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冬小麦每公顷产量超9000kg综合栽培技术体系 被引量:5
1
作者 任德昌 王法宏 +2 位作者 王旭清 赵君实 蒋顺国 《麦类作物》 CSCD 1998年第5期42-45,共4页
通过近年来冬小麦每公顷产量超 90 0 0 kg的综合配套技术体系研究得出 :施足基肥、培肥地力是冬小麦每公顷产量超 90 0 0 kg的关键 ;因地制宜选用高产良种和合理的栽培技术是实现每公顷产量超 90 0 0 kg的基本保证。初步认为 ,在目前生... 通过近年来冬小麦每公顷产量超 90 0 0 kg的综合配套技术体系研究得出 :施足基肥、培肥地力是冬小麦每公顷产量超 90 0 0 kg的关键 ;因地制宜选用高产良种和合理的栽培技术是实现每公顷产量超 90 0 0 kg的基本保证。初步认为 ,在目前生产条件下 ,选用成穗率高的多穗型品种创每公顷 90 0 0kg以上产量较种植大穗型品种更为稳妥 ;基本苗多穗型品种以 12 0~ 180万 /hm2 ,大穗型品种以 2 10~2 4 0万 /hm2为宜 ;总施肥量以每公顷施纯氮 2 70 kg、P2 O5187.5kg、K2 O2 10 kg为宜 ,N∶P∶ K的施肥配比为 1∶ 0 .7∶ 0 .8;重施拔节肥 ,补施挑旗肥。全生育期浇四次水 ;生育后期以延长功能叶的有效光合时间、提高光合能力、增加穗重为主攻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高产技术体系 土壤肥力 品种 栽培技术
下载PDF
高产冬小麦不同分蘖成穗类型品种群体光合能力的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任德昌 徐恒永 李群 《麦类作物》 CSCD 1998年第2期24-26,34,共4页
用Li-6200光合测定仪对高产冬小麦两种不同分蘖成穗类型的6个品种群体光合速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两类型小麦群体光合速率变化基本一致,全生育期内群体光合速率变化呈单峰型曲线,至挑旗期达最大值。小麦生长前、中期群体... 用Li-6200光合测定仪对高产冬小麦两种不同分蘖成穗类型的6个品种群体光合速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两类型小麦群体光合速率变化基本一致,全生育期内群体光合速率变化呈单峰型曲线,至挑旗期达最大值。小麦生长前、中期群体大小是决定光合能力的关键因素,开花期以后群体大小的影响逐渐变小。灌浆后期落黄好的品种群体光合速率高,反之则较低。小麦群体光合速率与叶面积系数、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和籽粒产量呈正相关[R=0.8282*、R=0.9487**和R=0.9464**(135万苗/hm2)、R=0.7883*(270万苗/hm2)]。证明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和延长灌浆期绿叶寿命,有利于提高后期群体光合速率与籽粒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群体光合作用 产量 品种类型
下载PDF
冬小麦亩产600kg综合配套技术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任德昌 赵君实 《山东农业科学》 1997年第4期4-7,共4页
通过5年来对亩产500kg以上(600kg)小麦综合配套技术体系的研究得出:冬小麦亩产600kg的地块较亩产500kg的麦田土壤肥力显著提高,保肥供肥能力明显增强;基本苗多穗型品种以8~12万苗为宜,大穗型品种以14... 通过5年来对亩产500kg以上(600kg)小麦综合配套技术体系的研究得出:冬小麦亩产600kg的地块较亩产500kg的麦田土壤肥力显著提高,保肥供肥能力明显增强;基本苗多穗型品种以8~12万苗为宜,大穗型品种以14~16万苗为宜;重追拔节肥,补施挑旗肥;全生育期浇3~4次水,后期以延长功能叶片存活时间,提高光合能力,增加粒重为目的采取有利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高产配套技术 土肥指标 群体产量结构
下载PDF
冬小麦垄作高产栽培技术增产效应及增产机理 被引量:27
4
作者 任德昌 王法宏 +1 位作者 王旭清 曹宏鑫 《耕作与栽培》 2000年第5期10-11,共2页
