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环境pH值和假交替单胞菌对颗石藻的影响
被引量:3
- 1
-
-
作者
宋丹丹
杨锐
任继锐
莫雅婷
文欣
-
机构
宁波大学海洋学院应用海洋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宁波大学海洋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
-
出处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5期50-54,共5页
-
基金
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2013GA701001)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LY12D06001
+1 种基金
LY12D06003)
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No.2012A610140)
-
文摘
研究以浙江省象山港虾塘藻华中分离的一种颗石藻(Pleurochrysis carterae)为对象,比较了不同起始pH值(6.5、7.5和8.5)条件下颗石藻及其与紫菜藻际分离的假交替单胞菌Psuedoalteromonas sp.NPyS3共培养时颗石藻种群增殖特征及钙化情况。结果显示:1)环境pH值对颗石藻的生长具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起始pH值为8.5的培养体系中颗石藻细胞密度最高,生长状况最好;pH值越低细胞密度越小;而且低pH值(6.5和7.5)会显著抑制颗石藻钙化(P<0.05);2)在3种起始pH值条件下,假交替单胞菌NPyS3均显著抑制颗石藻的生长与钙化,Two-way Anova分析表明菌对颗石藻的抑制作用远大于pH值对藻造成的影响。研究表明,环境pH值对颗石藻的生长与钙化都产生显著影响,碱性条件比较有利于其增殖和钙化;然而环境中拮抗生物因素对颗石藻生长及钙化的抑制远大于pH值降低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
关键词
海洋酸化
颗石藻
钙化
假交替单胞菌
-
Keywords
ocean acidification
Pleurochrysis carterae
calcification
Psuedoalteromonas sp. NPyS3
-
分类号
P736.2
[天文地球—海洋地质]
Q948.8
[生物学—植物学]
-
-
题名定生型和漂浮型铜藻的形态及超微结构观察
被引量:1
- 2
-
-
作者
朱旗
任继锐
陈娟娟
杨锐
-
机构
宁波大学浙江省海洋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
浙江省渔业互保协会
-
出处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1-54,共4页
-
基金
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2016C02055-6B)
宁波市科技计划项目2017C110026
+1 种基金
产业技术体系(CARS-50)
宁波大学王宽诚幸福基金
-
文摘
铜藻( Sargassum horneri )是北太平洋西部特有的一种暖温性大型底栖褐藻,在我国沿海呈不连续分布。藻体黄褐色,主要有固着器、茎和叶3个部分,气囊和生殖托顶生或生于叶腋中,有营定生和漂浮生活的两种生态类型铜藻。实验通过比较分析漂浮型和定生型铜藻在表观、显微和亚显微水平的结构特点,发现漂浮型和定生型铜藻的藻体在表观水平上具有显著差异,而在显微和亚显微水平上两种生态型铜藻无明显差异。漂浮型铜藻较定生型铜藻在表观上显现为分枝节间长度减少,单位长度分枝数和气囊数增加的特点,这可能是在漂浮过程中受外部环境和内部生理共同影响的结果。藻体由外向内分别为表皮、皮层和髓部,细胞大小逐渐变大,色素体(C)和藻泡(Ph)含量依次减少,其中皮层细胞之间存在丰富的胞间连丝(Pla)。
-
关键词
铜藻
漂浮型
定生型
形态
结构
-
Keywords
Sargassum horneri
floating Sargassum horneri
benthic Sargassum horneri
morphology
structure
-
分类号
Q944
[生物学—植物学]
-
-
题名浙江玉环紫菜养殖业现状、问题与建议
被引量:1
- 3
-
-
作者
刘顺
任继锐
郑青松
黄培
-
机构
浙江玉环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浙江省渔业互保协会玉环办事处
-
出处
《中国水产》
2018年第6期60-61,共2页
-
文摘
本文通过分析浙江玉环地区紫菜养殖业现状,指出其存在养殖技术偏低、养殖环境恶化、加工能力不足等问题,并从科学养殖、养殖区规划、建立加工生产线等层面提出具体解决策略。玉环地处浙江省东南沿海,是我国14个海岛县之一,全市规划水产养殖海域面积7.4万余亩,广阔的海域和适宜的自然养殖环境为紫菜养殖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
关键词
紫菜养殖
养殖业
浙江玉环
养殖户
-
分类号
F326.4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坛紫菜养殖周期中的藻际微生物多样性
被引量:19
- 4
-
-
作者
沈梅丽
杨锐
骆其君
王淑刚
任继锐
-
机构
宁波大学海洋学院
-
出处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087-1102,共16页
-
基金
国家公益性行业(海洋)科研专项经费项目(201105009
201105023)
+2 种基金
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201003068)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LY12D06003)
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2012A610140)~~
-
文摘
【目的】坛紫菜是我国江浙海区栽培地主要经济藻类。观察紫菜养殖过程中藻际微生物的群落特点及变化,研究藻际环境中的微生物因素在紫菜栽培中的作用,为保证紫菜健康生长及病害防治提供理论与实验基础。【方法】采用传统纯培方法和PCR-DGGE技术分离归类坛紫菜养殖周期中的藻际微生物,并利用16S rDNA(细菌)和18S rDNA(真菌)序列测定及在线BLAST比对鉴定到属,比较分析不同生长阶段、不同养殖海区及养殖过程的坛紫菜藻际微生物的多样性特点。【结果】在坛紫菜养殖过程中总共分离到467株细菌,共41个属。分类结果显示藻际细菌归属于变形菌门(Alphaproteobacteria和Gamma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优势菌群为α-变形菌纲和γ-变形菌纲。分离到55株真菌,共15个属。分类结果显示绝大多数真菌归属于子囊菌门(Ascomycota),仅1株归属于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伞菌纲(Agaricomycetes)。细菌多样性大于真菌。坛紫菜藻际细菌有19个特异菌属,对照海水细菌有13个特异菌属;从丝状体中分离到大部分真菌和放线菌,坛紫菜养殖丝状体和不同叶状体养殖阶段的藻际微生物类别差异明显。在分离的坛紫菜藻际微生物中发现了与引起细菌性红烂病的海科贝特菌(Cobetia marina)、引起白斑病的紫菜茎点菌(Phoma porphyrae)高度相似的菌株,以及与典型的腐霉如镰孢霉菌(Fusarium sp.)和曲霉(Aspergillus sp.)高度相似的菌株。【结论】坛紫菜养殖过程中藻际微生物的多样性受到紫菜生长形态、养殖时间及养殖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在藻际微生物中发现与紫菜致病菌高度相似的微生物,作为潜在致病微生物应得到重视。
-
关键词
坛紫菜
细菌
真菌
多样性
养殖周期
-
Keywords
Pyropia haitanensis, bacteria, fungi, diversity, cultivation
-
分类号
X17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