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腺癌易感基因突变的狭窄分布及其人群差异性
1
作者 贾天红 任自敬 +1 位作者 张小琼 朱敏 《生命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8-73,共6页
最近10多年来。包括最重要的BRCAl/2在内的多种女性乳腺癌发生发展相关易感基因获得鉴定,并依据其肿瘤风险相关性程度被分别归入高、中和低外显率组别.随后它们的遗传学变异及致病机制研究在世界范围内得以广泛深入地开展,并揭示出... 最近10多年来。包括最重要的BRCAl/2在内的多种女性乳腺癌发生发展相关易感基因获得鉴定,并依据其肿瘤风险相关性程度被分别归入高、中和低外显率组别.随后它们的遗传学变异及致病机制研究在世界范围内得以广泛深入地开展,并揭示出其胚系突变具有人群或地域差异性,且局限于仅占10%-20%家族遗传性和旱发性乳腺癌的狭窄分布概貌。这些结果转而提示对于大量散发性乳腺癌发病分子机制的研究而言,必须更深入地探讨多重低风险易感多态性复合效应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易感基因 基因突变 DNA多态性 人群差异性
下载PDF
镇静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的保护作用
2
作者 马佳佳 吴自越 +5 位作者 李贞 王越 任自敬 丁志刚 李小龙 杨军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09-1015,共7页
目的 研究镇静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并观察其对水通道蛋白4(AQP4)表达及脑类淋巴系统的影响。方法 SPF级雄性SD大鼠100只,8~12周龄,体重220~25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咪... 目的 研究镇静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并观察其对水通道蛋白4(AQP4)表达及脑类淋巴系统的影响。方法 SPF级雄性SD大鼠100只,8~12周龄,体重220~25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咪达唑仑组、丙泊酚组和右美托咪定组,每组20只。假手术组仅行颈部血管剥离,缺血再灌注组采用大脑中动脉阻塞(tMCAO)方法建立模型,咪达唑仑组、丙泊酚组和右美托咪定组分别于tMCAO模型建立后静脉泵入咪达唑仑50μg/(kg·h),丙泊酚1 mg/(kg·h),右美托嘧啶0.5μg/(kg·h)。采用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评估建模后72 h的神经功能,干/湿比重法检测脑组织含水量,HE染色、尼式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脑组织AQP4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脑组织AQP4蛋白含量。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mNSS明显升高(P<0.05),脑组织含水量增多(P<0.05),脑组织AQP4蛋白含量升高(P<0.05),脑组织皮层区AQP4表达及阳性细胞数增多(P<0.05)。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咪达唑仑组、丙泊酚组和右美托咪定组mNSS降低(P<0.05),脑组织含水量减少(P<0.05),脑组织AQP4蛋白含量降低(P<0.05),脑组织皮层区AQP4表达及阳性细胞数减少(P<0.05)。结论 镇静处理可明显改善缺血再灌注后大鼠神经功能,减轻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脑水肿,其发挥脑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减少AQP4的表达,促进脑类淋巴系统功能的恢复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静治疗 缺血性脑卒中 脑水肿 脑类淋巴系统
下载PDF
合成致死作用中DNA损伤修复机制的研究
3
作者 薛蔚雯 任自敬 +1 位作者 焦春红 曾赵军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3年第2期117-122,共6页
合成致死(Synthetic lethality)作用即生物体内多个基因共突变时,会造成无法被机体本身调控机制修复的DNA损伤,引发细胞凋亡。以DNA损伤反应与修复网络为背景,通过细胞信号通路中关键位点基因的共突变,来解决肿瘤细胞治疗过程中的凋亡逃... 合成致死(Synthetic lethality)作用即生物体内多个基因共突变时,会造成无法被机体本身调控机制修复的DNA损伤,引发细胞凋亡。以DNA损伤反应与修复网络为背景,通过细胞信号通路中关键位点基因的共突变,来解决肿瘤细胞治疗过程中的凋亡逃避,为特定基因遗传背景的肿瘤治疗提供了特异性、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通常伴有brca基因缺陷,对其合成致死作用的发现和深入研究也为恶性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本文针对目前研究较为透彻的合成致死基因位点的作用原理及意义进行概述,包括brca、p53、atm/atr等。同时讨论了合成致死作用在自杀基因系统和药物化疗两种恶性肿瘤治疗方案中可能存在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致死 DNA损伤修复 恶性肿瘤治疗
下载PDF
N-乙酰-L-半胱氨酸通过AMPK/mTOR途径激活保护性自噬降低青蒿琥酯诱导的胰腺癌细胞死亡 被引量:1
4