青州、寿光等 6个不同生态类型区小麦垄作试验结果表明 ,小麦垄作高产栽培技术可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增加边行优势 ,使小麦苗期能够稳健生长 ,基部第一、二节间变矮增粗 ,增强植株抗倒伏能力及抗病性 .提高了小麦灌浆期的旗叶叶绿素含量... 青州、寿光等 6个不同生态类型区小麦垄作试验结果表明 ,小麦垄作高产栽培技术可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增加边行优势 ,使小麦苗期能够稳健生长 ,基部第一、二节间变矮增粗 ,增强植株抗倒伏能力及抗病性 .提高了小麦灌浆期的旗叶叶绿素含量及光合速率 ,延缓了功能叶的衰老时间 ,从而使千粒重增加 2 g ,增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垄作 增产机理 高产栽培 增产效应
下载PDF
冬小麦不同分蘖类型的品种根系生长规律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任德昌 赵君实 +2 位作者 王法宏 毛冠伦 曹学昌 《莱阳农学院学报》 1990年第3期177-181,共5页
应用箱栽法以普通型、极蘖空心型及一次分蘖高峰型3种不同分蘖类型的品种为材料,观察了冬小麦根系生长规律。在全生育期内根系生长有冬前和拨节前后两次生长高峰,冬前每昼夜生长1.5~2.5cm,起身至挑旗期每昼夜生长1.4~2.2cm。根系的日... 应用箱栽法以普通型、极蘖空心型及一次分蘖高峰型3种不同分蘖类型的品种为材料,观察了冬小麦根系生长规律。在全生育期内根系生长有冬前和拨节前后两次生长高峰,冬前每昼夜生长1.5~2.5cm,起身至挑旗期每昼夜生长1.4~2.2cm。根系的日生长速度主要受气温的影响。根系的入土深度随小麦的生长进程而逐渐加深。根系干重随植株的生长而增长,抽穗期达最大值。此后,根系开始衰亡,下层根的衰亡速度较慢,上层根的衰亡速度较快。不同分蘖类型品种的穗根比(穗/根)有较大差异,分蘖成穗率低的大穗型品种,其穗根比较小,故其秸秆粗壮,穗大粒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分蘖类型 根系 生长规律
下载PDF
小麦夏谷一体化栽培磷肥合理运筹的研究
6
作者 任德昌 管延安 +2 位作者 赵君实 傅文词 王福余 《山东农业科学》 1995年第5期9-11,共3页
小麦、夏谷一体化栽培亩产吨粮周年磷肥合理运筹研究结果表明:麦、谷两作以亩施P2O512~15公斤为最佳用量。磷肥最佳运筹比例为小麦施全年总磷量的75%,夏谷施25%。该运筹方案既可获得高产,取得相对高的经济效益,又不... 小麦、夏谷一体化栽培亩产吨粮周年磷肥合理运筹研究结果表明:麦、谷两作以亩施P2O512~15公斤为最佳用量。磷肥最佳运筹比例为小麦施全年总磷量的75%,夏谷施25%。该运筹方案既可获得高产,取得相对高的经济效益,又不会造成作物对土壤磷素养分的掠夺吸收。小麦、夏谷收获后,土壤中磷素的积累与施磷量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磷肥利用率随着施磷量的增加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夏谷 磷肥 效应 栽培
下载PDF
夏谷茬小麦每公顷产7.5t以上最佳农艺组合方案的研究
7
作者 任德昌 赵君实 +1 位作者 王法宏 刘和平 《莱阳农学院学报》 1995年第4期252-256,共5页
采用四元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对影响夏谷茬小麦产量形成的密度、氮、磷、钾肥四项关键农艺措施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夏谷茬小麦每公顷产7.5t以上的关键措施与每项措施增产作用的主次顺序是:密度(基本苗)>磷肥用量>氮... 采用四元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对影响夏谷茬小麦产量形成的密度、氮、磷、钾肥四项关键农艺措施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夏谷茬小麦每公顷产7.5t以上的关键措施与每项措施增产作用的主次顺序是:密度(基本苗)>磷肥用量>氮肥用量>钾肥用量。其最佳农艺组合方案是:基本苗187.05~262.95万/hm2;每公顷施纯N150—225kg;P2O5112.5~168.75kg;K2O41.25kg以下。并建立了基本苗、氮、磷、钾肥用量与夏谷茬小麦每公顷产7.5t以上产量关系的数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茬麦 农艺组合方案 产量 小麦
下载PDF
小麦夏谷亩产吨粮配套技术
8
作者 任德昌 赵君实 +2 位作者 管延安 付文词 王福余 《河北农业科技》 1995年第8期11-11,共1页
