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震所致挤压综合征的康复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杨扬 何成奇 伊伟恩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134-1135,共2页
挤压综合征是指肌肉丰富的肢体(特别是下肢)或躯干被倒塌的工事、建筑物或其他重物长时间挤压、受伤肢体自压或缚扎止血带时间过长,使受压缺血部位的肌肉受到破坏,在解除挤压之后以发生急性肾衰竭为主要临床表现。已有的地震造成的... 挤压综合征是指肌肉丰富的肢体(特别是下肢)或躯干被倒塌的工事、建筑物或其他重物长时间挤压、受伤肢体自压或缚扎止血带时间过长,使受压缺血部位的肌肉受到破坏,在解除挤压之后以发生急性肾衰竭为主要临床表现。已有的地震造成的严重结构性损伤的经验表明:挤压综合征的发生率为2%-15%:大约1/2的挤压综合征患者会发展为急性肾衰竭:约1/2的急性肾衰竭患者需要透析;需要筋膜切开术治疗的挤压综合征患者人数高于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挤压综合征 疗效分析 地震 急性肾衰竭 康复 受伤肢体 筋膜切开术 扎止血带
下载PDF
活血通络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血瘀证)疗效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和IL-1β、IL-6、TNF-α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伊伟恩 邓建军 +2 位作者 郑小锋 唐童龙 杨小林 《四川中医》 2022年第7期120-123,共4页
目的:观察活血通络汤对血瘀证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对血液流变学及IL-1β、IL-6、TNF-α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3月~2021年3月我院住院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对照组各40例,两组按我科优势病种方案... 目的:观察活血通络汤对血瘀证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对血液流变学及IL-1β、IL-6、TNF-α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3月~2021年3月我院住院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对照组各40例,两组按我科优势病种方案进行牵引、针灸及中药外敷照射等常规治疗,其中对照组口服美洛昔康片,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内服活血通络汤,煎汤取汁,每日三次,每次150ml温服、1日1剂,2组患者均以1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对2周后的各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下腰痛评定量表(JOA)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及IL-1β、IL-6、TNF-α等血清指标数值采取功效评析。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分别是92.50%(37/40)、67.50%(27/40),治疗组较对照组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VAS数值、JOA数值较治疗前症状显著减轻(P<0.05)。治疗组疗后的VAS数值、JOA数值均优于对照组(P<0.05),血液流变学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较对照组降低明显(P<0.05)。结论:活血通络汤在血瘀证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治中临床疗效较对照组改善显著。活血通络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够抑制炎性相关因子的表达水平、改善JOA、VAS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提示中西医结合医治腰椎间盘突出症较西药治疗更能获得的显著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府”理论 活血通络汤 腰椎间盘突出症 炎性因子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活血通络汤联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6
3
作者 伊伟恩 李姿蓉 +3 位作者 李中 刘德果 胡金辉 杨小林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6年第7期999-1002,共4页
目的:观察活血通络汤联合牵引、针灸疗法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过程,总结其改善腰间盘突出症患者症状和体征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应用活血通络汤联合疗法治疗腰间盘突出症提供理论及现实依据。方法:选取9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完全... 目的:观察活血通络汤联合牵引、针灸疗法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过程,总结其改善腰间盘突出症患者症状和体征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应用活血通络汤联合疗法治疗腰间盘突出症提供理论及现实依据。方法:选取9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完全随机原则分为单纯中药组,牵引针灸组和联合治疗组。单纯中药组采用单纯服用活血通络汤治疗,牵引针灸组采用牵引推拿、针刺灸法治疗,联合治疗组则在牵引推拿、针刺灸法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活血通络汤治疗,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单纯中药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0%,牵引针灸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5%,联合治疗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同时比较分析治疗前后3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Vas(视觉疼痛模拟评分)评分以及腰椎JOA评分,3组患者的Vas评分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牵引针灸组降低幅度最低,单纯中药组次之,联合治疗组最高;3组患者腰椎JOA评分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牵引针灸组提高幅度最低,单纯中药组次之,联合治疗组最高,其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通络汤联合牵引、针灸疗法治疗总有效率最高,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活血通络汤 联合疗法 临床观察
下载PDF
脊柱力学失衡与强直性脊柱炎胸背痛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9
4
作者 李敏 梁翼 +7 位作者 吴晓惠 余文景 伊伟恩 马全 耿云龙 刘碧莹 周文琪 张挥武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70-174,共5页
