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增权理论在民族村寨生态资源扶贫开发中的应用研究——以“中国扶贫第一村”赤溪村为例 被引量:7
1
作者 伊漪 李益长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61-165,共5页
生态资源在少数民族村寨扶贫开发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由于社会利益的分化和制度不均衡等原因,处于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往往缺乏对资源的控制权力和利益的主张能力。通过增权理论的内涵和实践分析,以"中国扶贫第一村"赤溪... 生态资源在少数民族村寨扶贫开发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由于社会利益的分化和制度不均衡等原因,处于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往往缺乏对资源的控制权力和利益的主张能力。通过增权理论的内涵和实践分析,以"中国扶贫第一村"赤溪村为例,探讨如何将增权理论应用于民族村寨生态扶贫开发之中,促进村寨民众在个体、人际、经济、政治等层面的全面"增权",以期更好地实现民族村寨生态资源扶贫开发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权理论 民族村寨 生态文化资源 扶贫开发
下载PDF
民族村生态文化资源的产业开发研究——以闽东畲村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伊漪 李益长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65-71,共7页
本文以全国畲族最大的聚居区宁德市为例,通过对闽东广大畲村生态文化资源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在创新发展成为时代主潮的背景下应深入挖掘民族乡村文化资源的生态价值、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以创新促发展,不断发挥区域优势,选... 本文以全国畲族最大的聚居区宁德市为例,通过对闽东广大畲村生态文化资源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在创新发展成为时代主潮的背景下应深入挖掘民族乡村文化资源的生态价值、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以创新促发展,不断发挥区域优势,选择和创新适于民族乡村生态文化资源的开发路径和因应策略,破解发展瓶颈,实现民族文化产业的新常态化和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东畲村 文化资源 开发路径 因应策略
下载PDF
谈诗歌教学与审美教育 被引量:2
3
作者 伊漪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132-134,共3页
诗歌教学渗透着审美教育,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感知美、理解美、欣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是语文教师的神圣天职。
关键词 审美教育 诗歌 情感 意境
下载PDF
谈现代语文教育对传统文化的承传与超越 被引量:5
4
作者 伊漪 《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49-54,共6页
语文教育不仅是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的一部分,而且是中国传统文化赖以延续和发展的基础。现代语文教育是人类追求真善美文化的一个特殊流程,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与文明程度不断提高,人的主体意识、审美需求越来越强烈,现代语文教育在... 语文教育不仅是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的一部分,而且是中国传统文化赖以延续和发展的基础。现代语文教育是人类追求真善美文化的一个特殊流程,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与文明程度不断提高,人的主体意识、审美需求越来越强烈,现代语文教育在这种社会需求与个体精神升华的螺旋发展中,承担着融合现代科学精神,用独立的理性去审视文化,激发文化创新活力的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教育 传统文化 科学精神 教育性质 传播工具
下载PDF
论基础教育改革与教师情商的培养 被引量:2
5
作者 伊漪 《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 2006年第7期25-26,共2页
关键词 情商因素 基础教育 教育改革 教师培养 社会责任感 知识传递 学校教育 审美情感
下载PDF
“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责任”——谈现代语文教育对传统文化的承传与超越 被引量:1
6
作者 伊漪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6期106-110,共5页
语文教育不仅是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的一部分,而且是中国传统文化赖以延续和发展的基础。现代语文教育是人类追求真善美文化的一个特殊流程,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与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人的主体意识、审美需求越来越强烈,现代语文教育... 语文教育不仅是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的一部分,而且是中国传统文化赖以延续和发展的基础。现代语文教育是人类追求真善美文化的一个特殊流程,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与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人的主体意识、审美需求越来越强烈,现代语文教育在这种社会需求与个体精神升华的螺旋发展中,承担着融合现代科学精神,用独立的理性去审视文化,激发文化创新活力的任务,在文化的不断提升中,使现代语文教育向着更良性、更优化、更科学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语文教育 传统文化 承传 创新
下载PDF
童真的美与善——泰戈尔《新月集》解读
7
作者 伊漪 《闽江学院学报》 2005年第6期83-87,共5页
