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参松养心胶囊联合低剂量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2
1
作者 王会洪 黄鹤 任贻强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2926-2929,共4页
目的:观察参松养心胶囊联合低剂量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资料,按照用药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盐酸胺碘酮片口服治... 目的:观察参松养心胶囊联合低剂量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资料,按照用药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盐酸胺碘酮片口服治疗(第1周:每次0.2 g,每日3次;第2周:每次0.2 g,每日2次;第3周至疗程结束:每次0.2 g,每日1次);观察组患者予以盐酸胺碘酮片口服治疗(第1周:每次0.2 g,每日2次;第2周至疗程结束:每次0.2 g,每日1次)+参松养心胶囊1.6 g,口服,每天3次。两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压,心率,心电图中PR间期、QT间期,复律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4.34%)显著高于对照组(81.13%),不良反应发生率(3.77%)显著低于对照组(13.21%),复律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PR间期和QT间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参松养心胶囊联合低剂量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疗效较好,可以显著改善患者心率,起效较快,安全性亦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松养心胶囊 胺碘酮 室性心律失常 心率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新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王刚 李延光 任贻强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7年第9期778-782,共5页
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是以心室腔不同程度扩大、心室壁普遍变薄及心肌运动弥漫性减弱,导致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障碍,伴或不伴有充血性心力衰竭症状为主要特征的心肌疾病.患者病情呈进行性恶化,发展至充血性... 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是以心室腔不同程度扩大、心室壁普遍变薄及心肌运动弥漫性减弱,导致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障碍,伴或不伴有充血性心力衰竭症状为主要特征的心肌疾病.患者病情呈进行性恶化,发展至充血性心衰阶段时,心衰症状反复,药物治疗难以纠正,最终以顽固性心力衰竭、各种心律失常、血栓形成并发栓塞及心脏性猝死为主要临床表现.其中心衰是DCM患者住院最常见的原因.以心衰为主要诊断的患者1年死亡率达25%,这一结果比大多数癌症导致的死亡率还高,而且在3年内死亡率超过25%,5年内死亡率接近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T 扩张型心肌病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 QRS波时限
下载PDF
暖宝宝致低温烧伤 被引量:8
3
作者 蒋辉 殷坤勇 +2 位作者 李延光 任贻强 黄鹤 《华西医学》 CAS 2012年第9期1382-1383,共2页
目的探讨低温烧伤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9年1月-2011年4月收治的32例低温烧伤患者的年龄、烧伤部位、入院时间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例患者经不同治疗方法处理后伤口均愈合。结论低温烧伤患者应引起重视,及早处理,选择合适... 目的探讨低温烧伤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9年1月-2011年4月收治的32例低温烧伤患者的年龄、烧伤部位、入院时间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例患者经不同治疗方法处理后伤口均愈合。结论低温烧伤患者应引起重视,及早处理,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暖宝宝 低温烧伤
原文传递
生大黄保留灌肠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胃肠激素和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5
4
作者 巩博 王刚 +2 位作者 任贻强 黄鹤 李延光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9年第16期3137-3140,共4页
目的:探讨生大黄保留灌肠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胃肠激素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7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SAP患者11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5)和研究组(n=55),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在对照... 目的:探讨生大黄保留灌肠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胃肠激素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7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SAP患者11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5)和研究组(n=55),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生大黄保留灌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指标改善情况、炎症因子、血淀粉酶以及胃肠激素水平。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4.55%(41/55),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4.55%(30/55)(P<0.05)。研究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消退时间、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淀粉酶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胃动素(MTL)、胆囊收缩素(CCK)水平升高,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降低(P<0.05),研究组治疗后MTL、CCK水平高于对照组,VI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大黄保留灌肠治疗SAP患者疗效确切,可减轻炎症反应,改善患者血淀粉酶水平及胃肠道功能,促进患者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大黄 灌肠 重症急性胰腺炎 胃肠激素 炎症反应 疗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