作者 任自敬 徐红霞 +3 位作者 李星阅 王越 马佳佳 周佩洋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54-360,共7页
目的使用活性氧(ROS)清除剂N-乙酰-L-半胱氨酸(NAC)探究青蒿琥酯(ART)对胰腺癌(PC)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ART干预3种PC细胞系CFPAC-1、Capan-2及BxPC3,通过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迁移能力;Western blotting检测迁移... 目的使用活性氧(ROS)清除剂N-乙酰-L-半胱氨酸(NAC)探究青蒿琥酯(ART)对胰腺癌(PC)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ART干预3种PC细胞系CFPAC-1、Capan-2及BxPC3,通过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迁移能力;Western blotting检测迁移相关蛋白E钙黏蛋白(E-cadherin)、N钙黏蛋白(N-cadherin)及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ROS探针DCFH-DA检测胞内ROS;用LC3细胞免疫荧光检测胞内自噬小体的形成;加入NAC或自噬抑制剂3-MA后,再通过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Western blotting检测p-AMPK/AMPK、p-mTOR/mTOR、p62及LC3Ⅱ/Ⅰ的表达。结果ART以时间、剂量依赖的方式抑制CFPAC-1、Capan-2的生长。200μmol/L ART处理CFPAC-1、Capan-2细胞48 h后,E-cadherin表达显著上调,N-cadherin及Vimentin显著下调,细胞迁移能力降低;ART上调胞内ROS水平,促进细胞自噬小体形成;NAC可逆转ART对CFPAC-1、Capan-2细胞的抑制效应,并上调p-AMPK/AMPK、p62、LC3Ⅱ/Ⅰ,下调p-mTOR/mTOR的表达,增强细胞自噬水平。3-MA不能逆转ART对PC细胞的抑制效应。结论ART依赖ROS,而非自噬发挥抗胰腺癌效应。NAC通过AMPK/mTOR信号通路激活保护性自噬,削弱ART对PC细胞的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琥酯 胰腺癌 活性氧 自噬 AMPK/mTOR
下载PDF
血清拉曼光谱技术在抑郁症诊断试验中的初步应用研究
5
作者 任自敬 柴森茂 +4 位作者 葛京京 孙晓东 桑明 周佩洋 郝世胜 《湖北医药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4期364-369,共6页
目的:使用拉曼光谱技术对比抑郁症患者及健康人血清,寻找差异标志物,判断该技术在抑郁症诊断中应用的可能性。方法:空腹采集21例抑郁症患者与11例年龄匹配的健康人血清,用拉曼光谱仪进行点测量,获得的原始数据扣除荧光背景后,采用origin... 目的:使用拉曼光谱技术对比抑郁症患者及健康人血清,寻找差异标志物,判断该技术在抑郁症诊断中应用的可能性。方法:空腹采集21例抑郁症患者与11例年龄匹配的健康人血清,用拉曼光谱仪进行点测量,获得的原始数据扣除荧光背景后,采用origin 2018软件寻找差异光谱数据。考虑到饮食对结果的影响,另采集非空腹6例抑郁症患者与7例年龄匹配的健康人血清,进行相同检测。结果:空腹情况下,抑郁症患者血清的拉曼光谱与健康人血清存在差异,于1150、1155、1157、1518及1524 cm位移处的峰强显著低于健康人血清(P<0.001),表明这些峰归属的物质(类胡萝卜素)在抑郁症患者中含量较少。非空腹情况下,仅1150、1157 cm处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过血清拉曼光谱分析方法可以找到健康人和抑郁症患者的差异物,但受饮食影响较大。拉曼光谱技术在抑郁症的鉴别诊断上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 拉曼光谱分析 抑郁症 诊断
下载PDF
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4
6
作者 刘金城 冯文敏 +2 位作者 姚璇 任自敬 周佩洋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20年第3期205-208,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sdLDL)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发生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测定338例AIS患者(AIS组)和103例排除脑血管疾病患者(对照组)的血清sdLDL水平。AIS组患者根据临床常用的TOAST分型标准进行分型,并根据有无sdLD... 目的探讨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sdLDL)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发生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测定338例AIS患者(AIS组)和103例排除脑血管疾病患者(对照组)的血清sdLDL水平。AIS组患者根据临床常用的TOAST分型标准进行分型,并根据有无sdLDL异常进行分组,90 d后采用mRS评分评价患者的预后。