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α-突触核蛋白转基因帕金森病模型小鼠早期出现社交认知障碍
1
作者 任湘鹏 侯志东 +2 位作者 田静 徐煌 王琰萍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169-1176,共8页
目的:探讨α-突触核蛋白(αS)转基因(TG)帕金森病(PD)模型小鼠早期的非运动行为及相关病理改变。方法:以6月龄A53T突变型αS(A53TαS)TG小鼠作为早期PD小鼠模型,通过旷场实验、悬挂实验及精细运动实验评估PD模型小鼠的运动能力;通过Y迷... 目的:探讨α-突触核蛋白(αS)转基因(TG)帕金森病(PD)模型小鼠早期的非运动行为及相关病理改变。方法:以6月龄A53T突变型αS(A53TαS)TG小鼠作为早期PD小鼠模型,通过旷场实验、悬挂实验及精细运动实验评估PD模型小鼠的运动能力;通过Y迷宫自发交替行为实验、高架十字迷宫、悬尾实验和三箱社交实验分别评价PD模型小鼠的工作记忆、焦虑、抑郁样情绪及社交认知能力等非运动行为学表型;通过免疫组化检测PD模型小鼠脑内黑质区多巴胺(DA)能神经元及皮层区αS病理性包涵体;通过Western blot检测PD模型小鼠脑内黑质区酪氨酸羟化酶(TH)及皮层区Polo样激酶2(PLK2)的表达水平。结果:行为学实验结果显示,A53TαS TG PD模型小鼠的总移动距离、悬挂时间、磕瓜子数目、自发转换正确率、开放臂停留时间及肢体静止不动时间均未发生显著改变,但在三箱社交实验第3时相中与新目标鼠的交流时间显著减少(P<0.01)。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A53TαS TG PD模型小鼠脑内黑质区DA能神经元及TH表达水平未出现显著改变,但皮层区出现αS病理性包涵体及PLK2表达水平上调(P<0.01)。结论:A53TαS TG PD模型小鼠早期未出现运动、工作记忆及情绪样行为异常,但表现出社交认知障碍,可能与皮层中αS病理性包涵体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Α-突触核蛋白 转基因小鼠模型 社交认知障碍
下载PDF
低剂量氯氟氰菊酯对斑马鱼胚胎运动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郭樱子 栾亚楠 +2 位作者 周玉玲 白承连 任湘鹏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7期476-481,共6页
目的:研究低剂量氯氟氰菊酯对斑马鱼胚胎运动行为的影响。方法:用0、10、20、40、80、100μg/L的氯氟氰菊酯对斑马鱼胚胎进行处理,进行畸形表型及浓度效应分析。研究0、2.5、5、10μg/L的低剂量氯氟氰菊酯对斑马鱼胚胎自主运动、接触反... 目的:研究低剂量氯氟氰菊酯对斑马鱼胚胎运动行为的影响。方法:用0、10、20、40、80、100μg/L的氯氟氰菊酯对斑马鱼胚胎进行处理,进行畸形表型及浓度效应分析。研究0、2.5、5、10μg/L的低剂量氯氟氰菊酯对斑马鱼胚胎自主运动、接触反应、自由泳动等运动行为的影响。结果:氯氟氰菊酯暴毒斑马鱼胚胎的主要畸形表型为心包囊肿大、脊柱和尾部弯曲、卵黄囊肿大等。与对照组比,20μg/L及以上浓度暴露下斑马鱼胚胎的畸形率显著提高(P<0.05),而10μg/L氯氟氰菊酯对斑马鱼胚胎无明显致畸效应。氯氟氰菊酯在胚胎受精后120 h(120 hpf)的半数致畸浓度(EC50)为38.61μg/L。运动行为检测结果显示,2.5μg/L暴露下斑马鱼胚胎的自主运动频率在19、21和22 hpf时显著升高(P<0.05),10μg/L氯氟氰菊酯暴露下胚胎的自主运动频率在20和21 hpf时显著下降(P<0.05),且峰值由21 hpf延迟到22 hpf;5、10μg/L组胚胎在27和48 hpf时对接触反应的运动距离呈显著下降(P<0.05);10μg/L氯氟氰菊酯显著降低了仔鱼的自由泳动速度(P<0.01)。结论:氯氟氰菊酯对斑马鱼胚胎有严重的致畸效应,且呈现剂量依赖性。对斑马鱼胚胎无明显致畸效应的低剂量氯氟氰菊酯即可显著影响其自主运动、接触反应、自由泳动等发育早期的运动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氟氰菊酯 斑马鱼 胚胎发育 运动行为
下载PDF
氯化镉对ZR75-1细胞DNA错配修复活性的抑制效应
3
作者 刘晓娟 陈元红 +2 位作者 刘亚 胡启迪 任湘鹏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11期791-795,共5页
