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速率输注右美托咪定对老年白内障手术患者的镇静效应 被引量:16
1
作者 任燕伶 张卫 +3 位作者 李志松 张豪勇 田丹丹 常琰子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1-33,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速率输注右美托咪定对老年白内障手术患者球后神经阻滞麻醉下的镇静效应。方法选择90例60~80岁白内障手术患者,根据应用右美托咪定维持剂量随机均分为右美托咪定Ⅰ组(0.2μg·kg-1·h-1)、Ⅱ组(0.4μg·kg-1&#... 目的观察不同速率输注右美托咪定对老年白内障手术患者球后神经阻滞麻醉下的镇静效应。方法选择90例60~80岁白内障手术患者,根据应用右美托咪定维持剂量随机均分为右美托咪定Ⅰ组(0.2μg·kg-1·h-1)、Ⅱ组(0.4μg·kg-1·h-1)、Ⅲ组(0.6μg·kg-1·h-1)。观察并记录三组患者麻醉前(T0)、神经阻滞完毕即刻(T1)、用药后10min(T2)、20min(T3)、30min(T4)、60min(T5)的Ramsay评分和MAP、HR、RR、SpO2。结果 T2~T5时各组Ramsay评分高于T0时(P<0.05),T3~T5时Ⅲ组高于Ⅰ组(P<0.05)。T3~T5时三组HR显著慢于T0时(P<0.05),以Ⅲ组减慢最明显;T3~T5时三组RR均慢于T0时,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间MAP、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静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后以0.2~0.4μg·kg-1·h-1维持适合老年白内障手术患者的清醒镇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镇静 球后神经阻滞
下载PDF
舒更葡糖钠对老年患者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早期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任燕伶 朱藜宁 +2 位作者 陆新健 杨建军 张广芬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76-380,共5页
目的探讨舒更葡糖钠对老年患者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早期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65~80岁,BMI 18~28 kg/m^(2),ASA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舒更葡糖钠组(S组... 目的探讨舒更葡糖钠对老年患者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早期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65~80岁,BMI 18~28 kg/m^(2),ASA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舒更葡糖钠组(S组)和新斯的明+阿托品组(NA组),每组30例。术毕进入PACU后,当四个成串刺激(TOF)计数为2时,S组给予舒更葡糖钠2 mg/kg,NA组给予等容积的新斯的明0.02 mg/kg+阿托品0.01 mg/kg,当TOF比值(TOFr)≥0.9时拔除气管导管。记录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中肌松药用量、末次肌松至手术结束时间、手术结束至拔管时间、拮抗后TOFr≥0.9的时间、PACU停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记录术前、拔管后30 min及拔管后24 h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 l)及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所有呼气量的比例(FEV_(1)/FVC)。记录低氧血症、上呼吸道阻塞、术后肺炎、肺不张、胸腔积液、气胸等肺部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中肌松药用量、末次肌松至手术结束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组手术结束至拔管时间、TOFr≥0.9的时间及PACU停留时间明显短于NA组(P<0.05)。两组术前及拔管后30 min、24 h FVC、FEV_(1)及FEV_(1)/FV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肺部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舒更葡糖钠可快速拮抗术后肌松残留,但并未改善老年患者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早期肺功能及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更葡糖钠 新斯的明 老年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 肺功能
下载PDF
盐酸戊乙奎醚对老年患者非心脏手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2
3
作者 张卫 赵二贤 +4 位作者 阚全程 储勤军 谢广伦 李艳娜 任燕伶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3-114,共2页
