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分析冠向复位瓣术、侧向转位瓣术、双乳头瓣术修复牙龈瘤切除术后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收集23例牙龈瘤患者,术中切除牙龈瘤后,根据软组织缺损情况分别采用冠向复位瓣术、侧向转位瓣术、双乳头瓣术行软组织修复。术前及术...目的分析冠向复位瓣术、侧向转位瓣术、双乳头瓣术修复牙龈瘤切除术后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收集23例牙龈瘤患者,术中切除牙龈瘤后,根据软组织缺损情况分别采用冠向复位瓣术、侧向转位瓣术、双乳头瓣术行软组织修复。术前及术后6个月测量牙龈指数(gingival index,GI)、角化龈宽度(keratinized gingival width,KGW)、牙龈退缩(gingival re⁃cession,GR)、龈乳头充填指数(papilla fill index,PFI),记录牙龈瘤切除术后形成的牙龈退缩类型及术后2周患者自主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以评价3组修复方式的临床疗效。结果术后6个月3组患者牙龈瘤均无复发。与术前相比,采用3种带蒂瓣修复后GI、GR均显著改善(P<0.05);KGW均显著增加(P<0.05),其中侧向转位瓣组及双乳头瓣组术后KGW明显宽于冠向复位瓣组(P<0.05);冠向复位瓣组及侧向转位瓣组PFI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3种带蒂瓣修复软组织缺损均取得了良好的临床和美学效果,术后角化龈明显增宽,其中侧向转位瓣术及双乳头瓣术优于冠向复位瓣术。展开更多
为了探索高频段室内无线体域网通信的可行性,对10 GHz室内无线体域网的传播特性进行测量与研究。基于大量的测量数据,给出了10 GHz频段室内无线体域网的路径损耗、阴影效应与均方根时延扩展的统计特性,并针对接收端身体角度变化的情况,...为了探索高频段室内无线体域网通信的可行性,对10 GHz室内无线体域网的传播特性进行测量与研究。基于大量的测量数据,给出了10 GHz频段室内无线体域网的路径损耗、阴影效应与均方根时延扩展的统计特性,并针对接收端身体角度变化的情况,提出了一种具有身体角度影响的路径损耗模型,该模型利用身体角度因子修正身体角度变化引入的路径损耗。同时,分析了接收端天线在人体不同高度时对路径损耗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路径损耗指数与身体角度呈二次函数关系,由身体角度引起的路径损耗(PBA,path loss in body angle)与身体角度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带有系数的三角函数表示,且此系数与收发端之间的距离呈单调递减的指数函数关系。此外,当身体处于不同角度时,接收端天线位于人体不同高度时对路径损耗的影响比没有身体旋转角度时小。上述研究结果可以为未来10 GHz频段在室内无线体域网的使用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践依据。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分析冠向复位瓣术、侧向转位瓣术、双乳头瓣术修复牙龈瘤切除术后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收集23例牙龈瘤患者,术中切除牙龈瘤后,根据软组织缺损情况分别采用冠向复位瓣术、侧向转位瓣术、双乳头瓣术行软组织修复。术前及术后6个月测量牙龈指数(gingival index,GI)、角化龈宽度(keratinized gingival width,KGW)、牙龈退缩(gingival re⁃cession,GR)、龈乳头充填指数(papilla fill index,PFI),记录牙龈瘤切除术后形成的牙龈退缩类型及术后2周患者自主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以评价3组修复方式的临床疗效。结果术后6个月3组患者牙龈瘤均无复发。与术前相比,采用3种带蒂瓣修复后GI、GR均显著改善(P<0.05);KGW均显著增加(P<0.05),其中侧向转位瓣组及双乳头瓣组术后KGW明显宽于冠向复位瓣组(P<0.05);冠向复位瓣组及侧向转位瓣组PFI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3种带蒂瓣修复软组织缺损均取得了良好的临床和美学效果,术后角化龈明显增宽,其中侧向转位瓣术及双乳头瓣术优于冠向复位瓣术。
文摘为了探索高频段室内无线体域网通信的可行性,对10 GHz室内无线体域网的传播特性进行测量与研究。基于大量的测量数据,给出了10 GHz频段室内无线体域网的路径损耗、阴影效应与均方根时延扩展的统计特性,并针对接收端身体角度变化的情况,提出了一种具有身体角度影响的路径损耗模型,该模型利用身体角度因子修正身体角度变化引入的路径损耗。同时,分析了接收端天线在人体不同高度时对路径损耗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路径损耗指数与身体角度呈二次函数关系,由身体角度引起的路径损耗(PBA,path loss in body angle)与身体角度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带有系数的三角函数表示,且此系数与收发端之间的距离呈单调递减的指数函数关系。此外,当身体处于不同角度时,接收端天线位于人体不同高度时对路径损耗的影响比没有身体旋转角度时小。上述研究结果可以为未来10 GHz频段在室内无线体域网的使用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践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