目的:研究氯化镉(Cd Cl2)暴露对人乳腺癌细胞ZR75-1 DNA错配修复(DNA MMR)活性的影响。方法:用0、10、20、30、40、50 μmol/L的Cd Cl2对ZR75-1细胞染毒48 h和72 h后,用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MTT)法检测各组ZR75-... 目的:研究氯化镉(Cd Cl2)暴露对人乳腺癌细胞ZR75-1 DNA错配修复(DNA MMR)活性的影响。方法:用0、10、20、30、40、50 μmol/L的Cd Cl2对ZR75-1细胞染毒48 h和72 h后,用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MTT)法检测各组ZR75-1细胞的存活率。以5、10、15 μmol/L的Cd Cl2分别作用于ZR75-1细胞48 h后,各组平行转染同源、异源质粒,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相对荧光表达率来评估各组ZR75-1细胞的DNA MMR活性;同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Cd Cl2暴露后DNA MMR活性相关基因MLH1、MSH2、MSH6、PMS1 m RNA的表达。结果:MT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10、20 μmol/L Cd Cl2对ZR75-1细胞的存活率无显著影响(P>0.05),而30、40、50 μmol/L Cd Cl2对细胞有显著毒性作用(P<0.05),且表现出浓度和时间依赖效应。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与对照组相比,5、10、15 μmol/L Cd Cl2暴露均显著降低了ZR75-1细胞的DNA MMR活性(P<0.05)。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结果显示,5、10、15 μmol/L Cd Cl2处理组中MLH1、MSH2、MSH6、PMS1 m RNA表达水平总体上升,变化趋势均为随Cd Cl2暴露浓度增加先上升后下降。结论:对细胞存活率无影响的Cd Cl2暴露可显著抑制ZR75-1细胞的DNA MMR活性,并上调DNA MMR活性相关基因MLH1、MSH2、MSH6、PMS1 m RNA的表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镉 ZR75-1细胞 DNA错配修复
下载PDF
“新医科”背景下医学本科生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被引量:13
4
作者 任湘鹏 徐煌 潘巍巍 《嘉兴学院学报》 2022年第6期136-140,共5页
在阐述“新医科”背景下医学本科生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医学本科生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体系不完善,学生对科研创新认识不足,教师对本科生科研指导不够等;提出优化医学本科课程体系,... 在阐述“新医科”背景下医学本科生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医学本科生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体系不完善,学生对科研创新认识不足,教师对本科生科研指导不够等;提出优化医学本科课程体系,健全科研教育管理机制,强化教师的创新意识和指导力度,加强政府、学校、企业三方合作等,培养能够服务“健康中国”战略、服务生命健康事业的创新型医学本科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医科 医学本科生 科研素质 创新能力
下载PDF
生物化学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基于学科前沿案例的三步阶梯”教学模式 被引量:1
5
作者 徐煌 任湘鹏 +1 位作者 刘托平 韩冬 《嘉兴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136-139,共4页
以嘉兴学院医学院2018级254名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为测试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129人)和对照组(125人);对照组的生物化学课程教学采用常规教学模式,观察组采用“基于学科前沿案例的三步阶梯”教学模式。结果发现,观察组学生的创新力倾向... 以嘉兴学院医学院2018级254名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为测试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129人)和对照组(125人);对照组的生物化学课程教学采用常规教学模式,观察组采用“基于学科前沿案例的三步阶梯”教学模式。结果发现,观察组学生的创新力倾向、冒险性、好奇心、想象力及挑战性得分均比教学实践前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与对照组教学实践后差异也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采用“基于学科前沿案例的三步阶梯”教学模式,可提升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步阶梯” 教学模式 生物化学 创新能力
下载PDF
α-突触核蛋白原纤维诱导的帕金森病小鼠模型的行为表型及病理特征
6