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IS组异常sdLDL发生率较对照明显增高,其中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卒中(LAA)亚组异常sdLDL所占比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AIS组内,sdLDL异常亚组中男性、高血压和冠心病比率,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水平及90 d mRS评分、90 d NIHSS评分均显著高于sdLDL正常亚组(均P<0.05)。与预后良好组患者比较,预后不良组患者中男性、异常sdLDL所占比率明显偏高(均P<0.05),但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心房纤颤及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所占的比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0.82,P<0.05)、冠心病(OR=1.25,P<0.05)和sdLDL(OR=1.10,P<0.05)与预后不良显著相关。结论血清sdLDL与AIS具有相关性,主要与LAA型卒中密切相关,并且可能是AIS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对sdLDL异常者进一步行AIS风险评估具有一定的临床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 危险因素 预后
下载PDF
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抑制剂ISO-1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张瑞平 任自敬 +3 位作者 程婷 李星阅 胡晓静 周佩洋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3期284-292,共9页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I/R)后神经损伤及可能涉及的机制。方法:将4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缺血再灌注组(I/R)和MIF抑制剂ISO-1处理组(ISO-1)。利用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制备大鼠I/...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I/R)后神经损伤及可能涉及的机制。方法:将4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缺血再灌注组(I/R)和MIF抑制剂ISO-1处理组(ISO-1)。利用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制备大鼠I/R模型。ISO-1组大鼠于再灌注同时腹腔注射ISO-1。采用Garcia评分和平衡木实验评定各组大鼠的神经功能损伤情况。通过2,3,5-三苯四唑氯化(TTC)染色检测大鼠脑梗死体积,Nissl染色观察大鼠神经元形态,TUNEL染色检测神经细胞凋亡情况,并采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大脑皮层中MIF在胶质细胞纤维酸蛋白(GFAP)、离子钙接头蛋白1(Iba-1)和神经元核抗原(Neu N)的表达变化,通过Western Blot检测MIF、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乳酸脱氢酶A(LDHA)、丙酮酸激酶M2(PKM2)、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在脑组织中表达情况。结果:MIF在MCAO大鼠脑组织梗死周边区明显增加,且主要位于神经元中。与I/R组相比,ISO-1组梗死体积明显减小,神经元凋亡数目显著减少,并能够抑制星形胶质细胞增殖活化,从而改善神经功能的损伤。AMPK、LDHA、PKM-2和GLUT-1蛋白表达上调,表明ISO-1可以促进糖代谢过程。结论:MIF抑制剂ISO-1对MCAO大鼠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功能的恢复发挥重要的正向调控作用,可能与糖代谢相关的分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 缺血再灌注损伤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丙酮酸激酶M2 葡萄糖转运蛋白-1 大鼠
下载PDF
S1PR5激动剂减轻H2O2诱导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高通透性及氧化应激损伤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星阅 任自敬 +2 位作者 王越 樊瑞雪 周佩洋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820-826,共7页
