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代中国人道德价值的困境及重构 被引量:4
1
作者 任静伟 赖永海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24-132,共9页
传统意义的道德与人性之间始终存在着张力和冲突,人类的道德价值始终在这种张力和冲突之间,按照历史逻辑特有的规律演进。当代中国正处于"两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经济的发展、社会结构的重构、文化的转型,特别是现代工业文明带... 传统意义的道德与人性之间始终存在着张力和冲突,人类的道德价值始终在这种张力和冲突之间,按照历史逻辑特有的规律演进。当代中国正处于"两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经济的发展、社会结构的重构、文化的转型,特别是现代工业文明带来的诸如信息技术、生命科学、生物工程等所谓的技术革命,更使得既有的道德价值面临激烈的挑战和冲突,从而使道德价值陷入诸如认知和抉择以及实践困难的尴尬境地。集中表现为"中西方价值观念的冲突""一元价值观和多元道德价值观的冲突""传统道德价值观和现代道德价值观的冲突"等三大冲突、"道德价值抉择的困境""道德价值导向的困境""道德价值虚化的困境""道德价值物化的困境"四大困境以及"自利和利他的矛盾""德福一致和德福背离的矛盾""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矛盾""经济发展和道德滑坡的矛盾""德性伦理和制度伦理的矛盾"五大矛盾。由于文化全球化的冲击、传统文化的断裂、道德价值的教育缺位、道德和经济的"二律背反"等原因,当代中国人正面临道德信仰缺失以及在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关系上的道德价值困境。要走出道德价值困境,需要从德性伦理、制度伦理、道德因果律等方面对当代中国人的道德价值进行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人 道德价值困境 道德价值建构
下载PDF
部分公众人物道德缺失的现状、原因及应对 被引量:9
2
作者 任静伟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3-128,共6页
基于部分公众人物的道德缺失问题,运用哲学、伦理学和政治学的基本原理,通过对公众人物及其道德概念进行界定,并对其现状、成因进行了梳理和剖析,同时,基于公众人物道德构建问题的必要性,对其作了道德预设,最后从道德自律、道德他律、... 基于部分公众人物的道德缺失问题,运用哲学、伦理学和政治学的基本原理,通过对公众人物及其道德概念进行界定,并对其现状、成因进行了梳理和剖析,同时,基于公众人物道德构建问题的必要性,对其作了道德预设,最后从道德自律、道德他律、法律他律三个向度,探讨了公众人物道德缺失的应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众人物 道德缺失 应对
下载PDF
走出死亡的智慧:知识与信仰——从苏格拉底之死和耶稣之被钉十字架出发
3
作者 任静伟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0年第12期23-25,共3页
死亡作为人生命的终结,人如何看待死亡,如何看待死后的未知状态,如何进行死亡的价值和其他价值的比较,都构成了任何空间里的人类智慧所要讨论的主题之一。本文通过探讨苏格拉底之死和耶稣之被钉十字架,来追溯这种走出死亡的智慧。
关键词 死亡 苏格拉底之死 耶稣被钉十字架
下载PDF
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渗透路径 被引量:2
4
作者 任静伟 王永乐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7期I0003-I0004,共2页
新时代,文化在国家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逐渐显现。文化不仅是民族创新力及凝聚力的根本源泉,更是强化国家软实力的关键所在。红色文化则是传统文化的延展、赓续和超越,蕴含丰厚的价值意蕴和历史内涵。因此,把红色文化渗透到高校... 新时代,文化在国家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逐渐显现。文化不仅是民族创新力及凝聚力的根本源泉,更是强化国家软实力的关键所在。红色文化则是传统文化的延展、赓续和超越,蕴含丰厚的价值意蕴和历史内涵。因此,把红色文化渗透到高校思政教育中,既可以发挥红色文化特殊的资源价值,又可以促进高校思政教育创新与发展。诚然,红色文化和传统文化有着明显差异,本质特点在于其具有红色革命精神。在高校思政教育过程中,红色文化蕴含的传承价值主要体现在:红色文化切实丰富并充实思政教育内容,显著提高高校人才培养效率及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思政教育 文化渗透 传承价值 历史内涵 文化蕴含 本质特点 国家软实力 创新力
下载PDF
从“重生”到“知死”——简论孔子的人生哲学观 被引量:2
5
作者 任静伟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1期15-18,共4页
