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影叙事中嵌套结构的文化功能
1
作者 伊正慧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3-86,共4页
作为一种经典的叙事手法,嵌套叙事丰富了电影的内部空间,建构出复杂多义的意义场所,营造了相互交缠、充满回响的文本结构,还提供了一种更改现实的可能性。当形式被提到和内容并重的地位,甚至有时比内容更为重要时,真实与虚构的界限便被... 作为一种经典的叙事手法,嵌套叙事丰富了电影的内部空间,建构出复杂多义的意义场所,营造了相互交缠、充满回响的文本结构,还提供了一种更改现实的可能性。当形式被提到和内容并重的地位,甚至有时比内容更为重要时,真实与虚构的界限便被模糊了,虚构开始去迫近、乃至修改真实。下面将从以叙事者为主体的嵌套结构和以时空为主体的嵌套结构两方面,举例多部经典电影中嵌套结构的呈现方式,分析影片中的嵌套结构所具备的文化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套结构 文化功能 电影形式 可写性文本
下载PDF
从放映到批评——八十年代香港武侠电影在内地的“热”与“冷” 被引量:2
2
作者 伊正慧 《戏剧之家》 2021年第21期151-153,共3页
香港武侠电影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内地批评视野中遭遇到微妙的尴尬处境。由于批评的政治立场与文化身份的差异,内地对香港武侠电影批评的态度,在1980年代至1990年代,与轰轰烈烈的武侠电影市场相比,不约而同地选择沉默和"无视"... 香港武侠电影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内地批评视野中遭遇到微妙的尴尬处境。由于批评的政治立场与文化身份的差异,内地对香港武侠电影批评的态度,在1980年代至1990年代,与轰轰烈烈的武侠电影市场相比,不约而同地选择沉默和"无视"。内地电影批评主流期刊将目光投注在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上,使得武侠电影批评一度隐匿于庞大的批评阵容中,呈现出批评与创作的断裂和空隙。考察1980至1990年代中国内地对香港武侠电影的批评呈现,有助于在武侠电影式微的当下,对中国电影批评界长期固有的将武侠电影界定为"娱乐"属性的批评成规作"重审"与"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武侠电影 内地批评界 批评断裂 无视
下载PDF
媒介“参照群体”对儿童脱离自我中心期的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伊正慧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第2期31-32,共2页
处于脱离自我中心期的儿童,从思维到行为较成人更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大众传媒基于商业需求建构的"虚拟环境"与儿童自身所处的现实环境常常出现角色互换,在混淆真实与虚拟的传播过程中对儿童的认知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误导。在... 处于脱离自我中心期的儿童,从思维到行为较成人更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大众传媒基于商业需求建构的"虚拟环境"与儿童自身所处的现实环境常常出现角色互换,在混淆真实与虚拟的传播过程中对儿童的认知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误导。在电视节目不断符号化并建构消费文化语境的成人世界中,产生了娱乐类"媒介参照群体",这类人群对脱离自我中心期的儿童有突显视觉感官享受、引导物质消费意识等重要的模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脱离自我中心期 “参照群体” 虚拟环境 模范和建构
下载PDF
神话、武侠小说与武侠电影的相关性研究——从香港影评人的评论说起 被引量:1
4
作者 伊正慧 《西部广播电视》 2021年第12期115-119,共5页