目的鞘氨醇⁃1⁃磷酸酯受体5(S1PR5)在急性缺血性卒中(AIS)血脑屏障氧化应激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尚不清楚。文章旨在探讨S1PR5在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End.3)氧化应激损伤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将bEnd.3细胞分为对照组、H_(2)O_(2)组、... 目的鞘氨醇⁃1⁃磷酸酯受体5(S1PR5)在急性缺血性卒中(AIS)血脑屏障氧化应激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尚不清楚。文章旨在探讨S1PR5在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End.3)氧化应激损伤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将bEnd.3细胞分为对照组、H_(2)O_(2)组、H_(2)O_(2)+5μmol/L A971432(S1PR5特异性选择性激动剂)组、H_(2)O_(2)+10μmol/L A971432组、H_(2)O_(2)+20μmol/L A971432组。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改变;FITC⁃Dextran渗透法检测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Western Blot检测S1PR5、ZO⁃1、VE⁃Cadherin、Occludin、Bax、Bcl2、Caspase⁃3、p⁃Erk1/2、Erk1/2、Nrf2、HO⁃1、SOD1和SOD2的蛋白表达水平;免疫荧光观察ZO⁃1的荧光强度;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DCFH⁃DA探针法检测细胞活性氧水平。结果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bEnd.3细胞的S1PR5蛋白表达(1.00±0.01)相比,H_(2)O_(2)组(0.59±0.03)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相比,H_(2)O_(2)显著增加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减少ZO⁃1、VE⁃Cadherin、Occludin、Nrf2、HO⁃1、SOD1和SOD2蛋白表达以及ZO⁃1荧光强度,降低细胞活力,增加MMP⁃9、Bax/Bcl2、Caspase⁃3、p⁃Erk1/2/Erk1/2的蛋白表达和细胞内总活性氧(P<0.05)。与H_(2)O_(2)组[(75.33±3.76)%]相比,H_(2)O_(2)+10、20μmol/L A971432组[(93.34±0.49)%,(100.60±7.29)%]可以明显逆转H_(2)O_(2)诱导的细胞活力下降(P<0.05)。与H_(2)O_(2)组相比,H_(2)O_(2)+5、10、20μmol/L A971432组的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显著降低,ZO⁃1、VE⁃Cadherin、Occludin、Nrf2、HO⁃1、SOD1和SOD2蛋白表达和ZO⁃1荧光强度增加,细胞活力增加,MMP⁃9、Bax/Bcl2、Caspase⁃3、p⁃Erk1/2/Erk1/2蛋白表达和细胞内总活性氧降低(P<0.05)。结论A971432选择性激动S1PR5可减轻H_(2)O_(2)诱导的bEnd.3内皮细胞高通透性及凋亡,并可能通过激活Nrf2/HO⁃1通路发挥抗氧化损伤作用。与H_(2)O_(2)组相比,H_(2)O_(2)+10、20μmol/L A971432组可以明显逆转H_(2)O_(2)诱导的细胞活力下降(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鞘氨醇-1-磷酸酯受体5 氧化应激 血管内皮通透性 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血红素氧合酶
下载PDF
脑缺血中一氧化氮前体/供体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周佩洋 任自敬 +5 位作者 孙成林 刘广志 姚旋 曹治华 王璞 高平 《中国药业》 CAS 2017年第24期4-7,共4页
目的观察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前体/供体对大鼠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检测大脑中动脉栓塞对大鼠脑组织微管相关蛋白2(MAP-2)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n=12)、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MCAO)组(n=18)、硝酸甘... 目的观察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前体/供体对大鼠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检测大脑中动脉栓塞对大鼠脑组织微管相关蛋白2(MAP-2)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n=12)、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MCAO)组(n=18)、硝酸甘油(nitroglycerin,NG)治疗组(n=18)、精氨酸(arginine,ARG)治疗组(n=18)。sham组仅进行手术,不造成缺血事实;其余组采用ZeaLonga改良法线栓法制作成MCAO模型,缺血2 h后再灌注即刻介入给药。各组大鼠术后立即肌肉注射注射用青霉素钠6万U以预防感染。各组于再灌注后3 h及24 h分批处死。根据处死时间各组再分为2个亚组,进行行为学评分、脑梗死体积测定,脑切片行MAP2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结果 66只大鼠术后全部存活。再灌注3 h时间点,ARG组和NG组大鼠Longa评分与MCAO模型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再灌注24 h时间点,TTC染色显示,2个介入给药组与MCAO模型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再灌注3 h和24 h两个时间点,NG组、ARG组分别与MCAO模型组相比,MAP-2阳性细胞平均光密度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脑缺血早期给予NO前体/供体,可能通过抑制MAP-2降解、修复大量细胞骨架结构,起到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前体/供体 介入 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 微管相关蛋白2 大鼠 作用机制
