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粉色—紫色缅甸尖晶石热处理前后紫外-可见光谱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任芊芊 陈美华 +1 位作者 王成思 吴改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24-30,共7页
选取5颗粉色—紫色缅甸尖晶石原石为实验样品,分别在1 200℃和1 600℃下进行恒温10h的热处理实验。通过分析样品成分及热处理前后紫外-可见光谱,发现粉色—紫色尖晶石样品均为含微量Fe元素的镁铝尖晶石,且在350~600nm范围内出现吸收带... 选取5颗粉色—紫色缅甸尖晶石原石为实验样品,分别在1 200℃和1 600℃下进行恒温10h的热处理实验。通过分析样品成分及热处理前后紫外-可见光谱,发现粉色—紫色尖晶石样品均为含微量Fe元素的镁铝尖晶石,且在350~600nm范围内出现吸收带的位置基本相同,其致色原因与八面体中Fe^(3+)和四面体中Fe^(2+)的自旋禁阻跃迁及二者间电荷耦合作用有关。对比样品的两次热处理后紫外-可见光谱结果发现,热处理过程促进350~430nm及500~600nm范围内吸收强度增加,前者与高温下尖晶石内部结构无序引起近紫外区O^(2-)→Fe^(2+)、Fe^(3+)离子间电荷转移作用增加有关,后者由进入四面体内部Fe^(3+)同相邻位置内Fe^(2+)共同作用产生。在经1 600℃热处理后,近紫外区吸收边强度再次增加使样品光谱发生明显改变,色调偏红,部分样品因热处理诱发内部裂隙、透明度降低,热处理效果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晶石 热处理 紫外-可见光谱 缅甸
下载PDF
浅黄色方柱石化学成分及热处理结果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任芊芊 陈美华 +1 位作者 李新宇 蒋佳丽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34-39,共6页
方柱石是自然界中一种比较常见的矿物,颜色丰富、透明度高、颗粒较大者被应用于宝石领域。本文对来自非洲某地的12颗浅黄色方柱石样品进行常规的宝石学测试,并随机选择3颗方柱石样品利用LAICP-MS测试其化学成分,通过阴离子法数据分析和... 方柱石是自然界中一种比较常见的矿物,颜色丰富、透明度高、颗粒较大者被应用于宝石领域。本文对来自非洲某地的12颗浅黄色方柱石样品进行常规的宝石学测试,并随机选择3颗方柱石样品利用LAICP-MS测试其化学成分,通过阴离子法数据分析和计算的结果表明,3颗方柱石样品均为方柱石族中的针柱石。为了确定恒温温度、恒温时间、热处理气氛三个主要因素对方柱石颜色的影响,设计了不同参数的热处理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添加活性炭营造还原气氛,对比热处理前、后方柱石样品的紫外-可见光光谱变化特点,利用色纯度降低率公式分析颜色改变的效率。实验结果说明,在恒温温度为600℃和恒温时间6h的热处理条件下,方柱石样品的天然色心能被有效消除,颜色由原来的浅黄色转变为无色,色纯度降低率最高可达64.57%,且改色效果理想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柱石 热处理 化学成分 实验参数
下载PDF
尖晶石的八面体包裹体成分及成因探究 被引量:5
3
作者 王成思 沈锡田 +1 位作者 任芊芊 罗也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40-46,共7页
目前对于尖晶石内部八面体包裹体的成分,宝石学研究中尚存在争议。基于市场上尖晶石主要产地为缅甸且八面体包裹体为缅甸及斯里兰卡产地的特征包裹体的两方面考虑,对收集到的52粒主要产地为缅甸的尖晶石样品进行观察,据包裹体存在的共... 目前对于尖晶石内部八面体包裹体的成分,宝石学研究中尚存在争议。基于市场上尖晶石主要产地为缅甸且八面体包裹体为缅甸及斯里兰卡产地的特征包裹体的两方面考虑,对收集到的52粒主要产地为缅甸的尖晶石样品进行观察,据包裹体存在的共性及包裹体所处位置选择较有代表性的4颗宝石级尖晶石样品进行显微观察和拉曼光谱测试。拉曼光谱显示包裹体有位于155、282、712、1 086cm-1的方解石拉曼峰和位于177、300、1 099cm-1的白云石拉曼峰。通过对八面体包裹体分布特征的观察,从突起、空间分布、偏光特点和成分等方面分析,得出结论:缅甸尖晶石内部的包裹体若呈白色或无色、边界清晰、定向排列、八面体形状,则可以判断他们是由残余成矿热液白云石或方解石所充填的同生、次生或假次生负晶包裹体。但由于研究样品数量和来源的局限性,对于其他尖晶石族矿物作为八面体包裹体的存在缺乏相关证据,有待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面体包裹体 尖晶石 负晶 拉曼光谱
