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都市蟑螂密度的小波分析
1
作者 蒋峥 任禹博 +3 位作者 赖秀云 何建邯 邓良利 田汶佳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17年第2期138-141,共4页
目的对9年内成都国家病媒监测点室内蟑螂密度数据的时间序列进行小波分析,以得出该地区蟑螂密度的变化特征。方法使用Matlab 8.3软件小波分析工具,将2007-2015年报告的成都分月蟑螂密度按照城区和郊区分别使用Morlet复小波函数进行连续... 目的对9年内成都国家病媒监测点室内蟑螂密度数据的时间序列进行小波分析,以得出该地区蟑螂密度的变化特征。方法使用Matlab 8.3软件小波分析工具,将2007-2015年报告的成都分月蟑螂密度按照城区和郊区分别使用Morlet复小波函数进行连续小波变换,并计算小波系数。结果成都蟑螂密度具有18个月时间尺度的主振荡周期。小波系数为城区:-2.147 3+3.213 1i^3.385 2+2.764 0i;郊区:-4.491 0+0.457 6i^24.879 6-9.808 2i。结论小波分析可用于蟑螂密度变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蟑螂密度 时间序列 小波分析 MATLAB软件
下载PDF
2019年成都市温江区学校传染病聚集性疫情特征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任禹博 苏麟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CAS 2021年第4期460-464,共5页
目的通过对成都市温江区2019年学校传染病聚集性疫情进行分析,为不同学校制定传染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每起疫情进行现场调查采样处理,收集疫情信息,利用SPSS 19.0进行χ~2检验。结果 2019年成都市温江区各类学校共发生传染... 目的通过对成都市温江区2019年学校传染病聚集性疫情进行分析,为不同学校制定传染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每起疫情进行现场调查采样处理,收集疫情信息,利用SPSS 19.0进行χ~2检验。结果 2019年成都市温江区各类学校共发生传染病聚集性疫情213起,病例2 046人,波及班级401个,罹患率13.59%;发生在幼儿园的109起,中小学96起,院校8起,中小学在年均聚集性疫情数、发生率、波及病例数均为最高,大中专院校罹患率明显高于幼儿园和中小学,幼儿园疫情平均持续天数短于中小学(P<0.01);流行性感冒(47.42%)和手足口病(38.50%)是最主要的病种;共采集标本623份,阳性498份,总体阳性率79.94%。结论冬春季是学校传染病的发病高发期,学校应针对性地做好防控;幼儿园仍应以手足口病为防控重点,中小学应以流感防控为重点;中小学发生聚集性疫情的风险更高、控制难度更大、波及人群更广,更应受到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 传染病 聚集性疫情
原文传递
成都市温江区2017-2019年外环境禽流感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任禹博 苏麟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 2020年第6期429-432,共4页
目的了解温江区外环境禽流感病毒分布情况,为制定禽流感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7-2019年采集温江区农贸市场、流动摊贩、农户、禽类点杀餐饮等场所外环境样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进行禽流感A型核酸检测,鉴定H5、H7、H9亚型。... 目的了解温江区外环境禽流感病毒分布情况,为制定禽流感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7-2019年采集温江区农贸市场、流动摊贩、农户、禽类点杀餐饮等场所外环境样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进行禽流感A型核酸检测,鉴定H5、H7、H9亚型。结果2017-2019年共采集样本465份,禽流感A型病毒核酸阳性101份,阳性率21.72%。其中2019年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率38.33%,显著高于2017年(9.21%)和2018年(21.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490,P<0.05);2017年点杀餐饮环境禽流感A型病毒核酸阳性率44.45%,显著高于其他场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851,P<0.05);2019年流动摊贩禽流感A型病毒核酸阳性率75.00%,显著高于其他场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846,P<0.05);2018年笼具样本禽流感A型病毒核酸阳性率35.39%,显著高于其他类型标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466,P<0.05)。结论禽流感病毒在温江区相关外环境广泛存在,温江区存在人感染禽流感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环境 禽流感病毒 监测
原文传递
成都市儿童手足口病感染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李晓静 任禹博 +6 位作者 江柯 杜慧兰 黄蓉娜 王莉 孟莉 袁康乔 窦丰满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CAS 2015年第8期616-619,共4页
目的探索成都市儿童手足口病感染危险因素,为控制手足口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成都市2013-05/08县级以上医疗机构确诊的156例手足口病病例和从未被确诊为手足口病或疱疹性咽峡炎的195名无发热、出疹症状的儿童... 目的探索成都市儿童手足口病感染危险因素,为控制手足口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成都市2013-05/08县级以上医疗机构确诊的156例手足口病病例和从未被确诊为手足口病或疱疹性咽峡炎的195名无发热、出疹症状的儿童,制定统一调查问卷,进行电话调查,采用单因素卡方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居住地为农村(OR=1.88,95%CI:1.11,3.18)、无幼儿专用饮水杯(OR=2.49,95%CI:1.11,5.63)、喜欢啃玩具和吃手(OR=2.05,95%CI:1.24,3.41)、发病前7 d接触过患者(OR=10.78,95%CI:3.68,31.56)或周围有病例存在(OR=3.30,95%CI:1.64,6.65)和儿童娱乐场所暴露史(OR=1.93,95%CI:1.09,3.42)为危险因素;接种过轮状疫苗(OR=0.36,95%CI:0.17,0.77)为保护因素。结论幼儿良好的卫生环境和卫生行为、减少与手足口病患儿接触机会、手足口病患儿的有效管理和健康教育、有效落实儿童娱乐场所的消毒工作是预防手足口病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感染危险因素 病例对照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