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3
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当代视觉艺术中时间性的表达
被引量:
1
1
作者
任惠云
《中国艺术时空》
2018年第6期90-93,共4页
时间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如何让这抽象的时间具体形象化,从古典绘画到当代艺术,艺术家们一直不停的思考和探索时间的关注和表达,努力地在艺术创作中将抽象的时间形象化、具体化。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时间的传统概念也有了...
时间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如何让这抽象的时间具体形象化,从古典绘画到当代艺术,艺术家们一直不停的思考和探索时间的关注和表达,努力地在艺术创作中将抽象的时间形象化、具体化。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时间的传统概念也有了一个更新的认识,同时传统意义上的艺术表现形式与边界也被一次次的打破、扩张,当代视觉艺术家们对时间性表现的不断尝试和试验给我们呈现了更多的表达可能性,也给时间性的具象化表达注入了更广阔的探索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性
当代视觉艺术
表现形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昆明的精神
2
作者
梁光辉
任惠云
《青年与社会(中)》
2004年第11期28-33,共6页
发现城市的支点为什么我们的城市这么浮燥?甚至于想在一夜之间彻底地蜕变?也许我们忘记了老祖宗几千年来留给我们的东西,没有了根,我们只能在空中浮游漂荡。六十年前,一位美国军医用彩色留下了这个城市的风景,小巧而简朴,亲切而美丽。...
发现城市的支点为什么我们的城市这么浮燥?甚至于想在一夜之间彻底地蜕变?也许我们忘记了老祖宗几千年来留给我们的东西,没有了根,我们只能在空中浮游漂荡。六十年前,一位美国军医用彩色留下了这个城市的风景,小巧而简朴,亲切而美丽。六十年后,当万千市民见到这些,却有着完全不同的感受,欣慰的是,历史的见证与真实尚有保存,痛惜的是,再也无法从现在的城市印象中找回更多的记忆。城市变了,空间近了,人心却远了。于是开始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精神
历史文化名城
东南亚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以“龙”为姓的植物
3
作者
任惠云
范毅(图)
《人与自然》
2024年第7期28-45,共18页
名字从来只是一种表达而已,而这些植物以“龙”为姓之后,低调的依然低调,如龙血树、龙须藤、龙葵、龙胆、龙船花、龙牙花等,当然也有因改名而声名鹊起的,龙吐珠便是其中之一,也有因成为濒危物种才进入普通人视野的。植物中的龙世界,无...
名字从来只是一种表达而已,而这些植物以“龙”为姓之后,低调的依然低调,如龙血树、龙须藤、龙葵、龙胆、龙船花、龙牙花等,当然也有因改名而声名鹊起的,龙吐珠便是其中之一,也有因成为濒危物种才进入普通人视野的。植物中的龙世界,无论是因何与“龙”产生交集,也自有其生存之道,龙血树是最为独特的一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吐珠
龙血树
龙船花
生存之道
濒危物种
龙须藤
龙胆
龙牙花
原文传递
神奇生物在版纳
4
作者
任惠云
田志愿
《人与自然》
2024年第1期10-37,共28页
西双版纳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北有云岭高原和横断山余脉作屏障,在冬季阻挡了北方寒流。“近海而不临海”却有来自太平洋东亚季风暖湿气流与印度洋南亚季风暖湿气流博奔交汇的双重影响,日照充足,静风少寒,露重雾浓,雨量充沛,多雷雨,气温高...
西双版纳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北有云岭高原和横断山余脉作屏障,在冬季阻挡了北方寒流。“近海而不临海”却有来自太平洋东亚季风暖湿气流与印度洋南亚季风暖湿气流博奔交汇的双重影响,日照充足,静风少寒,露重雾浓,雨量充沛,多雷雨,气温高,为不受台风影响的中国西部型季风热带气候,没有四季变化,却有干、雨和凉(冷)季之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候
南亚季风
四季变化
东亚季风
暖湿气流
北回归线
雷雨
台风影响
原文传递
象爸爸和象宝宝的故事——讲述者“然然”
5
作者
任惠云
无
《人与自然》
2024年第8期92-97,共6页
我是然然,在云南亚洲象救护与繁育中心已经生活了19年了,我原本跟着妈妈在西双版纳野象谷里自由地生活着,不过,我们亚洲象可是出了名的近视眼,一般情况下,只能看见七八米以内的东西,而且我们能看见黄色和蓝色,却分不清红色和绿色。所以...
