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良法善治:新时代“中国之治”的价值内蕴及实践路径 被引量:2
1
作者 任绪保 《大连干部学刊》 2020年第3期56-60,共5页
法治是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要求和基本方式。党的十九大报告和十九届四中全会都强调“以良法保障善治”。良法是善治的前提与基础,善治是国家治理的价值内蕴和追求。选择良法善治是我国治国理政的客观使然。新时代,... 法治是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要求和基本方式。党的十九大报告和十九届四中全会都强调“以良法保障善治”。良法是善治的前提与基础,善治是国家治理的价值内蕴和追求。选择良法善治是我国治国理政的客观使然。新时代,我国国家治理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不断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实现良法善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法善治 中国之治 法治 价值内蕴 实践路径
下载PDF
良法善治:新时代“中国之治”的价值内蕴及实践路径 被引量:2
2
作者 任绪保 《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 2020年第2期46-49,共4页
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要求和基本方式。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全会都强调用良法保障善治。良法是善治的前提和基础,善治是国家治理的价值内涵和追求。选择良法善治,是新时代"中国之治"的客观使然。新时... 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要求和基本方式。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全会都强调用良法保障善治。良法是善治的前提和基础,善治是国家治理的价值内涵和追求。选择良法善治,是新时代"中国之治"的客观使然。新时代,我国的国家治理必须在党的领导下,不断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法治中国建设,实现良法善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法善治 中国之治 法治 依法治国
下载PDF
建设美丽中国 推进生态文明法治化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任绪保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38-39,42,共3页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生态文明建设最终要靠法治,进一步提高法治意识,坚持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是推进生...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生态文明建设最终要靠法治,进一步提高法治意识,坚持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法治化 美丽中国
下载PDF
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入推进城市社会治理现代化 被引量:2
4
作者 任绪保 《上海城市管理》 2022年第3期19-25,共7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前提都是国家安全、社会稳定。没有安全和稳定,一切都无从谈起。”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城市社会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前提都是国家安全、社会稳定。没有安全和稳定,一切都无从谈起。”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城市社会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当前在推进城市社会治理现代化过程中仍存在发展与安全不能统筹兼顾,治理体制机制不够完善,叠加经济增速放缓、外部输入风险加剧等因素,给城市社会治理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入推进城市社会治理现代化,要从城市运行全生命周期、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社区治理、公众参与、强化新技术手段运用、支持引导社会组织发展等六个层面健全完善城市社会治理风险防控体系,构筑城市社会治理共同体,营造安全有序的城市发展环境,使人民群众更有幸福感、安全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 安全 城市社会治理 现代化
下载PDF
创新“法德一体”模式着力提升社会治理水平——以山东省日照市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任绪保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59-63,共5页
实施"法德一体"模式是市委市政府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举措。2016年4月,市委市政府"两办"下发《关于在全市实施平安日照建设"法德一体"工程的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明确2017年以后为长效... 实施"法德一体"模式是市委市政府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举措。2016年4月,市委市政府"两办"下发《关于在全市实施平安日照建设"法德一体"工程的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明确2017年以后为长效建设阶段,形成"法德一体"工程建设长效机制。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当前日照市正处在"追赶、摘帽"之路上,各种矛盾纠纷会不断出现。要预防和化解这些矛盾纠纷,必须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充分发挥法律与道德在社会治理、规范行为、维护稳定等方面的共同作用,这对于进一步提高日照市社会治理创新能力,为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优质的服务环境和文明的人文环境,建设平安日照、法治日照、文明日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德一体”模式 社会治理 法德共治
下载PDF
实施“法德一体”模式 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研究——以山东省日照市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任绪保 《长春大学学报》 2018年第3期86-90,共5页
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当前,日照市正处在"追赶、摘帽"之路上,许多矛盾纠纷需要及时预防和化解,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这对于... 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当前,日照市正处在"追赶、摘帽"之路上,许多矛盾纠纷需要及时预防和化解,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这对于进一步提高日照市社会治理创新能力,为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优质的服务环境和文明的人文环境,建设平安日照、法治日照、文明日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德一体”模式 社会治理 法德共治
下载PDF