下载PDF
中国急性脑梗死伴心房颤动病人静脉溶栓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程婷 周佩洋 +1 位作者 任自敬 张瑞平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1年第18期3094-3103,共10页
目的系统评价中国急性脑梗死伴心房颤动病人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和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查找关于心房颤动对... 目的系统评价中国急性脑梗死伴心房颤动病人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和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查找关于心房颤动对中国急性脑梗死病人静脉溶栓影响的队列研究,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20年5月,并追溯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采用Rev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33项研究涉及7524例病人纳入本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在未经校正的分析中,与无心房颤动病人相比,心房颤动降低急性脑梗死病人溶栓后90 d良好预后率[OR=0.70,95%CI(0.54,0.92),P=0.009],但不影响早期神经功能改善[OR=0.86,95%CI(0.57,1.30),P=0.47]。②心房颤动增加溶栓后颅内出血转化风险[OR=3.33,95%CI(2.91,3.80),P<0.00001]、症状性颅内出血风险[OR=2.61,95%CI(1.95,3.48),P<0.00001]和溶栓后死亡风险[OR=2.04,95%CI(1.53,2.72),P<0.00001]。③在调整混杂因素后的分析中,心房颤动仍会增加溶栓后颅内出血转化风险[OR=2.63,95%CI(2.16,3.21),P<0.00001],但与90 d良好预后[OR=0.97,95%CI(0.93,1.02),P=0.23]和90 d内死亡率[OR=1.65,95%CI(0.92,2.98),P=0.09]无关。结论现有证据表明,在调整了潜在的混杂因素后,心房颤动虽会增加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病人的出血转化风险,但似乎与不良结局风险增高无关,有心房颤动病史和无心房颤动病史的病人似乎具有可比性的安全性和疗效结果。受限于纳入研究的质量和数量,上述结论尚需开展更多前瞻性、大样本、多中心、高质量的临床研究加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脑梗死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静脉溶栓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下载PDF
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对氧糖剥夺/复氧PC12细胞的作用
11
作者 程婷 周佩洋 +1 位作者 任自敬 张瑞平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1期48-54,共7页
目的:研究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对氧糖剥夺/复氧(OGD/R)条件下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PC12细胞分为对照组(control)、氧糖剥夺/复氧组(OGD/R)、MIF处理组(MIF)、ISO-1处理组(ISO-1)和MIF联合MIF抑制剂ISO-1处理组(ISO... 目的:研究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对氧糖剥夺/复氧(OGD/R)条件下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PC12细胞分为对照组(control)、氧糖剥夺/复氧组(OGD/R)、MIF处理组(MIF)、ISO-1处理组(ISO-1)和MIF联合MIF抑制剂ISO-1处理组(ISO-1+MIF)。利用无糖无血清培养液及低氧处理PC12细胞建立OGD/R诱导的神经元损伤模型,利用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活力,利用DCFH-DA探针检测胞内ROS水平;利用乳酸测试盒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的乳酸水平;real time RT-PCR检测细胞中Bax,Bcl-2和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Bax,Bcl-2,GLUT1,乳酸脱氢酶A(LDHA)和M2型丙酮酸激酶(PKM2)蛋白的表达;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细胞中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Bax和Bcl-2的表达变化。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OGD/R组细胞活性降低,凋亡增加。同时,OGD/R降低了葡萄糖代谢相关蛋白GLUT1,PKM2和LDHA的表达,降低了乳酸的形成量并增加了ROS生成。MIF的给药促进了OGD/R下PC12细胞的活力并抑制其凋亡,增加了GLUT1,PKM2和LDHA蛋白表达以及乳酸含量,并且降低了ROS水平。相反,ISO-1可以抑制MIF对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结论:MIF通过发挥抗凋亡、抗氧化应激和增加葡萄糖代谢对PC12细胞发挥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 神经元 PC12细胞