我是然然,在云南亚洲象救护与繁育中心已经生活了19年了,我原本跟着妈妈在西双版纳野象谷里自由地生活着,不过,我们亚洲象可是出了名的近视眼,一般情况下,只能看见七八米以内的东西,而且我们能看见黄色和蓝色,却分不清红色和绿色。所以,丛林里有藤蔓、兽夹,对我们家族而言,虽没有天敌,却依然危险重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象
繁育中心
近视眼
讲述者
宝宝
野象谷
西双版纳
原文传递
几百种食物里,哪些才是大象的心头好?
6
作者
任惠云
《人与自然》
2024年第8期42-51,共10页
一头成年亚洲象要维持自己庞大的身躯,必须摄入足够多的食物,这些食物可以是植物的嫩叶、枝条、茎秆,也可以是植物的果实,或是人类种植的玉米、甘蔗等作物。而这些重达180~200千克的食物,是在16小时里陆续吃掉的,对于大象并不强大的消...
一头成年亚洲象要维持自己庞大的身躯,必须摄入足够多的食物,这些食物可以是植物的嫩叶、枝条、茎秆,也可以是植物的果实,或是人类种植的玉米、甘蔗等作物。而这些重达180~200千克的食物,是在16小时里陆续吃掉的,对于大象并不强大的消化系统来说,一次性摄入过多会导致负担太重,因为它所能消化吸收的只有其中的40%,余下的60%要被排泄掉,所以在它的粪便里可以看到很多未被消化的种子,也正是它这种边走边吃边排的习惯,辅助一些植物做了传播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吸收
亚洲象
大象
消化系统
食物
摄入
原文传递
红嘴鸥 披上“黑色”婚纱度蜜月
7
作者
李维薇
任惠云
《人与自然》
2024年第5期56-63,共8页
3月初,春风吹绿杨柳岸,艳阳映红樱花巷,换下冬装的红嘴鸥,祥在昆明翠湖的水面上享受着最后几天的意生活,它们即将在某一个夜晚一起踏上回乡的蜜月旅行。在它们的队伍里,成年红嘴鸥的头上不再雪白,而是变黑了,而且还有一种鸥的头上也披...
3月初,春风吹绿杨柳岸,艳阳映红樱花巷,换下冬装的红嘴鸥,祥在昆明翠湖的水面上享受着最后几天的意生活,它们即将在某一个夜晚一起踏上回乡的蜜月旅行。在它们的队伍里,成年红嘴鸥的头上不再雪白,而是变黑了,而且还有一种鸥的头上也披上了“婚纱”,只不过是棕色的,这是来自青海湖畔的棕头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蜜月旅行
红嘴鸥
棕头鸥
度蜜月
婚纱
原文传递
家鸡 最成功的恐龙后裔
8
作者
李维薇
刘光裕
+1 位作者
任惠云
周修远
《人与自然》
2024年第2期112-120,F0003,共10页
我们是披着羽毛的恐龙。走进昆明动物博物馆,一副三层楼高的恐龙骨架赫然屹立于一楼极其醒目的展位上,而在二楼可以看到很多种鸡的标本。或许您怎么也想不到鸡和恐龙有一天会上关系,而且关系还不一般。原来它们的渊源还得从第一枚始祖...
我们是披着羽毛的恐龙。走进昆明动物博物馆,一副三层楼高的恐龙骨架赫然屹立于一楼极其醒目的展位上,而在二楼可以看到很多种鸡的标本。或许您怎么也想不到鸡和恐龙有一天会上关系,而且关系还不一般。原来它们的渊源还得从第一枚始祖鸟化石开始说起,1860年在德国索伦霍芬的附近发现的这枚化石,其形态保存很差,仅一根单羽的压痕,长约60厘米,宽约11厘米,两侧的羽片不对称,形态和现代鸟类的次级飞羽相似,这引起了科学家的注意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级飞羽
三层楼
博物馆
恐龙
原文传递
原来一切都是五彩斑斓的黑
9
作者
李敏
任惠云
蒂姆·弗拉克(摄影)
《人与自然》
2024年第4期10-37,共28页
每一种都有独特的羽毛色彩,常见的颜色有蓝色、红色、绿色、黄色、灰色、黑色和色等,它们可以散发出锦缎一样的光彩,亦可变化出多种美轮美免的图案。为什么不同鸟种的羽毛会差别如此之大呢?科学家早已给出了答案,现生鸟类所具有的颜色...
每一种都有独特的羽毛色彩,常见的颜色有蓝色、红色、绿色、黄色、灰色、黑色和色等,它们可以散发出锦缎一样的光彩,亦可变化出多种美轮美免的图案。为什么不同鸟种的羽毛会差别如此之大呢?科学家早已给出了答案,现生鸟类所具有的颜色和色彩主要取决于羽毛具有的色素体以及羽毛内部的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彩斑斓
羽毛
颜色
色彩
原文传递
一虫一鸟一世界
10
作者
任惠云
《人与自然》
2023年第8期3-3,共1页
野生鸟类是大自然生物链中不可缺少的一环,这个生物链一旦断裂,就会引起地球生态环境的严重失衡,甚至会威胁到生物的生存,包括人类。而昆虫呢?生物多样性研究先驱爱德华·威尔逊将昆虫称之为“主宰世界的小东西”。昆虫是自然系统...