泰戈尔的《新月集》有其独特的审美视角。那以爱为核心的情思意蕴驱动的想象与幻想,创造了一个新月一般晶莹秀 美的儿童心灵世界,但作品的旨意并不局限于描绘这诗意的理想国,而是要敦促人们从怀疑贪婪的功利桎梏中解放出来,返朴 归真。... 泰戈尔的《新月集》有其独特的审美视角。那以爱为核心的情思意蕴驱动的想象与幻想,创造了一个新月一般晶莹秀 美的儿童心灵世界,但作品的旨意并不局限于描绘这诗意的理想国,而是要敦促人们从怀疑贪婪的功利桎梏中解放出来,返朴 归真。正是沿着儿童这纯净善良的心灵轨迹,使读者的灵魂受到洗礼,得到人性真善美的升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真 儿童 心灵
下载PDF
美在平实浅近中——中学说明文教学研究
8
作者 伊漪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31-33,共3页
如何克服学生认为说明文呆板、枯燥的心理障碍,启发他们从看似平实浅近的说明文中,发现闪光生动的内涵,欣赏品味其独特的美学特征,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便是本文的题旨所在。
关键词 说明文 审美 兴趣 学习过程
下载PDF
语文素质教育是民族文化发展的根基
9
作者 伊漪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02年第10期51-52,共2页
坚持语文教育主体性原则 ,建立课内外语文教育协调发展的新体系 ,更新语文教育思想 ,建立“走出语文教语文”的网络化语文教育系统 。
关键词 语文 素质教育 现代化 科学化
下载PDF
语文课内创造与课外指导相结合的立体教育
10
作者 伊漪 《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37-41,共5页
关键词 语文课 立体教育 课内教育 语文基础 语文素质 主体性原则 课内外 课外指导 写作训练 情境训练 课堂作文 阅读教学 语文教学
下载PDF
开拓赏心悦目的审美空间
11
作者 伊漪 《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 2006年第3期102-103,共2页
关键词 审美空间 文学艺术 文学领域 艺术魅力 情感共鸣 社会精神 青少年
下载PDF
说明文中描写的作用
12
作者 伊漪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05年第7期42-43,共2页
描写是用形象、生动的语言状写人、景、物的具体形态,使读者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如临其境。这是就描写这一表达方式的一般意义而言的,它在说明文与文学作品中的具体运用,则有很大区别,这种区别首先表现在主体的思维方式上。文学创... 描写是用形象、生动的语言状写人、景、物的具体形态,使读者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如临其境。这是就描写这一表达方式的一般意义而言的,它在说明文与文学作品中的具体运用,则有很大区别,这种区别首先表现在主体的思维方式上。文学创作中的描写,是一种创造性的多向思维,其着眼点是通过绘声绘色的刻画,塑造丰满的艺术形象,形象本身便是描写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明文 文学创作 思维方式 描写手法 中学 语文
下载PDF
神性英雄群像——谈中国悲剧的神话对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影响
13
作者 伊漪 《雁北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41-42,58,共3页
中国悲剧神话,对中华民族发轫期那一艰苦、悲壮的漫长历程作了艺术记载。其中众多的神性英雄,以其百折不挠的顽强意志,向往自由的追求意识和救世济民的殉道精神,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产生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文化精神 中华民族 英雄 神话 悲剧
下载PDF
海西发展背景下闽东畲族村寨文化的开发与建构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益长 黄晚 伊漪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110-116,共7页
闽东畲族聚居区位于海西发展的核心区,其村寨文化资源的开发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必须对当前民族村寨文化开发实践和理论建构进行反思,尤其应注重村寨传统文化的活态性、本土性、整体性保护,探寻其发展的再生路径,... 闽东畲族聚居区位于海西发展的核心区,其村寨文化资源的开发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必须对当前民族村寨文化开发实践和理论建构进行反思,尤其应注重村寨传统文化的活态性、本土性、整体性保护,探寻其发展的再生路径,整合村寨文化资源,培育文化新质,创新保护与开发策略,才能实现闽东畲族村寨文化的永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东畲族 村寨文化 文化空间理论
下载PDF
闽东畲族生态文化资源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益长 伊漪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25-31,共7页
闽东畲族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民族生态文化资源。随着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闽东畲族正努力促使生态文化资源优势向创意化产业发展优势转化,使文化产业步入创意化和融合式发展的新阶段,为民族文化资源开发与文化创意产业开拓融合式发展的新... 闽东畲族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民族生态文化资源。随着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闽东畲族正努力促使生态文化资源优势向创意化产业发展优势转化,使文化产业步入创意化和融合式发展的新阶段,为民族文化资源开发与文化创意产业开拓融合式发展的新领域。文章认为只有充分发挥闽东畲族生态文化资源优势,加强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培育和创新力度,提升民族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推动民族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化资源 闽东畲族 文化创意产业 融合式发展
下载PDF
从文化背景对中西师承方式的比较 被引量:1
16
作者 伊漪 《外国中小学教育》 1988年第5期6-8,共3页