下载PDF
青蒿琥酯对缺血性脑卒中模型大鼠神经元凋亡、炎性反应及小胶质细胞极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任自敬 李星阅 +3 位作者 王越 马佳佳 桑明 周佩洋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9-126,共8页
目的:探究青蒿琥酯(artesunate,ART)对大鼠脑卒中后神经元凋亡、炎性反应及小胶质细胞极化的影响。方法:(1)动物实验:将27只雄性SPF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ART治疗组,每组9只。模型组和ART治疗组大鼠通过大脑... 目的:探究青蒿琥酯(artesunate,ART)对大鼠脑卒中后神经元凋亡、炎性反应及小胶质细胞极化的影响。方法:(1)动物实验:将27只雄性SPF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ART治疗组,每组9只。模型组和ART治疗组大鼠通过大脑中动脉闭塞法(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建立脑卒中模型。ART治疗组大鼠于造模前3 d每天单次腹腔注射ART(25 mg/kg),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注射等体积溶剂。造模24 h后,采用TTC染色评估脑梗死体积,Western blot检测梗死区、半暗带及海马区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TUNEL法检测神经元凋亡,组织免疫荧光观察大脑皮质半暗带区域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表达。(2)细胞实验:培养小胶质细胞BV2,分为对照组、氧糖剥夺/复氧组、氧糖剥夺/复氧+0.05μmol/L ART组、氧糖剥夺/复氧+0.1μmol/L ART组及氧糖剥夺/复氧+0.5μmol/L ART组。通过qRT-PCR检测炎性因子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及TNF-α的表达;通过Western blot检测M2型小胶质细胞标志蛋白CD206和ARG1的表达;收集上述各组的BV2细胞培养基作为条件培养基,培养海马神经元细胞HT22,通过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采用GraphPad Prism 7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的两两比较采用LSD法。结果:(1)动物实验结果:TTC染色结果显示,ART治疗组大鼠脑梗死体积百分比小于模型组[(23.09±8.51)%,(39.63±5.71)%,t=33.93,P<0.01]。TUNEL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和ART治疗组凋亡细胞数目均高于假手术组[(638.90±177.82)个/mm 2,(72.75±13.21)个/mm 2,(16.16±2.73)个/mm 2,均P<0.05],且ART治疗组凋亡细胞数低于模型组(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模型组的半暗带及梗死区的Bcl2蛋白表达均低于假手术组(均P<0.05)。而与模型组相比,ART治疗组的半暗带、海马区和梗死区的Bcl2蛋白表达均高于模型组(均P<0.05)。组织免疫荧光结果显示,模型组和ART治疗组TNF-α荧光强度均高于假手术组(均P<0.05),而ART治疗组TNF-α荧光强度低于模型组(P<0.05)。(2)细胞实验结果:qRT-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氧糖剥夺/复氧组细胞中IL-6、IL-1β及TNF-α的mRNA水平均显著升高(均P<0.05),而氧糖剥夺/复氧+0.05μmol/L ART组、氧糖剥夺/复氧+0.1μmol/L ART组及氧糖剥夺/复氧+0.5μmol/L ART组中IL-1β、IL-6、TNF-α的mRNA表达均显著低于氧糖剥夺/复氧组(均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氧糖剥夺/复氧组CD206[(0.85±0.04),(1.07±0.07),P<0.05]表达显著下调;而与氧糖剥夺/复氧组相比,氧糖剥夺/复氧+0.1μmol/L ART组CD206(1.22±0.06)、ARG1(1.35±0.08),及氧糖剥夺/复氧+0.5μmol/L ART组CD206(1.24±0.14)、ARG1(1.14±0.07)的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氧糖剥夺/复氧组[(0.85±0.04),(0.85±0.05)均P<0.05]。CCK8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氧糖剥夺/复氧组细胞活力显著下降(P<0.05)。氧糖剥夺/复氧+0.05μmol/L ART组、氧糖剥夺/复氧+0.1μmol/L ART组、氧糖剥夺/复氧+0.5μmol/L ART组细胞活力均高于氧糖剥夺/复氧组(均P<0.05)。结论:ART可以减少脑卒中后神经元凋亡,降低脑卒中后神经炎性反应,可以促进氧糖剥夺/复氧激活的小胶质细胞BV2向M2型极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琥酯 缺血性脑卒中 凋亡 神经炎性反应 小胶质细胞
