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小波变换和M-K检验的灰霾长期变化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尹恒 杨占婷 +2 位作者 任玮颖 李易 王萍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6期9810-9814,共5页
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正交分解、小波分析和突变分析等方法,对近40 a十堰市灰霾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十堰灰霾日数12月最多,最少为7—9月,秋冬两季占全年灰霾日总数的70%以上。年灰霾日数总体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达5.9 d... 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正交分解、小波分析和突变分析等方法,对近40 a十堰市灰霾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十堰灰霾日数12月最多,最少为7—9月,秋冬两季占全年灰霾日总数的70%以上。年灰霾日数总体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达5.9 d/10 a。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后,呈急剧上升的趋势。年灰霾日数变化可分为5个阶段,其中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和21世纪初是灰霾的两个急剧上升阶段。全年灰霾平均天数为23.3 d。灰霾日数区域分布为丹江口最多,其次为郧县,最少为房县。灰霾具有显著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存在8 a的显著年际周期,灰霾突变时期出现在2002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霾 EOF 小波 M-K检验 时空变化
下载PDF
堵河流域致洪暴雨气候特征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姚道强 任玮颖 徐茂玲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9623-9626,共4页
利用1998~2005年资料对堵河流域面雨量、流域内主要水文站点的流量及堵河下游的黄龙滩水库坝前水位等气象水文要素进行全面分析,给出了堵河流域致洪暴雨标准,分析堵河流域致洪暴雨时空分布特征和环流形势特征。结果表明:①堵河流域致... 利用1998~2005年资料对堵河流域面雨量、流域内主要水文站点的流量及堵河下游的黄龙滩水库坝前水位等气象水文要素进行全面分析,给出了堵河流域致洪暴雨标准,分析堵河流域致洪暴雨时空分布特征和环流形势特征。结果表明:①堵河流域致洪暴雨主要为连续性强降水,具有持续时间长的特点。②堵河中上游的西南部及竹溪泉河、竹山官渡河地区对流域降水贡献最大,其次是竹溪河地区。③堵河流域致洪暴雨发生的有利环流特征为:西太平洋副高位置适合;700 hPa在副高和大陆高压间形成东北~西南向幅合带,西南地区低涡发展东移;850 hPa高原南部低值系统发展并逐日东移至重庆地区,在堵河流域附近形成低涡或切变。物理量场特征为:暴雨前高原地区及堵河流域以南地区增暖明显,影响冷空气以偏东路径为主;暴雨925~500 hPa在30~40°N为NEE~SWW走向的等θse密集带,水汽辐合逐渐有利于堵河流域暴雨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堵河流域 致洪暴雨 气候特征
下载PDF
堵河流域致洪暴雨气候特征分析(英文) 被引量:1
3
作者 姚道强 任玮颖 徐茂玲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10年第5期12-16,21,共6页
利用1998~2005年资料对堵河流域面雨量、流域内主要水文站点的流量及堵河下游的黄龙滩水库坝前水位等气象水文要素进行全面分析,给出了堵河流域致洪暴雨标准,分析堵河流域致洪暴雨时空分布特征和环流形势特征,结果表明:①堵河流域致洪... 利用1998~2005年资料对堵河流域面雨量、流域内主要水文站点的流量及堵河下游的黄龙滩水库坝前水位等气象水文要素进行全面分析,给出了堵河流域致洪暴雨标准,分析堵河流域致洪暴雨时空分布特征和环流形势特征,结果表明:①堵河流域致洪暴雨主要为连续性强降水,具有持续时间长的特点。②堵河中上游的西南部及竹溪泉河、竹山官渡河地区对流域降水贡献最大,其次是竹溪河地区。③堵河流域致洪暴雨发生的有利环流特征为:西太平洋副高位置适当,700hPa在副高和大陆高压间形成东北~西南向幅合带,西南地区低涡发展东移;850hPa高原南部低值系统发展并逐日东移至重庆地区,在堵河流域附近形成低涡或切变。物理量场特征为:暴雨前高原地区及堵河流域以南地区增暖明显,影响冷空气以偏东路径为主;暴雨925~500hPa在30°~40°N为NEE~SWW走向的等θse密集带,水汽辐合逐渐有利于堵河流域暴雨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堵河流域 致洪暴雨 气候特征
下载PDF
2008年6月1日鄂西北飑线天气过程综合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刘志勇 任玮颖 王莉萍 《暴雨灾害》 2009年第3期277-282,共6页
利用NCEP 1°×1°6 h再分析资料以及常规观测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等,采用天气学动力诊断分析方法,对2008年6月1日下午到傍晚发生在鄂西北十堰市的一次飑线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高空冷槽、低层切变线与地面冷锋... 利用NCEP 1°×1°6 h再分析资料以及常规观测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等,采用天气学动力诊断分析方法,对2008年6月1日下午到傍晚发生在鄂西北十堰市的一次飑线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高空冷槽、低层切变线与地面冷锋是此次天气过程的影响系统;地面中尺度辐合线是此次强对流天气的触发机制,同时高层干冷空气侵入增强了空气柱的对流性不稳定层结,有利于强对流天气发生与发展;雷达产品资料较好地反映了飑线特征,飑线的风暴中心与强对流天气落区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飑线 干侵入 中尺度辐合线 中气旋
下载PDF
浅议电力行业专业气象服务 被引量:2
5
作者 周勇 霍玉竹 任玮颖 《中国电业》 2020年第12期86-87,共2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各行业对气象信息要求越来越高,电力行业也不例外,这是电力企业点多、面广、线长,多露天作业特点所决定的。但电力气象服务产品缺乏准确性、及时性,特别是气象灾害预测预报能力不足,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各行业对气象信息要求越来越高,电力行业也不例外,这是电力企业点多、面广、线长,多露天作业特点所决定的。但电力气象服务产品缺乏准确性、及时性,特别是气象灾害预测预报能力不足,预报预警时效相对滞后,粗放式的服务产品和服务方式已不能满足用户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气象服务 电力行业 电力企业 露天作业 气象服务产品 社会经济的发展 气象信息 预报预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