下载PDF
巴基斯坦宝石级榍石谱学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任芊芊 袁一钗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263-2268,共6页
榍石作为一种稀有宝石,具有良好的宝石学特性以及出色火彩,在欧美、日本、印度等国备受欢迎。随着近几年国内外珠宝市场的交流增加,中国某些地区也开始流行这种外观炫目的宝石。但国内有关宝石级榍石研究较少,认知依然停留在折射率、色... 榍石作为一种稀有宝石,具有良好的宝石学特性以及出色火彩,在欧美、日本、印度等国备受欢迎。随着近几年国内外珠宝市场的交流增加,中国某些地区也开始流行这种外观炫目的宝石。但国内有关宝石级榍石研究较少,认知依然停留在折射率、色散等基本矿物学性质上,对其光谱学特征、颜色成因等方面研究依然存在空白。在对巴基斯坦黄绿色榍石进行成分分析基础上,归纳总结其红外光谱,拉曼光谱及紫外-可见光光谱的特征。通过对榍石样品进行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测试,发现该批次次样品主要元素含量稳定,其中TiO_(2)含量为35.42 Wt%,MnO和Cr_(2)O_(3)含量非常低(分别为~0.04 Wt%和0.01 Wt%),因此该批次榍石样品颜色主要与含量较高的Fe相关。在红外振动的基频波段400~1200 cm^(-1)范围内可观察由Si—O和Ti—O振动引起的吸收峰,同时在6800 cm^(-1)处观察到表明Fe^(2+)存在的吸收宽带。拉曼光谱测试结果(45~1500 cm^(-1))与前人研究基本一致,3354 cm^(-1)处的弱拉曼峰,推测与Fe相关。通过对比定向切割样品GS-1在5个不同方向上的拉曼光谱结果,可发现不同结晶面上拉曼峰位置基本不变,但部分振动的相对强度存在差异。紫外-可见光光谱分峰拟合结果表明,14461 cm^(-1)处吸收可能由八面体内Fe^(2+)的d—d禁阻跃迁产生,而15887,16781和17781 cm^(-1)三个吸收峰则与八面体内Fe^(3+)的d—d禁阻跃迁相关。该研究的创新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系统性总结宝石级榍石红外光谱、拉曼光谱及紫外-可见光光谱特征,并结合成分测试结果进行分析;(2)通过相关软件对榍石样品紫外-可见光光谱测试结果进行分峰拟合,根据各谱峰出现位置,相对强度和峰形特征,结合前人总结规律,对吸收峰进行归属,提出Fe可能是导致宝石级黄绿色榍石颜色形成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基斯坦榍石 红外光谱 拉曼光谱 紫外-可见光光谱
下载PDF
陶瓷纳米颗粒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进展
5
作者 孙昌 孙梅 +3 位作者 任芊芊 吴双 郭雯 王婉婧 《江苏陶瓷》 CAS 2021年第2期19-21,24,共4页
近年来,纳米技术成为科学技术领域最重要与最激动人心的前沿领域之一。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纳米材料在生产和生活的各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陶瓷纳米颗粒作为一类重要的纳米材料,拥有体积效应、介电限域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和量... 近年来,纳米技术成为科学技术领域最重要与最激动人心的前沿领域之一。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纳米材料在生产和生活的各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陶瓷纳米颗粒作为一类重要的纳米材料,拥有体积效应、介电限域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和量子隧道效应等,使其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羟基磷灰石、磷酸钙、氧化铁、氧化锌和氧化铈陶瓷纳米颗粒的特点及其在肿瘤成像与治疗、骨组织工程和安全评价等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进展,并对陶瓷纳米颗粒在生物医学中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纳米颗粒 药物载体 肿瘤成像与治疗 骨组织工程