原文传递
尿激肽原酶对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血流动力学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冯玉华 任自敬 +4 位作者 王璞 王守安 周佩洋 王勇 张贵斌 《湖北医药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6期543-546,共4页
目的:利用CT灌注成像(CTP)分析人尿激肽原酶1(Human urine kallikrein,HUK1)对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血流动力学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筛选69例符合要求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按2∶1比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基础抗血小板治... 目的:利用CT灌注成像(CTP)分析人尿激肽原酶1(Human urine kallikrein,HUK1)对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血流动力学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筛选69例符合要求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按2∶1比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基础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片0.1 g/d,氯吡格雷片75 mg/d);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增加注射用HUK1(0.15 p NA U),行静脉滴注,1次/d,连用3周。治疗前及治疗3周后行CTP检查,观察病变区CTP检测参数(相对脑血流量r CBF、相对脑血容量r CBV及相对达峰时间r TTP);记录入院24 h内及治疗3周患者的NIHSS评分,随访3个月时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mRS评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3周后观察组梗死灶半暗带r CBF(0.84±0.17)、r CBV(0.89±0.25)及r TTP(1.29±0.37)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灌注参数差异有显著性(P<0.05);NIHSS评分(3.48±5.69)优于治疗前(11.71±5.62)及对照组(4.98±5.04)(P<0.01);治疗3月后随访mRS评分(1.58±1.77)优于对照组(2.36±1.52)(P<0.05)。结论:HUK1可以增加缺血区域的血流量,促进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大脑侧支循环的建立,并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尿激肽原酶 CT灌注成像 血流动力学 侧支循环
原文传递
PNKP在DNA损伤修复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逄璐 孙广毅 +2 位作者 张志慧 任自敬 曾赵军 《生命的化学》 CAS CSCD 2014年第6期787-792,共6页
多聚核苷酸激酶/磷酸酶(polynucleotide kinase/phosphatase,PNKP)是一种DNA末端修复酶,同时具有激酶和磷酸酶活性,在DNA单链断裂修复途径、碱基切除修复途径以及DNA双链断裂修复中的非同源末端连接途径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 多聚核苷酸激酶/磷酸酶(polynucleotide kinase/phosphatase,PNKP)是一种DNA末端修复酶,同时具有激酶和磷酸酶活性,在DNA单链断裂修复途径、碱基切除修复途径以及DNA双链断裂修复中的非同源末端连接途径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由于一种与PNKP相关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MCSZ综合征的发现,使得人们对PNKP的关注度进一步增加。笔者从与PNKP相互作用的X射线交叉互补修复基因1(X-ray repair cross-complementing group 1,XRCC1)、X射线交叉互补修复基因4(X-ray repair cross-complementing group 4,XRCC4)和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突变基因(ataxia-telangiectasia mutated,ATM)入手,对PNKP在DNA损伤修复中的作用进行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NKP XRCC1 XRCC4 ATM DNA损伤修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