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廉”的词义、词源探索 被引量:4
1
作者 任继昉 刘江涛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39-543,共5页
"廉"的词义引申路径是"侧边、侧隅(边角、隅角、棱角)→逼仄、狭窄→缺少、不足、浅小→约束、节制、减少→清廉、廉洁",这个完整链条共有5个环节。《释名》"廉,敛也"的解释涉及后边的两个环节,点出了&qu... "廉"的词义引申路径是"侧边、侧隅(边角、隅角、棱角)→逼仄、狭窄→缺少、不足、浅小→约束、节制、减少→清廉、廉洁",这个完整链条共有5个环节。《释名》"廉,敛也"的解释涉及后边的两个环节,点出了"清廉、廉洁"之"廉"的近源。文献中"廉,棱也"的声训,实际上点出了"廉"的远源,即"侧边、侧隅(边角、隅角、棱角)→逼仄、狭窄→缺少、不足、浅小"之"廉"的词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廉” 词义 词源
下载PDF
说“介” 被引量:2
2
作者 任继昉 刘江涛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2期190-193,共4页
关于"介"字的本义,已有多种意见而莫衷一是。"介"字从人、从八,"人"处"八"之间,是会意字,这种构形思路与训"介"为间的故训相符。而"介"的分离、边际、侧畔、临近、副辅、... 关于"介"字的本义,已有多种意见而莫衷一是。"介"字从人、从八,"人"处"八"之间,是会意字,这种构形思路与训"介"为间的故训相符。而"介"的分离、边际、侧畔、临近、副辅、独特诸义皆由间义引申而来。"介"又与"间"读音相近,意义相通,二者是同源词。从"介"得声的"界""■""衸"等字,意义均与居中、间隔相关。字形、字义、字音以及同源孳乳多方面的综合考察,其结果表明"介"的本义应训间,为居中、间隔之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义 字形 字音 同源词
下载PDF
“和”文明起源考(文字篇) 被引量:1
3
作者 任继昉 向和平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5期217-220,共4页
古代文献中"禾、和"通用,这为寻找"和"的源头提供了线索。《说文》"禾,嘉穀也。二月始生,八月而孰,得时之中,故谓之禾",虽点出了"禾—和"的语源关系,但却倒因为果。抽象概念"和"应... 古代文献中"禾、和"通用,这为寻找"和"的源头提供了线索。《说文》"禾,嘉穀也。二月始生,八月而孰,得时之中,故谓之禾",虽点出了"禾—和"的语源关系,但却倒因为果。抽象概念"和"应是建立在具体称谓"禾"之上的。甲骨文中有"■",本义为"求禾",即用口(言语)祈求禾谷丰收,因而造出"从‘口’、从‘禾’,‘禾’亦声"的字形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字起源 “和” “和” “禾”
下载PDF
唐诗宋词中“茶烟”的统计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任继昉 《语言科学》 2003年第4期85-87,共3页
《黄州竹楼记》中的“茶烟”一词,各家注释众说纷纭,各种辞书均未立条解释。为此,本文通过对《全唐诗》、《全宋词》的全文机器检索,发现“茶烟”共有43例之多,除不成词者外,少数是指焙茶或“烹茶炉火的烟气”、“煮茶的烟火”,更多的... 《黄州竹楼记》中的“茶烟”一词,各家注释众说纷纭,各种辞书均未立条解释。为此,本文通过对《全唐诗》、《全宋词》的全文机器检索,发现“茶烟”共有43例之多,除不成词者外,少数是指焙茶或“烹茶炉火的烟气”、“煮茶的烟火”,更多的则是指茶水热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烟 《全唐诗》 《全宋词》 全文检索 茶水热汽
下载PDF
《“归去来兮”辨》献疑 被引量:1
5
作者 任继昉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1期110-111,共2页
文章针对鄢化志先生《“归去来兮”辨》一文的观点,通过文献考察和文例分析,提出不同的看法。
关键词 归去来 虚词
下载PDF
“茶烟”“烟草”解 被引量:1
6
作者 任继昉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1999年第1期23-25,共3页
关键词 烟草 《汉语大词典》 古代诗文 雾笼罩 《太平广记》 李商隐 《辞源》 汉语大字典 纳兰性德 一年生草本植物