目的观察术前应用盐酸戊乙奎醚0.02mg/kg对老年患者全麻下非心脏手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下行择期非心脏手术且年龄>65岁的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盐酸戊乙奎醚组和对照组。盐酸戊乙奎醚组在麻醉诱导前10min静脉注射... 目的观察术前应用盐酸戊乙奎醚0.02mg/kg对老年患者全麻下非心脏手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下行择期非心脏手术且年龄>65岁的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盐酸戊乙奎醚组和对照组。盐酸戊乙奎醚组在麻醉诱导前10min静脉注射盐酸戊乙奎醚0.02mg/kg;对照组则给等容积生理盐水。麻醉诱导后持续微量泵注射丙泊酚及瑞芬太尼、间断注射阿曲库铵维持麻醉。分别在麻醉前和麻醉后3d采用简易智力量表进行神经心理学评估。结果因各种原因,仅有41例患者完成全部测试,其中盐酸戊乙奎醚组20例,对照组21例。盐酸戊乙奎醚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为35.0%,对照组为38.1%,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静脉注射0.02mg/kg盐酸戊乙奎醚对老年患者非心脏手术POCD发生率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戊乙奎醚 老年人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下载PDF
小剂量艾司氯胺酮对瑞芬太尼诱发患者术后痛觉过敏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任燕伶 邢飞 +1 位作者 周莉 张卫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1-55,共5页
目的评价小剂量艾司氯胺酮对瑞芬太尼诱发患者术后痛觉过敏的影响。方法择期全身麻醉下行甲状腺切除术患者96例,年龄18~60岁,ASA分级Ⅰ或Ⅱ级,BMI 18~30 kg/m^(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32):对照组(C组)、麻醉诱导前给予艾司氯胺酮... 目的评价小剂量艾司氯胺酮对瑞芬太尼诱发患者术后痛觉过敏的影响。方法择期全身麻醉下行甲状腺切除术患者96例,年龄18~60岁,ASA分级Ⅰ或Ⅱ级,BMI 18~30 kg/m^(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32):对照组(C组)、麻醉诱导前给予艾司氯胺酮组(K1组)和手术结束即刻给予艾司氯胺酮组(K2组)。麻醉诱导前5 min,K1组静脉注射艾司氯胺酮0.4 mg/kg,C组和K2组静脉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静脉注射异丙酚、瑞芬太尼和罗库溴铵行麻醉诱导;静脉泵注瑞芬太尼0.3μg·kg^(-1)·min^(-1),吸入1.5%~2.5%七氟烷行麻醉维持。手术结束即刻K2组静脉注射艾司氯胺酮0.4 mg/kg,C组和K1组静脉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前1 d和术后30 min、6、24、48 h时测量手术切口周围和非优势手前臂的机械痛阈。分别于术后30 min、6、24和48 h时行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NRS评分≥4分或者患者需要镇痛时,静脉注射氟比洛酚酯补救镇痛。记录术中瑞芬太尼用量、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苏醒时间、气管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术后补救镇痛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K1组和K2组术后30 min和6 h时手术切口周围和非优势手前臂机械痛阈升高(P<0.05);K1组和K2组各时点手术切口周围和非优势手前臂的机械痛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和K1组比较,K2组苏醒时间、气管拔管时间及PACU停留时间延长,幻觉和腺体分泌物增多发生率升高(P<0.05)。3组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术中阿托品和麻黄碱使用率、术后各时点NRS评分、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和补救镇痛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醉诱导前和手术结束即刻静脉注射小剂量艾司氯胺酮(0.4 mg/kg)可减轻瑞芬太尼诱发患者术后痛觉过敏,且麻醉诱导前给药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胺酮 瑞芬太尼 痛觉过敏 疼痛 手术后
原文传递
瑞马唑仑复合瑞芬太尼用于眼科手术患者全身麻醉的效果 被引量:3
5
作者 任燕伶 周莉 +1 位作者 张豪勇 杨建军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500-503,共4页
目的评价瑞马唑仑复合瑞芬太尼用于眼科手术患者全身麻醉的效果。方法择期行眼科手术的患者80例,ASA分级Ⅰ、Ⅱ级,年龄50~70岁,性别不限,BMI 18~30 kg/m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组(P组)和瑞马唑仑复合... 目的评价瑞马唑仑复合瑞芬太尼用于眼科手术患者全身麻醉的效果。方法择期行眼科手术的患者80例,ASA分级Ⅰ、Ⅱ级,年龄50~70岁,性别不限,BMI 18~30 kg/m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组(P组)和瑞马唑仑复合瑞芬太尼组(R组)。麻醉诱导:P组静脉注射异丙酚2 mg/kg,R组静脉注射瑞马唑仑0.2 mg/kg,两组均给予阿芬太尼30μg/kg,待患者意识消失后给予苯磺顺阿曲库铵0.2 mg/kg,置入喉罩。麻醉维持:P组静脉泵注异丙酚6~10 mg·kg^(−1)·h^(−1),R组静脉泵注瑞马唑仑0.4~1.2 mg·kg^(−1)·h^(−1),两组复合静脉泵注瑞芬太尼0.1~0.2μg·kg^(−1)·min^(−1),间断静脉注射苯磺顺阿曲库铵,术中维持BIS值50~60和血流动力学稳定。记录患者手术时间、麻醉时间、输液量、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意识消失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拔除喉罩时间、PACU停留时间,记录术中高血压、低血压、心动过速和心动过缓发生情况以及升压药使用情况,记录注射痛和术后低氧、嗜睡、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记录术中知晓发生情况及补救镇痛情况。结果与P组比较,R组意识消失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拔除喉罩时间、PACU停留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压和心动过缓发生率降低(P<0.05),术中升压药使用率降低(P<0.05),麻醉诱导时注射痛发生率降低(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术中知晓,均不需要补救镇痛。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马唑仑复合瑞芬太尼可安全有效地用于眼科手术患者的麻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马唑仑 异丙酚 眼科手术 麻醉 全身