在多年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承担了山东省科委的“小麦夏谷一体化亩产吨粮配套技术研究”课题,1993年630亩小麦亩产542.4公斤,夏谷534.54公斤,两作平均亩产1076.94公斤;1994年2060亩麦谷两作平均亩产1037.01公斤。 一、亩产吨粮的土壤条件... 在多年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承担了山东省科委的“小麦夏谷一体化亩产吨粮配套技术研究”课题,1993年630亩小麦亩产542.4公斤,夏谷534.54公斤,两作平均亩产1076.94公斤;1994年2060亩麦谷两作平均亩产1037.01公斤。 一、亩产吨粮的土壤条件。小麦对土壤深层养分吸收量大,适于粘壤土生长,夏谷适宜在地势高燥、水气协调、排灌方便、肥力较高的壤土或砂壤土上生长。据此,在开发区内,对理化性状差的土壤,应采取合理耕作,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等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夏谷 高产栽培 土壤 配方施肥 浇水 病虫害防治
下载PDF
水浇地冬小麦垄作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63
9
作者 王法宏 王旭清 +3 位作者 任德昌 曹宏鑫 董玉红 Ken.Sayre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68-72,共5页
针对传统种植方式下,大水漫灌所造成的浪费水资源、破坏土壤结构、在高肥水条件下易招致小麦倒伏和病害发生等问题,对小麦垄作栽培进行了研究,旨在为水浇地小麦高产、高效栽培开辟新途径。试验结果表明,小麦垄作栽培下,水分利用效率提高... 针对传统种植方式下,大水漫灌所造成的浪费水资源、破坏土壤结构、在高肥水条件下易招致小麦倒伏和病害发生等问题,对小麦垄作栽培进行了研究,旨在为水浇地小麦高产、高效栽培开辟新途径。试验结果表明,小麦垄作栽培下,水分利用效率提高20%~30%,当季氮肥利用率提高10%以上;由于垄作栽培改传统平作的大水漫灌为小水沟内渗灌,消除了传统平作大水漫灌导致的土壤板结现象,改善了根际土壤的理化性状,有利于小麦的健壮生长;由于垄作栽培改变了麦田的地貌特征,从而改善了田间的通风透光条件,不仅降低了田间湿度,显著提高了小麦的抗倒伏及抗病能力,而且极显著地提高了小麦的光能利用率,有利于小麦产量的提高及品质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浇地 冬小麦 垄作栽培 水分利用效率 氮肥利用率 光能利用率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施肥对小麦根系活性、延缓旗叶衰老及产量的效应 被引量:53
10
作者 王法宏 任德昌 +3 位作者 王旭清 曹宏鑫 余松烈 于振文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3期51-54,共4页
:1996~ 1998年 ,在大田生产条件下 ,就施肥水平对小麦群体根系活性、延缓旗叶衰老及籽粒产量的影响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土壤肥力和施肥水平对小麦的群体根系活性有显著的调控作用 ,土壤肥力高则根系活性强。施肥可明显促进小麦... :1996~ 1998年 ,在大田生产条件下 ,就施肥水平对小麦群体根系活性、延缓旗叶衰老及籽粒产量的影响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土壤肥力和施肥水平对小麦的群体根系活性有显著的调控作用 ,土壤肥力高则根系活性强。施肥可明显促进小麦群体根系活性的提高 ,延缓旗叶衰老 (增加叶绿素含量 ,提高光合速率 ,增强 SOD和 POD活性 ,降低 MDA含量 ) ,显著提高小麦籽粒产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 根系活性 小麦 延缓衰老 产量 肥效
下载PDF
小麦垄作栽培的田间小气候效应及对植株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3
11
作者 王旭清 王法宏 +2 位作者 任德昌 曹宏鑫 董玉红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03年第2期5-8,共4页
