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厚度、不同材质护齿膜片能量吸收特性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包世婕 任笑威 +3 位作者 李一涵 叶盛佳 董建辉 魏斌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84-489,共6页
目的:利用冲击试验测试不同厚度、不同材质的护齿膜片吸收能量的性能.方法:1-4、7号膜片分别为BIOPLAST 5、4、3、2、1 mm的软质膜片,5号膜片为ERKOLOC-PRO 2 mm的软硬结合膜片,6号膜片为DURAN 2 mm的硬质膜片.冲击压头从不同高度冲击膜... 目的:利用冲击试验测试不同厚度、不同材质的护齿膜片吸收能量的性能.方法:1-4、7号膜片分别为BIOPLAST 5、4、3、2、1 mm的软质膜片,5号膜片为ERKOLOC-PRO 2 mm的软硬结合膜片,6号膜片为DURAN 2 mm的硬质膜片.冲击压头从不同高度冲击膜片,利用高速摄像采集系统,拍摄冲击压头下落、压入膜片以及回弹的过程,将图像传输至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获得冲击压头的入射速度、入射深度及回弹高度.计算膜片碰撞过程中吸收的能量和吸收能量比,反映不同护齿膜片吸收能量的性能.采用SPSS 22.0软件包中的单因素方差分析及最小显著性差异法,分析不同组别之间的差异.结果:冲击压头下落高度越高,碰撞过程中护齿膜片的能量吸收比越大.软质护齿膜片中,1、2、3、4、7号膜片平均吸收能量比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7号1 mm膜片碰撞过程中平均吸收能量比最大,为(77.98±2.19)%.对于2 mm不同材质的护齿膜片,4、5、6号膜片平均吸收能量比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软质膜片和软硬结合膜片的能量吸收比较大,硬质膜片最小.结论:3 mm护齿膜片的吸收能量性能不亚于4、5 mm膜片,其性能足够支持其用于制作运动护齿,且具有轻薄舒适的优势.软质和软硬结合膜片相比于硬质膜片,更适合用于制作运动护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护齿 冲击试验 吸收能量
下载PDF
运动牙套的缓冲及能量吸收特性分析
2
作者 包世婕 叶盛佳 +4 位作者 任笑威 李一涵 陈渠奕 魏斌 宫耀 《上海口腔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5-60,共6页
目的:利用冲击试验测试不同厚度和材料的运动牙套缓冲及能量吸收特性。方法:按照运动牙套的厚度和材料,将牙套分为5组,每组6个试件。采用钟摆与力锤结合装置(摆锤)对牙套及牙列模型施加冲击能量,通过改变摆锤的释放高度而改变冲击能量... 目的:利用冲击试验测试不同厚度和材料的运动牙套缓冲及能量吸收特性。方法:按照运动牙套的厚度和材料,将牙套分为5组,每组6个试件。采用钟摆与力锤结合装置(摆锤)对牙套及牙列模型施加冲击能量,通过改变摆锤的释放高度而改变冲击能量的大小。应用力传感器与激光测振仪分别与数据采集和信号分析仪连接,获得锤头的入射速度、反弹速度、最大碰撞力、碰撞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进一步计算获得牙套的碰撞时间、吸收能量和吸收能量比,反映不同牙套缓冲及能量吸收特性。采用SPSS 22.0软件包中的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检验,分析不同分组之间的差异。结果:在相同冲击高度下,无论牙列模型配戴何种类型牙套,受到的碰撞力都比不配戴者明显减小。厚度分别为2、3、4、5 mm的软质运动牙套,在同一冲击高度下,平均最大碰撞力和平均碰撞时间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5 mm软质运动牙套的平均最大碰撞力最小,平均碰撞时间最短,4组牙套的平均吸收能量和平均吸收能量比均无显著差异。膜片厚度相同、材料不同的2组牙套,在同一冲击高度下,平均最大碰撞力、平均碰撞时间、平均吸收能量和平均吸收能量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4 mm纯软质运动牙套的平均最大碰撞力较小,平均碰撞时间较长,4 mm前牙区加强运动牙套的平均吸收能量和平均吸收能量比较大。结论:运动牙套能够减小碰撞对牙及附近牙槽骨的损伤风险,在运动时有配戴的必要。软质运动牙套的缓冲性能最好,与厚度呈正相关。局部加强硬质材料可加强对冲击能量的吸收,提供更好的保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牙套 缓冲 能量吸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