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汉语凝固结构和固定格式 被引量:2
1
作者 任瑞麟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95年第Z1期46-50,共5页
一 在古汉语中,经常有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结在一起,表达一种或几种特定的语法意义,世代沿用,约定俗成,成为一种常见的结构形式,这就是所谓的“凝固结构”。凝固结构是古汉语的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它的特点就是“凝固”,具体来说有如下... 一 在古汉语中,经常有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结在一起,表达一种或几种特定的语法意义,世代沿用,约定俗成,成为一种常见的结构形式,这就是所谓的“凝固结构”。凝固结构是古汉语的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它的特点就是“凝固”,具体来说有如下几个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固结构 古汉语 固定格式 疑问代词 结构形式 句尾语气词 现代汉语 “以” 语言结构 战国策
下载PDF
古汉语“反义共存”现象例释 被引量:1
2
作者 任瑞麟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94年第Z1期53-56,共4页
在古汉语教学和研究中,经常会遇到同一个词兼有正反两义的现象.如《荀子·天论》:“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这里“乱”与“治”相对.但是“乱”又可作“治”解.《尚书·泰誓》:“予有乱臣十人.”唐孔颖达疏:“《释诂》云:... 在古汉语教学和研究中,经常会遇到同一个词兼有正反两义的现象.如《荀子·天论》:“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这里“乱”与“治”相对.但是“乱”又可作“治”解.《尚书·泰誓》:“予有乱臣十人.”唐孔颖达疏:“《释诂》云:乱,治也.治理之臣有十人矣.”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乱”字既当“混乱”讲,又当“治理”讲,表示相反的意义.这种正反两义共存于一词的语言现象就是“反义共存”.训诂学家称这种语言现象为“反训”.自从晋代的郭璞提出“反训”以后,历代的注释家、训诂学家有的沿用它、赞成它,也有人反对它.笔者认为“反训”之所以能够成立,是因为词义经过发展演变,在不同地区、不同时代、不同的语言环境可以兼有相反或相对的意义.在客观现实中,相反的现象和两个对立的事物常常相关,这种对立统一也必然反映在语言现象里.事实上在古汉语书面语中,这种“反义共存”于一词的语言现象较为常见,因此了解和掌握这种语言现象,对我们正确理解文言文词义是大有稗益的.本文不准备对“反训”这一训诂学术语的是非再作评论,只是试图通过词例引申分析证明这一语言现象的客观存在,并对产生这种现象的内因,即主要从词义引申角度作一点尝试性的探讨.现举例如下:受有授予的意义.《师说》:“师者,所以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训诂学家 例释 反训 词义引申 汉语教学 词例 释诂 孔颖达疏 词义发展 《师说》
下载PDF
《季氏将伐颛臾》语法分析
3
作者 任瑞麟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88年第1期62-66,共5页
1.1季氏[将]伐颛臾。解说:单句,叙述句。“季氏”,指季康子,名肥,于鲁哀公三年当权,作主语。“将”,时间副词,表示动作的将要发生,兼表意愿,准备、打算,作状语。“伐”,《说文》:
关键词 叙述句 语法分析 时间副词 季氏 指示代词 名词性偏正词组 现代汉语 疑问语气 承前省 介宾
下载PDF
《答李翊书》语法分析
4
作者 任瑞麟 《阴山学刊》 1994年第1期77-84,共8页
《答李翊书》语法分析任瑞麟1.1六月二十六日,愈白。解说“六月二十六日”,时间状语。‘’白”,告白,陈述,动词谓语。1.2李生足下。解说“李生”,韩愈对李翊的称呼。“生”,前辈对年轻读书人的称呼。生,本是“先生”的简... 《答李翊书》语法分析任瑞麟1.1六月二十六日,愈白。解说“六月二十六日”,时间状语。‘’白”,告白,陈述,动词谓语。1.2李生足下。解说“李生”,韩愈对李翊的称呼。“生”,前辈对年轻读书人的称呼。生,本是“先生”的简称。《史记·儒林传》唐人司马贞《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法分析 时间状语 儒林传 司马贞 名词性词组 并列关系 指示代词 第三人称代词 介宾 尽情发挥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