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苏格兰启蒙人学的开端——弗兰西斯·哈奇森人学思想的启蒙特质 被引量:1
1
作者 任裕海 《社会科学论坛》 2023年第1期211-222,共12页
作为苏格兰启蒙运动的重要奠基者,哈奇森的人学思想的启蒙特质首先表现在他对加尔文主义人性观的质疑,他用斯多葛主义的灵魂德性观取代了基督教人性原罪论。哈奇森强调人性感官的直接作用和道德观念的非理性基础,主张采用经验和观察的... 作为苏格兰启蒙运动的重要奠基者,哈奇森的人学思想的启蒙特质首先表现在他对加尔文主义人性观的质疑,他用斯多葛主义的灵魂德性观取代了基督教人性原罪论。哈奇森强调人性感官的直接作用和道德观念的非理性基础,主张采用经验和观察的方法探究人性的本质,阐述了包含内在感官、道德感官、公共感官、荣誉感官等复杂构成的心理机制及其与人类行为的关系,指出人性构造中的感官和欲望使人们能在关注自身利益的同时,也能无私地关心他人的幸福和社会的公共福祉,而自然法正是基于对人性的观察和结论而得出的人类行为规则的统称。哈奇森阐发的人学理论成为苏格兰启蒙人学的滥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奇森 苏格兰 启蒙运动 人学思想 道德感
下载PDF
党争之源与治理之道——苏格兰启蒙学者的派别理论探析
2
作者 任裕海 《湖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9-47,共9页
党派之争是苏格兰启蒙运动社会政治研究领域颇受关注的问题之一。有别于西方早期和近代政治思想家的党派理论,休谟、斯密、弗格森等苏格兰启蒙学者的派别思想不仅结合文明发展阶段论和商业社会的历史语境,而且运用人性科学的方法深入探... 党派之争是苏格兰启蒙运动社会政治研究领域颇受关注的问题之一。有别于西方早期和近代政治思想家的党派理论,休谟、斯密、弗格森等苏格兰启蒙学者的派别思想不仅结合文明发展阶段论和商业社会的历史语境,而且运用人性科学的方法深入探究派系现象产生的根源,指出党派竞争对自由政体维存的必要性,因而呈现其启蒙特质和现代视野。在苏格兰启蒙学者看来,治理党争的关键是要在限制纯粹的派别争斗与提供健康的竞争环境之间取得平衡。他们一方面倡导采取启蒙教化的手段化解派系间的极端成见,一方面主张通过市场调节和制度设置等手段以转化和引导党派竞争而使之服务于公共福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格兰 启蒙运动 党争 派别 休谟 斯密 弗格森
下载PDF
人性动机与德性之源——苏格兰启蒙学者的道德动机理论研究
3
作者 任裕海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8-17,共10页
道德动机问题是道德哲学和道德心理学的核心问题之一,探讨的是道德行为的动力之源,需要考察道德实践中行为者的心理机制。准确解读苏格兰启蒙思想中的道德动机理论,至少需涉及三个方面的相关因素:一是区别于传统宗教神学的德性信条,在... 道德动机问题是道德哲学和道德心理学的核心问题之一,探讨的是道德行为的动力之源,需要考察道德实践中行为者的心理机制。准确解读苏格兰启蒙思想中的道德动机理论,至少需涉及三个方面的相关因素:一是区别于传统宗教神学的德性信条,在启蒙语境中对德性之源的重新定位;二是将道德行为关联于启蒙人学研究,发现道德动机在人类本性中所体现的内在原则与恒常定律;三是结合文明发展阶段论,探讨道德动机在现代商业社会中的运作机制和正义德性建构之可能。总体来看,苏格兰启蒙学者的道德动机研究既糅合了情感与理性的功用,又包含了道德感、同情共感和更为宽泛的利益观念,并且结合苏格兰社会转型的历史语境发展出一套德性之源和社会正义的理论话语,为现代工商业的利益追求和社会秩序构建提供了合理性诠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格兰启蒙运动 道德动机 道德感 同情共感 理性 合宜性 抱负
下载PDF
美国政体设计的“能力心理学”:《联邦党人文集》的“隐喻”观照
4
作者 任裕海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63-77,共15页
