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型和乙型副伤寒同时暴发流行事件中菌株分子分型、毒力及耐药特征分析
1
作者 仝雪薇 邓朝晖 +3 位作者 冶学燕 刘春燕 伊贝拜汗·买卖提 张新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377-383,共7页
目的对一起甲型和乙型副伤寒同时暴发流行事件中菌株的分子分型、毒力及耐药特征进行分析,为不同型别副伤寒同时传播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9月至11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就诊的副伤寒确诊病例31例。对分离菌株进行血... 目的对一起甲型和乙型副伤寒同时暴发流行事件中菌株的分子分型、毒力及耐药特征进行分析,为不同型别副伤寒同时传播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9月至11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就诊的副伤寒确诊病例31例。对分离菌株进行血清学分型及药物敏感试验,采用多重PCR、脉冲场凝胶电泳、多位点序列分析进行分子分型,并检测毒力基因及耐药基因。结果31例确诊病例共分离出32株副伤寒沙门菌,血清学分型分为甲型19株、乙型13株,所有菌株对环丙沙星中介率为100%。11株代表菌株的M-PCR分子分型与血清学分型结果一致;甲型与乙型副伤寒沙门菌的PFGE指纹图谱均一致;甲型副伤寒沙门菌MLST为ST85型,乙型副伤寒沙门菌MLST为ST86型;所有菌株均携带毒力岛SPI1~SPI5代表基因invA、sitC、sseL、sifA、mgtC、siiE、sopB和调节基因phoP,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还携带三聚体结构的伤寒毒素(cytolethal distending toxin,CDT)基因cdtB、pltA、pltB,毒力质粒基因pefA、prot6E、spvB检测均为阴性。结论甲型和乙型副伤寒沙门菌同时传播具有致病性强及环丙沙星药物敏感性差的特点,应引起临床及实验室的高度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伤寒 疾病暴发 分子分型 毒性 耐药性
下载PDF
某中学不同亚型副伤寒沙门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与耐药性分析
2
作者 伊贝拜汗·买卖提 李永鑫 +3 位作者 仝雪薇 王海叶 蔺豪杰 张新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3年第19期2785-2789,共5页
目的通过分析一起甲型和乙型副伤寒同时暴发流行事件中患者临床特征及分离的甲型和乙型副伤寒沙门菌株对药物的敏感性,为不同血清型副伤寒同时暴发流行的合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11月乌鲁木齐市某中学发生的甲型和乙... 目的通过分析一起甲型和乙型副伤寒同时暴发流行事件中患者临床特征及分离的甲型和乙型副伤寒沙门菌株对药物的敏感性,为不同血清型副伤寒同时暴发流行的合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11月乌鲁木齐市某中学发生的甲型和乙型副伤寒同时暴发流行事件中所有患者的临床特征、细菌耐药性。结果66例患者确诊副伤寒31例,35例为疑似病例,包含1例甲型和乙型副伤寒沙门菌共感染者;共分离32株副伤寒沙门菌,其中19株为甲型副伤寒沙门菌,13株为乙型副伤寒沙门菌。分离菌株的耐药性分析显示,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对氨苄西林、左氧氟沙星、复方磺胺甲噁唑、头孢他啶、头孢曲松、氯霉素的敏感率为100%,乙型副伤寒沙门菌对氨苄西林、左氧氟沙星、复方磺胺甲噁唑的敏感率为100%,所有分离菌株对环丙沙星中介率为100%。结论该轮甲型和乙型副伤寒同时暴发流行事件中存在甲型和乙型副伤寒沙门菌共感染的情况,且存在对环丙沙星耐药率高的特点,应引起实验室及临床的高度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伤寒 副伤寒沙门菌 耐药性
下载PDF
血流感染病原微生物诊断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0
3
作者 章波 伊贝拜汗·买卖提 张新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11期1360-1365,共6页
血流感染(BSI)是指病原微生物侵入血液循环并在体内繁殖的一种全身感染性疾病。近年来因其高发病率及病死率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何实现BSI致病菌的快速检测及其药敏结果的准确回报,是长期困扰临床的问题。血培养是诊断BSI病原微生... 血流感染(BSI)是指病原微生物侵入血液循环并在体内繁殖的一种全身感染性疾病。近年来因其高发病率及病死率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何实现BSI致病菌的快速检测及其药敏结果的准确回报,是长期困扰临床的问题。血培养是诊断BSI病原微生物的“金标准”,但其阳性率低且结果报告周期长,因此需探索新的技术以弥补此缺陷。近年来,微生物多种诊断技术,如阳性报警时间、核酸杂交技术、核酸扩增技术、质谱检测技术、基因芯片和测序技术等逐步从研究阶段走向BSI病原微生物诊断的临床应用阶段。本文旨在对BSI病原微生物基于全血标本和基于血培养的检测技术进行综述,为BSI病原微生物快速诊断和治疗提供方法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感染 血培养 诊断技术 病原菌 病原微生物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合并血流感染的影响因素及病原菌特点 被引量:14
4