以《论语》为原典,集中分析和讨论了孔子"未知生焉知死"、"生死有命"和"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等人生哲学思想,指出:孔子重视"生"并不意味着忽视"死",强调人之"... 以《论语》为原典,集中分析和讨论了孔子"未知生焉知死"、"生死有命"和"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等人生哲学思想,指出:孔子重视"生"并不意味着忽视"死",强调人之"知生死"就是"知命",即明白"死生有命";面对"求之在天者"而非"求之在我者"的生死问题,人所能做的就是以"践仁"来实现生命的永恒价值,并借此获得对个体生死的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生死观 “重生” “知死” “践仁”
下载PDF
中国传统理想人格在时代新人培育中的效用及路径 被引量:1
6
作者 任静伟 刘莉 《宜春学院学报》 2022年第5期10-15,共6页
中国传统理想人格是中国传统道德价值的主体内容,亦是支撑中国人精神世界的依据所在。它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和流布,早已根植于中国人的内心深处,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不竭的精神动力。基于共通的精神血脉和文化土壤,中国传统理想人格和时... 中国传统理想人格是中国传统道德价值的主体内容,亦是支撑中国人精神世界的依据所在。它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和流布,早已根植于中国人的内心深处,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不竭的精神动力。基于共通的精神血脉和文化土壤,中国传统理想人格和时代新人之间存有深刻的内生关系,从而能够为时代新人培育提供思想参照、路径参照和价值参照。因此,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背景下,必须充分发挥“道德模范”“政府主体”“学校主渠道”以及“家庭道德教化”等作用,以期探赜两者之间的融合路径,最终实现对中国传统理想人格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代新人 中国传统理想人格 效用 融合路径
下载PDF
儒家教化思想对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价值及路径 被引量:1
7
作者 任静伟 范嘉琪 王永乐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3期13-16,共4页
儒家教化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道德价值资源,能够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提供丰厚的价值引领、思想滋润和路径参考,并能够在实践理念、建设目标、主体内容以及养成路径等方面与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现真正... 儒家教化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道德价值资源,能够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提供丰厚的价值引领、思想滋润和路径参考,并能够在实践理念、建设目标、主体内容以及养成路径等方面与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融通。因此,在新时代,如何让儒家教化思想得到传承和发展,进而在公民道德建设中凸显出最大的价值,这是需要引起关注的宏大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教化思想 新时代公民 道德建设 价值 路径
下载PDF
边缘、跨界、流动图像:电影哲学的叙事圈套
8
作者 任静伟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44-46,共3页
从巴拉兹·贝拉1923年发表的第一部电影理论著作《可见的人》开始,到克里斯蒂安·麦茨与让·米特里之间的争论,再到吉尔·德勒兹的影像分类学,学者关于电影及电影哲学的理解、认识逐渐延伸到电影艺术之外的“综合空间”... 从巴拉兹·贝拉1923年发表的第一部电影理论著作《可见的人》开始,到克里斯蒂安·麦茨与让·米特里之间的争论,再到吉尔·德勒兹的影像分类学,学者关于电影及电影哲学的理解、认识逐渐延伸到电影艺术之外的“综合空间”。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电影艺术呈现鲜明的哲理化发展倾向,各类哲学理论对电影创作产生的影响日益深刻。1979年苏联哲学家和电影学家魏茨曼以辩证唯物主义为基础,从现代电影概念出发,创作了《电影哲学概说》,对电影哲学进行了系统化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哲学 艺术呈现 巴拉兹 哲理化 电影创作 跨界 魏茨曼 理论著作
下载PDF
大慧宗杲儒释交涉思想之刍议
9
作者 任静伟 《宜春学院学报》 2020年第8期13-17,共5页