小麦垄作栽培是在克服了传统栽培 (平作 )许多不利因素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耕作栽培方式。与传统栽培方式相比 ,小麦垄作栽培可降低田间湿度 10 %左右 ,改善群体内部的通风透光条件 (透光率较平作增加5 %~ 15 % ,光能利用率较平作增... 小麦垄作栽培是在克服了传统栽培 (平作 )许多不利因素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耕作栽培方式。与传统栽培方式相比 ,小麦垄作栽培可降低田间湿度 10 %左右 ,改善群体内部的通风透光条件 (透光率较平作增加5 %~ 15 % ,光能利用率较平作增加 10 %~ 13.8% ) ,倒伏程度及纹枯病和白粉病等发病程度均较传统栽培方式有明显降低 ,植株发育健壮。小麦垄作栽培可较传统平作增产 10 %~ 13.4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垄作栽培 田间小气候 植株 发育 产量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土壤深松对小麦根系活性的垂直分布及旗叶衰老的影响 被引量:49
12
作者 王法宏 王旭清 +2 位作者 任德昌 于振文 余松烈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6-61,共6页
土壤深松打破犁底层可改变土壤的理化性状 ,从而改善小麦根系的生长条件。与对照 (未深松 )相比 ,小麦的群体根系活性明显提高 ,垂直分布下移 ,使深层土壤的群体根系活性相对提高 ,进而对延缓地上部衰老和提高产量产生积极效应。
关键词 土壤深松 小麦 根系活性 旗叶衰老 根系活性 产量
下载PDF
小麦群体叶面积的动态模型 被引量:16
13
作者 曹宏鑫 刘世军 +6 位作者 张立民 王法宏 任德昌 王旭清 高亮之 金之庆 张继林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46-248,共3页
根据作物生理生态学原理,建立了小麦群体叶面积指数动态模型,用小麦品种895004在南京地区种植时的试验和当年气象资料对其进行了检验,表明小麦群体叶面积动态模型是可行的。
关键词 小麦 群体叶面积指数 动态模型 产量
下载PDF
作物垄作栽培增产机理及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89
14
作者 王旭清 王法宏 +1 位作者 任德昌 曹宏鑫 《山东农业科学》 2001年第3期41-45,共5页
作物垄作栽培是在克服了传统栽培 (平作 )许多不利因素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耕作栽培方式。垄作栽培使土壤表面由平面型变为波浪型 ,增加了土壤的表面积 ,改变了土壤的光、热、水条件和微生物活动环境 ,较好地协调了作物赖以生存的小... 作物垄作栽培是在克服了传统栽培 (平作 )许多不利因素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耕作栽培方式。垄作栽培使土壤表面由平面型变为波浪型 ,增加了土壤的表面积 ,改变了土壤的光、热、水条件和微生物活动环境 ,较好地协调了作物赖以生存的小气候条件 ,最大限度地降低了不利因素的影响 ,产生了节能、降耗、高效的良好生态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垄作栽培技术与常规栽培方法相比 ,可使水稻增产 2 0 %~ 5 0 % ,玉米(垄作 +覆膜 )增产 6 0 %以上 ,棉花增产 15 %以上 ,小麦增产 8%~ 2 0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垄作 生态效益 经济效益 增产机理 生长发育 产量
下载PDF
冬前深耘断根对小麦根系活性的垂直分布及旗叶衰老的影响 被引量:11
15
作者 王法宏 王旭清 +3 位作者 曹宏鑫 任德昌 于振文 余松烈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03-507,共5页
1996~ 1998年 ,用P2 O5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冬前深耘断根对小麦群体根系活性的垂直分布及旗叶衰老的效应。结果表明 ,冬前深耘断根可显著提高生育后期的小麦群体根系活性 ,使群体根系活性的垂直分布下移 ,深层土壤的群体根系活性相对... 1996~ 1998年 ,用P2 O5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冬前深耘断根对小麦群体根系活性的垂直分布及旗叶衰老的效应。结果表明 ,冬前深耘断根可显著提高生育后期的小麦群体根系活性 ,使群体根系活性的垂直分布下移 ,深层土壤的群体根系活性相对提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深耘断根 根系活性 垂直分布 旗叶衰老
下载PDF
小麦垄作栽培技术的生态生理效应 被引量:68
16
作者 王法宏 刘世军 +4 位作者 王旭清 任德昌 曹宏鑫 张立民 李汉元 《山东农业科学》 1999年第4期4-7,共4页