20世纪80年代,中国香港电影批评界对武侠电影进行了全方位的审慎的批评。其中,跳出武侠电影的本体研究,将武侠电影与武侠小说、神话进行关联对比研究,使武侠电影批评界走向开创,同时意味着香港电影的影评人努力将武侠电影纳入中国文化... 20世纪80年代,中国香港电影批评界对武侠电影进行了全方位的审慎的批评。其中,跳出武侠电影的本体研究,将武侠电影与武侠小说、神话进行关联对比研究,使武侠电影批评界走向开创,同时意味着香港电影的影评人努力将武侠电影纳入中国文化批评的格局,而非简单的银幕娱乐化与通俗化表现。本文通过香港影评人视野中的武侠电影的种种判断,试图捋清武侠电影、小说及神话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及武侠电影和小说的叙事结构,并为内地较为匮乏的武侠电影批评提供"再思"与"细审"的批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话与武侠小说 武侠电影 香港电影批评 叙事结构
下载PDF
儿童视域下电视节目收视调查及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伊正慧 《科技传播》 2016年第5期33-35,共3页
小学儿童在收看电视节目时,什么样的节目受他们欢迎,为什么受欢迎,这些电视节目除了少儿节目,是否还有其它电视节目类型?本调查通过问卷式调查,对小学儿童的收视兴趣、收视行为、收视影响进行全方位的了解,通过对比发现小学儿童在收视... 小学儿童在收看电视节目时,什么样的节目受他们欢迎,为什么受欢迎,这些电视节目除了少儿节目,是否还有其它电视节目类型?本调查通过问卷式调查,对小学儿童的收视兴趣、收视行为、收视影响进行全方位的了解,通过对比发现小学儿童在收视兴趣方面,与传统的少儿类电视节目相比,当前综艺类节目更受小学儿童欢迎并对儿童产生持续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儿节目 综艺节目 收视调查
下载PDF
“五元”风暴及意义--近二十年成都影院产业实证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伊正慧 《采写编》 2021年第11期175-178,共4页
20世纪九十年代中国电影发行放映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从统购统销走向市场化,娱乐片对国产片的补充以及国外大片的冲击,电影院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而在电影市场化脚步与城乡居民收入的不平等鸿沟中,高昂的票价也成为票房和电影发展的... 20世纪九十年代中国电影发行放映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从统购统销走向市场化,娱乐片对国产片的补充以及国外大片的冲击,电影院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而在电影市场化脚步与城乡居民收入的不平等鸿沟中,高昂的票价也成为票房和电影发展的阻碍。成都电影以“五元票房”开创了平民娱乐的先河,此举不仅引起新闻及电影界的哗然,也对影业的低迷起到了异乎寻常的作用,成都影院的人次与场次有了明显的增加。随着全国影业整体环境的持续繁荣,成都影院的繁荣表现出与票价较少的关联性,其区域经济总量成为首要原因,处于主城区经济总量较高的影院其票房也偏高于主城区外影院票房。重估“五元风暴”在影院发展中的历史意义,有助于我们重新审视票价与票房、人次之间的动力学关系,此外,亦有助于为影院提供应对流媒体的冲击及在现代的生存发展可借鉴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元风暴” 成都影院 区域经济 流媒体冲击
下载PDF
评张元《过年回家》:情感的回归与意识形态的询唤
7
作者 伊正慧 《戏剧之家》 2015年第18期118-120,共3页
《过年回家》立足于一个普通家庭一次偶然事件:继母的女儿打死继父的女儿入狱,之后经过十七年的监狱生活,于大年三十获假探亲,但她的内心与情感却停止在十七年前,无法回归家庭。在女队长的护送下,经过一系列回家路上的偶然事件,使她从... 《过年回家》立足于一个普通家庭一次偶然事件:继母的女儿打死继父的女儿入狱,之后经过十七年的监狱生活,于大年三十获假探亲,但她的内心与情感却停止在十七年前,无法回归家庭。在女队长的护送下,经过一系列回家路上的偶然事件,使她从情感到意识形态都接受了女队长的训诫引导,并最终跪在继父面前,完成了"回家"的意义所指。电影通过普通人物的悲欢离合,彰显个体在游离于社会主体和意识形态之后,经过一系列来自权力和主流话语以及情感的规范、召唤,最终成功地实现了人格和情感的回归并被纳入社会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年回家》 情感的回归 主流意识形态 询唤