作者 章波 伊贝拜汗·买卖提 +4 位作者 张烨 刘春燕 仝雪薇 冶学燕 张新 《广西医学》 CAS 2019年第12期1481-1484,1494,共5页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合并血流感染的影响因素及病原菌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8例合并血流感染(血流感染组),40例未发生血流感染(未感染组)。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合并血流感染的影响因素及病原菌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8例合并血流感染(血流感染组),40例未发生血流感染(未感染组)。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合并血流感染的影响因素。对血流感染组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药敏结果进行统计。结果血流感染组的透析月龄、合并糖尿病比例以及透析前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血清铁蛋白水平均长于或高于未感染组,而透析前血清白蛋白水平低于未感染组(均P<0.05)。透析前血清白蛋白降低及合并糖尿病是血液透析患者发生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58例血流感染的血液透析患者共分离病原菌64株。革兰阳性菌39株(60.94%),以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对青霉素、红霉素、苯唑西林耐药率较高;革兰阴性菌20株(31.25%),以阴沟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菌素类(四代头孢除外)、氨基糖苷类、青霉素类等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真菌5株(7.81%),对氟嘧啶、氟康唑、伏立康唑、伊曲康唑和两性霉素B等均敏感。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流感染的影响因素及病原菌均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临床上应给予密切的监控,同时应合理使用抗生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血流感染 影响因素 病原菌
下载PDF
某三级综合医院肠杆菌科细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伊贝拜汗·买卖提 章波 +4 位作者 王海叶 李丽沙 蔺豪杰 李静 张新 《中国消毒学杂志》 CAS 2019年第9期678-681,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2014-2017年分离肠杆菌科细菌的分布情况及耐药性变化,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动化仪器对临床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及敏感性试验,使用K-B法补充;采用CLSI M100-S24标准判断药敏结果及Whonet 5. 6软件进行数据分... 目的回顾性分析2014-2017年分离肠杆菌科细菌的分布情况及耐药性变化,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动化仪器对临床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及敏感性试验,使用K-B法补充;采用CLSI M100-S24标准判断药敏结果及Whonet 5. 6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检出肠杆菌科细菌5 987株,第一位是大肠埃希菌,占51. 7%;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占28. 5%;第三位为阴沟肠杆菌,占5. 8%。泌尿系统是肠杆菌科细菌最常见的感染部位,占44. 9%;其次为呼吸系统,占29. 0%。肠杆菌科细菌对头孢菌素类耐药率较高,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率偏低。产ESBLs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奇异变形杆菌的分离率分别为54. 3%、39. 3%和42. 5%,产ESBLs大肠埃希菌及奇异变形杆菌分离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而CRE的整体分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该院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应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杆菌科 抗菌药物 耐药性监测
原文传递
根管治疗术中半导体激光与根管冲洗液作用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1
6
作者 于卉 袁静雯 +6 位作者 伊贝拜汗·买卖提 陈增平 韦民 李玲 赵涓彤 袁萍 王鑫 《兵团医学》 2018年第4期17-19,共3页
目的:比较在根管治疗术中使用半导体激光和根管冲洗液进行根管消毒,以及激光在干燥和湿润根管中消毒作用效果的差异。方法:选取28颗单根管人离体恒牙建立粪肠球菌感染根管模型,并随机分为4组进行不同处理:A.对照组:生理盐水冲洗根管B.... 目的:比较在根管治疗术中使用半导体激光和根管冲洗液进行根管消毒,以及激光在干燥和湿润根管中消毒作用效果的差异。方法:选取28颗单根管人离体恒牙建立粪肠球菌感染根管模型,并随机分为4组进行不同处理:A.对照组:生理盐水冲洗根管B.次氯酸钠溶液冲洗根管C.激光照射干燥根管D.激光照射湿润根管。消毒纸尖取样进行细菌培养计数。使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根管冲洗液处理组及半导体激光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对粪肠球菌消毒效果均存在差异(P<0.01),但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2.激光照射干燥和湿润根管对粪肠球菌消毒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半导体激光和次氯酸钠溶液均对粪肠球菌具有显著消毒效果,两者之间效果相当;激光在干燥和湿润根管中消毒作用效果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激光 次氯酸钠 粪肠球菌 根管消毒