野生鸟类是大自然生物链中不可缺少的一环,这个生物链一旦断裂,就会引起地球生态环境的严重失衡,甚至会威胁到生物的生存,包括人类。而昆虫呢?生物多样性研究先驱爱德华·威尔逊将昆虫称之为“主宰世界的小东西”。昆虫是自然系统的主要构成者并提供服务,它们是传粉者、食腐动物或食肉动物,同时也是蛋白质丰富的猎物,几乎在所有的陆地生态系统中维持着许多鸟类、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的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栖动物
爬行动物
地球生态环境
传粉者
食肉动物
野生鸟类
生物链
陆地生态系统
原文传递
曾孝濂 “中国植物科学画第一人”的博物学人生
11
作者
任惠云
曾孝濂(图)
《人与自然》
2023年第11期12-29,共18页
伏脉千里,众行致远。梦想是未来的种子,科学家、科技工作者和大自然的忠实记录者就是播撒科学梦想的播种人。就在刚刚过去的中秋国庆长假,我们又欣喜地看到,博物馆、科技馆即使“超长待机”仍处处爆满。‘文博游已成为新的热门时尚,孩...
伏脉千里,众行致远。梦想是未来的种子,科学家、科技工作者和大自然的忠实记录者就是播撒科学梦想的播种人。就在刚刚过去的中秋国庆长假,我们又欣喜地看到,博物馆、科技馆即使“超长待机”仍处处爆满。‘文博游已成为新的热门时尚,孩子们正是毋庸置疑的“主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工作者
超长待机
科技馆
博物学
忠实记录者
博物馆
植物科学画
梦想
原文传递
景迈山 全球首个茶主题世界文化遗产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
12
作者
任惠云
闵杉
《人与自然》
2023年第10期16-23,共8页
2023年9月17日,在沙特阿拉伯利雅得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5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7项世界遗产,也是全球首个茶主题世界文化遗产。景迈山古茶林遗产面积广大,遗产...
2023年9月17日,在沙特阿拉伯利雅得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5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7项世界遗产,也是全球首个茶主题世界文化遗产。景迈山古茶林遗产面积广大,遗产地总面积19095.74公顷,其中遗产区面积7167.89公顷,超过百万株的茶树构成5片古茶林,而布朗族、傣族等世居民族的9个传统村落居住在古茶林,还有作为古茶林隔离和水源涵养的3片分隔防护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景观
世界文化遗产
世界遗产大会
世居民族
布朗族
景迈山
普洱
传统村落
原文传递
守护生态安全,人人有责
13
作者
任惠云
《人与自然》
2023年第12期3-3,共1页
“滇中有朴,其名日朴”,尽管朴树的身躯威武雄壮,几何围抱,冠盖云集,直插云霄,不显山露水,不闻名于世人,春季开一簇簇白花,初冬披一身身金黄,夏季成一片绿茵,品味非凡,却又寂静和坚韧。而今,虽然有像滇朴一样的土著物种在城市的发展史...
“滇中有朴,其名日朴”,尽管朴树的身躯威武雄壮,几何围抱,冠盖云集,直插云霄,不显山露水,不闻名于世人,春季开一簇簇白花,初冬披一身身金黄,夏季成一片绿茵,品味非凡,却又寂静和坚韧。而今,虽然有像滇朴一样的土著物种在城市的发展史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但仔细观察中发现,那倚栏怒放的火红炮仗藤、那用紫色烂漫网红了一条街的蓝花楹、那宛若飞瀑从高墙上倾覆而下的三角梅都是来自南美洲的巴西。当然,宠界里的“巴西龟”也频繁地出现在花鸟市场上,受到追崇。人们对它们的喜爱是源于其颜值,即使是在落叶纷飞的冬季,三角梅和炮仗藤都开得热烈与奔放,倒是应了春城无处不飞花的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梅
蓝花楹
巴西龟
花鸟市场
滇朴
生态安全
直插
威武雄壮
原文传递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14
作者
任惠云
《人与自然》
2023年第7期3-3,共1页
今年,加拿大安大略省克劳福德湖,因其湖底淤泥清晰地留存了过去几十年来人类活动改变地球的证据而备受瞩目。克劳福德湖面积仅2.4公顷,但湖水深近24米,由于形状独特,底部与表面的湖水不会混合,除了沉入湖底的物质,湖底淤泥还留存着20世...
