SHH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前期文献资料进行复习和总结。结果:患者为32岁女性,肝功能检查提示总胆红素(TBIL)133.1μmol/L、结合胆红素(DBIL)75.0μmol/L,MRI检查提示胆总管近壶腹部结石伴以上肝内外胆管扩张,予以行ERCP+Oddi括约肌扩张+胆道取石+鼻胆管外引流术,术后15 h患者出现右上腹疼痛伴有肩痛,予以止痛处理后缓解,术后18 h出现心率增快,复查血常规提示血红蛋白进行性降低,急诊CT检查提示肝脏包膜下弧形高密度影,考虑血肿可能;ERCP术后腹腔、盆腔积血积液。予急诊行选择性肝动脉造影+经皮动脉栓塞术,术后患者血红蛋白逐步升高至正常,于动脉栓塞术后2周出院。出院后3 d患者再发右上腹疼痛,急诊CT提示SHH较前范围增大,再次行选择性肝动脉造影+经皮动脉栓塞术,术后患者血红蛋白逐步升高至正常,于再次手术后16 d出院。术后随访患者无不适,影像学复查见血肿进行性缩小,予继续随访。结论:ERCP术中导丝损伤致SHH临床罕见,文献报道对其病因有广泛共识,但缺乏直接证据。该病例术中透视片可见沿导丝、导管走行对应肝脏包膜下术中显影,可视为导丝损伤胆管、肝实质致SHH的直接证据。ERCP患者术中应留意透视图片有无造影剂外渗及异常积聚,对于术后腹痛患者,要高度警惕SHH的可能,以期早期识别及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胆管造影术 内窥镜逆行 手术后并发症 血肿 导丝
原文传递
三维手术模拟系统在巨大肝癌精准肝切除中的应用 被引量:26
4
作者 姜春林 汤地 +3 位作者 王晔 梁力建 任庆旗 匡铭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1-115,共5页
目的探讨三维手术模拟系统在巨大肝癌精准肝切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34例因巨大肝癌行精准肝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行CT检查,应用三维手术模拟系统进行术前评估,... 目的探讨三维手术模拟系统在巨大肝癌精准肝切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34例因巨大肝癌行精准肝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行CT检查,应用三维手术模拟系统进行术前评估,分别计算模拟切除肝脏体积,手术切缘距离等,将模拟值与术后实际值进行比较。两者间比较采用t检验,模拟值与实际值的相关性检验采用Pearso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全组患者行精准肝切除术。三维手术模拟系统可以清晰地显示和三维重建正常肝脏组织、肿瘤组织和肝内血管。模拟切除肝脏体积和手术切缘距离分别为(2112±1550)ml和(12±6)mm,实际切除肝脏体积和手术切缘距离分别为(2031±1411)ml和(12±6)mm,模拟值与实际值具有相关性(r=0.961,0.923,P〈0.05),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549,1.143,P〉0.05)。所有患者手术并发症经保守治疗后好转,术后元肝功能衰竭或死亡患者。结论三维手术模拟系统可准确评估患者肝脏情况和模拟肝脏手术,在巨大肝癌精准肝切除的术前评估中可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三维重建 手术规划 精准肝切除
原文传递
三维手术模拟系统在肝癌患者精准肝切除中的应用 被引量:26
5
作者 匡铭 汤地 +5 位作者 王晔 陈伟 姜春林 任庆旗 彭宝岗 梁力建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11年第7期682-687,共6页
目的评价一种新研发的三维手术模拟系统在精准肝切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11月期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外科因肝癌接受精准肝切除术的8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术前行CT检查,应用三维手术模拟系统进行术... 目的评价一种新研发的三维手术模拟系统在精准肝切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11月期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外科因肝癌接受精准肝切除术的8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术前行CT检查,应用三维手术模拟系统进行术前评估,分别计算模拟切除的肝脏体积、剩余肝脏体积和手术切缘,并与术后实际切除肝脏体积和实际手术切缘进行比较,最后通过软件虚拟肝切除功能优化手术方案。结果 三维手术模拟系统可以清晰地显示和三维重建正常肝脏组织、肿瘤组织和肝内血管。所有患者均行精准肝切除术,3例患者术后2 d出现腹水,2例患者术后2 d出现中量胸水,4例术后5 d发现漏胆,均经保守治疗后好转。85例患者住院时间为6~88 d(平均23 d),术后30 d内无复发,住院期间无死亡病例。患者模拟切除肝脏体积与实际切除肝脏体积统计学上具有相关性(r=0.960,P〈0.001),两者均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96.7 ml比819.1 ml,t=1.851,P=0.068)。模拟手术切缘与实际手术切缘统计学上也具有相关性(r=0.972,P〈0.001),两者均值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12.2 mm比11.9 mm,t=1.143,P=0.256)。结论 三维手术模拟系统可准确评估和模拟肝脏手术情况,在精准肝切除的开展中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手术模拟系统 精准肝切除 肝肿瘤 虚拟肝切除 术前评估
原文传递
Lnc-DQ调控P2X7受体在肝癌巨噬细胞极化中的作用
6
作者 马晓飞 任庆旗 +2 位作者 刘吉奎 黄志锋 林泽伟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808-1811,共4页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Lnc-DQ通过调控P2X7受体在肝癌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形成中的作用机制。方法:从人肝癌组织中分离出巨噬细胞,经过不同处理后使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法检测巨噬细胞中Lnc-DQ的表达量;免疫...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Lnc-DQ通过调控P2X7受体在肝癌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形成中的作用机制。方法:从人肝癌组织中分离出巨噬细胞,经过不同处理后使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法检测巨噬细胞中Lnc-DQ的表达量;免疫印迹法检测巨噬细胞中P2X7、CD206和肝精氨酸酶(Arg)蛋白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分泌的白细胞介素(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巨噬细胞过表达Lnc-DQ后,M2型巨噬细胞标志物CD206和Arg蛋白显著增多(t=0.548,F=0.013,P值均<0.05)。过表达对照组培养基上清中IL-6、TNF-α的浓度分别为(9.68±1.17)和(3.46±0.24)mg/L,过表达组细胞分泌IL-6、TNF-α的浓度分别为(11.05±2.68)和(1.31±0.11)mg/L,过表达组分泌IL-6的量显著增高,TNF-α含量则显著降低(t=0.713,F=0.339,P值均<0.05)。过表达Lnc-DQ组巨噬细胞P2X7蛋白表达量显著上调(t=0.029,F=0.014,P值均<0.05)。CCK-8检测结果也证实,过表达Lnc-DQ能促进巨噬细胞的活化。结论:巨噬细胞中Lnc-DQ的上调,可促进巨噬细胞分泌抗炎因子,促进静息态的巨噬细胞的活化,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P2X7受体,促进巨噬细胞的M2型极化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P2X7受体 Lnc-DQ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