有关心灵能力和行为原则的能力心理学是苏格兰启蒙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托马斯·里德之手发展成为一套系统的理论。美国独立建国时期,能力心理学在北美大陆广泛传播,成为一种广为人知的思想资源。美国制宪者借鉴采用能力心理学思想... 有关心灵能力和行为原则的能力心理学是苏格兰启蒙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托马斯·里德之手发展成为一套系统的理论。美国独立建国时期,能力心理学在北美大陆广泛传播,成为一种广为人知的思想资源。美国制宪者借鉴采用能力心理学思想,凸显了理性原则在构建政府制度和决策机制中的重要性。作为美国建国立宪的经典文献和启蒙时代政治科学的代表作,《联邦党人文集》通篇包含了人类心灵能力与国家政府治理的关联类比。涉及能力分类与政府职能、能力原则与国家治理、能力分殊与精英政治等维度的考察分析清楚表明,能力心理学为美国政体设计的内在逻辑提供了不可或缺的人性认知理据,成为美国政体制度得以形成的重要思想源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政体设计 能力心理学 政府职能 精英政治 《联邦党人文集》
下载PDF
文化自我观与汉英话语策略 被引量:14
5
作者 任裕海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49-53,共5页
笔者认为自我观作为个体人格中的基本要素,在其内容构成和表达方式上存在着文化相对性,同时自我观与话语策略之间具有微妙而实在的联系.本文从自我观的定义和内涵入手,探讨了个体文化和群体文化在自我身份及自我形象界定等方面的区别,... 笔者认为自我观作为个体人格中的基本要素,在其内容构成和表达方式上存在着文化相对性,同时自我观与话语策略之间具有微妙而实在的联系.本文从自我观的定义和内涵入手,探讨了个体文化和群体文化在自我身份及自我形象界定等方面的区别,并且结合立场、结构和审美标准等探讨分析了中西文化自我观对汉英话语策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观 话语策略 文化相对性 群体文化 个体文化 汉语 英语
下载PDF
论跨文化适应的可能性及其内在机制 被引量:20
6
作者 任裕海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1期105-108,共4页
本文从人类基因系统的开放性、文化的习得性及社会学的符号互动理论 ,论述了跨文化适应在理论上的可能性 ;描述了适应的阶段和过程 ;并结合适应面临的障碍 。
关键词 跨文化适应 符号互动 社会化 认知 交往
下载PDF
跨文化感知能力的发展策略 被引量:8
7
作者 任裕海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2004年第12期62-65,共4页
跨文化语境和交流活动需要感知主体超越文化模式影响的局限 ,拓展感知领域并达成文化间的感知互通。虽然文化经验可以制约主体的感知选择、组织和阐释 ,但基于意义系统的可调适性和自觉意识的作用 ,主体仍然能够通过文化认知、心理预设... 跨文化语境和交流活动需要感知主体超越文化模式影响的局限 ,拓展感知领域并达成文化间的感知互通。虽然文化经验可以制约主体的感知选择、组织和阐释 ,但基于意义系统的可调适性和自觉意识的作用 ,主体仍然能够通过文化认知、心理预设和感知互动等途径培养并发展其跨文化感知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语境 感知能力 调适 互动
下载PDF
跨文化能力的伦理维度 被引量:4
8
作者 任裕海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98-102,共5页
本文从构建交际者跨文化能力的角度,结合绝对伦理观与相对伦理观以及普遍伦理原则的探讨,论述了悬置判断、双重标准和表述方式等发展跨文化伦理判断和行为能力的途径。
关键词 跨文化 交际者 能力 伦理
下载PDF
影响跨文化人际关系若干因素探析 被引量:3
9
作者 任裕海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2002年第8期56-60,共5页
跨文化人际关系是指存在于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交际者个体之间的人际关系 ,既具有一般人际关系的共性 ,又具有跨文化的特殊性。跨文化人际关系的研究具有多学科性和复杂性 ,本文就不确定感、相似度、信息表露、自我理念、符号系统和面子... 跨文化人际关系是指存在于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交际者个体之间的人际关系 ,既具有一般人际关系的共性 ,又具有跨文化的特殊性。跨文化人际关系的研究具有多学科性和复杂性 ,本文就不确定感、相似度、信息表露、自我理念、符号系统和面子等影响跨文化人际关系的几种因素加以探讨 ,分析其形成和制约的机制 ,指出文化相对性与人际关系普遍规律的共存是跨文化人际关系的辩证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 人际关系 交往 差异 语境