今年,加拿大安大略省克劳福德湖,因其湖底淤泥清晰地留存了过去几十年来人类活动改变地球的证据而备受瞩目。克劳福德湖面积仅2.4公顷,但湖水深近24米,由于形状独特,底部与表面的湖水不会混合,除了沉入湖底的物质,湖底淤泥还留存着20世纪50年代核武器测试遗留的放射性元素环、燃烧化石燃料产生的粉煤灰等沉积物,反映出人类活动对地球造成的影响,包括酸雨、全球变暖和物种多样性流失,也证明自20世纪中期以来地球地质上发生的变化不同以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劳福德
加拿大安大略省
化石燃料
全球变暖
放射性元素
20世纪中期
造成的影响
原文传递
绿绒蒿 花我相照
15
作者
任惠云
《人与自然》
2023年第1期14-53,共40页
绿绒蒿,从字面上解释,可以直解为“绿叶上长绒毛的蒿子”。至于“绒”,指的是绿绒蒿属植物茎、叶常密被刚毛、硬刺或绒毛覆盖,多刺绿绒蒿的得名可能是基于这个明显特征吧。在喜马拉雅生长的绿绒蒿,而今享誉世界,也伴随着纪录片《中国威...
绿绒蒿,从字面上解释,可以直解为“绿叶上长绒毛的蒿子”。至于“绒”,指的是绿绒蒿属植物茎、叶常密被刚毛、硬刺或绒毛覆盖,多刺绿绒蒿的得名可能是基于这个明显特征吧。在喜马拉雅生长的绿绒蒿,而今享誉世界,也伴随着纪录片《中国威尔逊》和《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的推波助澜。其中,后者中是这样描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录片
绿绒蒿
喜马拉雅
威尔逊
绒毛
推波助澜
原文传递
花我相照,两物相融
16
作者
任惠云
《人与自然》
2023年第1期3-3,共1页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回首过去的一年,“濒危”这个词被频繁使用,从颜值高、萌点多的免猕到长相敦实的菌中极品松茸,从人类的近亲猩猩到种子传播者狐猴;从古老的银杏到素有“高山牡丹”之称的绿绒蒿,随着诸多物种面临着生存之危,人类自身...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回首过去的一年,“濒危”这个词被频繁使用,从颜值高、萌点多的免猕到长相敦实的菌中极品松茸,从人类的近亲猩猩到种子传播者狐猴;从古老的银杏到素有“高山牡丹”之称的绿绒蒿,随着诸多物种面临着生存之危,人类自身也迎接着新型冠状病毒持续变异的挑战,生命的脆弱与坚强,在岁月的更迭中不断颠覆着我们的认知,也让人类停下匆匆奔忙的脚步,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相处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狐猴
绿绒蒿
人与自然
相处之道
猩猩
变异
原文传递
天地和同 草木萌动
17
作者
任惠云
《人与自然》
2023年第3期3-3,共1页
立春刚过,风又绿了两岸,柳丝绽出了新芽,冬日的萧瑟开始褪去,虽是早春,有些花已经迫不及待了,冬樱花还未离枝头,这边紫叶李又开满了树,田野里的油菜花也连片地染黄了山地。而胡蜂初醒,从朽木的洞里钻了出来,春花烂漫世界,它又岂能错过...
立春刚过,风又绿了两岸,柳丝绽出了新芽,冬日的萧瑟开始褪去,虽是早春,有些花已经迫不及待了,冬樱花还未离枝头,这边紫叶李又开满了树,田野里的油菜花也连片地染黄了山地。而胡蜂初醒,从朽木的洞里钻了出来,春花烂漫世界,它又岂能错过。小昆虫,大智慧。根据《生物多样性杂志》2021年新物种专题统计结果,昆虫纲新物种发表占当年动物新物种发表总数的82%。为什么昆虫会增加这么多?昆虫的数量一直比其他种类的动物多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樱花
油菜花
昆虫纲
紫叶李
生物多样性
动物
原文传递
万物互联 相生相伴
18
作者
任惠云
《人与自然》
2023年第4期3-3,共1页
惊垫一过,阳气上升、气温回暖、春雷乍动、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小昆虫们随着嫩叶苏醒,向着花潮涌动,而植物初绽的嫩叶,绽放的璀璨也只为昆虫而生,“昆虫与植物间的相互关系是各物种中千丝万缕的关系中最重要的一种。”
关键词
万物互联
相互关系
嫩叶
昆虫
生机盎然
绽放
原文传递
野牛的大“画”世界
19
作者
任惠云
《人与自然》
2023年第9期38-55,共18页
牛族,是偶蹄目、牛科、牛亚科下的一族动物,通常俗称为“牛”,共有5属,大多是大到极大的草食性动物。人与牛之间的渊源颇深,因此它不仅是工具,是图腾、生命,是活力、精神,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象征。牛族有哪几种最凶猛的牛?,除了生...