下载PDF
“传播”源流考 被引量:1
7
作者 任继昉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3期130-133,共4页
"传播"一词见于隋文帝(公元581-599年)的诏书中,唐宋时期沿用未绝,明清小说中使用渐多,已由原来的皇帝诏书用语变为群众的口头用语。用"传播"意译英语的"communication",始于1944年台湾李茂政先生的教学... "传播"一词见于隋文帝(公元581-599年)的诏书中,唐宋时期沿用未绝,明清小说中使用渐多,已由原来的皇帝诏书用语变为群众的口头用语。用"传播"意译英语的"communication",始于1944年台湾李茂政先生的教学和研究;"传播学"及"大众传播"等概念传入内地,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communication的动词形式是Communi-cate,源于拉丁语communis,意即"共同"。"communication"既有双向的"交流、沟通、交换、交通、通讯"等义项,也有单向的"传递、传送、传、传达"等义项,传播学的创立者也未必不是使用单向的义项。"传"来源于"转",传递就是转移;"播"即"散布"。"传播"与"播传"曾经并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 翻译 词源 演变
下载PDF
“不律谓之笔”的重新审视 被引量:2
8
作者 任继昉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1995年第Z1期59-62,共4页
“不律谓之笔”的重新审视任继昉《中国语文》1993年第3期所载《"嵌1词"探源》一文说;"宋人洪迈在《容斋随笔)卷十六'切脚语'条中共列举切脚语17条,其中后字为[1]声母的有12条(前字也皆为入声字),他指出这些词... “不律谓之笔”的重新审视任继昉《中国语文》1993年第3期所载《"嵌1词"探源》一文说;"宋人洪迈在《容斋随笔)卷十六'切脚语'条中共列举切脚语17条,其中后字为[1]声母的有12条(前字也皆为入声字),他指出这些词语'亦间见之于书史中'。例如所收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辅音声母 切脚语 门巴语 民族出版 《方言笺疏》 同源词 汉藏语系 《山西大学学报》 上古汉语 中国社会
下载PDF
“和”文明起源考(语音篇)
9
作者 任继昉 向和平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5期213-216,共4页
从语源学、音韵学、文化学的角度推本穷源,"和"文明的起源应始于古人见到众多可以饱腹的禾谷而惊叹的"夥";久而久之,定名为"禾";因为"求禾"而有"■";禾谷丰收,人们会认为是求禾行为... 从语源学、音韵学、文化学的角度推本穷源,"和"文明的起源应始于古人见到众多可以饱腹的禾谷而惊叹的"夥";久而久之,定名为"禾";因为"求禾"而有"■";禾谷丰收,人们会认为是求禾行为得到了上天的回应,因而产生了"应和"义的"和";又因"禾以其调和人之性命","其米多而沃,食之者强",从而抽象出"调和"义的"龢"。金文"龢"的"由乐声之谐和始能引出调义,由乐声之共鸣始能引伸出相譍义",则由甲骨文"求禾"的物质层面提升到了精神层面,产生了质的飞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载PDF
“罗锅”理据考
10
作者 任继昉 《辞书研究》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48-150,共3页
关键词 “罗锅” 释义 汉语
下载PDF
“张骞乘槎”典故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周妍 任继昉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87-90,共4页
“张骞乘槎”最初以“乘槎”形式出现于西晋张华《博物志》,“张骞乘槎”字面最初形成于北宋张伯端《修真十书·悟真篇》引叶士表日:“张骞乘槎自黄河逆上,至天河女宿之度.”典形多达二十余种.“张骞乘槎”记述张骞通西域寻河源一... “张骞乘槎”最初以“乘槎”形式出现于西晋张华《博物志》,“张骞乘槎”字面最初形成于北宋张伯端《修真十书·悟真篇》引叶士表日:“张骞乘槎自黄河逆上,至天河女宿之度.”典形多达二十余种.“张骞乘槎”记述张骞通西域寻河源一事.历代的使用或沿袭了此涵义,或孕育了新兴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骞乘槎 典故 形式 内涵