下载PDF
苏格兰启蒙思想与美国宪政生成关系简论 被引量:4
10
作者 任裕海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80-187,共8页
18世纪苏格兰启蒙思想在北美大陆传播,正值北美殖民地宣告独立和制定新宪法之时。当时苏格兰与北美殖民地同属大英帝国的"文化省份",这些思想与美国缔造者们所思考的问题存在不少相通之处。本文就哈奇森、里德、休谟、斯密等... 18世纪苏格兰启蒙思想在北美大陆传播,正值北美殖民地宣告独立和制定新宪法之时。当时苏格兰与北美殖民地同属大英帝国的"文化省份",这些思想与美国缔造者们所思考的问题存在不少相通之处。本文就哈奇森、里德、休谟、斯密等有代表性的苏格兰思想家的理论与美国早期宪政思想形成之间的关联试作探讨,兼及威瑟斯彭对美国教育所作的贡献。尽管苏格兰启蒙思想家们在某些问题上看法不尽一致,美国建国领袖们有时对某个思想家的评价也好恶相参,但可以肯定,苏格兰启蒙思想深深地影响了美国立国和制宪,是美国宪政多元政治思想的重要源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宪政 苏格兰启蒙 道德哲学《联邦论》
下载PDF
跨文化教育的超越之维——全球化视域下超文化能力的发展路径 被引量:4
11
作者 任裕海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8-12,共5页
跨文化教育与多元文化教育相比更具有积极意义,其旨在超越文化群体间的被动共处,更多关注多种文化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动态交流。虽然跨文化教育的目标包含了与文化他者的理解沟通和人的全面发展,但文化间性仍是其教育理念的主要依据。面... 跨文化教育与多元文化教育相比更具有积极意义,其旨在超越文化群体间的被动共处,更多关注多种文化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动态交流。虽然跨文化教育的目标包含了与文化他者的理解沟通和人的全面发展,但文化间性仍是其教育理念的主要依据。面对全球化时代的文化构成和文化关系具有超文化性特点的现实语境,有必要在跨文化教育中加强学习者的文化主体性和创造性,培养其超越文化模式和疆界的限制、获得与文化他者的良性互动、汲取整合各种文化资源的超文化能力。从认知、交际、伦理、认同、创造等方面探讨超文化能力的发展路径,意在对此"超越"维度提出较为系统的理论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跨文化教育 超文化能力
下载PDF
汉密尔顿人性思想研究
12
作者 任裕海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4期48-57,共10页
作为美国早期政治家和开国元勋,汉密尔顿重视分析人性心理与政治活动的关系,强调制定政策的科学即在于对人性的认知。汉密尔顿的人性观既非理想主义性善论,也非悲观主义性恶论,而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和内在张力的人性思想体系,融合了古... 作为美国早期政治家和开国元勋,汉密尔顿重视分析人性心理与政治活动的关系,强调制定政策的科学即在于对人性的认知。汉密尔顿的人性观既非理想主义性善论,也非悲观主义性恶论,而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和内在张力的人性思想体系,融合了古典的、基督教的和启蒙时代的人性思想,包含了对于人性特质、心理动机和行为原则的复杂认识。考察汉密尔顿的思想体系不难发现,不论是分权制衡的政体架构所体现的人性动机理论,还是代议制共和制所包含的天生贵族观念,汉密尔顿的人性思想实为其政治哲学提供了必不可少的人性认知理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密尔顿 人性思想 理性与激情 欲求与驱力
下载PDF
英汉情感、理智词汇结构差异的文化观照
13
作者 任裕海 《江苏外语教学研究》 1996年第1期42-46,80,共6页