下载PDF
Ce掺杂锰铁氧体复合陶瓷颗粒的制备与表征研究
6
作者 任芊芊 孙昌 +5 位作者 谷天航 郭雯 陈曦 聂琎泽玮 王婉婧 张志浩 《江苏陶瓷》 CAS 2022年第3期35-37,共3页
本文主要采用水热法合成了稀土元素Ce掺杂的MnFe_(2-x)Ce_(x)O_(4)/MnO_(2)/Fe_(2)O_(3)复合陶瓷颗粒,采用X射线衍射仪对试样进行物相检测,透射电子显微镜进行形貌分析。通过对比分析可以发现,以NaOH为沉淀剂,经过200℃、12 h热处理所... 本文主要采用水热法合成了稀土元素Ce掺杂的MnFe_(2-x)Ce_(x)O_(4)/MnO_(2)/Fe_(2)O_(3)复合陶瓷颗粒,采用X射线衍射仪对试样进行物相检测,透射电子显微镜进行形貌分析。通过对比分析可以发现,以NaOH为沉淀剂,经过200℃、12 h热处理所得到的复合陶瓷颗粒具有良好的结晶度,在稀土元素Ce的掺杂下,复合陶瓷材料在X射线衍射谱图中的特征峰更加尖锐,材料的结晶度更高。复合陶瓷材料的形貌主要由针状和颗粒状组成,针状铁氧体的平均直径约为100 nm,平均长度约为2μm,长径比达到15以上,颗粒状铁氧体的平均直径约为200~500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掺杂 水热法 复合陶瓷颗粒 针状
下载PDF
缅甸蓝-紫色尖晶石高温热处理工艺初探
7
作者 任芊芊 陈美华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CAS 2016年第A01期12-15,共4页
在过去十年里,尖晶石因丰富多彩的颜色,再次成为市场上最受欢迎的宝石之一,其价格也与颜色 的种类及艳丽程度直接相关,尖晶石中最具商业价值的颜色为红色、紫红色、紫色和蓝色.中国珠宝市场上 流通的尖晶石主要来自于缅甸,缅甸尖晶石产... 在过去十年里,尖晶石因丰富多彩的颜色,再次成为市场上最受欢迎的宝石之一,其价格也与颜色 的种类及艳丽程度直接相关,尖晶石中最具商业价值的颜色为红色、紫红色、紫色和蓝色.中国珠宝市场上 流通的尖晶石主要来自于缅甸,缅甸尖晶石产量高,但优质颜色产出率相对较低,因此存在通过优化颜色品 质,提升自身价值的必要性.本文选取6颗天然缅甸蓝-紫色尖晶石为实验对象,进行 LA-ICP-MS微量元素测试,其分析结果说明尖 晶石的蓝色调主要与四面体内 Fe^2 +自旋禁阻跃迁在黄区形成的吸收有关,红色调则与Cr和 V 在 390 nm及 540 nm形成的吸收带有关;对比样品中微量元素 F e与 Cr、V 的含量,发现当致色元素种类相同时,其相对含 量决定样品色调,当微量致色元素间比值一定时,影响颜色饱和度的重要因素为总体致色元素含量.针对不同成分的实验样品,调整各实验过程的温度、恒温时间及热处理次数,通过对比热处理后样品的 UV-Vis光谱,探讨最佳的热处理方案.其中,样品 PP- 4的实验结果表明,粉紫色尖晶石可以通过热处理的 方式改善颜色,经热处理后样品色调变红;样品 BP- 6和 RP- 5的实验结果说明,恒温温度为1 600℃时,改色 效果明显,且延长恒温时间有利于增强处理效果,但同时降低尖晶石的稳定性,导致内部裂隙发育,透明度降低;样品 RP-11和 PP-7的实验结果说明,维持恒温温度和总恒温时间不变,增加热处理次数对最终改色效果 影响并不明显,但缩短每次处理的恒温时间有利于减少裂隙发育;样品 RP- 8 的实验结果说明,对同一颗样品 在不同温度下进行反复热处理实验,其改色结果与最高恒温温度密切相关,但受整体处理过程影响呈现出不 同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晶石 热处理 缅甸
下载PDF
电子辐照及热处理对无色—浅黄色方柱石颜色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蒋佳丽 陈美华 任芊芊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22-29,共8页