原文传递
血清降钙素原预测患者血流感染的临床价值
7
作者 邓朝晖 伊贝拜汗·买卖提 +3 位作者 梁梦洁 李静 蔺豪杰 王海叶 《兵团医学》 2020年第3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血清降钙素原水平预测患者血流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所有进行过血培养和PCT检测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梅里埃VIDAS荧光免疫法检测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梅里埃血培养... 目的:探讨不同血清降钙素原水平预测患者血流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所有进行过血培养和PCT检测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梅里埃VIDAS荧光免疫法检测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梅里埃血培养仪及细菌鉴定仪进行血培养及细菌鉴定,定量检测数据用中位数(四分位间距)描述。PCT医学决定水平:0.5 ng/ml、2 ng/ml和10 ng/ml。结果:纳入研究的血培养患者共595例,其中血培养阳性患者(阳性组)205例,血培养阴性患者(阴性组)390例。检出G+球菌78株,G-杆菌122株,真菌5株。阳性组患者年龄、体温、呼吸频率均高于阴性组患者(P<0.05),而性别和心率两组间无差异(P>0.05)。阳性组与阴性组患者的各项检测指标比较,PCT、白细胞总数(WBC)和中性粒细胞总数(Neu)有差异(P<0.05),而C反应蛋白(CRP)无差异(P>0.05)。经校正年龄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PCT、WBC是血培养阳性的独立预测因子。PCT 2~10 ng/ml的患者发生血流感染的风险是PCT<0.5 ng/ml的2.789倍(95%CI:1.478,5.253);PCT≥10 ng/ml的患者发生血流感染的风险是PCT<0.5 ng/ml的5.283倍(95%CI:2.944,9.637);PCT≥10 ng/ml的患者发生血流感染的风险是PCT0.5~2 ng/ml的3.337倍(95%CI:1.648,6.933)。PCT、WBC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3(95%CI:0.669,0.756)和0.605(95%CI:0.556,0.653)。当PCT为1.250 ng/ml时ROC曲线下面积最大,血培养阳性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9.51%和72.05%。结论:血培养患者随着血清PCT水平升高发生血流感染的风险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血流感染 C反应蛋白
原文传递
维持性血液透析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8
作者 伊贝拜汗·买卖提 王海叶 +2 位作者 蔺豪杰 李静 李丽沙 《兵团医学》 2021年第2期17-20,共4页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MHD感染患者的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16~2018年54例MHD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情况及药物敏感性试验,药敏实验采用CLSI M100-S28标准判断药敏结果及WHONET5.6...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MHD感染患者的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16~2018年54例MHD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情况及药物敏感性试验,药敏实验采用CLSI M100-S28标准判断药敏结果及WHONET5.6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54例MHD感染患者共分离178株病原菌,其中血流感染70例(39.8%)、泌尿系统感染46例(26.1%)、呼吸系统感染33例(18.8%),分离出革兰阴性菌85株(47.8%)、革兰阳性菌79株(44.4%)、真菌14株(7.8%)。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对头孢1代~3代耐药率高,分别为68%和69%,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为0,金黄色葡萄菌及表皮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耐药率分别为23%和81%,革兰阳性菌对替考拉宁、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加环素耐药率为0。结论:MHD感染患者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对头孢菌素的耐药性较为严重,应根据药敏结果及时选用有效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以减少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原菌 耐药分析 血液透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