下载PDF
《荀子》“約定俗成”解詁
12
作者 任繼昉 曾文斌 《文献语言学》 2023年第1期34-43,226,共11页
經全面考察荀子著作中從“約”到“約定”再到“約定俗成”的完整使用經過,並調查先秦、兩漢時期“約定”一詞的使用情況,探求“約定俗成”從源到流的産生、形成、演變過程,發現荀子所説的“約定俗成”,指的是在新詞新語的産生及使用過... 經全面考察荀子著作中從“約”到“約定”再到“約定俗成”的完整使用經過,並調查先秦、兩漢時期“約定”一詞的使用情況,探求“約定俗成”從源到流的産生、形成、演變過程,發現荀子所説的“約定俗成”,指的是在新詞新語的産生及使用過程中,既需要官方自上而下進行規範化,又需要在歷史積澱及民間習慣的基礎上自下而上地對其進行加工錘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約定 約定俗成 内涵 荀子
下载PDF
《释名》的思想内容
13
作者 刘江涛 任继昉 《语文学刊》 2020年第2期56-61,共6页
汉末刘熙的著作是已知的第一部汉语语源专著,它创造性地提出“名之于实,各有义类”的语源学思想,从天文地理、人体、人伦、语言、衣食起居、文书、器具、病丧共八个大类取材选词,收录了1400多个条目,广泛采用声训手段追溯人、物、事之名... 汉末刘熙的著作是已知的第一部汉语语源专著,它创造性地提出“名之于实,各有义类”的语源学思想,从天文地理、人体、人伦、语言、衣食起居、文书、器具、病丧共八个大类取材选词,收录了1400多个条目,广泛采用声训手段追溯人、物、事之名源,通过大量推源实践体现了朴素的汉语语源学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释名 内容 思想
下载PDF
汉语语源研究的方式、方法、阶段论
14
作者 任继昉 《语言研究》 1988年第2期130-141,共12页
在从古到今的汉语语源研究工作中,曾经使用和正在使用着平面式、沿流式、溯源式和立体式这四种研究方式,据音平系、据义平系,据形沿流、据音沿流,音训溯源、构拟溯源,立体综合等各种具体研究方法。它们各有其长短,分别适用于词族系统的... 在从古到今的汉语语源研究工作中,曾经使用和正在使用着平面式、沿流式、溯源式和立体式这四种研究方式,据音平系、据义平系,据形沿流、据音沿流,音训溯源、构拟溯源,立体综合等各种具体研究方法。它们各有其长短,分别适用于词族系统的不同层次。按照这四种研究方式,可以把汉语语源研究工作分为层层深化的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任务,也有与之相适应的同族词之间音义宽严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联同族词 词族系统 语源学 汉语 研究方法 平面式 研究方式 四个阶段 构拟 立体式
下载PDF
从“蜾蠃”的得名看语言的演化
15
作者 任继昉 《殷都学刊》 2019年第4期100-104,共5页
王国维认为,虫名“蜾蠃”与植物果实名“果臝”同名,这是因为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圆而下垂”,因而其得名之由相同。程瑶田把“果臝、蜾蠃、果臝、锅、、蛞蝼”等同根词系联到一起,组成了语源意义同为“圆转”、语音格式同为g-l-的一个词... 王国维认为,虫名“蜾蠃”与植物果实名“果臝”同名,这是因为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圆而下垂”,因而其得名之由相同。程瑶田把“果臝、蜾蠃、果臝、锅、、蛞蝼”等同根词系联到一起,组成了语源意义同为“圆转”、语音格式同为g-l-的一个词群。这说明,在为各种不同事物命名的过程中,原始人往往求同存异,抓住这些事物的共同的或相似的特征,引申触类,以已知推未知,以此名命彼名,因而出现了大量的异类同名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蜾蠃 得名 语言演化
下载PDF
“长城”源流考
16
作者 任继昉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10期15-18,共4页