牛族,是偶蹄目、牛科、牛亚科下的一族动物,通常俗称为“牛”,共有5属,大多是大到极大的草食性动物。人与牛之间的渊源颇深,因此它不仅是工具,是图腾、生命,是活力、精神,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象征。牛族有哪几种最凶猛的牛?,除了生活在北美的野牛居住在开阔平原和山地以外,其他野牛物种都居住在树木繁茂或森林茂密的地区。已知最早的野生牛起源于中新世晚期喜马拉雅山脉以南的亚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食性动物
喜马拉雅山脉
森林茂密
牛
原文传递
生态一体 共同演变
20
作者
任惠云
《人与自然》
2023年第5期3-3,共1页
看着那玫红的、金黄的一片片报春花儿在高原的风中摇曳、欢快起舞,被歌颂和传扬的时候,可曾想到它们背后的大功臣--传粉者!
关键词
报春花
传粉者
歌颂
起舞
原文传递
题名
当代视觉艺术中时间性的表达
被引量:
1
1
作者
任惠云
机构
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
出处
《中国艺术时空》
2018年第6期90-93,共4页
文摘
时间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如何让这抽象的时间具体形象化,从古典绘画到当代艺术,艺术家们一直不停的思考和探索时间的关注和表达,努力地在艺术创作中将抽象的时间形象化、具体化。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时间的传统概念也有了一个更新的认识,同时传统意义上的艺术表现形式与边界也被一次次的打破、扩张,当代视觉艺术家们对时间性表现的不断尝试和试验给我们呈现了更多的表达可能性,也给时间性的具象化表达注入了更广阔的探索空间。
关键词
时间性
当代视觉艺术
表现形式
分类号
J205 [艺术—美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昆明的精神
2
作者
梁光辉
任惠云
机构
华夏银行昆明分行 行长
出处
《青年与社会(中)》
2004年第11期28-33,共6页
文摘
发现城市的支点为什么我们的城市这么浮燥?甚至于想在一夜之间彻底地蜕变?也许我们忘记了老祖宗几千年来留给我们的东西,没有了根,我们只能在空中浮游漂荡。六十年前,一位美国军医用彩色留下了这个城市的风景,小巧而简朴,亲切而美丽。六十年后,当万千市民见到这些,却有着完全不同的感受,欣慰的是,历史的见证与真实尚有保存,痛惜的是,再也无法从现在的城市印象中找回更多的记忆。城市变了,空间近了,人心却远了。于是开始问:
关键词
城市精神
历史文化名城
东南亚
分类号
F299.27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以“龙”为姓的植物
3
作者
任惠云
范毅(图)
机构
不详
出处
《人与自然》
2024年第7期28-45,共18页
文摘
名字从来只是一种表达而已,而这些植物以“龙”为姓之后,低调的依然低调,如龙血树、龙须藤、龙葵、龙胆、龙船花、龙牙花等,当然也有因改名而声名鹊起的,龙吐珠便是其中之一,也有因成为濒危物种才进入普通人视野的。植物中的龙世界,无论是因何与“龙”产生交集,也自有其生存之道,龙血树是最为独特的一种。
关键词
龙吐珠
龙血树
龙船花
生存之道
濒危物种
龙须藤
龙胆
龙牙花
分类号
S68 [农业科学—观赏园艺]
原文传递
题名
神奇生物在版纳
4
作者
任惠云
田志愿
机构
不详
出处
《人与自然》
2024年第1期10-37,共28页
文摘
西双版纳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北有云岭高原和横断山余脉作屏障,在冬季阻挡了北方寒流。“近海而不临海”却有来自太平洋东亚季风暖湿气流与印度洋南亚季风暖湿气流博奔交汇的双重影响,日照充足,静风少寒,露重雾浓,雨量充沛,多雷雨,气温高,为不受台风影响的中国西部型季风热带气候,没有四季变化,却有干、雨和凉(冷)季之分。
关键词
热带气候
南亚季风
四季变化
东亚季风
暖湿气流
北回归线
雷雨
台风影响
分类号
P45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象爸爸和象宝宝的故事——讲述者“然然”
5
作者
任惠云
无
机构
不详
西双版纳野象谷
出处
《人与自然》
2024年第8期92-97,共6页
文摘
我是然然,在云南亚洲象救护与繁育中心已经生活了19年了,我原本跟着妈妈在西双版纳野象谷里自由地生活着,不过,我们亚洲象可是出了名的近视眼,一般情况下,只能看见七八米以内的东西,而且我们能看见黄色和蓝色,却分不清红色和绿色。所以,丛林里有藤蔓、兽夹,对我们家族而言,虽没有天敌,却依然危险重重。
关键词
亚洲象
繁育中心
近视眼
讲述者
宝宝
野象谷
西双版纳
分类号
G62 [文化科学—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几百种食物里,哪些才是大象的心头好?