新时代社会矛盾预防化解的法治路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任绪保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 2018年第4期41-44,共4页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加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建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这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性时刻,党中央再次重申通过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预防化解社会矛盾、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的执政...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加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建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这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性时刻,党中央再次重申通过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预防化解社会矛盾、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的执政思路。当前,在新时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中,人民群众信访不信法、部分党员领导干部依法办事的意识和能力不强、基层法治人才队伍建设薄弱等仍然是预防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的重要制约因素。要想从根本上减少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必须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充分发挥法治的功能和作用来化解社会矛盾、畅通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渠道等方面着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社会矛盾 预防化解 法治
下载PDF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法治路径 被引量:1
8
作者 任绪保 《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 2020年第2期51-54,共4页
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要求和基本方式。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层次鲜明地体现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 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要求和基本方式。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层次鲜明地体现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新时代,我国的国家治理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不断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法治中国建设,才能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 国家治理 治理体系 治理能力 路径
下载PDF
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的基层治理创新——以本次机构改革为契机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被引量:1
9
作者 任绪保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5期13-16,共4页
基层治理是社会治理的末梢,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政权的治理创新能力和水平是一个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程度的基本指标。当前正在进行的机构改革是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重要途径。党的十九届三中... 基层治理是社会治理的末梢,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政权的治理创新能力和水平是一个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程度的基本指标。当前正在进行的机构改革是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重要途径。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对中央和地方机构改革进行顶层设计,赋予省级及以下机构更多自主权。因此,目前的基层政权机构改革应当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根据各地实际,因地制宜,优化机构配置和职能设置,有效发挥基层政权机构的弹性和灵活性,并以此次机构改革为契机着力提升基层政权的治理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现代化 基层政权 机构改革 基层治理
下载PDF
法治视野下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思考 被引量:1
10
作者 任绪保 《法制与经济》 2015年第8期43-44,共2页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要求"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在法治国家的...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要求"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在法治国家的建设过程中,建设法治政府是首要的环节。其中有很多的方面需要健全完善,但是政府首先要做的是要使得自身的治理行为"循法而治",包括政府自身的治理和政府对社会的治理都要符合法治精神,只有依法行政,政府的行政权力才能既不缺位也不越位,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 依法行政 法治政府 依法治国
下载PDF
论商业伦理视野下商业信用法律制度的完善 被引量:1
11
作者 任绪保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121-122,162,共3页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也是信用经济。商业信用不仅是传统商人伦理思想的基本内容,更是现代市场经济建设的重要保证。商法是商业信用的基本法律保障,商业信用的提升离不开商法制度的完善。本文主要从实体法层面来论述提升我国商业信用的...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也是信用经济。商业信用不仅是传统商人伦理思想的基本内容,更是现代市场经济建设的重要保证。商法是商业信用的基本法律保障,商业信用的提升离不开商法制度的完善。本文主要从实体法层面来论述提升我国商业信用的商法制度的创新和完善,旨在为我国商业信用缺失问题和健全信用体系提供较为科学可行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信用 信用评估 信用保险
下载PDF
法治视阈下的权力控制——以领导干部问责制为例
12
作者 任绪保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34-36,共3页
领导干部问责制,是法治政府和责任政府建设的主要内容,标志着从"权力政治"到"责任政治"的转变。但是我国的问责制制度安排不足,人治色彩有余。完善和落实领导干部问责制,是加强对权力运行的有效控制,建设法治社会... 领导干部问责制,是法治政府和责任政府建设的主要内容,标志着从"权力政治"到"责任政治"的转变。但是我国的问责制制度安排不足,人治色彩有余。完善和落实领导干部问责制,是加强对权力运行的有效控制,建设法治社会的重要路径。通过对典型案例和制度规定分析我国问责制的发展轨迹,进而从问责的要件、责任的承担、问责的对象和责任的性质来对我国问责制做进一步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责制 权力控制 法治 责任
下载PDF
浅析法制宣传语境中的异化倾向
13
作者 任绪保 《经济研究导刊》 2012年第14期231-232,共2页
自普法工作开展以来,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明显增强,但是,法制宣传效果还不尽如人意,法制宣传过程中还存有异化倾向。法制宣传不到位或者错位对法治化的推动及法治理念的形成造成了不良影响,因此,对法制宣传的规范已经刻不容缓。
关键词 法制 法制宣传 异化倾向
下载PDF
新时代基层社会矛盾协同治理机制探讨
14