城,最早是指围绕某一区域四周以供防守的高大围墙,即城墙。“城”因其具有盛放、装载人民及帝位等重器的功能而得名。多种辞书都提到了《左传·僖公四年》载有“楚国方城以为城”,是有关长城的最早记载,这样在“城”向“长城”过渡... 城,最早是指围绕某一区域四周以供防守的高大围墙,即城墙。“城”因其具有盛放、装载人民及帝位等重器的功能而得名。多种辞书都提到了《左传·僖公四年》载有“楚国方城以为城”,是有关长城的最早记载,这样在“城”向“长城”过渡的中间,出现了一个新词:方城。古人依山建城邑,因山为关塞,连塞为长城,它们之间并不矛盾。因此,“方城”的山名、关塞名、城邑名与长城名,四者是可以统一的。“长城”一词见于先秦文献的,当推《管子》和《战国策》这两本书为早。“长城”后来逐渐成为典故,发展出了新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城 长城
下载PDF
《离骚》“香草”典故的流变
17
作者 任继昉 《文化发展论丛》 2017年第3期83-93,共11页
以《离骚》为代表的屈原作品中香草花木出现的频率极高,后世引用不绝,逐渐形成了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香草"典故。系统梳理《离骚》中"纫兰结佩、美人迟暮、九畹、餐英饮露、芳草萧艾、香草美人"等典故的变体,可以看出它们常被用... 以《离骚》为代表的屈原作品中香草花木出现的频率极高,后世引用不绝,逐渐形成了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香草"典故。系统梳理《离骚》中"纫兰结佩、美人迟暮、九畹、餐英饮露、芳草萧艾、香草美人"等典故的变体,可以看出它们常被用来比喻人之品德的美好和人格的高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骚 香草 典故 流变
下载PDF
从“父母”名称的由来看语根的起源
18
作者 任继昉 《中文论坛》 2018年第1期257-267,共11页
世界上许多相距甚远的地方都使用pa和ma这一声音类型的词来称呼父母亲,汉语中的“爸爸”“妈妈”与世界各种语言中对父母亲的称呼也是一致的。在许多民族中,婴儿发papa时,父亲应答;发mama时,母亲应答。久而久之,这种应答形成了一种条件... 世界上许多相距甚远的地方都使用pa和ma这一声音类型的词来称呼父母亲,汉语中的“爸爸”“妈妈”与世界各种语言中对父母亲的称呼也是一致的。在许多民族中,婴儿发papa时,父亲应答;发mama时,母亲应答。久而久之,这种应答形成了一种条件反射。再经过“约定俗成”,于是mama(妈妈)和papa(爸爸)就有了“分工”,形成了固定的称谓。说“爸爸”“妈妈”的称呼来源于婴儿自然的发音,有着多方面的证据。婴儿的自然发音papa、mama就是“爸爸”“妈妈”等词的语根。因此,自然发音是语根的一大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母 名称 语根 起源
下载PDF
“后妃帥九嬪御,乃禮天子所御”之“御”何解?
19
作者 任繼昉 《文献语言学》 2016年第2期59-63,共5页
《女鳥故事的民俗文化淵源》解釋《禮記·月令》"后妃帥九嬪御,乃禮天子所御"的"御"是"穿衣禮,先天子,後后妃",恐怕是因爲没有讀懂《禮記·月令》原著及鄭玄注,或"以六經注我"所致。&q... 《女鳥故事的民俗文化淵源》解釋《禮記·月令》"后妃帥九嬪御,乃禮天子所御"的"御"是"穿衣禮,先天子,後后妃",恐怕是因爲没有讀懂《禮記·月令》原著及鄭玄注,或"以六經注我"所致。"后妃帥九嬪御"接下來的"乃禮天子所御",鄭玄注"謂今有娠者",陸德明音義"‘娠’音‘身’,一音‘震’,謂懷妊",則"所御"之"御"即"所御幸",也就是《漢語大詞典》"御"字條所釋"陪侍、與女子交合"。不僅單音詞,以"御"爲中心而與女人有关的複合詞同樣可以證明此"御"不是穿衣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陪侍 交合
下载PDF
“染脸”查询记
20
作者 任继昉 《红楼梦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14-321,共8页
从网络获悉,《红楼梦学刊》2006第6期刊出了拙文《“不经染”一不耐脏》。笔者尚未见到样刊,就收到张秉旺先生的来信。张先生在肯定“‘不经染’确实就是‘不耐脏”’之后,提醒说:“您文章的倒第4行说“‘染脸”即“污脸”’,敝意... 从网络获悉,《红楼梦学刊》2006第6期刊出了拙文《“不经染”一不耐脏》。笔者尚未见到样刊,就收到张秉旺先生的来信。张先生在肯定“‘不经染’确实就是‘不耐脏”’之后,提醒说:“您文章的倒第4行说“‘染脸”即“污脸”’,敝意以为还要斟酌。国画技法有‘皴’、‘点’、‘染’等等,都属笔墨技巧,‘皴’是用笔少蘸墨,横向拉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学刊》 查询 笔墨技巧 先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