对天然无色—浅黄色方柱石样品进行电子辐照改色处理,并对部分改色后为褐色/烟紫色的样品进行了热处理,肉眼观察颜色变化情况并进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测试。结果显示,电子辐照处理可使无色—浅黄色方柱石样品变为紫色、黄色,部分样品带... 对天然无色—浅黄色方柱石样品进行电子辐照改色处理,并对部分改色后为褐色/烟紫色的样品进行了热处理,肉眼观察颜色变化情况并进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测试。结果显示,电子辐照处理可使无色—浅黄色方柱石样品变为紫色、黄色,部分样品带棕褐色调。经电子辐照处理成紫色的方柱石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在黄绿区有宽的吸收带;辐照处理成黄色方柱石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中吸收峰位置与天然方柱石基本一致,蓝紫区的吸收明显增强。笔者推测电子辐照致方柱石产生紫色的原因与天然紫色方柱石颜色的成因可能相似,而产生黄色的原因可能与O-色心有关。加热处理实验结果表明:恒温时间为2h,恒温温度在500℃以下时,辐照产生的不理想的褐色调不能被有效消除;恒温温度为600℃,恒温时间2h以上时,辐照改色的样品褪色为近无色—浅黄色;加热气氛对方柱石颜色变化的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柱石 颜色 电子辐照 热处理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下载PDF
生物仿生技术在建筑工程领域的应用与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高峰 孙梅 +1 位作者 任芊芊 孙昌 《科技视界》 2019年第23期204-205,共2页
生物仿生技术已成为全球研究和开发的热点,由于其优良的特性,在建筑工程领域也显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介绍了生物仿生技术在建筑工程领域中的应用与进展,分别从形态仿生、结构仿生、仿生材料和功能仿生等方面分析了生物仿生技术在建... 生物仿生技术已成为全球研究和开发的热点,由于其优良的特性,在建筑工程领域也显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介绍了生物仿生技术在建筑工程领域中的应用与进展,分别从形态仿生、结构仿生、仿生材料和功能仿生等方面分析了生物仿生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仿生技术 建筑工程 应用现状
下载PDF
体育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现状与对策研究
10
作者 王希洲 王在鑫 +2 位作者 李得国 潘琰 任芊芊 《饮食科学》 2018年第4X期282-283,共2页
为探究目前我国普通高校体育类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现状并进一步了解影响体育类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的相关因素,通过文献资料法和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334名在校大学生采取了调查,结果显示,影响体育类专业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因素主要有... 为探究目前我国普通高校体育类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现状并进一步了解影响体育类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的相关因素,通过文献资料法和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334名在校大学生采取了调查,结果显示,影响体育类专业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因素主要有个人英语基础、对待英语学习态度、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以及自己的学习兴趣等等。并且通过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并寻找导致这种学习现象出现的深层原因和相应对策,从而有针对性的提高体育类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水平,使其成长为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专业 大学生 英语学习 对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