6
作者
任惠云
机构
不详
出处
《人与自然》
2024年第8期42-51,共10页
文摘
一头成年亚洲象要维持自己庞大的身躯,必须摄入足够多的食物,这些食物可以是植物的嫩叶、枝条、茎秆,也可以是植物的果实,或是人类种植的玉米、甘蔗等作物。而这些重达180~200千克的食物,是在16小时里陆续吃掉的,对于大象并不强大的消化系统来说,一次性摄入过多会导致负担太重,因为它所能消化吸收的只有其中的40%,余下的60%要被排泄掉,所以在它的粪便里可以看到很多未被消化的种子,也正是它这种边走边吃边排的习惯,辅助一些植物做了传播工作。
关键词
消化吸收
亚洲象
大象
消化系统
食物
摄入
分类号
G62 [文化科学—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红嘴鸥 披上“黑色”婚纱度蜜月
7
作者
李维薇
任惠云
机构
不详
出处
《人与自然》
2024年第5期56-63,共8页
文摘
3月初,春风吹绿杨柳岸,艳阳映红樱花巷,换下冬装的红嘴鸥,祥在昆明翠湖的水面上享受着最后几天的意生活,它们即将在某一个夜晚一起踏上回乡的蜜月旅行。在它们的队伍里,成年红嘴鸥的头上不再雪白,而是变黑了,而且还有一种鸥的头上也披上了“婚纱”,只不过是棕色的,这是来自青海湖畔的棕头鸥。
关键词
蜜月旅行
红嘴鸥
棕头鸥
度蜜月
婚纱
分类号
I26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家鸡 最成功的恐龙后裔
8
作者
李维薇
刘光裕
任惠云
周修远
机构
不详
出处
《人与自然》
2024年第2期112-120,F0003,共10页
文摘
我们是披着羽毛的恐龙。走进昆明动物博物馆,一副三层楼高的恐龙骨架赫然屹立于一楼极其醒目的展位上,而在二楼可以看到很多种鸡的标本。或许您怎么也想不到鸡和恐龙有一天会上关系,而且关系还不一般。原来它们的渊源还得从第一枚始祖鸟化石开始说起,1860年在德国索伦霍芬的附近发现的这枚化石,其形态保存很差,仅一根单羽的压痕,长约60厘米,宽约11厘米,两侧的羽片不对称,形态和现代鸟类的次级飞羽相似,这引起了科学家的注意1。
关键词
次级飞羽
三层楼
博物馆
恐龙
分类号
G62 [文化科学—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原来一切都是五彩斑斓的黑
9
作者
李敏
任惠云
蒂姆·弗拉克(摄影)
机构
不详
出处
《人与自然》
2024年第4期10-37,共28页
文摘
每一种都有独特的羽毛色彩,常见的颜色有蓝色、红色、绿色、黄色、灰色、黑色和色等,它们可以散发出锦缎一样的光彩,亦可变化出多种美轮美免的图案。为什么不同鸟种的羽毛会差别如此之大呢?科学家早已给出了答案,现生鸟类所具有的颜色和色彩主要取决于羽毛具有的色素体以及羽毛内部的结构。
关键词
五彩斑斓
羽毛
颜色
色彩
分类号
G62 [文化科学—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一虫一鸟一世界
10
作者
任惠云
机构
不详
出处
《人与自然》
2023年第8期3-3,共1页
文摘
野生鸟类是大自然生物链中不可缺少的一环,这个生物链一旦断裂,就会引起地球生态环境的严重失衡,甚至会威胁到生物的生存,包括人类。而昆虫呢?生物多样性研究先驱爱德华·威尔逊将昆虫称之为“主宰世界的小东西”。昆虫是自然系统的主要构成者并提供服务,它们是传粉者、食腐动物或食肉动物,同时也是蛋白质丰富的猎物,几乎在所有的陆地生态系统中维持着许多鸟类、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的生存。
关键词
两栖动物
爬行动物
地球生态环境
传粉者
食肉动物
野生鸟类
生物链
陆地生态系统
分类号
Q95 [生物学—动物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曾孝濂 “中国植物科学画第一人”的博物学人生
11
作者
任惠云
曾孝濂(图)
机构
不详
出处
《人与自然》
2023年第11期12-29,共18页
文摘
伏脉千里,众行致远。梦想是未来的种子,科学家、科技工作者和大自然的忠实记录者就是播撒科学梦想的播种人。就在刚刚过去的中秋国庆长假,我们又欣喜地看到,博物馆、科技馆即使“超长待机”仍处处爆满。‘文博游已成为新的热门时尚,孩子们正是毋庸置疑的“主角”。
关键词
科技工作者
超长待机
科技馆
博物学
忠实记录者
博物馆
植物科学画
梦想
分类号
G32 [文化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景迈山 全球首个茶主题世界文化遗产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
12
作者
任惠云
闵杉
机构
不详
出处
《人与自然》
2023年第10期16-23,共8页
文摘
