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切口无张力疝修补术与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的疗效对比
1
作者 任航军 张莲美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24年第6期457-461,共5页
目的:对比小切口无张力疝修补术联合阴囊引流与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6月至2023年2月手术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07例行小切口无张力疝修补术联合阴囊引流(A组),216例行腹腔镜经腹腹膜... 目的:对比小切口无张力疝修补术联合阴囊引流与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6月至2023年2月手术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07例行小切口无张力疝修补术联合阴囊引流(A组),216例行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B组)。对比两组术中、术后及随访情况。结果:A组术中出血量多于B组,手术时间短于B组,术后排气时间、卧床时间、明显疼痛时间、住院时间长于B组,医疗费用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A组拔除引流管时间平均(2.03±0.65)d。两组慢性疼痛、异物感、尿潴留、血清肿或阴囊水肿、复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切口感染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无张力疝修补术联合阴囊引流与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均是安全、有效的;小切口无张力疝修补术费用低,适于无法耐受全麻且对医疗费用、切口美观有要求的患者,联合阴囊引流可预防术后血清肿或阴囊血肿的发生,技术简单,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 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 无张力 小切口 阴囊引流 腹腔镜检查 疗效比较研究
下载PDF
异位甲状腺伪装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一例 被引量:1
2
作者 任航军 崔星国 张莲美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年第6期540-542,共3页
异位甲状腺组织(ectopic thyroid tissue,ETT)是甲状腺在胚胎发育和下移过程中发生异常所致,可位于甲状腺舌管胚胎迁移路径的任何位置。ETT是最常见的甲状腺发育不良形式,占所有类型的48%~61%[1];ETT的发病率为1/(10~30)万(女性占75%~80... 异位甲状腺组织(ectopic thyroid tissue,ETT)是甲状腺在胚胎发育和下移过程中发生异常所致,可位于甲状腺舌管胚胎迁移路径的任何位置。ETT是最常见的甲状腺发育不良形式,占所有类型的48%~61%[1];ETT的发病率为1/(10~30)万(女性占75%~80%),通常无明显症状[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位甲状腺 甲状腺癌 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发生主要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分析与预防措施
3
作者 任航军 张莲美 崔星国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1期81-85,共5页
分析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发生皮瓣坏死和皮下积液并发症的相关因素,为临床预防及治疗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我院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的82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术后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患者民族、年龄、BMI指数、切口方式... 分析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发生皮瓣坏死和皮下积液并发症的相关因素,为临床预防及治疗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我院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的82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术后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患者民族、年龄、BMI指数、切口方式、肿块部位、高血压、糖尿病、肿瘤分期及分子分型对皮瓣坏死与皮下积液的影响,并回顾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82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发生皮瓣坏死 5例占 6.09% ,与糖尿病和切口方式具有相关性(P<0.05);皮下积液33例占40.24%,皮下积液与各指标均无关(P>0.05)。结论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发生皮瓣坏死与皮下积液的根本原因是皮瓣血运障碍。术前控制血糖、术中选择合理的切口方式、慎用电刀、无张力缝合、切口均匀适度加压包扎及术后充分持续负压引流可有效预防皮瓣坏死与皮下积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皮瓣坏死 皮下积液 原因 措施
下载PDF
乳腺神经鞘瘤的诊治进展
4
作者 任航军 姜昌镐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123-126,共4页
目的对乳腺神经鞘瘤进行再认识,以提高其诊断率及治愈率。方法检索乳腺神经鞘瘤的相关文献,对该病的起源、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病理学特点、治疗及预后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并综述。结果乳腺神经鞘瘤十分罕见,起源于神经鞘膜雪... 目的对乳腺神经鞘瘤进行再认识,以提高其诊断率及治愈率。方法检索乳腺神经鞘瘤的相关文献,对该病的起源、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病理学特点、治疗及预后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并综述。结果乳腺神经鞘瘤十分罕见,起源于神经鞘膜雪旺细胞,其具体病因不明且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与其他乳腺疾病之间难以鉴别,如叶状囊肉瘤、乳腺血管外皮细胞瘤、乳腺纤维腺瘤等。影像学资料可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但金标准依赖于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手术能治愈良性乳腺神经鞘瘤,但有恶变可能,须术后随访。恶性神经鞘瘤以手术切除为主,辅以放化疗,可有效预防肿瘤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乳腺神经鞘瘤的预防可参考乳腺癌筛查。结论临床实践中需了解乳腺神经鞘瘤的诊断与治疗,争取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提高该病的诊断率及治愈率,以保护女性的身心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神经鞘瘤 起源 病因 临床表现 治疗 综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