为应对儒学的挑战,吸引更多士大夫参禅群体的目光,宗杲禅师援儒入释、以释摄儒,不遗余力地对儒释思想进行融合和会通。因此,无论是他与以张九成、张浚、朱熹等为代表的儒士群体之交游,还是其承袭临济杨岐法系中重视对士大夫居士弘法的传... 为应对儒学的挑战,吸引更多士大夫参禅群体的目光,宗杲禅师援儒入释、以释摄儒,不遗余力地对儒释思想进行融合和会通。因此,无论是他与以张九成、张浚、朱熹等为代表的儒士群体之交游,还是其承袭临济杨岐法系中重视对士大夫居士弘法的传统,都旨在建立和完善上述的同构体系。为此,宗杲禅师对儒禅之关系、儒学所论之“道”“义”“性”与儒家所论之“五常”间关系进行禅学化的诠解,并竭力对儒释两家之心性论、工夫论进行融通,最终提出以“为学为道一也”为主要特征的儒释同构之话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慧宗杲 儒释交涉 话语同构
下载PDF
宗杲之心性本觉思想探析
10
作者 任静伟 《西部学刊》 2020年第19期150-152,共3页
宗杲禅师的心性本觉思想,是通过对南宗禅心性思想的继承和对天台、华严诸宗心性思想、儒学心性思想的融摄,以及通过对心性"本觉"与"始觉"辨析的基础上形成的。从心性解脱论的向度,宗杲强调众生悉具觉悟成佛之心,心... 宗杲禅师的心性本觉思想,是通过对南宗禅心性思想的继承和对天台、华严诸宗心性思想、儒学心性思想的融摄,以及通过对心性"本觉"与"始觉"辨析的基础上形成的。从心性解脱论的向度,宗杲强调众生悉具觉悟成佛之心,心之觉义,"见一切法""遍一切处",并指出对本觉之自心的体认须自修自度、自证自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杲 心性本觉 自证自悟
下载PDF
道德教化对时代新人培育的价值及其路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范松仁 任静伟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49-157,共9页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崇德向善的优良传统,涵养了丰富的道德教化思想。道德教化是培养道德主体的道情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能力的重要手段,具有教化大众向善、传承道德理想、传递道德知识、推动道德践履的重要作用,对于培育时代新人也彰显...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崇德向善的优良传统,涵养了丰富的道德教化思想。道德教化是培养道德主体的道情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能力的重要手段,具有教化大众向善、传承道德理想、传递道德知识、推动道德践履的重要作用,对于培育时代新人也彰显出传承优良道德价值、助推道德历练践行、完善道德人格的时代价值。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坚持德法并举,发挥道德教化作用,塑造时代新人,要注重优秀道德理想传承、大力加强传统道德理想的教育,注重艰苦道德历练、在艰苦环境及磨难中培育时代新人,注重道德人格的完善、创新道德人格塑造新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教化 时代新人 当代价值 培育路径
下载PDF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体系创新研究
12
作者 任静伟 刘泰来 《大学(思政教研)》 2022年第12期112-115,共4页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体系承担着立德树人的各项基本任务,也是完成基本使命的最关键部分。在高校思想政治基础理论教育课程中,话语体系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价值,它对于高校学生学习新知识、表达情感方法和养成行为体系起着...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体系承担着立德树人的各项基本任务,也是完成基本使命的最关键部分。在高校思想政治基础理论教育课程中,话语体系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价值,它对于高校学生学习新知识、表达情感方法和养成行为体系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话语体系进行创新的同时,也面临着更高要求的挑战。为此,高校应该积极展开相关研究,以满足高校学生全面发展的道德需求,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和感染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思想政治理论课 话语体系
下载PDF
悼红诔——记茶花女
13
作者 任静伟 《文化月刊(下旬刊)》 2015年第3期104-105,共2页
小说《茶花女》是十九世纪法国著名作家小仲马的代表作,作品一经问世,便被译成各种文字在世界流传,而《茶花女》也成了第一部引进中国的西方文学名著,影响了当时中国传统才子佳人小说的结构和创作意义。
关键词 《茶花女》 代表作 小说 中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