中国与西方,在文化传统上存在巨大的差异,在这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中西的教育传统也具有明显的区别,在各自的教育史上形成了不同的师承方式。作为传授和续承文化的重要途径,师承方式是民族文化特征的一个重要表现,反映了不同民族的社会观... 中国与西方,在文化传统上存在巨大的差异,在这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中西的教育传统也具有明显的区别,在各自的教育史上形成了不同的师承方式。作为传授和续承文化的重要途径,师承方式是民族文化特征的一个重要表现,反映了不同民族的社会观念、思维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史 师说 知识结构 弟子职 社会组织结构 师生关系 《师说》 古代知识分子 教育事业 行为方式
下载PDF
中学说明文教学新探 被引量:1
17
作者 伊漪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4期131-134,146,共5页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阐明事物的特征或原理.它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如何改进说明文的教学方法,提高说明文的教学艺术,也是中学语文教师不断研究、探讨的课题.下述几方面是提高说明文教学艺术的有益尝试.一 ...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阐明事物的特征或原理.它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如何改进说明文的教学方法,提高说明文的教学艺术,也是中学语文教师不断研究、探讨的课题.下述几方面是提高说明文教学艺术的有益尝试.一 克服学生认为说明文呆板、枯燥的心理障碍,用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的审美欲、求知欲得到满足.一、巧选突破口,创造最佳学习情境.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一种情绪激发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脑细胞的活动加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说明文教学 教学方法 美学特征 形象化手段 心理障碍 表达方式 中学语文教师 语言 思维训练 引导学生
下载PDF
素质教育与教师情商 被引量:1
18
作者 伊漪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1期51-55,共5页
关键词 教师 素质教 情商 人文教育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认知过程 认知能力 教育力 认知与情感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下载PDF
素质教育与大语文教育观 被引量:1
19
作者 伊漪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2期80-82,90,共4页
70年代初和80年代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世界的教育提出了“学会生存”和“学会关心”两个口号,前一个口号引发了我国80年代的语文教育改革,在活跃学生思想,开拓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能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后一个口号的倡导者列举... 70年代初和80年代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世界的教育提出了“学会生存”和“学会关心”两个口号,前一个口号引发了我国80年代的语文教育改革,在活跃学生思想,开拓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能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后一个口号的倡导者列举了当代道德教育危机,提出“恢复具有早期时代特征的关心价值观已势在必行。”这就启示我们,语文教育必须切实注重学生品德和人格的塑造。站在历史的宏观背景上,面对世界新技术革命和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看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对语文教育的要求,不难理解大语文教育观的重要。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学科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重要意义。”可见语文教育在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高素质人才的系统工程中,起着其它学科无可比拟的特殊作用。因为做为传递文化的载体和掌握文化的途径的语文教育,是社会不可或缺的职能。语文教育正是通过提高未来建设者的语文素质和能力水平,来不断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的。“民族的根是民族文化素质,民族文化素质的根是语文素质。所以语文素质理应是‘民族的根之根”。从这个意义上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语文教育 语文素质教育 语文教学 中学语文 民族文化素质 系统工程 语文教育改革 教育观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 思维能力
下载PDF
诗歌的审美教学
20
作者 伊漪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3期51-54,共4页
在文学领域,自古以来诗一直被视为最高形式.诗,作为文学艺术的骄子,它以特有的艺术魅力,唤起青少年丰富的想象,引起强烈的情感共鸣.生活中青少年总是把诗与艺术和美联系在一起,以致往往超越了文学艺术的范畴,而用诗指称人类社会精神领... 在文学领域,自古以来诗一直被视为最高形式.诗,作为文学艺术的骄子,它以特有的艺术魅力,唤起青少年丰富的想象,引起强烈的情感共鸣.生活中青少年总是把诗与艺术和美联系在一起,以致往往超越了文学艺术的范畴,而用诗指称人类社会精神领域中的某一最高境界.如:月光下漫步在幽静的林荫小道,便说走进诗的境界;青春岁月称之为诗一样灿烂的年华;优美动听的音乐如诗一般令人陶醉.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说:“其言动心,其色夺目,其味适口,其音悦耳,便是佳诗”.诗成为最优秀的艺术,最美好的生活环境以及最高层次的精神境界的象征.作为中学语文教师,我们讨论的是狭义的,即与小说、散文、戏剧文学等并列的文学形式之一的诗.通过诗歌教学,使学生在赏心悦目中接受美的熏陶,以美感染学生的情感,启迪学生的心智,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这是诗歌教学的显著特点,本文从以下几方面探讨诗歌的审美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教学 诗歌审美 想象与联想 诗的语言 文学艺术 审美教学 审美感受 中学语文教师 《随园诗话》 启迪学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