人类的情感活动(喜悦、爱慕、嫌怨、憎恶)与理智活动(思考、理解、记忆、慧悟)是各个民族、各种文化的人共同具有的人性心理特征。然而,生活于不同文化环境中人的情感与理智活动又不可避免地受其特定文化的影响和制约,在具体的表现方式... 人类的情感活动(喜悦、爱慕、嫌怨、憎恶)与理智活动(思考、理解、记忆、慧悟)是各个民族、各种文化的人共同具有的人性心理特征。然而,生活于不同文化环境中人的情感与理智活动又不可避免地受其特定文化的影响和制约,在具体的表现方式上带有不同的文化烙印。人类情感与理智活动的文化差异可以从许多方面来考察。其中,语言作为文化的符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智活动 人类情感 词汇 西方文化 英汉 中西文化 两种语言 文化环境 思维方式 文化世界
下载PDF
绿色回归——《英格兰,英格兰》中的生态思想解读
14
作者 梁秋花 任裕海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21-23,共3页
作为当代英国文坛举足轻重的作家,朱利安·巴恩斯不仅著作颇丰,而且作品中充满了忧患意识和深切的生态关怀。本文从生态批评的视角对巴恩斯的重要作品《英格兰,英格兰》中的生态思想进行解读,探讨了巴恩斯在作品中所体现的对后现代... 作为当代英国文坛举足轻重的作家,朱利安·巴恩斯不仅著作颇丰,而且作品中充满了忧患意识和深切的生态关怀。本文从生态批评的视角对巴恩斯的重要作品《英格兰,英格兰》中的生态思想进行解读,探讨了巴恩斯在作品中所体现的对后现代时期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及人们精神生态的思考及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利安·巴恩斯 《英格兰 英格兰》 生态批评
下载PDF
能指与所指:诗歌语言的符号学特性初探 被引量:5
15
作者 任裕海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51-54,共4页
从语用功能的角度,我们可以将人类语言的功用大致分为以下三类:第一类,也是最常见的一类,是用来传递交流信息.我们说现在是早上七点,说某某喜欢一本书,说乔治·华盛顿是美国第一任总统,这些可以分属此类,我们亦可称其为语言的实用功... 从语用功能的角度,我们可以将人类语言的功用大致分为以下三类:第一类,也是最常见的一类,是用来传递交流信息.我们说现在是早上七点,说某某喜欢一本书,说乔治·华盛顿是美国第一任总统,这些可以分属此类,我们亦可称其为语言的实用功能,它帮助我们处理日常事务.第二类是将语言作为一种工具,例如广告、宣传布告、宣教、政治宣言等均属此类,可称为语言的工具功能.语言的第三类功用存在于小说、戏剧、诗歌等文学作品中,这些文学形式能够加深并拓展我们对生活的感受,这是语言的文学功能.由于语言具有文学的功能,因此它能够对人类的经验进行浓缩组织,使之产生出新的意义,并通过文学作品传达这种意义.文学语言不仅能够将别人的经验传达给我们,而且能够让我们通过想象参与其中.文学语言能够让人们通过想象而获得对生活的更加完全、更加深切的感知和体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语言 符号学 能指与所指 索绪尔 文学语言 语符 对应物 语用功能 结构主义 文学作品
下载PDF
跨文化交际的理论图式——介绍哈罗德·哈曼的交际模式理论 被引量:5
16
作者 任裕海 《外国语文》 1997年第2期49-54,共6页
跨文化交际的理论图式———介绍哈罗德·哈曼的交际模式理论任裕海本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随着跨文化交际学的兴起,人们就交际活动的文化语境以及文化背景对交际模式的影响逐渐给予更多的关注。例如霍尔(EHal)和史密斯... 跨文化交际的理论图式———介绍哈罗德·哈曼的交际模式理论任裕海本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随着跨文化交际学的兴起,人们就交际活动的文化语境以及文化背景对交际模式的影响逐渐给予更多的关注。例如霍尔(EHal)和史密斯(AGSmith)等人的论著中就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 交际能力 理论图式 交际模式 交际活动 符号系统 内部世界 哈罗德 哈曼 人类交际
下载PDF
亚当·斯密的旁观者理论及其对认同研究的意义 被引量:3
17
作者 任裕海 《世界近现代史研究》 2014年第1期247-257,共11页