作者 任绪保 《福州党校学报》 2020年第2期42-45,共4页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完善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化渠道。健全社区管理和服务机制,推行网格化管理和服务,发挥群团组织、社会组织作用,发挥行业协会商会自律功能,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完善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化渠道。健全社区管理和服务机制,推行网格化管理和服务,发挥群团组织、社会组织作用,发挥行业协会商会自律功能,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基础。”虽然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人民生活水平也有很大提高,但是社会矛盾多发频发的态势没有根本改变,特别是与民生相关的一些矛盾纠纷仍然保持明显的增长态势,而基层社区往往是社会矛盾纠纷的首发、多发场域。要构建以社区为中心、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基层矛盾纠纷治理机制,使矛盾纠纷处置关口前移、重心前置,实现源头治理,从而有效化解基层社会矛盾纠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社会矛盾 社区 协同治理 源头治理
下载PDF
良法善治:新时代“中国之治”的价值内蕴及实践路径
15
作者 任绪保 《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12-16,共5页
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要求和基本方式。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全会都强调用良法保障善治。良法是善治的前提和基础,善治是国家治理的价值内涵和追求。选择良法善治,是新时代“中国之治”的客观使然。新时代,我国... 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要求和基本方式。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全会都强调用良法保障善治。良法是善治的前提和基础,善治是国家治理的价值内涵和追求。选择良法善治,是新时代“中国之治”的客观使然。新时代,我国的国家治理必须在党的领导下,不断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法治中国建设,实现良法善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法善治 中国之治 法治 价值内蕴 实践路径
下载PDF
社区多元协同治理浅析——新时代基层社会矛盾源头治理的有效机制
16
作者 任绪保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2020年第2期85-88,共4页
虽然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人民生活水平也有很大提高,但新时代我国基层还呈现出矛盾主体多元化、矛盾客体复杂化、矛盾类型多样化、矛盾群体规模化、矛盾调处疑难化等问题。这需要我们通过建立社区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 虽然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人民生活水平也有很大提高,但新时代我国基层还呈现出矛盾主体多元化、矛盾客体复杂化、矛盾类型多样化、矛盾群体规模化、矛盾调处疑难化等问题。这需要我们通过建立社区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基层矛盾调处机制;主动畅通利益诉求表达渠道,健全矛盾纠纷排查机制;用大数据搭建多元共治的社会矛盾纠纷预警管理系统;创新优化矛盾纠纷社区多元化解联调机制等方法实现源头治理,从而有效化解基层社会矛盾纠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社会矛盾 社区 协同治理 源头治理
下载PDF
试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权的限度
17
作者 任绪保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13年第8期144-145,共2页
法律监督的单向思维导致监督权缺乏权力制约机制,因此也增加了其被滥用的可能。需要从"谁来监督监督者?"命题走向"法律监督限度"命题,需要从法律监督的本质及监督与制约的关系出发,探讨法律监督权能否有更清晰的边... 法律监督的单向思维导致监督权缺乏权力制约机制,因此也增加了其被滥用的可能。需要从"谁来监督监督者?"命题走向"法律监督限度"命题,需要从法律监督的本质及监督与制约的关系出发,探讨法律监督权能否有更清晰的边界。一方面,法律监督功能的实现有赖于对监督权本质的正确认知;另一方面,鉴于监督的单向思维性,需要权力制约机制予以补充;法律监督权需要边界制约,而非仅靠自律和自觉就足够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监督 权力制约 监督权泛化
下载PDF
构建新型政商关系 打造良好政商新生态
18
作者 任绪保 许京平 赵金山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9年第4期35-38,共4页
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内容,也是转变作风、优化发展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在新时代,如何破解政府与企业的互动模式和关系模式存在的问题,建... 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内容,也是转变作风、优化发展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在新时代,如何破解政府与企业的互动模式和关系模式存在的问题,建立新型健康的政商关系就显得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营企业 民营企业家 政府 官员 新型政商关系
下载PDF
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入推进城市社会治理现代化
19
作者 任绪保 《三晋基层治理》 2022年第1期60-65,共6页
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城市社会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当前在推进城市社会治理现代化过程中仍存在发展与安全不能统筹兼顾、治理体制机制不够完善... 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城市社会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当前在推进城市社会治理现代化过程中仍存在发展与安全不能统筹兼顾、治理体制机制不够完善、叠加经济增速放缓、外部输入风险加剧等问题,给城市社会治理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入推进城市社会治理现代化,要从城市运行全生命周期、基层组织建设、法治思维、城市社区治理、公众参与、新技术手段运用、社会组织发展等层面健全完善城市社会治理风险防控体系,构筑城市社会治理共同体,营造安全有序的城市发展环境,使人民群众更有幸福感、安全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 安全 城市社会治理 治理现代化
下载PDF
我国碳排放权交易法律机制研究
20
作者 任绪保 任丽 《新东方》 2012年第2期47-50,共4页
碳排放权贸易作为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金融手段,是《京都议定书》确立的"京都三机制"之一。应根据我国国情,参考、借鉴欧盟和美国的碳排放权交易机制,从法律的角度深入探究我国碳排放权交易法律机制的设立的原则、碳排放... 碳排放权贸易作为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金融手段,是《京都议定书》确立的"京都三机制"之一。应根据我国国情,参考、借鉴欧盟和美国的碳排放权交易机制,从法律的角度深入探究我国碳排放权交易法律机制的设立的原则、碳排放权交易的主体、碳排放权交易的对象、碳排放权的总量核定和分配、碳排放权交易的市场法律机制、碳排放权交易规则和纠纷裁决办法等问题,为我国进入全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提供有力的法制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权交易 碳减排 法律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