目的探讨脊柱力学失衡与AS胸背痛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AS患者90例,根据入组时是否伴有胸背痛疼分为胸背痛AS组(30例)和无胸背痛AS组(60例),分别收集其临床症状,BASDAI、BASFI、Bath强直性脊柱炎衡量指数(BASMI)、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 目的探讨脊柱力学失衡与AS胸背痛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AS患者90例,根据入组时是否伴有胸背痛疼分为胸背痛AS组(30例)和无胸背痛AS组(60例),分别收集其临床症状,BASDAI、BASFI、Bath强直性脊柱炎衡量指数(BASMI)、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度(ASDAS),并同期检测其脊柱力学功能、核心肌力测试,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比较组间的差异,以及Spearman相关分析探讨其胸背痛发生与临床评分及脊柱力学指标的相关性。结果①胸背痛AS组与无胸背痛AS组在背部肌力时间比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82±0.41)min与(1.33±0.74)min,F=12.372,P=0.001];②胸背痛AS组多以中下段胸椎病变为主,MRI漏诊率较高,尤以肋头与肋横突炎、面关节炎、棘上韧带炎等微小病变为主;③健康对照组在前屈力量对比中与A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2.1±46.3)Nm与(126.6±35.7)Nm,F=6.440,P=0.002];④在脊柱左右旋转比较中,胸背痛AS组与无胸背痛A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8±0.22)与(1.05±0.17),F=10.044,P<0.01];⑤胸背痛AS患者组其脊柱左右旋转与BASDAI有关(r=-0.522,P=0.004);与脊柱活动度向右侧屈(r=0.435,P=0.021),向左侧屈(r=0.528,P=0.004)有关;与脊柱力量向左旋转(r=0.57,P=0.001),向右侧屈(r=0.368,P=0.049),向左侧屈(r=0.369,P=0.049)有关。结论AS胸背痛以中下段胸椎为主,MRI漏诊率高,且脊柱左右侧力学失衡是AS胸背痛的相关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炎 强直性 力学 肌力 胸椎
原文传递
类风湿关节炎伴膝冷痛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李敏 伊伟恩 +2 位作者 吴晓惠 谢其冰 尹耕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93-295,158,共3页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出现膝冷痛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我院诊治的以膝关节不适为主诉的RA患者60例,其中伴有膝冷痛者30例,收集其疾病活动性评分28(DAS28)、膝冷痛评分,行远红外断层扫描成像技术(TTM)测量膝关节TTM值,同时检测...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出现膝冷痛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我院诊治的以膝关节不适为主诉的RA患者60例,其中伴有膝冷痛者30例,收集其疾病活动性评分28(DAS28)、膝冷痛评分,行远红外断层扫描成像技术(TTM)测量膝关节TTM值,同时检测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膝冷痛组与无膝冷痛组在病程(t=5.932,P=0.000)、DAS28评分(t=2.716,P=0.007)、膝前TTM记录值(t=7.731,P=0.000)、ΔTTM记录值(t=14.295,P=0.000)、CRP(t=5.684,P=0.000)、ESR(t=4.506,P=0.000)、HIF-1α(t=4.817,P=0.000)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膝冷痛作为中晚期RA患者的主诉之一,具有长病程、低疾病活动度、低炎症水平、低HIF-1α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诱导因子-1Α 类风湿关节炎 膝冷痛 远红外成像系统
原文传递
盐酸氨基葡萄糖联合利塞膦酸钠对伴膝冷痛的膝骨关节炎患者疗效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敏 吴晓惠 +6 位作者 伊伟恩 梁翼 唐流刚 余文景 沙湖 吴佳 王翠平 《华西医学》 CAS 2016年第5期841-844,共4页
目的探讨盐酸氨基葡萄糖联合利塞膦酸钠对伴膝冷痛的膝骨关节炎患者的疗效。方法收集风湿科2015年1月-12月诊治的膝骨关节炎患者50例,其中伴有膝冷痛者25例,不伴膝冷痛者25例,记录两组患者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 目的探讨盐酸氨基葡萄糖联合利塞膦酸钠对伴膝冷痛的膝骨关节炎患者的疗效。方法收集风湿科2015年1月-12月诊治的膝骨关节炎患者50例,其中伴有膝冷痛者25例,不伴膝冷痛者25例,记录两组患者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膝冷痛评分,行远红外断层扫描成像技术(TTM)测量膝关节TTM值,测量血清护骨素、Dickkopf-1(DDK-1)、硬骨素水平,比较膝冷痛组和无膝冷痛组之间的差异,探讨其检测指标水平与膝冷痛程度相关性;膝冷痛组采用盐酸氨基葡萄糖联合利塞膦酸钠方案,随访治疗6个月后,自身配对比较治疗前后指标改善情况及安全性。结果膝冷痛组与无膝冷痛组在病程、膝前TTM记录值、ΔTTM记录值、腘窝区TTM记录值、DKK-1、硬骨素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膝冷痛组治疗6个月后,患者在WOMAC评分、膝冷痛评分、膝前TTM、ΔTTM、腘窝区TTM、血清护骨素、DKK-1、硬骨素水平均有改善,较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冷痛作为长病程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主诉之一,与破骨细胞代谢活跃有关,经利塞膦酸钠联合盐酸氨基葡萄糖治疗后,膝冷痛情况可有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膝冷痛 盐酸氨基葡萄糖 利塞膦酸钠
原文传递
骨质疏松症中医用药规律的古代文献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伊伟恩 刘德果 +3 位作者 李姿蓉 杨小林 刘琼英 邓建军 《湖南中医杂志》 2017年第2期116-118,共3页
目的:挖掘并归纳分析古代文献中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中医用药规律。方法:将相关古代文献经过数据整合后构建骨质疏松症标准数据库,在其基础上采用Clementine 12.0软件进行中医用药关联规律分析,以得到文献中关于骨质疏松症的诊疗经验(规则)... 目的:挖掘并归纳分析古代文献中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中医用药规律。方法:将相关古代文献经过数据整合后构建骨质疏松症标准数据库,在其基础上采用Clementine 12.0软件进行中医用药关联规律分析,以得到文献中关于骨质疏松症的诊疗经验(规则),同时利用Office Excel软件统计每类药物的频数和频率,利用SPSS 19.0软件对文献中所用的组方配伍中药进行聚类分析。结果:Clementine 12.0软件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显示,古代文献中治疗骨质疏松症使用频率最高的中药是熟地黄与淫羊藿,其次是黄芪、骨碎补及补骨脂;SPSS 19.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的结果显示,古代文献中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时组方中常用中药配伍具有一定规律:大多数为黄芪、骨碎补、熟地、补骨脂、淫羊藿、白芍、当归一类,另有牛膝、杜仲、续断为一类,亦存在有应用茯苓、薏苡仁及山药等为主的治法。结论:古代文献用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组方配伍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所用药物以补肾健骨类、益气健脾类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用药规律 数据挖掘 古代文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