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超定位下置入Corflo胃肠营养管的效果 被引量:1
1
作者 戴耀玲 汪丹琼 +1 位作者 任金婷 贾飞飞 《中国乡村医药》 2019年第11期8-9,共2页
目的探讨B超定位下置入Corflo胃肠营养管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该院ICU收治的需行肠内营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胃内注气法盲插Corflo胃肠营养管,观察组予以B超定位下胃内注气法置入Corfl... 目的探讨B超定位下置入Corflo胃肠营养管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该院ICU收治的需行肠内营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胃内注气法盲插Corflo胃肠营养管,观察组予以B超定位下胃内注气法置入Corflo胃肠营养管。比较两组置管后24小时内、第3天、第7天置管成功率及肠内营养率,以及置管相关医疗费用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置管后24小时内及第3天置管成功率、肠内营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置管相关医疗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7天置管成功率、肠内营养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超定位下置入Corflo胃肠营养管可有效提高ICU患者置管成功率和肠内营养率,降低置管相关医疗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超定位 肠内营养 Corflo胃肠营养管
下载PDF
系统化心理干预对截肢手术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戴耀玲 任金婷 《中国乡村医药》 2017年第15期76-77,80,共3页
目的观察系统心理干预对截肢手术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该院收治的46例截肢手术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先后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予截肢手术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实施系统化心理干预... 目的观察系统心理干预对截肢手术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该院收治的46例截肢手术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先后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予截肢手术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实施系统化心理干预。比较两组心理状态、疼痛程度、生活质量等。结果术前24小时、出院前24小时、术后3个月,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出院时,观察组术后幻肢痛、幻觉痛、残肢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出院后3个月,观察组生理功能、心理状态、独立生活能力、社会关系、环境、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系统心理干预有助于缓解截肢手术患者术后焦虑和抑郁情绪,减轻疼痛程度,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截肢手术 心理干预 系统化 负性情绪 疼痛
下载PDF
经鼻行胃肠减压术引流欠佳致急性胃扩张1例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3
作者 戴耀玲 汪丹琼 +1 位作者 任金婷 吴静锋 《中国乡村医药》 2021年第19期70-71,共2页
胃肠减压术是将胃管从口腔或鼻腔插入,连接一次性胃肠减压器,在负压及虹吸原理的作用下使胃内容物引出体外的一种方法,以达到降低胃肠内压力,减少胃肠膨胀程度,改善胃肠壁血液循环,促进胃部伤口愈合及功能恢复的目的[1]。胃肠减压术的... 胃肠减压术是将胃管从口腔或鼻腔插入,连接一次性胃肠减压器,在负压及虹吸原理的作用下使胃内容物引出体外的一种方法,以达到降低胃肠内压力,减少胃肠膨胀程度,改善胃肠壁血液循环,促进胃部伤口愈合及功能恢复的目的[1]。胃肠减压术的护理操作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较为普遍,笔者总结我科发生的1例经鼻行胃肠减压术后引流减压效果不佳致患者急性胃扩张的案例,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并总结预防措施与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减压术 急性胃扩张 胃肠壁 临床护理工作 虹吸原理 护理操作 血液循环 胃内容物
下载PDF
延续健康教育对骨折患者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任金婷 戴耀玲 许春绒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20年第1期110-112,共3页
目的探讨骨折患者接受延续健康教育对其康复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10月在宁波市第六医院接受治疗的骨折患者78例进行研究,采用随机选号的方法分为两组,其中接受出院健康教育护理的39例患者为对照组,接受延... 目的探讨骨折患者接受延续健康教育对其康复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10月在宁波市第六医院接受治疗的骨折患者78例进行研究,采用随机选号的方法分为两组,其中接受出院健康教育护理的39例患者为对照组,接受延续健康教育护理的39例患者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结果在护理12周后,观察组的肢体运动评分为(91.67±6.52)分,轻度、无运动障碍率为94.87%(37/39),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59±6.08)分,76.92%(30/39),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58,χ2=5.185,均P<0.05)。在护理12周后,两组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生命活力、心理健康等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81.46±7.79)分、(72.28±6.78)分、(75.16±7.19)分、(82.84±8.01)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72.86±6.80)分、(64.47±6.05)分、(67.28±6.35)分、(73.68±7.09)分,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93、5.367、5.130、5.347,均P<0.05)。结论骨折患者接受延续健康教育,可以提升康复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院后医疗/方法 骨折 健康教育 护理 康复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多模式镇痛对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矫正术患儿术后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吴俊 刘亚珍 +3 位作者 余慧 许春绒 王珊 任金婷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20年第10期1859-1861,共3页
目的探讨多模式镇痛对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矫正术患儿术后恢复的影响,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矫正术患儿术后康复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宁波市第六医院拟行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矫正术治疗的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 目的探讨多模式镇痛对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矫正术患儿术后恢复的影响,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矫正术患儿术后康复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宁波市第六医院拟行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矫正术治疗的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儿均行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矫正术,术后常规行自控全凭静脉术后镇痛(PCIA),观察组采取多模式镇痛,观察患儿手术时间、镇痛泵用量及计划外疼痛呼叫次数,术后即刻、术后12 h及24 h时的镇静深度(Ramsay)评分,术前、术后24 h时疼痛神经递质及应激反应水平。结果两组患儿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泵用量、计划外疼痛呼叫次数观察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即刻、术后12 h时观察组Ramsay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4 h时两组Ramsay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一氧化氮(NO)、前列腺素E2(PEG2)及五羟色胺(5-HT)术后24 h时较术前升高,但术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丙二醛(MDA)、去甲肾上腺素(NE)及血清皮质醇(Cor)术后24 h时较术前升高,但术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矫正术患儿采取多模式镇痛有助于减轻术后疼痛及应激反应,利于患儿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式镇痛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矫正术 疼痛 应激反应
原文传递
重症监护室护理工作中增强法律意识的重要性 被引量:2
6
作者 戴耀玲 任金婷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7年第3期181-182,共2页
目的:探究重症监护室护理工作中增强法律意识的重要性。方法:为了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浙江省宁波市第六医院重症监护室自2014年7月在护理工作中,采取增强护士法律意识的措施。从实施措施前后收治的患者中各随机选取4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 目的:探究重症监护室护理工作中增强法律意识的重要性。方法:为了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浙江省宁波市第六医院重症监护室自2014年7月在护理工作中,采取增强护士法律意识的措施。从实施措施前后收治的患者中各随机选取4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及护理纠纷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实施之后护理质量较之前有了明显提升,护理纠纷发生率较之前明显较少,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重症监护室护理工作中增强法律意识,可以有效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纠纷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室 护理工作 法律意识 重要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