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国东吴朱然墓宫闱宴乐图漆案的图像与功用探究 被引量:2
1
作者 任汉伦 《社会科学论坛》 2017年第10期236-246,共11页
发掘于1984年的马鞍山东吴朱然墓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高规格的东吴墓葬,其中出土的八十余件漆器为认识三国时代的艺术提供了重要的材料。宫闱宴乐图漆案在朱然墓出土文物中具有特殊的意义;以宫闱宴乐图漆案作个案研究,结合三国时期的社... 发掘于1984年的马鞍山东吴朱然墓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高规格的东吴墓葬,其中出土的八十余件漆器为认识三国时代的艺术提供了重要的材料。宫闱宴乐图漆案在朱然墓出土文物中具有特殊的意义;以宫闱宴乐图漆案作个案研究,结合三国时期的社会政治背景,从图像与功用的角度探寻漆画内容的特殊内涵,进而发掘墓葬美术功用中所反映的三国时期士族政治风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然 宫闱宴乐图 漆案 图像 功用
下载PDF
中国热的“余温”——1793乾隆英使团威廉·亚历山大画作探析
2
作者 任汉伦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17年第11期65-67,共3页
作为1793年乾隆时期马戛尔尼英使团的制图员,威廉·亚历山大(William Alexander,10 April 1767–23 July1816)为后人留下了数以千计的中国题材速写水彩画。这些画作不仅引领了当时欧洲的中国题材艺术创作风格,也深刻影响到了社会文... 作为1793年乾隆时期马戛尔尼英使团的制图员,威廉·亚历山大(William Alexander,10 April 1767–23 July1816)为后人留下了数以千计的中国题材速写水彩画。这些画作不仅引领了当时欧洲的中国题材艺术创作风格,也深刻影响到了社会文化领域的"中国热"。马戛尔尼使团访华促成了东西方两个世界的交汇,也成为了西方世界对于中国的态度从"热"到"辱"的转折点。以威廉·亚历山大为代表的19世纪末西方中国题材绘画创作中,蕴含着西方社会对华认知剧烈变化的历史变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戛尔尼使团 威廉·亚历山大 19世纪中国题材绘画 中国热
下载PDF
疫情下的高校毕业展:探索、困惑与重塑
3
作者 任汉伦 《荣宝斋》 2020年第8期160-167,共8页
现代美术教育中,毕业展览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这往往是年轻艺术家们完成学院教育前的最后集体亮相。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毕业展的形式多限于高校院系学生创作成果的一次公开展示,以分数评比与优秀作品考核为主要目的之一。... 现代美术教育中,毕业展览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这往往是年轻艺术家们完成学院教育前的最后集体亮相。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毕业展的形式多限于高校院系学生创作成果的一次公开展示,以分数评比与优秀作品考核为主要目的之一。今天的高校毕业展,有着不断充实的维度与广度,在内容上已经走出了院系的内部陈设,正在成为一个愈受公众关注的展览形式。二〇二〇年初以来的全球疫情大流行,导致了前所未有的社交隔离,虽然目前国内的博物馆、美术馆等场所已经陆续恢复对外运营,但是诸多高校毕业展览依然难以通过实体空间呈现于公众面前,时代变局为二〇二〇年高校毕业展的呈现带来了新的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美术教育 高校院系 创作成果 毕业展 实体空间 展览形式 美术馆 博物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