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唑酮及其代谢产物三唑醇在橡胶树植株中的迁移富集行为 被引量:3
1
作者 卢泓玮 邱煜荣 +4 位作者 张善英 任赛豪 张宇 王萌 梁晓宇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44-452,共9页
三唑酮是一种重要的橡胶树白粉病防治药剂,明确三唑酮及其代谢物三唑醇在橡胶树上的迁移富集行为有利于提高其农药的靶标利用率。本研究基于QuEChERS法,采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技术首次建立了三唑酮和三唑醇在橡胶树植株根、... 三唑酮是一种重要的橡胶树白粉病防治药剂,明确三唑酮及其代谢物三唑醇在橡胶树上的迁移富集行为有利于提高其农药的靶标利用率。本研究基于QuEChERS法,采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技术首次建立了三唑酮和三唑醇在橡胶树植株根、茎、叶中的残留分析方法。采用水培条件下根部施药和土培条件下叶部施药的方式,分别研究了三唑酮及三唑醇在橡胶树植株中的迁移富集行为。结果表明:橡胶树植株可快速将三唑酮代谢成三唑醇,2种药剂均可从植株根部通过茎部迁移至叶部,但在植株各部位中的富集行为具有较大差异,其生物富集系数大小依次为根部>茎部>叶部,且茎部和叶部的转运系数均小于1,表明三唑酮及三唑醇很难在橡胶树植株中向上迁移,易被根部富集;在对橡胶树植株叶部施药时,三唑酮亦可快速代谢成三唑醇,2种农药在植株不同部位的叶片间迁移能力较差。该研究可为优化三唑酮等农药在橡胶树上的施用方案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唑酮 三唑醇 橡胶树 迁移 富集
下载PDF
喷施参数对四旋翼植保无人机雾滴在橡胶林中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黄曦泽 梁晓宇 +3 位作者 任赛豪 田方 张宇 王萌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221-1230,共10页
雾滴分布特征影响作物上喷雾的施药效果,而喷施参数是影响植保无人机雾滴分布特性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揭示施药量和雾滴粒径等喷施参数对电动四旋翼植保无人机雾滴在高大乔木橡胶树林段中分布的影响,以成龄‘热研7-20-59’胶林为试验地... 雾滴分布特征影响作物上喷雾的施药效果,而喷施参数是影响植保无人机雾滴分布特性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揭示施药量和雾滴粒径等喷施参数对电动四旋翼植保无人机雾滴在高大乔木橡胶树林段中分布的影响,以成龄‘热研7-20-59’胶林为试验地,分别设置18.75、37.50、75.00、90.00、105.00 L/hm^(2)施药量,70、100、150、250μm雾滴粒径,采用5点采样法在6个高度上测量水平方向及垂直方向的雾滴谱宽度、雾滴覆盖密度、雾滴分布均匀度等主要作业质量技术指标数据,结合橡胶树白粉病的防治效果,筛选四旋翼无人机的最佳喷施参数。结果表明,随施药量的增加,雾滴谱宽度呈下降趋势,雾滴覆盖密度显著增加;施药量在75 L/hm^(2)及以上时满足最低施药雾滴覆盖密度的要求。随着雾滴粒径的增加,雾滴谱宽度呈上升趋势,雾滴覆盖密度无显著差异,雾滴粒径100μm的水平分布均匀度最优。不同施药量和雾滴粒径的雾滴在橡胶林垂直方向的分布均匀度一致,穿透性良好。本研究筛选出施药量75L/hm^(2)和喷雾粒径100μm的最佳喷施参数,在橡胶树白粉病最佳防治时期使用咪鲜胺(EW)和戊唑醇(SC)复配药剂进行田间飞防试验,效果优异,2块试验地的防效分别为65.7%和82.9%。本研究提供了一组橡胶树白粉病防治的四旋翼无人机施药参数,为植保无人机在橡胶林病虫害防治作业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旋翼植保无人机 喷施参数 橡胶林 雾滴分布
下载PDF
豇豆淀粉的提取及理化性质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家豪 张善英 +2 位作者 任赛豪 王萌 章程辉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199-206,共8页
以长豇豆籽为原料,采用响应面Box-Behnken分析法优化淀粉提取工艺,并对其形态结构和理化性质进行表征。采用五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曲面分析法确定豇豆淀粉提取工艺最佳参数为:NaOH溶液的体积420 mL、浸泡时间17 h、乙醇的体积74 mL、振... 以长豇豆籽为原料,采用响应面Box-Behnken分析法优化淀粉提取工艺,并对其形态结构和理化性质进行表征。采用五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曲面分析法确定豇豆淀粉提取工艺最佳参数为:NaOH溶液的体积420 mL、浸泡时间17 h、乙醇的体积74 mL、振荡转速167 r/min、振荡时间70 min,此条件下理论提取率为62.13%。提取的豇豆淀粉灰分含量为0.17%,蛋白质含量0.87%,脂质含量0.25%,纤维素1.59%,溶解度0.73%,溶胀度1.85 g/g;扫描电镜图像表明,豇豆淀粉颗粒呈球型或椭球形,粒径大多分布在9~13μm范围内;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与X射线衍射分析分析表明,豇豆淀粉具有较强的结晶结构与相对结晶度,呈现典型C型结晶淀粉形态;热力学分析表明,起始糊化温度(T_(o))为73.86℃,峰值温度(T_(p))为80.59℃,结束温度(T_(c))为88.53℃。结果表明豇豆淀粉具有紧密的空间结构与较强的抗糊化性质,在食品质构改良剂等领域有较好的应用发展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豇豆 淀粉 提取工艺 形态结构 理化性质
下载PDF
黄瓜中氟吡菌酰胺的吸收和转运 被引量:1
4
作者 任赛豪 张善英 +5 位作者 符元娇 卢泓玮 梁晓宇 张宇 王萌 章程辉 《农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62-368,共7页
[目的]探索氟吡菌酰胺在黄瓜中的吸收和转运规律。[方法]在含5 mg/L氟吡菌酰胺的营养液中进行黄瓜水培暴露试验,研究氟吡菌酰胺在黄瓜中的转运行为。通过根吸附和根抑制试验探究黄瓜根系对氟吡菌酰胺的吸收途径,利用GC-MS/MS对样品中氟... [目的]探索氟吡菌酰胺在黄瓜中的吸收和转运规律。[方法]在含5 mg/L氟吡菌酰胺的营养液中进行黄瓜水培暴露试验,研究氟吡菌酰胺在黄瓜中的转运行为。通过根吸附和根抑制试验探究黄瓜根系对氟吡菌酰胺的吸收途径,利用GC-MS/MS对样品中氟吡菌酰胺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氟吡菌酰胺在营养液中的消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在无苗对照组和有苗处理组中的半衰期分别为23.90、11.70 d,表明氟吡菌酰胺在有苗处理中消解更快。氟吡菌酰胺更易在黄瓜根部富集,不易向上转运。根吸附试验结果表明质外体途径是氟吡菌酰胺进入黄瓜根部的主要途径。此外,氟吡菌酰胺进入根部的过程主要为被动运输,且有水通道蛋白的参与。[结论]黄瓜对氟吡菌酰胺的吸收途径为质外体途径,主要富集在黄瓜根部,不易向上传导,为氟吡菌酰胺的科学使用提供了理论支持,对环境风险和食品安全评估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吡菌酰胺 黄瓜 吸收 转运 富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