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规则瘢痕快速定量仪在法医损伤鉴定中的应用
1
作者 杨强 吕伟平 +9 位作者 任李聚 陈燕嫦 赵建 石河 李志刚 吕国丽 蔡鸣 韩亮 赵俊 罗斌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623-628,共6页
目的研发损伤长度、面积的自动测量技术,研制法医损伤自动测量设备,实现损伤长度、面积测量的自动化、智能化。方法使用壹圆硬币并将坐标纸剪成长度不同的条状、或者不规则形状模拟瘢痕,贴在志愿者身体的不同部位作为标准数据。然后使... 目的研发损伤长度、面积的自动测量技术,研制法医损伤自动测量设备,实现损伤长度、面积测量的自动化、智能化。方法使用壹圆硬币并将坐标纸剪成长度不同的条状、或者不规则形状模拟瘢痕,贴在志愿者身体的不同部位作为标准数据。然后使用不规则瘢痕快速定量仪对以上研究对象的周长和面积进行测量,将以上测量数据与标准数据的差值的绝对值录入SPSS软件中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壹圆硬币测量:周长值、面积值、直径值通过本技术测量的相对平均偏差依次为0.03%、2.23%、8.76%,直径和面积的测量值相对真实值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725、2.585,P均<0.05),周长测量相对准确,与真实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36,P>0.05)。200 mm条状瘢痕周长测量数据中,前臂、大腿、小腿较真实值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401、21.822、9.168,P均<0.05),在上臂的测量中更接近真实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109,P>0.05)。面积测量数据在上臂测量中偏大,在大腿测量中偏小,与真实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967,18.396,P均<0.05),在前臂和小腿的测量中与真实值更为接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489、-1.018,P均>0.05)。175 mm周长三角形瘢痕在多组周长与面积的测量中,上肢周长测量较真实值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117,P<0.05),胸部、下肢相对较准确,与真实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51、1.097,P均>0.05);面积的测量中上肢、胸部、下肢测量值较真实值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275、5.148、3.729,P均<0.05)。220 mm周长“L”形瘢痕多组周长测量数据中,上肢与胸部测量值均较真实值偏小,下肢测量值偏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699、18.701、-3.813,P均<0.05)。在面积测量中,上肢与胸部测量值较真实值偏小,下肢测量值较真实值偏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867、5.887、-13.755,P均<0.05)。结论研制的快速测量仪可以较准确地测量不规则瘢痕,适用于临床实践,但该设备不适用于在曲度较大部位瘢痕的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学 损伤鉴定 不规则瘢痕测量 快速定量检测仪
原文传递
肋骨骨折影像学形态预测致伤方式模型的构建与评价 被引量:1
2
作者 任李聚 吕伟平 +3 位作者 杨强 陈燕嫦 吴绍鉴 罗斌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633-636,641,共5页
目的根据影像学变量建立肋骨骨折致伤方式预测模型,探讨肋骨不同影像学指标对其致伤方式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8-2021年广东省和平县人民医院156例新鲜肋骨骨折伤者,根据伤者受伤后短时间内的影像学特征,通过单因素分析筛选出与肋骨... 目的根据影像学变量建立肋骨骨折致伤方式预测模型,探讨肋骨不同影像学指标对其致伤方式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8-2021年广东省和平县人民医院156例新鲜肋骨骨折伤者,根据伤者受伤后短时间内的影像学特征,通过单因素分析筛选出与肋骨骨折致伤方式相关特征,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建立预测减速性损伤发生风险概率的模型,然后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其预测能力。结果内缘损伤(OR=4.409,P=0.028)、轴压变形(OR=5.501,P=0.003)和累及方位(OR=6.274,P=0.028)是与减速性损伤有关联的独立危险性因素,而无水平变形能够大大增加危险性(OR=103.275,P<0.001)。拟合优度检验P=0.637,模型总体预测正确百分比为87.1%;此外本模型的曲线下面积值为0.945(95%CI:0.912~0.978),提示对减速性损伤的预测能力好。通过ROC曲线得出:当模型的预测概率值约等于0.48时,对减速性损伤的预测为最佳,此时模型对肋骨骨折致伤方式鉴别诊断的敏感度、特异性分别为94.7%和80.6%。结论依据影像学检查建立的预测模型可以准确预测个体伤者肋骨是由减速运动导致的骨折风险,从而帮助法医对损伤性质、案件性质的认定做出更合理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肋骨 骨折 致伤方式 影像学特征
原文传递
广东省2007-2020年杀亲案预测模型构建与评价
3
作者 吕伟平 任李聚 +2 位作者 杨强 吴绍鉴 罗斌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9期1173-1178,1195,共7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杀亲案危险因素,构建杀亲案预测模型,为杀亲案关系刻画提供科学方法和依据。方法收集案例共396例(其中广东省某地2007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期间发生的且已判决命案资料62例,“中国裁判文书”网判决时间在2016年1月1日-... 目的回顾性分析杀亲案危险因素,构建杀亲案预测模型,为杀亲案关系刻画提供科学方法和依据。方法收集案例共396例(其中广东省某地2007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期间发生的且已判决命案资料62例,“中国裁判文书”网判决时间在2016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期间的命案资料334例),根据是否杀亲案将其分为杀亲组(n=148)和非杀亲组(n=248),对上述案件之法医现场学指标进行分析,寻找差异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杀亲案预测模型,然后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评价其预测能力,并获得最佳截断值。结果杀亲组被害人为女性、报假案、涉及暴力史、私密场所、被害人作息状态(睡眠)、愧疚行为、杀人后表现(滞留现场、自杀)、致伤工具来源(无损伤)、致伤工具种类(其他)、死因分类(窒息、中毒、其他)的比例高于非杀亲组,受酒精和药物影响的比例低于非杀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被害人为女性(OR=1.729)、涉及暴力史(OR=2.618)、私密场所(OR=4.141)、愧疚行为(OR=2.042)是杀亲案相关的危险因素;杀人后表现为现场被抓、滞留、自杀的风险高于逃离(OR=3.514、5.282、6.360);致伤工具使用混合工具,相对于使用锐器的杀亲风险更高(OR=8.769);死因分类中,其他死因相对于损伤的杀亲风险更高(OR=18.444)。本模型曲线下面积(AUC)为0.851(95%CI:0.814~0.889),ROC结果表明预测能力较好。当模型的预测概率值为0.358时,最佳截断值为0.589。结论基于法医现场学指标分析构建的预测模型,在杀亲案中预测效果较好,可为命案现场预测是否杀亲案提供重要参考依据,为案犯关系刻画提供科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学 案犯刻画 杀亲案 多因素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