2023年9月17日,在沙特阿拉伯利雅得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5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7项世界遗产,也是全球首个茶主题世界文化遗产。景迈山古茶林遗产面积广大,遗产地总面积19095.74公顷,其中遗产区面积7167.89公顷,超过百万株的茶树构成5片古茶林,而布朗族、傣族等世居民族的9个传统村落居住在古茶林,还有作为古茶林隔离和水源涵养的3片分隔防护林。
关键词
文化景观
世界文化遗产
世界遗产大会
世居民族
布朗族
景迈山
普洱
传统村落
分类号
G12 [文化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守护生态安全,人人有责
13
作者
任惠云
机构
不详
出处
《人与自然》
2023年第12期3-3,共1页
文摘
“滇中有朴,其名日朴”,尽管朴树的身躯威武雄壮,几何围抱,冠盖云集,直插云霄,不显山露水,不闻名于世人,春季开一簇簇白花,初冬披一身身金黄,夏季成一片绿茵,品味非凡,却又寂静和坚韧。而今,虽然有像滇朴一样的土著物种在城市的发展史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但仔细观察中发现,那倚栏怒放的火红炮仗藤、那用紫色烂漫网红了一条街的蓝花楹、那宛若飞瀑从高墙上倾覆而下的三角梅都是来自南美洲的巴西。当然,宠界里的“巴西龟”也频繁地出现在花鸟市场上,受到追崇。人们对它们的喜爱是源于其颜值,即使是在落叶纷飞的冬季,三角梅和炮仗藤都开得热烈与奔放,倒是应了春城无处不飞花的景。
关键词
三角梅
蓝花楹
巴西龟
花鸟市场
滇朴
生态安全
直插
威武雄壮
分类号
S68 [农业科学—观赏园艺]
原文传递
题名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14
作者
任惠云
机构
不详
出处
《人与自然》
2023年第7期3-3,共1页
文摘
今年,加拿大安大略省克劳福德湖,因其湖底淤泥清晰地留存了过去几十年来人类活动改变地球的证据而备受瞩目。克劳福德湖面积仅2.4公顷,但湖水深近24米,由于形状独特,底部与表面的湖水不会混合,除了沉入湖底的物质,湖底淤泥还留存着20世纪50年代核武器测试遗留的放射性元素环、燃烧化石燃料产生的粉煤灰等沉积物,反映出人类活动对地球造成的影响,包括酸雨、全球变暖和物种多样性流失,也证明自20世纪中期以来地球地质上发生的变化不同以往。
关键词
克劳福德
加拿大安大略省
化石燃料
全球变暖
放射性元素
20世纪中期
造成的影响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绿绒蒿 花我相照
15
作者
任惠云
机构
不详
出处
《人与自然》
2023年第1期14-53,共40页
文摘
绿绒蒿,从字面上解释,可以直解为“绿叶上长绒毛的蒿子”。至于“绒”,指的是绿绒蒿属植物茎、叶常密被刚毛、硬刺或绒毛覆盖,多刺绿绒蒿的得名可能是基于这个明显特征吧。在喜马拉雅生长的绿绒蒿,而今享誉世界,也伴随着纪录片《中国威尔逊》和《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的推波助澜。其中,后者中是这样描述的。
关键词
纪录片
绿绒蒿
喜马拉雅
威尔逊
绒毛
推波助澜
分类号
J9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原文传递
题名
花我相照,两物相融
16
作者
任惠云
机构
不详
出处
《人与自然》
2023年第1期3-3,共1页
文摘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回首过去的一年,“濒危”这个词被频繁使用,从颜值高、萌点多的免猕到长相敦实的菌中极品松茸,从人类的近亲猩猩到种子传播者狐猴;从古老的银杏到素有“高山牡丹”之称的绿绒蒿,随着诸多物种面临着生存之危,人类自身也迎接着新型冠状病毒持续变异的挑战,生命的脆弱与坚强,在岁月的更迭中不断颠覆着我们的认知,也让人类停下匆匆奔忙的脚步,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相处之道。
关键词
狐猴
绿绒蒿
人与自然
相处之道
猩猩
变异
分类号
Q95 [生物学—动物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天地和同 草木萌动
17
作者
任惠云
机构
不详
出处
《人与自然》
2023年第3期3-3,共1页
文摘
立春刚过,风又绿了两岸,柳丝绽出了新芽,冬日的萧瑟开始褪去,虽是早春,有些花已经迫不及待了,冬樱花还未离枝头,这边紫叶李又开满了树,田野里的油菜花也连片地染黄了山地。而胡蜂初醒,从朽木的洞里钻了出来,春花烂漫世界,它又岂能错过。小昆虫,大智慧。根据《生物多样性杂志》2021年新物种专题统计结果,昆虫纲新物种发表占当年动物新物种发表总数的82%。为什么昆虫会增加这么多?昆虫的数量一直比其他种类的动物多吗?
