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颅多普勒超声对椎-基底动脉缺血的诊断
1
作者 任鸿娜 高凤伶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1999年第8期29-29,共1页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 脑缺血 诊断 多普勒超声
下载PDF
探讨感染性休克大鼠血管内皮损伤与炎症相关因子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任鸿娜 《首都医药》 2014年第14期36-38,共3页
目的探讨感染性休克时循环内皮细胞(CEC)、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与炎症相关因子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将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8只)与感染性休克组(n=24只)。空白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感染性休克组注射内毒素(LPS,10mg/kg)... 目的探讨感染性休克时循环内皮细胞(CEC)、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与炎症相关因子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将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8只)与感染性休克组(n=24只)。空白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感染性休克组注射内毒素(LPS,10mg/kg)诱导休克。对照组即刻采血,休克组制模后1h、2h、4h采血(n=8只)。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液中CEC数量,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液中vW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含量。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感染性休克组CEC数量、vWF水平明显增加,血清TNF-α、IL-1β水平亦明显升高,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②随着休克时间延长,CEC数量及vWF、TNF-α、IL-1β水平持续增加,且有显著性差异(P<0.01)。③CEC数量与TNF-α、IL-1β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1=0.998,P1=0.002;r2=0.974,P2=0.026),vWF含量与TNF-α、IL-1β水平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感染性休克时,血管内皮受损,炎症相关因子可能起关键作用,CECs、vWF的变化与炎症引起的血管内皮损伤有关。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休克 循环内皮细胞 细胞因子
原文传递
TCD诊断颅内压增高及脱水药治疗的TCD监测 被引量:1
3
作者 任鸿娜 《首都医药》 2013年第6期30-32,共3页
目的探讨TCD对颅内压(ICP)增高的诊断价值,以及甘露醇的治疗作用。方法 41例ICP增高患者行TCD检查,其中15例行甘露醇治疗前后TCD动态观察,并以12例健康者TCD动态观察为对照。结合TCD血流动力学变化,分析ICP增高的TCD特征性改变。结果 IC... 目的探讨TCD对颅内压(ICP)增高的诊断价值,以及甘露醇的治疗作用。方法 41例ICP增高患者行TCD检查,其中15例行甘露醇治疗前后TCD动态观察,并以12例健康者TCD动态观察为对照。结合TCD血流动力学变化,分析ICP增高的TCD特征性改变。结果 ICP增高患者TCD的Vd波幅降低,PI值增高与健康人对比有显著性差异。甘露醇治疗前后两组受检者TCD的Vd,Vs和Vm均明显增高。ICP增高者的TCD特点是Vd增高为主,同时PI值有显著性降低,此作用在给药后2h仍较明显。结论①TCD诊断高颅压作用确切,频谱呈特征性高阻改变。②颅内压增高的程度与舒张期血流速度呈负相关,而与PI值呈正相关。③甘露醇对健康人和ICP增高者均有增加脑血流速度的作用,可降低ICP增高者PI值,而在健康人组,PI值无改变。对疑有高颅压者可行甘露醇试验。④甘露醇增加脑血流速度作用于给药后2h健康人组中已基本消失;在ICP增高组中,甘露醇的作用时间较正常人更长。TCD对高颅压的诊断、鉴别诊断、动态监测在一定程度上可替代腰穿及颅内压监测,甘露醇试验可验证TCD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多普勒超声 颅内压 甘露醇
原文传递
原发性心包间皮瘤七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肖彩云 李小霞 +4 位作者 徐庆中 刘秉锟 王晨 王倩 任鸿娜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8期524-526,共3页
原发性心包间皮瘤临床罕见,本组分析7例原发性心包间皮瘤,其症状、体征无特异性.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等检查不能确定诊断,常被误诊为结核性心包炎、缩窄性心包炎等病,明确诊断需借助心包积液及心包的活组织的病理学检查及Ga... 原发性心包间皮瘤临床罕见,本组分析7例原发性心包间皮瘤,其症状、体征无特异性.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等检查不能确定诊断,常被误诊为结核性心包炎、缩窄性心包炎等病,明确诊断需借助心包积液及心包的活组织的病理学检查及Ga ̄(67)血池扫描Bev-EP_4,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皮瘤 心包肿瘤 病理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