作者 田静 侯志东 任湘鹏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3期157-161,共5页
目的:研究A53T突变型α-突触核蛋白(A53T αS)原纤维诱导的帕金森病(PD)小鼠模型的行为表型及病理学特征。方法:小鼠脑内黑质致密区(SNpc)定位注射5 μg A53T αS建立PD小鼠模型,造模3个月后,通过旷场试验、悬挂试验和Y迷宫检测模型小... 目的:研究A53T突变型α-突触核蛋白(A53T αS)原纤维诱导的帕金森病(PD)小鼠模型的行为表型及病理学特征。方法:小鼠脑内黑质致密区(SNpc)定位注射5 μg A53T αS建立PD小鼠模型,造模3个月后,通过旷场试验、悬挂试验和Y迷宫检测模型小鼠的运动和认知行为学表型。分别使用抗磷酸化α-突触核蛋白(p Syn)、抗酪氨酸羟化酶(TH)及小胶质细胞特异性蛋白抗体IBA-1作为评价模型小鼠脑内的路易小体包涵体、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死亡及神经炎症的分子标记,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研究模型小鼠脑内典型的病理特征。结果:旷场试验中,模型组小鼠的总运动距离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悬挂试验显示模型组小鼠四爪抓杆持续时间较对照组小鼠显著缩短(P<0.05);Y迷宫检测表明模型组小鼠的自发转换正确率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模型组小鼠中脑SNpc区的pSyn阳性包涵体数量显著增多(P<0.01),同时TH阳性神经元数量显著减少(P<0.05),IBA-1阳性胶质细胞数量异常增加(P<0.01)。结论:脑内注射A53T αS原纤维可稳定诱导出PD小鼠模型,该模型小鼠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肌力和平衡力下降;且可同时模拟出PD的路易小体包涵体、多巴胺能神经元缺失及过度激活的神经炎症等病理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模型 α-突触核蛋白原纤维 行为学 路易小体 多巴胺能神经元 小鼠
下载PDF
微囊藻毒素-LR和二甲苯对斑马鱼胚胎的毒性作用 被引量:6
7
作者 黄树辉 马建腾 +1 位作者 章尼娜 任湘鹏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08-311,共4页
目的研究二甲苯和微囊藻毒素-LR(MC-LR)对斑马鱼胚胎的毒性作用。方法将斑马鱼胚胎分为对照(培养液)组和MC-LR单独染毒(25~1 000μg/L)组及二甲苯单独染毒(2.5~40 mg/L)组以及MC-LR(25~400μg/L)+二甲苯(2.5~40 mg/L)联合染毒组,每... 目的研究二甲苯和微囊藻毒素-LR(MC-LR)对斑马鱼胚胎的毒性作用。方法将斑马鱼胚胎分为对照(培养液)组和MC-LR单独染毒(25~1 000μg/L)组及二甲苯单独染毒(2.5~40 mg/L)组以及MC-LR(25~400μg/L)+二甲苯(2.5~40 mg/L)联合染毒组,每组36个。测定斑马鱼胚胎的死亡情况、孵化情况以及畸形情况,并测定斑马鱼幼鱼平均速度。结果当MC-LR和二甲苯的浓度分别达到100μg/L和5 mg/L时,会对胚胎造成致死作用。随着二甲苯和(或)MC-LR染毒浓度的升高,斑马鱼胚胎的孵化率呈下降趋势,死亡率和畸形率均呈升高趋势,而幼鱼的运动速度减慢。结论二甲苯和MC-LR对斑马鱼胚胎具有致死、致畸作用,并影响斑马鱼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马鱼 二甲苯 微囊藻毒素-LR 胚胎发育 联合效应
原文传递
环境水体中沙门菌环介导等温扩增快速检测方法 被引量:7
8
作者 尹红果 马小雪 +3 位作者 商栩 任湘鹏 Randy A Dehlgren 张明华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6-149,共4页
目的建立环境水体中沙门菌的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快速检测方法。方法以沙门菌的特异性基因(phoP)序列为靶序列,于63℃恒温条件下扩增1 h,80℃灭活10 min,扩增产物通过肉眼观察即可判断检测结... 目的建立环境水体中沙门菌的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快速检测方法。方法以沙门菌的特异性基因(phoP)序列为靶序列,于63℃恒温条件下扩增1 h,80℃灭活10 min,扩增产物通过肉眼观察即可判断检测结果。结果该方法对超纯水加标水样中沙门菌的检测限可达3.07 fg/μl,对环境加标水样的检出限为2.39×10 cfu/ml。结论该方法灵敏度高、耗时短、方法简便,适用于现场或者基层实验室进行环境水体中病原微生物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菌 环介导等温扩增 环境水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