省内不同生态类型区多点试验结果表明,与传统平作相比,小麦垄作栽培改大水漫灌为小水沟内渗灌,节水40%,孔隙度提高,根际土壤容重降低;垄作栽培将土壤表面由平面型转变为波浪型,增加了土壤表面积和光的截获量,改善了通风透光... 省内不同生态类型区多点试验结果表明,与传统平作相比,小麦垄作栽培改大水漫灌为小水沟内渗灌,节水40%,孔隙度提高,根际土壤容重降低;垄作栽培将土壤表面由平面型转变为波浪型,增加了土壤表面积和光的截获量,改善了通风透光条件,有利于植株的个体发育,增强其抗病及抗倒性能;垄作栽培有利于充分发挥小麦的边行优势,提高籽粒灌浆速率,千粒重增加2g以上,增产1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垄作栽培 平作 生态生理效应
下载PDF
小麦垄作栽培的肥水效应及光能利用分析 被引量:38
17
作者 王旭清 王法宏 +2 位作者 董玉红 任德昌 曹宏鑫 《山东农业科学》 2002年第4期3-5,共3页
小麦垄作栽培中以垄沟内小水渗灌代替传统平作的大水漫灌 ,化肥以垄沟内集中条施代替传统平作的撒施 ,相对增加了施肥深度 ,由此灌溉水的利用率较传统平作提高 1 8 9%~ 3 2 2 % ,氮肥利用率提高1 2 7%~ 1 3 7%。垄作栽培由于改善... 小麦垄作栽培中以垄沟内小水渗灌代替传统平作的大水漫灌 ,化肥以垄沟内集中条施代替传统平作的撒施 ,相对增加了施肥深度 ,由此灌溉水的利用率较传统平作提高 1 8 9%~ 3 2 2 % ,氮肥利用率提高1 2 7%~ 1 3 7%。垄作栽培由于改善了田间通风透光条件 ,光能利用率较传统平作提高 1 0 0 %~1 3 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垄作栽培 水分利用率 肥料利用率 光能利用率
下载PDF
作物生长发育过程的计算机模拟决策研究概述 被引量:13
18
作者 曹宏鑫 任德昌 +4 位作者 王旭清 董玉红 王法宏 高亮之 金之庆 《山东农业科学》 2001年第3期51-54,共4页
种植业是农业的基础产业 ,作物生长发育过程的计算机模拟决策研究是种植智能化、数字化与精确化的桥梁与纽带。本文对作物计算机模型的定义、模型分类、产生和发展、应用及意义等进行了概述。作物模拟技术经历了初创、发展及完善与成熟... 种植业是农业的基础产业 ,作物生长发育过程的计算机模拟决策研究是种植智能化、数字化与精确化的桥梁与纽带。本文对作物计算机模型的定义、模型分类、产生和发展、应用及意义等进行了概述。作物模拟技术经历了初创、发展及完善与成熟阶段。作物模拟研究的作用主要有解释作物生长过程的机理、预测及调控指导 3个方面 ,其目的主要有定量关系、综合知识、检验假设、进行模拟、支持决策与教学及连接其它模型等 ,其意义主要表现在为人们提供了新的认知工具 ,使作物生产决策向动态、定量、目标与优化方向发展 ,实现智能化与精确化管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模拟研究 作物生长发育过程 作物模型 预测 调控
下载PDF
半湿润易旱区一年两作农田土壤水分动态及水分利用率的提高 被引量:4
19
作者 曹学昌 王法宏 +1 位作者 赵君实 任德昌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59-65,共7页
1985—1988年,在半湿润易旱区的济南、昌乐、章丘、沂水、乐陵等市(县),定位定时对一年两作条件下的旱地土壤水分动态和提高降水利用率的途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旱地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一年内可以明显地分为四个时期;土壤水分的垂直... 1985—1988年,在半湿润易旱区的济南、昌乐、章丘、沂水、乐陵等市(县),定位定时对一年两作条件下的旱地土壤水分动态和提高降水利用率的途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旱地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一年内可以明显地分为四个时期;土壤水分的垂直运动很有规律;土层深厚的旱地一年两作可充分有效地利用降水;增施肥料、培肥地力是提高降水利用率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水分 动态 利用率 湿润区
下载PDF
磁场处理小麦种子对小麦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徐安起 丁学厚 +3 位作者 姜寿亭 任德昌 王法宏 高春新 《山东农业科学》 1999年第2期23-24,共2页
关键词 小麦 生长 种子 磁场处理 种子处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