亚当·斯密的旁观者理论的独特之处在于他发展了斯多葛派认为社会行为要求个体内在自制的思想以及哈奇森和休谟的相关学说,用以阐释道德判断的心理机制。斯密将自我认同中反观自我的立场称为"公正旁观者",因为这种观察并非来自某... 亚当·斯密的旁观者理论的独特之处在于他发展了斯多葛派认为社会行为要求个体内在自制的思想以及哈奇森和休谟的相关学说,用以阐释道德判断的心理机制。斯密将自我认同中反观自我的立场称为"公正旁观者",因为这种观察并非来自某个特定的他者,而是如米德所言来自"一般化他者"。斯密认为,商业活动能够促进不同社会阶层、职业和地域的人们进行广泛的接触交流,从而拓宽人们对世界和自我的认知,并且拓展公正旁观者的范围,这一认识对全球化和跨文化语境中个体身份认同的建构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当·斯密 道德情操论 旁观者 认同
下载PDF
理性与信仰相融共生——美利坚启蒙运动时期神学思想的历史嬗变
18
作者 任裕海 《世界宗教文化》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8-94,共7页
美利坚启蒙运动的重要特质之一是宗教热忱与世俗学识的结合,以及理性、科学和宗教在美利坚社会中的共存与相融。这一历史时期启蒙理性与宗教信仰之间的关联互动具有复杂性和生产性,由此形成了自然神论、惟一神论、普救论等神学观念和信... 美利坚启蒙运动的重要特质之一是宗教热忱与世俗学识的结合,以及理性、科学和宗教在美利坚社会中的共存与相融。这一历史时期启蒙理性与宗教信仰之间的关联互动具有复杂性和生产性,由此形成了自然神论、惟一神论、普救论等神学观念和信仰形态。这些融合理性和启示的理性宗教反对加尔文主义的教义信条,包含了对神性、人性和人类福祉的乐观信念。启蒙运动影响下的神学思想和宗教实践同时也为美国早期的社会变革、道德思考以及共和政体的构建提供了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利坚启蒙运动 理性 自然神论 惟一神论 普救论
原文传递
苏格兰启蒙学说在美利坚的传播和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任裕海 《历史教学(下半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30-37,共8页
18世纪的苏格兰与美利坚同属大英帝国的"文化省份",苏格兰启蒙思想家与美国早期政治领袖所关注和思考的问题具有相通之处。随着苏格兰移民进入美利坚、两地社会网络的发展、苏格兰启蒙学说书籍的进口与重印、苏格兰人对美利... 18世纪的苏格兰与美利坚同属大英帝国的"文化省份",苏格兰启蒙思想家与美国早期政治领袖所关注和思考的问题具有相通之处。随着苏格兰移民进入美利坚、两地社会网络的发展、苏格兰启蒙学说书籍的进口与重印、苏格兰人对美利坚高等教育的影响,苏格兰启蒙学说在北美大陆得以广泛流传并被美利坚民众和政治精英们所接受,成为美国建国立宪的重要思想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格兰 美利坚 启蒙学说 传播
原文传递
多维视域中的美利坚启蒙运动研究
20
作者 任裕海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20-135,共16页
18世纪的美利坚启蒙运动既蕴含启蒙运动的总体特征,又因其特殊的社会历史语境而具有独特的内涵和意义。美利坚启蒙运动的学术研究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世纪初至20世纪60年代,美利坚启蒙运动的研究命题得以确立;第二阶段,20... 18世纪的美利坚启蒙运动既蕴含启蒙运动的总体特征,又因其特殊的社会历史语境而具有独特的内涵和意义。美利坚启蒙运动的学术研究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世纪初至20世纪60年代,美利坚启蒙运动的研究命题得以确立;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随着大西洋史和全球史研究逐渐兴起,该领域更多呈现跨国别的影响研究和比较研究;第三阶段,21世纪以来,研究维度渐趋多元化,从整合概览的宏大叙事转而探究启蒙时期社会文化的某些特定层面。理解美利坚启蒙运动是认识美国现代性特征及其形成过程的重要基础。从跨国和多维视域考察美利坚启蒙运动的特质,其研究范围和研究对象仍有待进一步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利坚启蒙运动 启蒙思想 美国建国 宗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