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锚杆—锚索联合支护失效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公佩暖 贾后省 +1 位作者 任建举 李琦 《山西焦煤科技》 2011年第4期38-41,共4页
在提出锚杆—锚索联合支护的基本原理和锚索工程特性的基础上,结合笔者在煤矿现场观察到的工人施工流程和监测到的实际支护效果,分析了锚杆支护失效的原因,揭示了锚杆—锚索联合支护的失效机理:主要是钢绞线各股钢筋受力不均,单根钢绞... 在提出锚杆—锚索联合支护的基本原理和锚索工程特性的基础上,结合笔者在煤矿现场观察到的工人施工流程和监测到的实际支护效果,分析了锚杆支护失效的原因,揭示了锚杆—锚索联合支护的失效机理:主要是钢绞线各股钢筋受力不均,单根钢绞线已经破断时,部分钢筋未达到屈服极限,不能一齐"用力",并对煤矿改善锚杆—锚索联合支护的效果提出了几种初步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支护 锚索工程特性 失效 锚索
下载PDF
集热管可调式太阳能热水器的研究与开发 被引量:1
2
作者 贾后省 孙婧 +3 位作者 石恩嘉 贾卓美 董羽 任建举 《大众科技》 2011年第5期137-139,共3页
集热管可调的太阳能热水器是在原有太阳能热水器的基础上进行结构改造,可以通过调控架调控集热管的转动,进而调节集热管的采光面积。文章着重介绍了可调集热管的设计原理、可行性分析等方面,并阐述了集热管可调式分体太阳能热水器的开... 集热管可调的太阳能热水器是在原有太阳能热水器的基础上进行结构改造,可以通过调控架调控集热管的转动,进而调节集热管的采光面积。文章着重介绍了可调集热管的设计原理、可行性分析等方面,并阐述了集热管可调式分体太阳能热水器的开发的意义和推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热管 太阳能 热水器
下载PDF
冲击地压机理要素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7
3
作者 马念杰 张文龙 +2 位作者 李军 连小勇 任建举 《矿业科学学报》 CSCD 2021年第6期651-658,共8页
本文提出了冲击地压的能量特征和机理要素,初步建立了巷道冲击地压机理评价指标与体系(简称“3+4”指标体系),体系的主准则层为冲击地压的能量释放特征指标和机理要素指标,次准则层为能量释放突然性、瞬间性、集中性以及形成要素、关键... 本文提出了冲击地压的能量特征和机理要素,初步建立了巷道冲击地压机理评价指标与体系(简称“3+4”指标体系),体系的主准则层为冲击地压的能量释放特征指标和机理要素指标,次准则层为能量释放突然性、瞬间性、集中性以及形成要素、关键要素、假设条件、普遍规律性。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了各准则层的权重,提出了综合评价结果的计算方法和分级标准。按照建立的冲击地压机理评价指标体系对蝶型冲击地压机理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为“优秀”。研究结果可用于评价现有冲击地压机理,同时为冲击地压机理的后续研究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机理 冲击地压特征 机理要素 评价指标 评价体系
下载PDF
锦界煤矿回采巷道冒顶隐患分级与稳定性控制 被引量:1
4
作者 任建举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1期64-67,共4页
以稳定岩层距巷道顶板的距离为冒顶隐患级别分类的指标,对锦界矿3-1煤层顶板的冒顶隐患级别进行了区域划分,分别对不同冒顶隐患级别的巷道顶板进行了冒顶防控支护设计,结果表明:锦界矿3-1煤层顶板北部大部分区域的冒顶隐患级别以Ⅰ级为... 以稳定岩层距巷道顶板的距离为冒顶隐患级别分类的指标,对锦界矿3-1煤层顶板的冒顶隐患级别进行了区域划分,分别对不同冒顶隐患级别的巷道顶板进行了冒顶防控支护设计,结果表明:锦界矿3-1煤层顶板北部大部分区域的冒顶隐患级别以Ⅰ级为主,南部以Ⅰ级和Ⅱ级为主,局部存在Ⅲ级和Ⅳ级顶板;基于冒顶隐患级别划分的冒顶防控支护方案不仅较好地满足了安全生产的要求,而且降低了支护成本,取得了较好的支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巷道 稳定岩层 冒顶隐患 巷道支护
下载PDF
标准化作业流程在锦界煤矿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王世栋 任建举 +2 位作者 杨晓超 云勇 王永平 《陕西煤炭》 2017年第4期133-136,共4页
锦界煤矿结合现场实际,将岗位标准化作业流程分为3类,针对不同类型流程采取不同的模式进行推广,从而有效降低作业过程中的不安全行为,提高员工业务素质与职业技能,降低设备故障率,更好地传承积累技术经验。通过该模式应用,为企业在作业... 锦界煤矿结合现场实际,将岗位标准化作业流程分为3类,针对不同类型流程采取不同的模式进行推广,从而有效降低作业过程中的不安全行为,提高员工业务素质与职业技能,降低设备故障率,更好地传承积累技术经验。通过该模式应用,为企业在作业层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业层面 岗位标准化作业流程 经验 效益
下载PDF
蝶形破坏理论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6
6
作者 李军 马念杰 +3 位作者 王卫军 任建举 连小勇 马振凯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09-228,共20页
煤矿工作面回采导致巷道所处位置的区域应力场较原岩应力发生剧烈变化,蝶形破坏理论基于采动巷道非等压应力环境建立了巷道围岩破坏形态与区域应力场的量化关系,为研究巷道围岩力学行为和动力灾害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首先系统回顾了蝶... 煤矿工作面回采导致巷道所处位置的区域应力场较原岩应力发生剧烈变化,蝶形破坏理论基于采动巷道非等压应力环境建立了巷道围岩破坏形态与区域应力场的量化关系,为研究巷道围岩力学行为和动力灾害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首先系统回顾了蝶形破坏相关研究的发展历程,阐述了蝶形理论的研究趋势;然后,对巷道围岩3种破坏形态及其判别准则、5类蝶形破坏特性、4个方面的蝶形破坏理论适应性等进行了评析,并介绍了蝶形破坏理论在各类巷道围岩稳定性控制、煤与瓦斯共采、冲击地压、煤与瓦斯突出、以及蝶型地震与断层形成机理等方面的应用创新情况;最后,深入探讨了蝶形破坏理论适应性和局限性,从蝶形破坏特性表征、系列机理和机制的实践验证以及新技术研发角度指出了蝶形破坏理论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蝶形破坏 形态演化 蝶形特性 理论适应性 工程应用 蝶形展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