原文传递
艾司氯胺酮复合异丙酚在乳腺微创旋切术中的麻醉效果 被引量:5
6
作者 任燕伶 张卫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2年第6期63-66,共4页
目的探讨艾司氯胺酮复合异丙酚用于乳腺微创旋切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行乳腺微创旋切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静脉注射艾司氯胺酮0.4 mg/kg、异丙酚1.5 mg/kg,对照组静脉注射瑞芬太尼2μg/kg、异丙酚1.5... 目的探讨艾司氯胺酮复合异丙酚用于乳腺微创旋切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行乳腺微创旋切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静脉注射艾司氯胺酮0.4 mg/kg、异丙酚1.5 mg/kg,对照组静脉注射瑞芬太尼2μg/kg、异丙酚1.5 mg/kg。记录手术时间、患者苏醒时间、术中异丙酚追加例数和术后补救镇痛剂例数,采用数字模拟评分法(NRS)评估患者苏醒即刻、10 min和30 min的疼痛程度。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观察组:(5.7±3.6)min;对照组:(6.1±2.9)min]和苏醒时间[观察组:(4.2±1.8)min;对照组:(3.9±2.3)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苏醒即刻、10 min、30 min的NRS评分[(2.02±0.43)分、(2.64±0.47)分、(2.31±0.4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3.52±0.51)分、(4.45±0.54)分、(3.97±0.63)分](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异丙酚追加例数(3例比12例)和术后补救镇痛例数(0例比8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动过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例比12例),而术后头晕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8例比5例,P<0.05),总体不良反应发生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7例比例)。结论艾司氯胺酮复合异丙酚可以提高乳腺微创旋切术患者麻醉及术后镇痛效果,且不良反应轻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氯胺酮 乳腺良性肿块 微创旋切术 异丙酚
原文传递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大鼠瑞芬太尼麻醉后切口痛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田丹丹 任燕伶 张卫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41-743,共3页
目的观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瑞芬太尼麻醉后切口痛大鼠行为的影响,探讨瑞芬太尼诱发痛觉过敏的机制。方法60只sD大鼠术前6d鞘内置管,随机分为5组(n=12):对照组C组(鞘内注射生理盐水),切口痛I+Ns组(切口并鞘内注射... 目的观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瑞芬太尼麻醉后切口痛大鼠行为的影响,探讨瑞芬太尼诱发痛觉过敏的机制。方法60只sD大鼠术前6d鞘内置管,随机分为5组(n=12):对照组C组(鞘内注射生理盐水),切口痛I+Ns组(切口并鞘内注射生理盐水),切口痛I+BR组(切口并鞘内注射BDNF抗体),瑞芬太尼I+R+Ns组(应用瑞芬太尼、切口并鞘内注射生理盐水),瑞芬太尼I+R+BR组(应用瑞芬太尼、切口并鞘内注射BDNF抗体)。按照Brennan法行切口模型手术,生理盐水、瑞芬太尼和BDNF抗体均在术中给予。分别于术前24h(基础值),术后24、48h测定机械痛阈。结果与术前24h比较,C组术后机械痛阈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NS组、I+BR组、I+R+NS组及I+R+BR组机械痛阈明显降低(P〈0.05)。术后24h及48h机械痛阈,与C组比较,I+Ns组、I+BR组、I+R+Ns和I+R+BR组机械痛降低(P〈0.05);与I+Ns组比较,I+BR组机械痛阈升高,I+R+Ns组和I+R+BR组机械痛阈降低(P〈0.05);与I+BR组比较,I+R+Ns组和I+R+BR组机械痛阈降低(P〈0.05);与I+R+NS组比较,I+R+BR组机械痛阈升高(P〈0.05)。结论瑞芬太尼可能通过上调切口痛大鼠中枢神经系统BDNF表达而诱导痛觉过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觉过敏 瑞芬太尼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神经生长因子
原文传递
