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转弯河段重力坝组合挑流消能建筑物体型优化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任成瑶 张建民 李忠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4-87,共4页
针对某大型水电站采用组合挑流消能方式时其消力池下游河道转弯、水流归槽难等问题,对2种泄洪消能建筑物体型布置方案的水力特性开展对比试验,获得挑流水舌及入水形态、消力池内流态及出池水流衔接等水力参数;通过体型优化,获得了满足... 针对某大型水电站采用组合挑流消能方式时其消力池下游河道转弯、水流归槽难等问题,对2种泄洪消能建筑物体型布置方案的水力特性开展对比试验,获得挑流水舌及入水形态、消力池内流态及出池水流衔接等水力参数;通过体型优化,获得了满足设计要求的推荐方案,消除原设计方案中消力池底部冲刷严重,出池水流偏离主河槽且与下游河道衔接不佳,河道水位波动较大等不利水力学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弯河段重力坝 体型优化 挑流消能
下载PDF
加强学生外界约束对高校学风建设的影响
2
作者 任成瑶 马丹 潘园园 《教育界(高等教育)》 2013年第2期29-29,共1页
高校作为国家人才培养的基地,学风建设则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早读这一具体措施得到的具体数据表明开展早读专业的同学80分以上达到总人数的50.9%,比同一学期未开展早读专业的同学多17.1%;同一专业在第二学期开展早读后成绩在8... 高校作为国家人才培养的基地,学风建设则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早读这一具体措施得到的具体数据表明开展早读专业的同学80分以上达到总人数的50.9%,比同一学期未开展早读专业的同学多17.1%;同一专业在第二学期开展早读后成绩在80分以上的同学由32%上升到52.8%。由此可见,加强学生自我约束对高校学风建设有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界约束 学风建设 学生工作 早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组合式消能工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李忠 任成瑶 张迪民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2期82-84,共3页
通过对澜沧江黄登水电站的水工模型试验研究,提出一种新型的组合消能工型式,即4个表孔的中间两孔采用略微扩散的连续挑坎,两边表孔为窄缝鼻坎,2个放水底孔采用曲面贴角鼻坎,下设水垫塘的联合泄洪消能方式。这种方式能很好地适用于各种地... 通过对澜沧江黄登水电站的水工模型试验研究,提出一种新型的组合消能工型式,即4个表孔的中间两孔采用略微扩散的连续挑坎,两边表孔为窄缝鼻坎,2个放水底孔采用曲面贴角鼻坎,下设水垫塘的联合泄洪消能方式。这种方式能很好地适用于各种地形,特别是在狭窄河谷的情况下,可获得理想的消能防冲效果,减少了水垫塘宽度,是一种值得采用的组合消能工型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挑坎 窄缝鼻坎 曲面贴角鼻坎 狭窄河谷
下载PDF
高坝泄水建筑物体型优化试验研究
4
作者 李忠 戈莉琼 +2 位作者 张建民 任成瑶 陈书燕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24-127,共4页
在狭窄河谷下修建高坝水电站,高速水流如何下泄至下游河道,如何保证大坝的安全,如何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泄水建筑物的布置形式极其重要,要对泄水建筑物的布置进行系列研究。对某典型深窄峡谷高坝水电站泄水建筑物体形优化试验研究,结果表... 在狭窄河谷下修建高坝水电站,高速水流如何下泄至下游河道,如何保证大坝的安全,如何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泄水建筑物的布置形式极其重要,要对泄水建筑物的布置进行系列研究。对某典型深窄峡谷高坝水电站泄水建筑物体形优化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原体形方案泄水时水舌分布不合理,并且对消力池的冲刷很严重,在较大下泄流量时,消力池的覆盖层几乎被冲掉,直冲基岩,不值得借鉴,经过体型优化,推荐的优化体形能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试验研究成果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狭窄河谷 体形优化 冲刷 泄水建筑物形式
下载PDF
淹没出流型漩流竖井泄洪洞新型连接型式及水力特性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张建民 任成瑶 +2 位作者 许唯临 李忠 胡晓禹 《水力发电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6-101,共6页
针对本文提出的一种新型淹没出流型漩流竖井泄洪洞开展模型试验研究,实现了在下游高水位情况下,旋流竖井高掺气水流通过导流洞时由无压向有压的平稳过渡衔接。通过在导流洞底部合适位置上设置挡坎、顶部设置排气孔和压坡等技术手段,先... 针对本文提出的一种新型淹没出流型漩流竖井泄洪洞开展模型试验研究,实现了在下游高水位情况下,旋流竖井高掺气水流通过导流洞时由无压向有压的平稳过渡衔接。通过在导流洞底部合适位置上设置挡坎、顶部设置排气孔和压坡等技术手段,先使水流在有限长度内剧烈混掺消能,其后通过挡坎和压坡的共同作用促使逸出的多余气体通过排气孔顺利排出。试验明确了各个流段不同的水流流态、功能及分区依据,并提出了相应的体型优化设计原则。试验结果表明导流洞内前半段为掺气水流,后半段基本上为清水状态,消能区冲击动压及脉动压力均方根最大值分别为150kPa和89kPa,总消能率能达到85%。为导流洞改建泄洪洞技术领域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学 双涡室旋流竖井 导流洞改建泄洪洞技术 流态衔接 试验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