关键词
冬樱花
油菜花
昆虫纲
紫叶李
生物多样性
动物
分类号
I26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万物互联 相生相伴
18
作者
任惠云
机构
不详
出处
《人与自然》
2023年第4期3-3,共1页
文摘
惊垫一过,阳气上升、气温回暖、春雷乍动、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小昆虫们随着嫩叶苏醒,向着花潮涌动,而植物初绽的嫩叶,绽放的璀璨也只为昆虫而生,“昆虫与植物间的相互关系是各物种中千丝万缕的关系中最重要的一种。”
关键词
万物互联
相互关系
嫩叶
昆虫
生机盎然
绽放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野牛的大“画”世界
19
作者
任惠云
机构
不详
出处
《人与自然》
2023年第9期38-55,共18页
文摘
牛族,是偶蹄目、牛科、牛亚科下的一族动物,通常俗称为“牛”,共有5属,大多是大到极大的草食性动物。人与牛之间的渊源颇深,因此它不仅是工具,是图腾、生命,是活力、精神,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象征。牛族有哪几种最凶猛的牛?,除了生活在北美的野牛居住在开阔平原和山地以外,其他野牛物种都居住在树木繁茂或森林茂密的地区。已知最早的野生牛起源于中新世晚期喜马拉雅山脉以南的亚洲。
关键词
草食性动物
喜马拉雅山脉
森林茂密
牛
分类号
I26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生态一体 共同演变
20
作者
任惠云
机构
不详
出处
《人与自然》
2023年第5期3-3,共1页
文摘
看着那玫红的、金黄的一片片报春花儿在高原的风中摇曳、欢快起舞,被歌颂和传扬的时候,可曾想到它们背后的大功臣--传粉者!
关键词
报春花
传粉者
歌颂
起舞
分类号
I26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当代视觉艺术中时间性的表达
任惠云
《中国艺术时空》
2018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昆明的精神
梁光辉
任惠云
《青年与社会(中)》
200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以“龙”为姓的植物
任惠云
范毅(图)
《人与自然》
2024
0
原文传递
4
神奇生物在版纳
任惠云
田志愿
《人与自然》
2024
0
原文传递
5
象爸爸和象宝宝的故事——讲述者“然然”
任惠云
无
《人与自然》
2024
0
原文传递
6
几百种食物里,哪些才是大象的心头好?
任惠云
《人与自然》
2024
0
原文传递
7
红嘴鸥 披上“黑色”婚纱度蜜月
李维薇
任惠云
《人与自然》
2024
0
原文传递
8
家鸡 最成功的恐龙后裔
李维薇
刘光裕
任惠云
周修远
《人与自然》
2024
0
原文传递
9
原来一切都是五彩斑斓的黑
李敏
任惠云
蒂姆·弗拉克(摄影)
《人与自然》
2024
0
原文传递
10
一虫一鸟一世界
任惠云
《人与自然》
2023
0
原文传递
11
曾孝濂 “中国植物科学画第一人”的博物学人生
任惠云
曾孝濂(图)
《人与自然》
2023
0
原文传递
12
景迈山 全球首个茶主题世界文化遗产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
任惠云
闵杉
《人与自然》
2023
0
原文传递
13
守护生态安全,人人有责
任惠云
《人与自然》
2023
0
原文传递
14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任惠云
《人与自然》
2023
0
原文传递
15
绿绒蒿 花我相照
任惠云
《人与自然》
2023
0
原文传递
16
花我相照,两物相融
任惠云
《人与自然》
2023
0
原文传递
17
天地和同 草木萌动
任惠云
《人与自然》
2023
0
原文传递
18
万物互联 相生相伴
任惠云
《人与自然》
2023
0
原文传递
19
野牛的大“画”世界
任惠云
《人与自然》
2023
0
原文传递
20
生态一体 共同演变
任惠云
《人与自然》
2023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