右美托咪定和丙泊酚复合球后神经阻滞麻醉在儿童斜视手术中镇静效应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田丹丹 任燕伶 +2 位作者 付琦 张卫 艾艳秋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2年第11期833-836,共4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和丙泊酚复合球后神经阻滞麻醉在儿童斜视手术中的镇静效果。方法60例7~12岁单侧斜视矫正手术患儿,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丙泊酚组(P组),每组30例。球后阻滞前10min开始静脉泵注药物,右美托咪定0.3~0...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和丙泊酚复合球后神经阻滞麻醉在儿童斜视手术中的镇静效果。方法60例7~12岁单侧斜视矫正手术患儿,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丙泊酚组(P组),每组30例。球后阻滞前10min开始静脉泵注药物,右美托咪定0.3~0.4μg·kg-1·h-1和丙泊酚100—150μg·kg-1·min-1。记录两组患儿麻醉前(T0)、球后阻滞麻醉完毕即刻(T1)、手术开始后10min(T2)、20min(T3)、30min(T4)、手术结束(T5)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语言描述评分(VRS)及改良清醒镇静评分(OAA/S)及呼吸抑制情况。结果T1~T5时D组和P组的OAA/S评分低于T0时(P〈0.05);T1~T5时D组HR慢于R时和P组(P〈0.05);两组OAA/S、VRS、MAP、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1例出现舌后坠,4例出现注射痛、2例发生恶心呕吐和1例出现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结论右美托咪定和丙泊酚复合球后神经阻滞麻醉均能为儿童斜视手术提供良好的镇静效果,而右美托咪定与丙泊酚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更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丙泊酚 球后神经阻滞麻醉 镇静效应
原文传递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9I399C〉T单核苷酸多态性对乳腺手术患者异丙酚镇静效应的影响
9
作者 田丹丹 任燕伶 +3 位作者 张莉蓉 郜娜 常琰子 张卫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169-1172,共4页
目的探讨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91399C〉T(UGT1A91399C〉T)单核苷酸多态性对乳腺手术患者异丙酚镇静效应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下行良性乳腺肿块切除术的女性患者152例,年龄20—50岁,体重50—70kg,ASA分级I级或Ⅱ级。术前采... 目的探讨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91399C〉T(UGT1A91399C〉T)单核苷酸多态性对乳腺手术患者异丙酚镇静效应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下行良性乳腺肿块切除术的女性患者152例,年龄20—50岁,体重50—70kg,ASA分级I级或Ⅱ级。术前采用基因测序技术进行UGTlA91399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的检测,根据基因型将患者分为野生纯合子(C/C)组、突变杂合子(C/T)组和突变纯合子(T/T)组。麻醉诱导和维持时均靶控输注异丙酚,cp3,ug/ml,输注60min时采集血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异丙酚浓度。记录停止输注异丙酚至警觉.镇静(OAAS)评分达4分的时间,此时的BIS值和异丙酚效应室浓度;BIS值升至80的时间及此时异丙酚效应室浓度。结果野生纯合组24例,突变杂合组96例和突变纯合组32例。等位基因频率T为53%,c为47%。三组患者血浆异丙酚浓度、OAAS评分降至4分时的时间、BIS值、异丙酚效应室浓度和BIS值升至80时的时间、异丙酚效应室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GTlA91399C〉T单核苷酸多态性不是引起异丙酚镇静效应个体差异的遗传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异丙酚 清醒镇静 葡糖转移酶类 多态性 单核苷酸
原文传递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9-1818T〉C单核苷酸多态性对乳腺手术患者异丙酚镇静效应的影响
10
作者 田丹丹 任燕伶 +3 位作者 张莉蓉 郜娜 张卫 阚全程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504-1506,共3页
目的观察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s)1A9—1818T〉C(UGT1A9—1818T〉C)单核苷酸多态性对乳腺手术患者异丙酚镇静效应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下行良性乳腺肿块切除术的女性患者150例,年龄20—50岁,体质量50~70kg,ASAI或Ⅱ级... 目的观察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s)1A9—1818T〉C(UGT1A9—1818T〉C)单核苷酸多态性对乳腺手术患者异丙酚镇静效应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下行良性乳腺肿块切除术的女性患者150例,年龄20—50岁,体质量50~70kg,ASAI或Ⅱ级。术前采用基因测序技术进行UGT1A9—1818T〉C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的检测,根据基因型将患者分成野生纯合子(T/T)组、突变杂合子(T/C)组和突变纯合子(C/C)组。麻醉诱导和维持时均采用靶控输注(TCI)异丙酚,血浆靶浓度为3mg/L。记录患者停止输注异丙酚至警觉一镇静(OAA/S)评分达4分的时间,此时的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值和异丙酚效应室浓度;BIS值升至80的时间及此时异丙酚效应室浓度。结果野生纯合组50例、突变杂合组77例和突变纯合组23例,等位基因频率T为59%,C为41%。异丙酚镇静效应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3组患者OAA/S评分达4分的时间、BIS值、异丙酚效应室浓度和BIS值升至80的时间、异丙酚效应室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GT1A9—1818T〉C单核苷酸多态性不是引起异丙酚镇静效应个体差异的遗传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酚 尿苷二磷酸葡醛酸转移酶 单核苷酸多态性 靶控输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