下载PDF
娱乐化语境下的电视综艺节目表现悖论
8
作者 伊正慧 《西部广播电视》 2016年第1期123-125,共3页
娱乐化语境下的电视综艺节目,一方面要综合表现各艺术门类的自身特质;另一方面,要兼顾受众趣味和市场化的趋势,因此,在节目表现上体现出审美距离与参与需求、艺术积淀与拼贴表演、审美教育与"笑"的"游戏"三重悖论,... 娱乐化语境下的电视综艺节目,一方面要综合表现各艺术门类的自身特质;另一方面,要兼顾受众趣味和市场化的趋势,因此,在节目表现上体现出审美距离与参与需求、艺术积淀与拼贴表演、审美教育与"笑"的"游戏"三重悖论,导致电视综艺节目以审美距离淡化,注重大众参与而弱化艺术表现的拼贴式表演,以及消弭教化功能、强化以"笑"为目的的"游戏功能"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悖论 审美距离 参与需求 笑与游戏
下载PDF
多重文化冲突与坚守——评贾樟柯《三峡好人》的文化内涵
9
作者 伊正慧 《电影评介》 2009年第3期33-,57,共2页
影片《三峡好人》有两条叙事主线:第一条线是韩三明寻找妻子女儿,第二条线是山西的护士沈红寻找发迹的丈夫,最后这两个人物都找到了自己的爱人,不同的是,前者必须要用一大笔钱赎回老婆,而后者在看到丈夫的辉煌时也不得不面对丈夫的变化... 影片《三峡好人》有两条叙事主线:第一条线是韩三明寻找妻子女儿,第二条线是山西的护士沈红寻找发迹的丈夫,最后这两个人物都找到了自己的爱人,不同的是,前者必须要用一大笔钱赎回老婆,而后者在看到丈夫的辉煌时也不得不面对丈夫的变化,她选择了放弃。影片通过"三峡"这个特定的地域和时代中平民百姓所面对的生活变迁,用影像表现出复杂的文化内涵、冲突和普通百姓的生存状态及其冲突背后对家园和情感的坚守意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文明 后工业文明 文化符号 坚守
下载PDF
从《铁道英雄》论基于历史事件的主旋律电影创作策略 被引量:1
10
作者 高运荣 伊正慧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09-112,共4页
铁道游击队的故事家喻户晓,自1956年首次登上银幕,几十年间,这一原型故事经历了十几次的改编再创作,《铁道英雄》则是其最近一作。取材自历史事件的主旋律电影在改编的过程中,往往体现了时代审美趋势、群众对文艺作品需求、创作者对时... 铁道游击队的故事家喻户晓,自1956年首次登上银幕,几十年间,这一原型故事经历了十几次的改编再创作,《铁道英雄》则是其最近一作。取材自历史事件的主旋律电影在改编的过程中,往往体现了时代审美趋势、群众对文艺作品需求、创作者对时代精神表达的变化。因此本研究立足于《铁道英雄》的故事母本,梳理了铁道游击队历史改编的版本流变,试图从叙事策略、角色塑造、历史价值多个维度,论析当前我国基于历史事件的主旋律电影创作策略的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道英雄》 历史事件 主旋律电影 红色电影
下载PDF
听雨
11
作者 伊正慧 《散文诗世界》 2009年第8期50-50,共1页
北去的列车。开始是一滴、两滴,轻轻地落在车窗上,生怕惊动了世界。渐渐地,雨点汇成一片,在玻璃窗上划过一道道流畅的线条,轻灵、洒脱。我坐在长长的列车上。
关键词 列车 玻璃窗 雨点 轻灵 世界 车窗 线条 宁静 老人 屋檐
原文传递
中国左翼电影批评:“诗言志”的现代言说与阐释 被引量:2
12
作者 伊正慧 易丹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 CSSCI 2018年第4期55-65,共11页
左翼电影批评被电影理论家罗艺军称为中国电影理论批评两个黄金时代之一:'中国电影史上,我认为曾经有过两个黄金时代。其一为30年代,即1932年至1937年抗日战争前夕的左翼电影运动时期。'①但在中国电影批评史上,20世纪30年代的... 左翼电影批评被电影理论家罗艺军称为中国电影理论批评两个黄金时代之一:'中国电影史上,我认为曾经有过两个黄金时代。其一为30年代,即1932年至1937年抗日战争前夕的左翼电影运动时期。'①但在中国电影批评史上,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电影始终被置于笼统、抽象的阶级划分下,以'左翼'、'非左翼'为整合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翼电影运动 政治意识形态 电影创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